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帶觀賞魚進地鐵被工作人員攔阻攝影/本報記者 楊琳
市民李先生喜歡逛花鳥魚蟲市場。十一期間,他購買了幾條小型的錦鯉觀賞魚。
李先生興衝衝地進了地鐵,安檢員卻稱動物不允許帶入地鐵,如果是死魚就沒問題。
「本以為買完魚可以坐地鐵回家,沒想到不讓進。」一位市民拿著裝有觀賞魚和水的塑膠袋,在十裡河地鐵站外望而興嘆。十裡河地鐵站距離可以購買觀賞魚的天嬌文化城僅有200多米,不少購買了觀賞魚的市民都在地鐵安檢處吃了「閉門羹」,有些攜帶觀賞魚的市民則採取各種「招數」企圖進入地鐵站內。
記者體驗後發現,賣魚的商家對於觀賞魚能否進站說法不一,而在地鐵安檢處,安檢員一旦看出乘客帶有裝魚的塑膠袋,的確會進行勸阻。北京地鐵方面表示,地鐵有規定,禁止動物入內。而一些市民表示,觀賞魚並非大型動物,一刀切的不允許動物乘車有待商榷。
緣起
帶觀賞魚坐地鐵被攔
「安檢說不能把活的動物帶進地鐵。」市民李先生說,十裡河站通了地鐵,按理說對於喜歡逛十裡河附近花鳥魚蟲市場的市民更加方便,十一期間,他在十裡河地鐵站附近的天嬌文化城購買了幾條小型的錦鯉觀賞魚。當時這幾條魚被裝在一盛著水的白色透明塑膠袋內,塑膠袋被紮起了口,水並不會溢出。此外,白色塑膠袋外面又套了一黑色塑膠袋。他興衝衝地進了地鐵,安檢員卻稱動物不允許帶入地鐵,如果是死魚就沒問題。「不讓進,然後我就出去坐公交了。」李先生無奈地走出地鐵改乘公交,在公交上還碰到一位同樣購買了觀賞魚的市民。「也是不允許坐地鐵才乘公交的。」
地鐵口禁止乘客帶觀賞魚入內怎麼辦?不少市民用起了各種「招數」,市民馬先生說,前段時間,他看到地鐵口外有些市民脫下衣服,將裝魚的塑膠袋包裹起來,還有人索性將塑膠袋裝進上衣內。北青報記者看到,一位在D口吃了「閉門羹」的乘客走出地鐵,轉身去了其他兩個入口,「這幾個口離魚市遠,興許可以進去。」還有一位乘客將裝魚的塑膠袋放入隨身攜帶的雙肩包內,順利地過了安檢。
記者體驗
賣魚商家說法不一
8日,記者來到十裡河天嬌文化城內的觀賞魚市場,購買了一條金魚,商家將金魚放入盛著水的白色透明塑膠袋內,然後向袋中打入氧氣,再將塑膠袋扎口。「沒問題,可以的。」北青報記者詢問是否可以將裝有水和魚的塑膠袋帶入地鐵站,一位商家打保票說,這個塑膠袋不會漏水,顧客完全可以攜帶其進入地鐵乘車。「我再給你套個黑色塑膠袋。」他滿不在意地說,地鐵客流量大,安檢不會注意看的。
「你還是選擇其他交通工具吧。」另一位商家則給出了不同的答案,他說,現在地鐵內並不允許帶入購買的觀賞魚,有一次他帶著幾袋魚進地鐵,便在安檢處吃了「閉門羹」。「人家說不讓帶魚進去,液體又不能喝,也沒辦法證明是水呀。」北青報記者詢問了多位商家,說法不一。
記者拎著白色透明塑膠袋前往地鐵十號線十裡河站D口乘車,進入地鐵站後,在安檢口被攔了下來,「魚不能帶進去。」一位安檢員說,只要是活的動物都不允許帶入站內,魚類也包含在內。另一位安檢員說,白色塑膠袋太明顯,如果外面套上一個黑色塑膠袋,他可以通融一下,也是為了儘量方便市民。
記者又前往十裡河地鐵站B口,並將商家給的黑色塑膠袋套在了白色塑膠袋外。在安檢處,安檢員仔細檢查了塑膠袋,表示動物不能帶入地鐵口。「現在是高峰期,不行。」她說,如果是人流量稀少的上午或者深夜,可以通融一下,但目前處於高峰期,塑膠袋內裝滿水,有被擠漏的危險。
規定
地鐵禁止攜帶「活物」上車
「我這就是幾條小魚,也不礙事呀。」李先生認為,如果不讓帶魚進入地鐵是害怕水容易被擠漏,影響乘車衛生,他還能夠接受,但單純一刀切的不讓所有種類的動物乘車,他有點想不通。
地鐵一位乘客質疑說,在高峰期帶著裝有水和魚的塑膠袋入內,萬一擠漏了怎麼辦,到時候滿地是水,肯定會引發混亂。不過,他覺得觀賞魚跟貓、狗有本質的區別,如果車站人流量不多,不妨礙其他乘客,帶進車站也無妨。
記者撥打了北京市地鐵客服熱線,接線員說,地鐵內不允許攜帶一切活的動物進入地鐵,以免造成對其他乘客的驚擾。「嚴禁攜帶超長、易碎、笨重、妨礙公共衛生、車內通行和容易汙損地鐵設備和站、車環境的物品及動物進站乘車。」北青報記者查詢到,在北京地鐵乘車攜帶物品規定中確實有關於禁止攜帶動物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