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杭州民警在走訪中發現一名男子,睡在墓地一處廢舊房屋內。男子稱,他18歲時外出打工,跟同行夥伴走散,身無分文回不了家。後來他的身份證丟失,找不到地方打工,流浪到一處墓地,一住就是15年。幾經輾轉,民警找到了男子父親,父子二人時隔多年後相擁而泣。
網友直言「膽真大」
延伸閱讀:
夫妻爭吵後離家出走,失散30多年終與家人團聚
人人都有衝動的時候,衝動之下做出的舉動,往往也會改變人生的軌跡,有這樣一位大媽,年輕時因為一次夫妻爭吵後就衝動地負氣離家出走,沒想到這一走差點就與家人永不相見。
2020年11月16日,本來挺平常的一天,但對四川自貢市富順縣李橋鎮的張大、張二(化名)兄妹來說,卻發生了一件喜從天降的事情——失散三十多年的母親竟然還活著。
2020年11月15日,特興街道聯村幹部和河灣村村幹部在工作中發現,河灣村陳大爺家中住有一名八十來歲的老太太,老太太自稱叫楊四會(化名),四川自貢人,膝下無子女,但根據楊四會提供的身份信息,卻查詢不到老人的戶口信息。於是他們想讓特興派出所的民警幫助核實老人的身份,由於楊四會提供的信息十分有限,民警雖然與自貢警方取得了聯繫,但反饋的信息是經過走訪村幹部,不認識這名老人。
在困難面前,派出所民警和村幹部絲毫沒有放棄,11月16日,他們決定到老人所描述的地點進行查找,一方面為老人尋親,第二方面協調解決老人的戶口問題。在當地派出所的大力支持下,特興派出所民警順利找到了楊四會老人反饋的地址富順縣新雨鄉,現已調整為了李橋鎮,找到了當地年長的村民了解情況。果然,找到一位知情人,據他反映楊四會家中還有一雙子女。
當民警聯繫到楊四會的兒子張大,告訴他的母親還健在時,五十七歲的張大完全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張大告訴民警,三十多年前,母親楊四會與父親發生矛盾後,一氣之下離家出走。期間,家人一直沒有停止過對母親的查找,只要有一點兒關於母親的信息,張大工作再忙都會盡力去查找。然後三十多年來的查找都是竹籃打水,隨著一次一次的失望,再加之母親已步入古稀之年,子女們都認為母親很可能已經化作塵土不在人世了。
民警隨後聯繫了楊四會的女兒張二,張二迫不及待從五十公裡外的富順縣趕到派出所與民警會面。兄妹倆見面後喜極而泣,顧不上吃午飯,催促民警趕快動身前往龍馬潭區特興尋找母親。
三十多來年的風霜雪雨,早已改變了一家人的容貌,楊四會已是青絲變白髮,張大、張二更是從二十多歲的青年人步入了兒孫滿堂的不惑之年。親人相見,卻彼此無法認識,直至雙方慢慢坐下來慢慢談話,才開啟了楊四會的「記憶之門」。
三十多年前,楊四會與丈夫因家庭矛盾發生了激烈爭吵,一氣之下離家出走,漂泊至了江蘇。在江蘇徐州,楊四會找到了一份保姆的工作,生活有了著落,後來遇見了同在江蘇務工的四川人陳大爺。和陳大爺生活一段時間後,又返回到瀘州生活。如今已是八十歲高齡的楊四會,身體雖然還算硬朗,但聽力已經不太好了,記憶更是衰退得厲害,對家鄉的記憶越來越模糊,甚至記不清家在何方、家裡還有哪些人。
面對尋親上門的兒女,楊四會不懼暈車的困難,堅持要回家鄉看看。楊四會的兒女也表示,先帶老人回家鄉住上一段時間,讓母親感受家裡四世同堂的歡樂。因為他們的父親多年前已經去世,至於母親戶籍落戶在哪裡,今後母親會選擇在哪兒生活,都完全尊重老人的意見,但兒女們會盡到贍養的義務,珍惜這三十多年來缺失的親情。
