「應聲蟲」確有其蟲,古書中的一種「復讀」怪病,只有一種藥能治

2020-11-30 探謎古小說

「應聲蟲」這個詞我們都知道,是比喻那些沒主見,隨聲附和的人。

比如說,老師在課堂上說一句,下面的孩子跟著說一句,有的是真學進去了,有的就是「應聲蟲」,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這個「應聲蟲」實際上是有「實物"相對應的,它的故事說起來還有幾分嚇人呢。

宋朝時,淮西人士楊勔在中年時得了一種怪病,他每每發言應答,肚子裡就有個聲音跟著小聲重複一句,開始人們還以為他自帶回音效果呢,後來人們發現,他肚子裡這個回音的音量越來越大,楊勔也開始擔憂起來。

一天,他遇到一位道士,說了幾句話,道士就發現他的怪病。道士說道:此發聲之物有個名字,叫「應聲蟲」。如果你再不及時治療,恐怕病會越來越厲害,你的老婆孩子都要跟著一起遭殃了。

楊勔愈發害怕,忙深深施禮問道:請問仙長,有什麼辦法可治此病?

道士笑道:只有一個辦法——多讀書。

楊勔一愣。道士又道:哦,是多讀醫書,最好是講藥性的本草醫書。

楊勔稱謝不已。道士臨走時說道:記住,不要默讀,一定要讀出聲音來。

等道士走了,楊勔便趕快叫人找來一大堆草藥書,大聲朗讀起來。

楊勔每讀一句,肚子裡的「應聲蟲」就跟著念一句。楊勔早就習慣了這種情況,可是眼瞅著滿床的草藥書他有點犯愁,也不知道讀到什麼時候才有效果,更不知道這應聲蟲到底怕什麼。

忽然,他靈機一動想,不如我先把這些草藥名念一遍吧,等於是先通讀一遍大綱。

於是再次大聲朗誦起來。

黨參……黨參;黃芪……黃芪;當歸……當歸,甘草……甘草……

看來,只要楊勔有精神讀,應聲蟲就奉陪到底。

不知不覺,天色暗淡,已是掌燈十分,楊勔有心熄燈睡覺,一想起此病不除竟然會禍及家人,便又繼續振作精神讀下去。

乳香……乳香;沒藥……沒藥;木香……木香;檳榔……檳榔;五倍子……五倍子;雷丸……

楊勔一驚,發現好像沒有聽到回聲。他揉揉眼睛,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犯困,搞錯了,又大聲念道:雷丸!……

果然,真的沒聽見回聲。楊勔暗想,不會吧,這不是應聲蟲的風格呀……莫非,應聲蟲對雷丸有什麼想法?

楊勔急忙湊近書本,只見「雷丸」下的注釋寫道:

雷丸,又名雷公丸,味苦寒。主殺三蟲,逐毒氣、胃中熱……生山谷中。

「殺三蟲」,楊勔暗想,難道這個應聲蟲怕雷丸不成?他合上書本,似乎明白了道士的用意。

第二天天剛亮,他就起身來到藥房,同這裡的藥工、坐堂醫生攀談起來。他不聊別的,直接就說起了雷丸。聊天時,他發現昨天的情況依然重複,說別的話,肚子裡總有回聲,可是一提到「雷丸」,肚子裡的聲音就會「暫停」。

老藥工告訴他,雷丸,是生長在竹子根上的一種類似蘑菇的菌子,看上去不太好看,有點像兔子拉的一堆糞便。入藥必須晾乾,乾燥後質地特別堅硬,外面是黑褐色,切開,裡面是白色;味道苦。這藥確實是一味殺蟲良藥。

楊勔忙讓醫生給自己開了個帶有雷丸的藥方,拿了藥便走。

果然,吃了幾次雷丸後,應聲蟲徹底沉默了,不知道是不是被殺死了。

後來,楊勔把自己跟「應聲蟲」戰鬥的事告訴了他的一位朋友,他的朋友又輾轉告訴了另一個叫彭乘的人。彭乘聽了,不太相信,他想,先別說雷丸能治應聲蟲,有沒有應聲蟲這玩意兒都難說。

不過,後來他經歷的一件事讓他有點相信了。那天,他遠行來到一個地方,看到一群人正圍著一個叫花子有說有笑,原來叫花子正在「表演」一門獨門絕技:只要一說話,肚子裡就有個聲音跟著「復讀」。

眾人看得有趣,紛紛給叫花子扔些錢和吃的。彭乘卻心生憐憫,想起了楊勔治應聲蟲的事。等眾人散去,他對叫花子說,花子,你這病叫做「應聲蟲」,有辦法治的,只要弄些雷丸就行。

沒想到叫花子卻說:什麼,讓我看病,我看它幹嘛?多虧有這個應聲蟲,沒它,我靠什麼討飯吃!

