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竿釣鰱鱅,想要花鰱多白鰱少,篩選餌料最重要

2021-01-14 黑哥野釣

鰱鱅也叫白鰱和花鰱,養殖基本都是混養,白鰱多花鰱少,自然水域也一樣。平常作釣時,漁獲也是白鰱多於花鰱,基本上碰到什麼是什麼。花鰱不單味美肉細,而且由於其口比白鰱大,作釣難度也相對要容易些。

但眾多的白鰱混雜其中,想要多上些花鰱,沒有針對性的釣法,幾乎不太可能。而針對性釣法首先就要從餌料入手,再結合作釣手法,才能保證上的基本都是花鰱。

花鰱

1 : 餌料;

釣鰱鱅的餌料有很多種,其霧化的重要性,不容多說都知道。為什麼每次上的都是白鰱多,花鰱少,大都也把它歸咎於白鰱的密度上,但都忽略了餌料的重要性。

不是餌料的種類和味型的區別,釣花白鰱餌料味型的區別,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現在的鰱鱅魚,味型區別並不是很大,什麼都吃,最主要的原因而是餌料的「粒徑」大小。就是餌料粒徑的大小,決定了上的是花鰱還是白鰱。

白鰱

白鰱和花鰱同屬濾食性魚類,都是靠一對鰓耙來過濾食物,但兩者的鰓耙粗細卻各不相同。白鰱的鰓耙細而密,花鰱卻正好相反,要粗而稀。鰓耙的粗細疏密,就註定了兩者的濾食天性。

白鰱細密的鰓耙,只適合10-60微米粒徑的食物,花鰱則在60微米以上(1微米=0.001毫米)。兩者濾食粒徑的大小差異,選擇粒徑合適的餌料,就決定了漁獲是花鰱還是白鰱。

所以把餌料「篩」一下,選取粒徑大於60微米的餌料,針對性地去釣「花鰱」,就顯得格外重要。

霧化後大於60微米的餌料,白鰱在濾食時由於鰓耙的限制,會卡在其中,頻繁多次的濾動會損傷白鰱的鰓耙,厭食逃離就最正常不過了。而花鰱大於60微米的濾食特性,就正好合口。

霧化的粗細粉粒

由於市面上的商品餌其粒徑基本上都是廣譜性的,粗細兼備。而混養白鰱密度大於花鰱,不經「篩選」的餌料,上魚白鰱多於花鰱,就不足為奇了。

說到「篩」選餌料,並不是真得弄個篩子去篩,這樣做就太刻板了,而是憑眼看就大致能分辨出它的粒徑來。過多低於60微米的餌料組成,可以添加大量高於60微米的餌料,來降低它的比例。

畢竟大顆粒的餌粉,在誘魚性上要低於細顆粒,誘魚性也重要,必須兩者兼備,只是大於60微米的比例要佔絕對的多數。

釣花鰱用粗粉粒

還有一定量的細小顆粒,也會招來白鰱濾食,這個無法避免。想要上的主要是花鰱,誘魚也重要,可用作釣手法的變化來達到。

2 : 釣法;

釣法上拋竿由於局限性難以避開白鰱,想多上花鰱只有用手竿,本身手竿釣鰱鱅的效率要遠高於拋竿。

由於考慮到細小顆料的誘魚性,在餌料上無法完全避開白鰱,就要在作釣手法上來實現。

手竿釣鰱鱅

並沒什麼特殊的手法,只需把進窩的白鰱趕走就行。如果窩中白鰱太多,空鉤多拉幾次,錨到一條白鰱就立馬炸窩。

白鰱性格比花鰱要暴躁得多,進窩快錨到了炸窩也快。而花鰱則要溫順得多,受到驚嚇不會輕易逃遠,總體上要比白鰱沉穩,換句話說就是要蠢得多。

看到這裡的釣友總覺得少了點什麼,沒錯,就是怎麼才能知道白鰱進窩了。這一點也簡單,就單從漂相上來觀察就八九不離十了。

白鰱的口比花鰱要小上不少,漂相多為半目左右的點動,而且點動間隔的時間短,沒有花鰱間隔時間長。

觀漂相分辨

口小吸力就小,浮漂受力也小。吸力小了就會加快頻率,才能保證吸到更多的食物。混養的花白鰱,白鰱的個體總是要比花鰱大,除去濾食特性外,與白鰱更為迅捷的遊速和吸食的頻率也有很大的關糸。

