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認知!世界上第一個動物很可能是食「肉」動物

2021-01-08 DeepTech深科技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所有動物的祖先很可能是食肉動物,而人類和其他雜食動物屬於一種稀有品種。

動物吃什麼,是其生物學的一個基本特徵,但令人驚訝的是,直到現在整個動物界還沒有專門針對飲食進化的研究。亞利桑那大學的科學家們近日報告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發現,他們深入研究了100多萬種動物的進化史,時間可以追溯到8億年前,那時地球上剛剛出現第一批動物。

研究人員為所有生物創建了一個龐大的族譜樹,以確定它們的祖先可能吃了什麼。

研究小組在8月出版的《進化快報》上報告說,第一個多細胞動物可能是食肉動物。這一發現與之前基於化石數據的研究相矛盾,之前的研究認為早期動物可能是食草動物。

(來源:UANews)

研究人員指出,無論「肉」是什麼,它看起來都與我們今天所認為的肉非常不同。研究人員表示,這種古老的動物可能吃過原生生物。原生生物是一個包羅萬象的術語,指的是不屬於植物、動物或真菌的單細胞微生物。

不太清楚的是,這種可能起源於8億多年前的生物長什麼樣。「有一點爭議。」亞利桑那大學圖森分校的進化生物學家John Wiens說。一些人認為,第一個多細胞生物可能是一個靜止的濾食性生物,就像一個微小的海綿。還有一些人認為,它很可能是由一種名為領鞭蟲的小淚珠狀的生物進化而來,它可以遊動,以細菌為食。

Wiens表示,在動物變得更加複雜之後,以植物為食的動物可能會分別進化好幾次。族譜樹顯示一旦一些動物開始吃植物,這種行為就會持續下去,至少在近親之間是如此。

但是以植物為基礎或食草的飲食並不是人們所認為的新物種進化的驅動力。而密切相關的動物傾向於分享相同的飲食類別——植物性飲食、肉類飲食,或兩者兼而有之。所以這一發現意味著,在飲食生活方式之間進行轉換並不容易,而且往往是在進化過程中發生的。

此外,其它研究成員還對這些動物進行了分類,如果一個物種以其他動物、真菌或原生生物(單細胞真核生物,其中許多以細菌為食)為食,它就被歸類為食肉動物;如果它們以陸地植物、藻類或藍藻為食,則被歸類為草食性;如果它們以食肉和草食性混合飲食,則被歸類為雜食性。

所有物種都可以根據它們的進化關係進行分類,這一概念被稱為系統發育。生物體被分成不同的類群,這些類群定義了它們在不同層次上的相互關係。例如,貓和狗是不同的物種,但屬於同一目(食肉動物)。同樣,馬和駱駝屬於不同的目(有蹄類動物);然而,這兩個目都屬於同一綱(哺乳動物)。在最高層,動物被分類為門,動物門的例子有節肢動物(昆蟲、甲殼類動物、蜘蛛、蠍子等)、軟體動物(蝸牛、蛤和魷魚)和脊索動物,包括所有有脊椎骨的動物和人類。

(來源:UANews)

調查顯示,在所有動物中,食肉動物最為常見,包括63%的物種。另外32%是食草動物,而人類屬於雜食性動物的一小部分,只有3%。

Wiens說:「食草動物似乎出現較晚,所以在我們的進化中它似乎更接近樹梢。」

那麼,如果第一隻動物是食肉動物,它會捕食什麼呢?