彭乘搖了搖頭,只好作罷。雷丸到底能不能治應聲蟲,他終究沒有得到一次實際驗證的機會。

故事改編自《續墨客揮犀》等書,雖是怪談,也是寓言,更可長些博物見聞,茶餘飯後,一笑,足矣。

想來,所謂「應聲蟲」還是指人體的腸道寄生蟲,只不過傳說故事給它以誇張變形。寄生蟲生於腸道,腸道經常咕咕有聲,於是便會被人們附會傳說成是聲音是由蟲子發出的。

而應聲蟲還有諷刺意味,讀書人多讀書明理,便可除去寄生在身體裡不懂裝懂的「應聲蟲」;乞丐乃卑賤無知之人,過日子也無需真學問,就算能做個「應聲蟲」,也很不錯了,已經屬於高出同類人的技能了。

更重要的是,故事縱然荒誕不經,卻令人知道,雷丸這味藥真的是有殺蟲療效的,它正是蛔蟲絛蟲等腸道寄生蟲的剋星。

相關焦點

  • 古代傳說中的怪物,鑽進人肚子裡學說話,只有一種東西它不敢跟
    我們現在喜歡用「應聲蟲」來形容一個人只會言聽計從聽話照做,而不敢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其實這種說法並非空穴來風,而是跟古代一種怪物有關,它的名字就叫做應聲蟲。唐代的時候,洛州有一個人得了一種怪病,只要他開口說話,自己的肚子裡就有一個聲音跟著答應,開始的聲音很小,也沒有其他症狀,所以他就沒當回事。結果這個聲音越來越大,三年後就跟人說話一樣了,因此鬧出很多笑話,很多人還以為他瘋了,總是自言自語。後來一個修道的人才告訴他,那是因為他的肚子裡住進了一個怪物,應聲蟲。
  • 滿族民間故事:應聲蟲
    從前,有一個小夥子得了一種怪病,面黃肌瘦,病得厲害了,肚子裡能說話。如別人問他吃了嗎?還沒等他說話,肚子裡就說:我吃了。他阿瑪也是請了很多郎中來看病,但都看不明白,沒辦法,治不好。一天,來了一個老郎中,八十多歲了。老郎中聽小夥子阿瑪敘述病情,知道怎麼回事了。就說:我說怎麼辦,你別告訴你兒子,因為你一說,他肚子裡的也知道了,就沒法治了。
  • 只有一種藥什麼病都敢治 野醫自稱有祖傳秘方
    治療兩種病的藥,都是裝在茶葉盒裡的這種藥末。能治各種疑難雜症,老人稱牌子上寫的只是一部分。  9月17日,記者接到舉報後對即墨市城馬路上的一家無名小診所進行暗訪,坐診的是一位七旬老人,自稱四代行醫,有祖傳秘方包治百病。
  • 土鱉蟲 《傷寒雜病論》中的蟲類藥
    《傷寒雜病論》在其300餘首方劑中用土鱉蟲、水蛭、虻蟲、蜣螂、蠐螬、蜘蛛、蜂窠、鼠婦、白魚9味蟲類藥,散在於抵當湯、抵當丸、鱉甲煎丸、大黃 蟲丸、下瘀血湯、蜘蛛散、土瓜根散等7個方劑中,主要用治蓄血證,瘀血內閉的經閉、腹痛、癥積、瘧母,寒氣凝結肝脈之陰狐疝氣等,以達破血逐瘀、活血通經止痛、消積化癥、破結通利除疝等多重治療目的,
  • 天賜神藥治怪病
    賈耽相公在滑臺為官時,他的一個部民家很有錢,而那位部民的父親忽然間有一天得了個怪病,身體漸漸消瘦,粒米不進,但每天卻要喝半升鮮血。
  • 農村山裡一種稀罕野草,其香味堪比麝香,還是治「風溼」良藥
    這種野草有「動物」的味道,香味堪比麝香,做香囊能驅蚊蟲我國地大物博,野生植被資源豐富,特別是在農村的山區裡,野草野菜等各種野生植被資源更是多,而對於這些生長山裡的野草野菜,農民朋友是相當的喜愛,有些不僅野菜野草不僅能吃且營養豐富