還有窩子裡白鰱多時,不光點動小而快,漂相還比較雜亂,多是浮躁的白鰱在蹭線或搶食。

漂相小而綿密且雜亂,就是白鰱居多的典型表現,相反比較沉穩無異常的漂相,就是花鰱無疑了。

漁獲

不篩選下餌料,單純的以味型去區分釣花鰱,根本就達不到「花鰱」多「白鰱」少的效果。而分清兩者的濾食特性後,有針對性地選擇餌料,再結合看似簡單,卻行之有效的作釣方法,漁獲就會花鰱比白鰱多。

而且想不釣花鰱都難……

釣友你我他 關注靠大家

相關焦點

  • 夏天才能釣鰱鱅?你錯了,冬天也能釣大鰱鱅
    鰱鱅,其實是兩種魚,是鰱魚和鱅魚的統稱。鰱魚,就是通常所說的的白鰱。鱅魚,就是通常所說的花鰱,也叫大頭、胖頭、雄魚等。白鰱和花鰱有很多共同的特點,比如都是中上層魚,都喜歡高溫,個體也差不多大,都是以水中浮遊生物、碎屑等為食,都能夠很好的淨化水質,因此往往把白鰱和花鰱統稱為鰱鱅。
  • 釣鰱鱅使用什麼餌料最好?釣鰱鱅技巧
    鰱鱅是鰱魚和鱅魚的統稱,白鰱、花鰱、黑鰱、胖頭魚等都屬於鰱鱅魚,也屬於鯉科魚類。鰱鱅是上層魚類,喜歡在水體的中上層活動和覓食,而且生長快速,個體較大,較為適合垂釣。鰱鱅魚的味道鮮美,魚頭泡餅更是一道餐桌上的美味佳餚。很多的釣魚人都喜歡垂釣鰱鱅,那麼鰱魚和鱅魚最喜歡什麼氣味?
  • 絕殺鰱鱅最強釣法,海竿水怪浮釣鰱鱅技巧,熟練掌握可以「清塘」
    到了晚秋水中藻類、浮遊生物開始減少,鰱鱅會慢慢減少進食一直到停口。所以仲秋時節是鰱鱅進食量較大,而且是一年中最有體力的季節。鰱鱅體型碩大,手竿也能釣到,但是始終不如拋竿這麼給力。
  • 秋釣鰱鱅全攻略,秋季最易爆護的魚,餌料、釣位、技巧分享
    最重要的是鰱鱅是群居魚類,只要釣到一條那證明附近可能有很多條。也有不少釣友覺得手竿釣不到鰱鱅,在之前分享釣鰱鱅教程視頻裡面就有不少釣友留言:這魚也能釣?事實上只要你會釣鰱鱅,你足夠了解它的習性,只有一根杆的情況下海竿是釣不過你的。不過海竿釣的普遍比手竿的大一點,這一點必須要承認,手竿釣到數十斤的鰱鱅不是沒有,但是頗為少見。
  • 野釣鰱鱅絕殺技巧:兩張圖,看懂釣鰱鱅核心招數,手竿拋竿都適用
    一、兩大核心技巧以手竿釣鰱鱅為例,聊聊釣鰱鱅的兩大訣竅,其他釣法最後也會介紹下,估計您也會發現,原理基本就是一樣的。1、餌料鰱鱅其實是非常饞的魚類,或者說是嗅覺極大發達的魚類,有食物的地方就會迅速出現。
  • 秋釣鰱鱅一句話:早淺午深晚看水,「大頭」釣在白鰱下!
    閱文之前,溫馨提示:快樂出釣,安全第一;文明作釣,愛惜環境;為娛而釣,幼魚放流!釣友問初秋水庫釣鰱鱅一般釣多深?其實說起來也行簡單,記住「早淺午深晚看水,『大頭』釣在白鰱下」這句話就行了!但是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釣魚技巧】如何釣白鰱和花鰱?三個技巧
    一般來說,釣魚人總會把鰱鱅連起來說,其實鰱魚和鱅魚時兩種不同的魚類,鰱魚又叫白鰱,鱅魚又叫花鰱,雖然它們都屬於鰱類,有相近的地方,平時都喜歡在水域的中上層遊動、覓食,但是生活習性還是有些略略不同,白鰱主要食用浮遊植物喜歡酸味,而花鰱主要食用浮遊生物喜歡臭味。
