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慈善機構創立者,大筆資金捐助中國,創立了北京協和醫院,唯一的兒子卻靠拍蒼蠅掙零花錢,穿姐姐舊裙子改的衣服。
「享有特權而無力量的人是廢物,受過教育而無影響的人是一堆一文不值的垃圾」,這句聽上去有些尖刻的話,就來自於上述的傳奇人物,地球上第1個億萬富翁,洛克菲勒家族的創始人~約翰D.洛克菲勒。
中國有句俗話叫「富不過三代」,而美國的洛克菲勒財富家族從發跡至今已經傳承了6代,財富卻繼續像滾雪球般不斷壯大,家族也是人丁興旺英才輩出。比較難得的是,這家族還是世界最大規模慈善事業的發起人與運營者,投入醫院、學校、研究機構等公益項目的資金不計其數,中國最權威的醫療機構之一:北京協和醫院就是老洛克菲勒在1921年耗資4,000萬投資建立的;燕京大學(北京大學)的前身,同樣是洛克菲勒家族捐建的。
這個家族長盛不衰有什麼秘籍?還真有,老洛克菲勒傳給了他的兒子,他兒子像傳家寶一樣放在枕邊,沒事就拿出來學習,之後又傳給了孫子。 是什麼物件?接著往下看。
老洛克菲勒其實從小家境很窮,他老爹是一個萬金油式的存在,木材商、馬販子、巫醫、收售毛皮、推銷雜貨……,幾乎就沒他不幹的買賣。而且常年遊走在外,一玩高興就把家裡的娘幾個忘了,所以一家生活母親一人挑著,甚是艱難。
老洛克菲勒在這艱難時世中,自然從小也要學著分擔貧窮生活的壓力,他上學的作業本都是鄰居送的。這逼的他想盡辦法去掙錢,他小時候專門去野外抓小火雞,養大了就賣,就這麼著到了12歲竟然被他攢了50美元。這會兒就顯示出什麼叫天生商業奇才了,他沒像我小時候似的一股腦都買了新球鞋,而是把錢借給鄰居收利息。
到16歲就輟學打工,在一家乾貨店打雜,周薪只有5美元。19歲小有積蓄,開始下海經商,賣穀子和肉。又積累了三年的錢,到22歲時,進軍當時在美國站上風口的石油產業,後來創立標準石油公司,由此而一發不可收拾,成為了蜚聲海內外的「石油大王」,世界首富。
大人小時候受過窮吃過苦,按我們的路數,孩子就不能再吃二茬苦,受二茬罪,不泡在蜜罐裡就是父母沒道義。老洛克菲勒卻正相反,自己摳門摳到門壞掉不說,對自己的孩子也有獨特的歷練方法。他只有一個兒子,向上全是姐姐。
老洛克菲勒把家也當成個公司來管理,老婆是總經理,孩子都是僱員,有一個明碼標價的打工清單:拍死100個蒼蠅一毛錢;逮著閣樓上的耗子5分錢;擦皮鞋兩分錢,長筒靴一毛錢,由於擦鞋明顯是個旱澇保收的營生,孩子們要取得擦皮鞋的特許經營,還得向爹媽申請並競爭上崗……在他們家就沒有白吃的飯。他的兒子後來臊眉耷眼的回憶到,自己8歲前經常得穿姐姐舊裙子改成的衣服。
兒子長大後也進軍了商界,但也沒有現成的東西交給他。必須自己創業,創業初始資本金得向老頭子借,利息按市場標準支付。老洛克菲勒做生意平時也是滿世界跑,很少有時間待在子女身邊。但他吸取了自己老爸的教訓,不是甩手不管,而是特別喜歡教育自己兒子,教育方法就是每到一地立馬坐下來鋪開紙寫信,把自己的感悟、教訓同步和兒子共享。
這一寫又是一發不可收拾,無心插柳柳成蔭,匯集成了給後世造成巨大影響的《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這38封信,確實都很精彩,每一封都有一個清晰的主題,而且金句頻出,濃縮了老洛克菲勒的人生智慧和成功之道,同時又不乏濃濃的父愛溫情,讀起來讓人體驗感十足。
「我從來不相信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只堅信信心是成功之父。勝利其實是一種習慣,而失敗其實也是一種習慣。」
「跟混蛋打交道,能夠讓你變得更聰明」。
「哪怕是一頭豬被人誇獎一番,他也會爬到樹上」……
要知道這些姓都是老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肺腑之言,所以那肯定是把壓箱底的精神寶藏都毫無保留的躍然紙上。王健林送給王思聰的20歲生日禮物,就是這本書,(遺憾的是王思聰可能只看直播不看書,所以生意做了滑梯)華人首富李嘉誠也把這38封信作為孩子教育的開門書籍。
這些信件的合集已經成為人類歷史上的經典家訓內容,如果深研其中,同樣可以找到世界首富的財富密碼。在機會與挑戰、成功與失敗快閃起伏、焦慮與憧憬糾纏交織的當下,尋找到一種在利益與競爭的漩渦中心,仍能保持長盛不衰的力量,應該是給自己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點擊下方,家裡收藏一本。在不方便出門的假期裡,去徜徉一下首富家族的精神世界,為接下來打拼嶄新的新世界儲備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