近日,浙江杭州民警在走訪中發現一名男子,睡在墓地一處廢舊房屋內。男子稱,他18歲時外出打工,跟同行夥伴走散,身無分文回不了家。後來他的身份證丟失,找不到地方打工,流浪到一處墓地,一住就是15年。幾經輾轉,民警找到了男子父親,父子二人時隔多年後相擁而泣。
網友直言「膽真大」
延伸閱讀:
夫妻爭吵後離家出走,失散30多年終與家人團聚
人人都有衝動的時候,衝動之下做出的舉動,往往也會改變人生的軌跡,有這樣一位大媽,年輕時因為一次夫妻爭吵後就衝動地負氣離家出走,沒想到這一走差點就與家人永不相見。
2020年11月16日,本來挺平常的一天,但對四川自貢市富順縣李橋鎮的張大、張二(化名)兄妹來說,卻發生了一件喜從天降的事情——失散三十多年的母親竟然還活著。
2020年11月15日,特興街道聯村幹部和河灣村村幹部在工作中發現,河灣村陳大爺家中住有一名八十來歲的老太太,老太太自稱叫楊四會(化名),四川自貢人,膝下無子女,但根據楊四會提供的身份信息,卻查詢不到老人的戶口信息。於是他們想讓特興派出所的民警幫助核實老人的身份,由於楊四會提供的信息十分有限,民警雖然與自貢警方取得了聯繫,但反饋的信息是經過走訪村幹部,不認識這名老人。
在困難面前,派出所民警和村幹部絲毫沒有放棄,11月16日,他們決定到老人所描述的地點進行查找,一方面為老人尋親,第二方面協調解決老人的戶口問題。在當地派出所的大力支持下,特興派出所民警順利找到了楊四會老人反饋的地址富順縣新雨鄉,現已調整為了李橋鎮,找到了當地年長的村民了解情況。果然,找到一位知情人,據他反映楊四會家中還有一雙子女。
當民警聯繫到楊四會的兒子張大,告訴他的母親還健在時,五十七歲的張大完全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張大告訴民警,三十多年前,母親楊四會與父親發生矛盾後,一氣之下離家出走。期間,家人一直沒有停止過對母親的查找,只要有一點兒關於母親的信息,張大工作再忙都會盡力去查找。然後三十多年來的查找都是竹籃打水,隨著一次一次的失望,再加之母親已步入古稀之年,子女們都認為母親很可能已經化作塵土不在人世了。
民警隨後聯繫了楊四會的女兒張二,張二迫不及待從五十公裡外的富順縣趕到派出所與民警會面。兄妹倆見面後喜極而泣,顧不上吃午飯,催促民警趕快動身前往龍馬潭區特興尋找母親。
三十多來年的風霜雪雨,早已改變了一家人的容貌,楊四會已是青絲變白髮,張大、張二更是從二十多歲的青年人步入了兒孫滿堂的不惑之年。親人相見,卻彼此無法認識,直至雙方慢慢坐下來慢慢談話,才開啟了楊四會的「記憶之門」。
三十多年前,楊四會與丈夫因家庭矛盾發生了激烈爭吵,一氣之下離家出走,漂泊至了江蘇。在江蘇徐州,楊四會找到了一份保姆的工作,生活有了著落,後來遇見了同在江蘇務工的四川人陳大爺。和陳大爺生活一段時間後,又返回到瀘州生活。如今已是八十歲高齡的楊四會,身體雖然還算硬朗,但聽力已經不太好了,記憶更是衰退得厲害,對家鄉的記憶越來越模糊,甚至記不清家在何方、家裡還有哪些人。
面對尋親上門的兒女,楊四會不懼暈車的困難,堅持要回家鄉看看。楊四會的兒女也表示,先帶老人回家鄉住上一段時間,讓母親感受家裡四世同堂的歡樂。因為他們的父親多年前已經去世,至於母親戶籍落戶在哪裡,今後母親會選擇在哪兒生活,都完全尊重老人的意見,但兒女們會盡到贍養的義務,珍惜這三十多年來缺失的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