  • 仲秋手竿釣鰱鱅,就用這種釣法,狂拉到手酸,大魚連竿上!
    很多喜歡高溫的魚類到了晚秋隨著氣溫的降低會陸續停口,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草魚和鰱鱅。有釣友認為這些魚類喜歡高溫,所以氣溫低會停口,其實並不準確。鰱鱅主要進食水中的藻類、浮遊生物,草魚主要進食水中的植物,隨著氣溫的降低,水中藻類、浮遊生物、植物開始變少,本質上是食物的變少導致了魚的停口。
  • 浮釣鰱鱅線組配置以及餌料配置__圖文
    首先,垂釣任何一種魚首先要了解一下相應魚種的生活習性,針對不同魚種的喜好我們才能挑選合適的釣點以及餌料,才會有更加好的漁獲,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鰱鱅魚:鰱鱅是白鰱與鱅魚的簡稱。在我國大部分地區江河湖庫都存在,兩種魚習性相近,都屬於中上層魚種,喜歡吃浮遊生物,能淨化水質,又有水中清道夫之稱。不同點在於白鰱喜歡甜臭味多一些,鱅魚喜歡酸臭味多一些。
  • 真沒想到釣大頭魚(鰱鱅)用這幾樣東西,在哪裡都好釣!
    天氣溫度逐漸上升,水溫也在隨著上升,鰱鱅魚也開始活躍起來了,那麼你們釣取鰱鱅有什麼好的餌料呢?下面給大家介紹一款自製鰱鱅餌配方,希望這部分內容能幫到有需要的釣友!首先要了解鰱鱅魚的生活習性,鰱鱅又稱大頭魚,主要活躍在中上層水域。
  • 白鰱是傻魚?不明白這幾件事,就不知道它的真面目
    白鰱的生活習性白鰱和花鰱合併到一起稱作鰱鱅,也主要是由於它們生活習性的大同小異,白鰱主要生活在水域的中上層,其本身屬於喜溫魚類,所以在夏季的時候是它們活躍度最高的季節,也是生長最快的時候。不僅如此,白鰱生性膽小,所以在晴天無風的天氣,就容易看到它們,尤其是在太陽直射的避風處,成群的鰱鱅遊弋在水面上。如果是颳風下雨天就很難看到它們活動覓食。
  • 此種魚最蠢,一張大嘴吃「濾食」釣法簡單關鍵在於餌料
    鰱鱅的習性鰱鱅,一個是白鰱,一個是花鰱,也叫胖(第一聲)頭兒。共同特點是有一張大嘴,吃飯的方法叫「濾食」。咱們可以想像鰱鱅大概也這麼吃飯吧。鰱鱅是濾食,無論手竿還是海竿、在不足2米水深以底釣為首選效果最佳。飛鉤:6--8隻長柄鉤各用單根硬線綑紮,上食後各外露3~5釐米形同狼牙狀態。魚在濾食過程中誤將鉤吸入口中。如水深超過2米,此種魚最蠢釣法簡單關鍵在於餌料,不斷調其酸度最重要。水深建議用海竿浮釣。垂釣最佳期陽曆6月中旬後到9月初。
  • 花鰱和白鰱不能共用魚餌,「針對性」垂釣效果更好,配餌思路分享
    一般來說,釣魚人總會把鰱鱅連起來說,其實鰱魚和鱅魚時兩種不同的魚類,鰱魚又叫白鰱,鱅魚又叫花鰱。雖然它們都屬於鰱類,有相近的地方,平時都喜歡在水域的中上層遊動、覓食,但是生活習性還是有些略略不同,白鰱主要食用浮遊植物喜歡酸味,而花鰱主要食用浮遊生物喜歡臭味。
  • 釣鰱鱅用什麼餌料最好?用什麼魚竿最好?
    竿子的重量和硬度上要根據作釣鰱鱅的大小來選擇。如果個體稍微小,三四斤的,可以選擇稍微輕一點的,28調。因為魚的個體不大,所以拋竿的頻率可以大一點,所以竿子選擇輕一點的。如果在5斤-10斤左右,要選擇稍微軟一點的,28偏37的,釣大物的時候,竿子可以弓起來,方便遛魚,控魚。