  • 以蟲治蟲 利用天敵昆蟲可防控草地貪夜蛾
    植保所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草地貪夜蛾目前可防可控,主要將以「以蟲治蟲」和「以藥治蟲」為主。植保所在雲南安寧、尋甸、墨黑、勐海等地開展的田間試驗和室內試驗,表明蠋蝽對草地貪夜蛾具有顯著防治作用。而在雲南保山、德宏、楚雄、曲靖、紅河、文山、玉溪、大理、臨滄、西雙版納、普洱、昆明開展的天敵昆蟲資源調查,植保所發現了草地貪夜蛾寄生性天敵昆蟲繭蜂、姬蜂各一種,目前正開展後續生物學觀察和擴繁技術探索。本次釋放應用的蠋蝽、益蝽均是中國農科院植保所近年開發的捕食性天敵昆蟲,屬半翅目蝽科,在各地廣泛分布。
  • 以蟲治蟲——生物防治新技術
    所以在有病原的環境中,粉蝨一旦大爆發就會帶來病毒病的大流行。不可否認,高效的化學農藥能夠殺滅90%以上的大棚害蟲,但以這些小型害蟲的超強繁殖力,餘下那10%用不了一兩周就又能恢復原有的種群數量。而且,能逃過農藥攻擊的,都是抗性程度較高的個體,它們的後代將會繼承甚至增強這種抗性。
  • 以蟲治蟲!北京今年投放6.5億頭害蟲天敵,但還遠遠不夠
    6月12日,這則「以蟲治蟲」的新聞吸引了鄭禮的注意。工作人員在紫竹院公園投放「天敵昆蟲」在「以蟲治蟲」綠色防控的科研江湖裡沉浸了幾十年,他太了解這則新聞的意義了,「當越來越多的化學農藥『鍛鍊出』害蟲的耐藥性,導致藥殘超標的時候,『以蟲治蟲』便凸顯其獨特優勢。比如說赤眼蜂可以在害蟲蟲卵上寄生並繁殖,可建立並擴大種群,始終保持著對害蟲的源頭壓制。」
  • 有一種報應叫做現世報,老實人偷著笑就行了
    遠在亞瑟王的時候,有一位大法官非常仰慕他們國家的王后,垂涎她漂亮迷人的胸脯,但是他更加明白猥褻王后唯一的出路就是死。他給當時的御醫訴說了自己的秘密和苦惱,恰好這位御醫想到了幫他的好辦法,大法官非常開心,當時就許諾御醫,事成之後會給他一千金幣作為回報。御醫不負所托,終於研製出了一種痒痒粉。
  • 特別愛吃鹹的人,可能得了一種怪病
    特別愛吃鹹的東西,或者突然變得非常口重,有的時候可能是一種怪病的提示,這個怪病的名字叫「艾迪森症候群」,這是一種因為腎上腺功能障礙引起的內分泌疾病。罹患者除了愛吃鹹的,還特別容易疲勞,渾身肌肉無力,而且體重不斷減輕,這個時候,喜歡吃鹹的就不是簡單的口味變化問題了。
  • 專家稱被蜱蟲咬傷有特效藥可治
    商城已建立相關就診機制商城縣疾病防控中心主任餘芳說,蜱蟲在商城縣常見的有多種,根據其生存的地方可分為草蜱蟲、狗蜱蟲、牛蜱蟲等。餘芳說,根據目前病例了解,狗蜱蟲、牛蜱蟲基本上叮咬人後,不會致人感染。而伏在草上的草蜱蟲易感染接觸到的人群。所以,採茶、下地幹活等戶外活動受到蜱蟲叮咬致病的比較常見。
  • 南京六旬女子得怪病 睡覺時總覺螞蟻在骨頭中爬
    晚上睡覺前,你會有怎樣的習慣,頻繁上廁所,開著燈睡?市民李阿姨一上床,就感覺雙條腿不舒服,有時候感覺有螞蟻在骨頭裡爬,但就是查不出什麼病。最後李阿姨去看心理醫生,原來是心理「搗亂」,她患上了「不寧腿症候群」。60 多歲的李阿姨,兩個多月前得了一種「怪病」。
