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苔原地區寒冷、荒涼,連綿起伏的丘陵,冰谷與冰原,讓這裡缺乏生命活力。夏季有多種植物生長,還有飛鳥來築巢,但冬季漫長、黑暗、嚴寒,所以生活在北極的動物,不得不耗費更多的時間精力去解決食物的問題。
北極狼又叫白狼,生活在北極地區,以麝牛、野兔與旅鼠為食物,通常都是二三十匹狼組成一個大家族。白狼有很強的團隊觀念,經常都是團隊合作捕獵,然後一起分吃獵物。
2匹白狼想抓小麝牛,反被麝牛群圍攻
一個狼群裡,有著明顯的等級劃分,2匹青年白狼為了捕獲足夠的食物,放棄去捕野兔與旅鼠小體型的動物,而去挑戰麝牛群。
白狼遠遠跟著麝牛群,尋機下手,跟了一段路後,向麝牛群衝去。它們虛張聲勢,企圖衝散麝牛群,好讓經驗不足的小麝牛掉隊,就有機會了。
這是白狼慣用的狩獵方式,成年麝牛不慌不忙,將小麝牛保護在中間。然而,在白狼的威嚇下,一頭小麝牛沒能跟上團隊步伐,漸漸脫離了保護圈。
1匹白狼瞬間衝過去,咬住了小麝牛,任憑小麝牛怎麼掙扎都不鬆口。這時,已經跑到前邊去的麝牛群轉過身來,及時調整隊形,以雄壯的公麝牛為首站成一排,向白狼衝去。
麝牛不僅體型龐大,還擁有堅硬的牛角,貼著頭骨向外側生長,看上去就像「頭盔」般蓋住額頭。要是被麝牛撞上一下,可不是鬧著玩的,雖然很不甘心,但在麝牛群衝過來時,白狼還是及時鬆開了小麝牛,跳躍到一旁逃命。
獲救的小麝牛重新回到麝牛群,被成年麝牛團團包圍保護著,而2匹白狼想抓小麝牛回去,卻反被麝牛群攻,只得垂頭喪氣地離開了。
15天後帶6匹狼偷襲公麝牛,在水溝裡將其捕獲
儘管失敗了,白狼卻記下了這筆帳,經常在暗中盯著這群麝牛。經過15天的觀察,終於讓它們找到下手的機會,於是叫上幫手去捕獵。
一頭成年公麝牛離開麝牛群,獨自在小河溝裡飲水,白狼這次叫了6個幫手,一起對付公麝牛。之前的2匹白狼率先朝公麝牛走去,目光兇狠,但公麝牛似乎並不將它們放在眼裡,仍然悠閒地站在小河溝裡,沒有逃跑。
2匹白狼同時發動攻擊,避開牛角去咬公麝牛的臀部,而公麝牛沉著應對,用力一甩,將白狼甩了下去。這時,另外6匹白狼出現了,那是它們的幫手。
8匹白狼輪番上陣,分別攻擊公麝牛的不同部位,一旦遭到公麝牛的反擊,就及時鬆開跳到一邊。
去攻擊成年公麝牛雖然很危險,但白狼就是不放棄,憑著靈活的身軀一次次躲過麝牛的撞擊,再一次次上前挑釁。
而原本信心滿滿的公麝牛,這時才想到要逃跑,可是身在低處的小河溝,8匹狼根本不給它機會。打鬥過程中,水花四濺,白狼與麝牛都顯得有些狼狽。
這是一場「拉鋸戰」,白狼想消耗盡麝牛的體力,而麝牛想用牛角去撞白狼,然後尋機逃跑。雙方僵持不下,過了好一陣子,麝牛漸漸體力不支。四匹白狼聯手將公麝牛捕獲。
科普小知識
麝牛又叫麝香牛,外形像牛,是牛科牛羊族麝牛屬野動物,體重約200-410千克,體型巨大,是個龐然大物。
麝牛身上覆蓋著一層濃密的絨毛,可禦寒;外層是粗長的毛,可防風雪,所以麝牛在嚴寒的冬季也一點兒也不怕冷,冰天雪地裡還在慢悠悠地刨雪取食苔蘚類植物。
它們總是成群結隊地去覓食,慢悠悠地移動著,慢吞吞地吃著草。麝牛最大的天敵就是狼群,但它們團結有愛,一旦遇到狼就將小麝牛護在中間逃跑,要麼就形成一個堅固的防禦隊伍,一致對外,將堅硬的牛角對準狼。
雪靈谷動物實驗室/出品參考資料:自然雜誌、科學之友雜誌、美國國家地理、BBC、生活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