  • 民間釣魚高手用餌絕招之四:鰱鱅浮釣餌料配方,上鉤率奇高
    鰱鱅在湖北又叫胖頭魚,以魚頭奇大而得名,我從小就是吃這種魚長大的,肉嫩味美,就著一塊魚肉能吃下一整晚飯。鰱鱅是一種上層魚類,喜歡吃一些酸臭的食物和浮遊生物之類。所以要想釣鰱鱅就必須釣浮,這裡我給大家帶來海竿和手竿兩種釣具的餌料配方,希望能對廣大釣友有所幫助。1、海竿浮釣①基礎餌料:玉米粉+麵粉+生米粉(米線),按7:2:1配料特勻。
  • 釣鰱鱅總抓不到口或錨魚?要分析內在原因,從2方面入手調整
    我喜歡釣鰱鱅,相關的文章也寫過不少,包括調漂、開餌、選位等等問題都有說過,眼下溫度一天比一天高,手杆釣鰱鱅的機會是越來越多,像一些小水面、比較淺的水域,在天晴風小的日子裡,手竿可以釣得很不錯,但也有人反映出一些問題,比如為什麼浮漂出不了頓口,有時在浮漂剛到位的時候會有輕微的上頂下頓,但起杆卻不能中魚;再比如能夠釣到魚,但大部分都是靠錨上來的,正口少之又少。下面我就針對這兩個問題,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 怪不得老司機釣了一條又一條,如果你有這鰱鱅釣法,照樣可以狂拔
    細心的人就會發現,每年天氣一熱,不少釣友都會放棄作釣底層鯽魚和鯉魚,而把目標魚視為鰱鱅,原因很簡單,就是這類魚在天熱的時候,無論活性還是食慾都非常強烈,只不過要想利用手竿釣了一條又一條,就必須提前了解以下這套釣法。線組搭配與釣位挑選:正因為鰱鱅魚個體較大,因此在線組搭配上面也就不能被忽視,而且凡是在中上層吃餌的魚,它們在水中的掙扎力都非常強。
  • 鰱魚這麼釣太爽了,多虧了這幾招,夏天時用,漁獲比平時多幾倍!
    鰱鱅在每年的5至11月是進食旺季,屬於中上層魚,比較好抓. 屬於濾食性魚類,鰱鱅魚又分白鰱和花鰱兩種,白鰱既鰱魚,花鰱有很多種叫法包括胖頭魚、大頭魚、黑鰱(還有的地方叫麻鰱)、也有叫雄魚。主要是靠喝湯,過濾水中的浮遊生物為食。
  • 冬釣鰱鱅技巧:冬天怎麼釣鰱鱅?
    所以到了冬天絕大部分的釣友冬天都去釣鯽魚去了,我也經常釣鯽魚,不過手感畢竟不能和鰱鱅相比(其實我也不太喜歡鰱鱅,但是只是喜歡拉大魚的手感),所以冬天還在想如何釣鰱鱅。其實冬釣鰱鱅以前也釣過,以前石化地區有一個廢棄的魚塘,大魚撈了大部分,還有一些鰱鱅和鯽魚在裡面,鰱鱅也不大,但是鯽魚更小,都是不到一兩的小鯽魚,所以釣鰱鱅的手感自然比鯽魚好很多,所以那年冬天一直在那裡釣鰱鱅,最多的時候一天能釣上來30多條,所以對冬天釣鰱鱅一直比較有信心。
  • 豬肝釣鰱鱅技巧 這樣處理後的豬肝很合適釣鰱鱅呦
    豬肝釣鰱鱅技巧 這樣處理後的豬肝很合適釣鰱鱅呦時間:2020-12-29 23:2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豬肝釣鰱鱅技巧 這樣處理後的豬肝很合適釣鰱鱅呦 豬肝餌的製作非常簡單,具體過程如下: 1、豬肝用高度白酒泡三個月後,用酒水浸麵粉與少許玉米粉,捏團後打窩,然後在用其做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