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祿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老成都,今年剛好七十歲。第一次坐地鐵,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到俄羅斯在莫斯科玩的「洋格」。十多年後到法國,在巴黎也乘過一次。地鐵很快,坐起來很舒服;人很多,但「擁」而不擠。車廂整潔舒適,有的站著,有的坐著,有的閉目養神,有的小聲交談,有的則在讀書看報……快節奏中卻有一種寧靜和放鬆的享受。國外玩的「洋格」,使我對地鐵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當時就想:若在家門口就能這樣玩「格」,在成都能坐上地鐵,那該多好!
2010年,成都地鐵1號線開通。成都終於有了屬於這個城市自己的地鐵,成都人終於在家門口就可以玩「格」了。我和老伴是在地鐵開通1年後才去乘坐的。開始以為要上站臺去買票,就怕麻煩,後來才曉得刷公交卡的電子錢包很方便,根本用不著去站臺排隊買票。2013年春節,我倆和兒子一家約好,正月初四到海洋公園遊玩。老伴說,我們乘地鐵到世紀城吧,海洋公園就在那個方向。上了車,人不少,兩位年輕人主動給我們讓了座。看列車上的顯示屏才曉得海洋公園的站還沒開通。當然只好在世紀城站下來了。下了車,又去轉公交,東問西找,總算找到了海洋公園,與兒子一家來了個「勝利大會師」。玩盡興後,我和老伴又準備去趕地鐵,兒子不依,堅持自己開車把我倆送回了家。
地鐵方便,地鐵快捷,地鐵溫馨。家門口的「試坐」使我嘗到了甜頭,後來我就成了地鐵的常客。
今年元宵節,我和老伴外出,剛走完百花大橋,就看到人行道被地鐵擋板攔了一半。老伴高興地說:吔,地鐵站真的要建到家門口了(我家就在百花潭公園附近)。
成都公共運輸的快速發展在外地人中是有口碑的。我們身在「此山中」,感同身受,更有很強的獲得感。如今,新一輪成都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正在編制實施,我們成都將加速推進建成國家西部高鐵樞紐和地鐵城市。心中有夢,腳下生風,成都人正大步行進在灑滿陽光的大道上。
作為一個老成都,我很自豪。成都的發展,地鐵就是一個現實的縮影。的確,我們既是成都地鐵發展的見證者,參與者,更是「地鐵紅利」的擁有者和分享者。正是:朝思暮想盼地鐵,成都添了大動脈,穿梭往來賦新篇,蜀中萬眾爭跨越。(來源:成都商報」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
本文來源:四川新聞網-成都商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