研究人員認為,答案可能在於原生動物,包括鞭毛蟲。Wiens說:「這種與現存所有動物關係最密切的遠古生物可能以細菌和其他原生生物為食,而不是以植物為食。」

作為浮遊生物生活在海洋和淡水中,鞭毛類動物隱約地讓人聯想到羽毛球比賽中來回回擊的小型羽毛球。一個漏鬥狀的「毛髮」環著一個鞭狀的附屬物,稱為鞭毛,鞭毛有節奏地跳動,通過項圈吸收穩定的水流,過濾掉細菌和碎屑,然後吸收和消化。今天的動物的共同祖先是一種非常類似於甲藻的生物。

另一方面,轉向以植物為基礎的飲食,在動物進化過程中發生的頻率要高得多。

(來源:亞利桑那大學)

傳統上,食草動物被視為新物種起源的強大催化劑——一個經常被引用的例子是昆蟲,據估計有150萬種已知物種是節肢動物中最多樣化的群體。在大約1.3億年前的白堊紀,出現了許多開花植物的新物種,人們普遍認為,前所未有的鮮花多樣性與昆蟲物種的增加是同步的,它們利用了新出現的花卉資源。

「這告訴我們,我們在昆蟲身上看到的不一定適用於動物界的其他群體,」Wiens說。「食草動物可能與某些類群中出現的新物種並駕齊驅,但它顯然不是新物種的普遍驅動力。」

這項研究還顯示,在8億年的動物進化過程中,雜食性飲食很少出現,這暗示了一種可能的解釋,即進化更喜歡特定的而不是多面。

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對專門化的需求可能解釋了為什麼雜食動物,如人類,是罕見的。這可能也解釋了為什麼飲食習慣經常這麼長時間沒有改變。