  • 世博園展示以蟲治蟲 5000萬隻小蜂消滅毛毛蟲
    噴灑的殺蟲劑只有30%能夠留存在樹葉上,其餘的70%都進了空氣和土壤中,如果使用了有毒的化學殺蟲劑,無疑是一種傷害不小的汙染。那麼,有沒有更加清潔有效地控制蟲害辦法呢?在上海世博會的園區中,就能找到答案。園區對於有毒的化學殺蟲劑採取了嚴格的控制,而各種生物防治蟲害的技術則成為了園區綠化防蟲害的最主要方法。
  • 以蟲治蟲 10萬頭天敵昆蟲「出籠」
    異色瓢蟲屬昆蟲綱鞘翅目瓢甲科,是一種多食性昆蟲。作為重要的天敵昆蟲,其成蟲和幼蟲均可捕食多種蚜蟲、蚧蟲、木蝨、蛾類的卵及小幼蟲和紅蜘蛛,一頭瓢蟲全生育期可捕食6000多頭蚜蟲。近年來,我省大力推行「釋放天敵以蟲治蟲」的生物防治措施,每年有計劃地繁育腫腿蜂、赤眼蜂、異色瓢蟲。今年,省林木良種培育中心成功繁育出異色瓢蟲、七星瓢蟲共30多萬頭。
  • 以蟲治蟲 探秘"天敵昆蟲工廠"
    「這個試管中都是腫腿蜂幼蟲,腫腿蜂的成蟲只有三四毫米,別看它體量不大,卻是害蟲天牛的優勢天敵」,市園林科研院園林植保研究所所長車少臣指著試管中正在繁育的幼蟲告訴記者,「一根試管繁育的腫腿蜂數量最高可達上百頭。繁育出來的腫腿蜂,在低溫條件下能保存3個月以上。
  • 以蟲治蟲 探秘「天敵昆蟲工廠」
    「這個試管中都是腫腿蜂幼蟲,腫腿蜂的成蟲只有三四毫米,別看它體量不大,卻是害蟲天牛的優勢天敵」,市園林科研院園林植保研究所所長車少臣指著試管中正在繁育的幼蟲告訴記者,「一根試管繁育的腫腿蜂數量最高可達上百頭。繁育出來的腫腿蜂,在低溫條件下能保存3個月以上。
  • 飛機撒藥治白蛾,居民生活受影響?假的,別再傳了!
    飛機撒藥治白蛾,居民生活受影響?假的,別再傳了!發布時間:2019-05-10 19:10:00 Fri  來源:杭州網近日,不少人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則「通知」,稱:本月15號至25號,室外不要曬被子,衣服,不要吃外面的食物(燒烤等露天食物)。儘量減少郊外,戶外活動。
  • 孩子臉上有蟲斑不一定是肚子裡有蟲,別再亂給吃打蟲藥,沒好處
    因為孩子壓根沒有蟲。孩子臉上有蟲斑,白吃了大把打蟲藥小玲家的孩子6歲了,幾天前小玲家的孩子臉上長了很多白色的小斑點,小玲一開始以為孩子是對什麼過敏了,以為按兵不動孩子就慢慢好了,後來孩子的奶奶來小玲家,看見了孩子臉上的白斑,指責小玲無知,說孩子這明明是肚子裡有蟲了,得趕快吃打蟲藥。
  • 有一種感冒藥需謹慎
    是藥三分毒。之前我常叮囑家長不要動不動就給孩子服大寒的消炎藥、抗生素、處方藥,結果我發現,抗生素家長不敢吃了,中成藥卻開始濫服錯服!醫生看病也好,家長自己辨證給孩子用藥也好,只有對症下藥,才不至於用錯藥。以抗生素為例。家長首先要明確抗生素的使用前提:只有明確致病的病原體是細菌感染,才考慮服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