相關焦點

  • 世界上奇怪的動物合集——顛覆認知
    世界上充滿了一些真正怪異的動物。他們各自有不同的生態用途,而且,這些怪異的動物都有其令人好奇的本事。這些動物能顛覆你的認知。太陽熊世界上有一種唯一不冬眠的熊,叫做馬來熊。因為馬來熊的脖子上有一圈白色的毛,像太陽一樣,所以又被人們稱作太陽熊。一說到熊,人們都會認為熊一種是巨大、暴躁、兇猛的動物。而馬來熊卻是例外,世界上所有的熊科動物都是體型巨大的,唯獨馬來熊卻是一個「小個子」,高度僅為125cm左右。
  • 一種顛覆認知的動物,一生只進一次食,而後曬太陽可終生不餓
    摘要:一種顛覆認知的動物,一生只進一次食,而後曬太陽可終生不餓。大家都知道,小編主要是以科普植物為主,其中尤其是野生植物,然而,最近一些時間時常會收到一些粉絲朋友的私信,叫我有時間的話可以稍微科普一些動物類。經過近些天的資料採集,接下來我想給大家科普一種較為稀奇的野生動物,如果要準確地說,應該是一種顛覆認知的動物。
  • 角雕和食猿雕是世界上最大的鷹嗎?答案可能顛覆你們對龐大的認知
    嗨,大家好,歡迎來到《熱門生活小資訊》,讓小編帶你走進《熱門生活小資訊》的大世界,如果你對這種題材比較感興趣,請點擊上方藍色「關注」字樣,每一次對小編的肯定,都是小編努力的理由,那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主要內容是:角雕和食猿雕是世界上最大的鷹嗎?
  • 肉食動物比植食動物更易滅絕?新研究顛覆認知,人類確實錯了
    在這其中,人類活動因素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例如人造垃圾對陸地和海洋環境的汙染,商業開發森林破壞野生動物的棲息地等等,因此我們每年幾乎都能看到有野生動物的生存情況告急。根據報導,來自美國猶他州立大學的生態學家特麗莎·阿特伍德領導了一支研究團隊對自然界中超過2萬種動物進行生存狀況調查,並將調查和研究的結果發表在了《科學進展》期刊上。
  • 6種不同動物眼睛裡看到的世界的樣子?也許會顛覆你的認知
    因為最近看過一個視頻,關於動物眼裡看到的世界的樣子,顛覆了我的認知,讓我開始懷疑,我看到的世界,就是真實的世界嗎?還是只是我認為的真實世界而已。6種不同動物眼睛裡看到的世界的樣子?美國生態學家Eleanor Caves通過研究發現,絕大部分的動物能夠看見的細節比人類少。
  • 人類愛吃肉,為什麼只吃食草動物的肉,很少吃食肉動物的肉?
    不斷有人問,為什麼人類不吃食肉動物的肉,只吃食草動物的肉,老虎豹子的肉不好吃嗎?現實生活中還真是這樣子,別說老虎豹子了,就是家貓野貓的肉,一樣很少人吃。這個問題認真琢磨起來,還真是個問題,一兩句話說不清楚,確定不是因為動物保護。
  • 恐龍大滅絕後,出現的動物大盤點,顛覆你的認知,
    地球已經有46億年的高齡了,從38億年前,地球開始孕育出第一個單細胞生命開始,生命之樹開枝散葉,地球上曾經出現過無數的生命。但歷史的長河不會忘記曾經出現的生命,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接下來為大家盤點一下恐龍滅絕後曾經出現過的的生命,顛覆你的認知。
  • 恐龍大滅絕後,出現的動物大盤點,顛覆你的認知
    地球已經有46億年的高齡了,從38億年前,地球開始孕育出第一個單細胞生命開始,生命之樹開枝散葉,地球上曾經出現過無數的生命。但歷史的長河不會忘記曾經出現的生命,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接下來為大家盤點一下恐龍滅絕後曾經出現過的的生命,顛覆你的認知。
  • 人類為什麼一般只吃食草動物的肉,而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人類作為食物鏈最頂端的生物,基本上可以獲取得到世界上任何一種食物,即便是再兇猛的獸類都不在話下。但在我們常吃的肉類當中,大多數都是一些食草類動物的肉,比如牛肉、羊肉、豬肉和雞肉等等,這是為什麼呢?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 海豹國王說法顛覆降龍認知,降龍被「下獄」,兩國和解再無可能?
    讓我們一起走入星太奇的世界。海豹國王說法顛覆降龍認知,降龍被「下獄」,兩國和解再無可能?上回說到為了成功回到東海,降龍等人答應了企鵝國王前往海豹王宮營救公主,結果一到海豹王宮就被生擒,然而海豹國王說的話卻和降龍所知道的情況有所不同,到底是誰在惡人先告狀?
  • 為什麼陸地上的食草動物比食肉動物體型大?海中的動物是否如此?
    北極熊是現存陸地上體型最大的肉食動物,成年北極熊站立起來最高可達3米,接近一層樓高了,而且它的體重最重可達800公斤,比老虎獅子這種大型的貓科動物要重4倍左右。而現存體型最大的食草動物是大象了,根據資料顯示,世界上最大的大象身高可達4米,體重可達6噸。
  • 動物會得抑鬱症嗎?科學家的實驗顛覆傳統認知
    因為一方面,盜獵者無所不用其極,南非需要採用更多的保護措施;另一方面,被注射了藥物和染料的犀牛犀角變成了粉色,它們回到家鄉之後,會覺得自己跟大家不一樣,可能感到自卑、難過,甚至抑鬱。被圈養的動物抑鬱可能性更大此外,很多動物都可能出現抑鬱的情況。揚子晚報曾經報導過一則新聞,在無錫動物園裡,一隻金剛鸚鵡出現了啄自己羽毛的情況,導致羽毛越來越稀疏。
  • 為何人只吃食草動物的肉,卻很少吃食肉性動物?是不好吃嗎?
    一般來說,人類只吃食草動物的肉,比如兔子、羊、牛;或者是雜食動物的肉,比如雞、鴨、鵝,幾乎不吃像獅子、老虎、黑豹這類的食肉性動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難道是食肉性動物的肉不好吃嗎?想要了解這一問題,首先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什麼是食肉動物,什麼是食草動物!食肉動物是哺乳動物的一種,顧名思義,食肉動物主要指那些以肉為食物的動物,比如老虎、獅子、獵豹、狼等。
  • 相較於肉食性動物,人類為何更傾向於吃食草動物的肉?
    但是有些朋友可能已經發現了,我們大多數時候吃的都是食草動物的肉,很少會吃食肉動物的肉,例如家裡圈養的「雞、鴨、鵝、豬、牛、陽」等等,當然一些海產品中可能包含了「肉食性動物」。之所以是這樣的結果,有多種原因限制。
  • 為什麼人類不吃食肉動物,卻很愛吃食草動物的肉?
    人類不愧是站在吃貨頂尖鏈上的生物,胃口好的很。只要是觸目所及的,沒有不能變為餐桌上的物品。天上飛的是正常操作,而水中遊的就是普通的,地上走的更是頓頓都有。可以說,只要味道到位,就沒有不能吃的。可就算是這樣,也有許多的動物並不在人類的餐桌上。比如說,獵殺者獅子、老虎、豹子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肉好吃,可人類的常規肉食為何都來源於食草動物?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我花了數百萬年爬上食物鏈的頂端,可不是為了來吃素的」,這句話充分說明了人對於肉的鐘愛。沒錯,人是雜食性動物,可毫無疑問的是大多數人對於肉食更加鍾愛。有趣的是,人雖然愛吃肉,但並非什麼動物的肉都吃,我們日常所能夠見到的肉食大多都來源於食草動物,豬、牛、羊、雞等等。雖然也有一些肉食動物會成為人類的盤中之餐,比如狗肉或者蛇肉,但這些畢竟不是很常見的肉類,而且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接受這些肉食動物的肉。那麼,這種有趣的現象是何緣故呢?
  • 食肉動物可以演化成食草動物,那食草動物可以演化成食肉動物嗎?
    因此,在哺乳動物的演化史中,獸孔目下的動物有食肉動物也有食草動物,所以 ,說上面的說法有不對的地方,但是,獸孔目下的真犬齒獸類最終演化出的最早的哺乳動物,而真犬齒獸類是原始的食蟲類動物,所以,說它是食肉動物也在情理之中。為什麼原始的食肉動物可以演化成為食草動物?
  • 自然界中那些奇怪的現象,顛覆你的認知
    ,這裡有人類社會,也有動物群體,每時每刻都會發生有趣的現象。在大自然中,並不是所有現象都是符合常規認知的,就像下面這些奇怪的現象,足以顛覆你對生物界的原本認知。下葬通常是人類社會中表達對逝者的敬意的一種方法,不過在動物群體中,也是有「下葬」這一說的。亞馬遜河流中有一種文鳥,當它們的同伴死亡之後,它們就會叼來各種各樣的五顏六色的花瓣以及綠葉,撒在同伴的屍體上,看上去就像「花葬」一樣。
  • 這種動物非常神奇,一生只需要進食一次,顛覆了人類的認知
    隨著人類快速的發展走進科技時代之後,開始了對生命本質的探索和研究,在生物界裡,生命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植物,一類是動物。動物和植物的生存模式有巨大的不同,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它們的生存都離不開能量。其中植物生存所需的能量來源是依靠光合作用,它們一般是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產生能量和化合物,這些能量不僅能夠維持自身的生命需要,而且還能夠為植食性動物提供食物。
  • 中世紀荒誕的動物審判,豬因謀殺罪上法庭接受審判,簡直顛覆認知
    但是,動物有嗎?它們需要遵守人類社會制定的規則,犯了錯之後需要審判嗎?這乍一看是個愚蠢的問題,但在歐洲歷史上,卻真實地發生過這樣看似玩笑般的事件,人們煞有其事地的對動物進行刑事審判。而接受審判的動物,刑罰也和人類犯罪無異,它們會坐牢,會被處以死刑,或者流放。1386年,在諾曼第一個城鎮的集市廣場上,一頭豬穿著夾克和馬褲被掛在絞架上,這頭豬被當地警方正式審判並判謀殺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