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和花豹遭遇,可能的結果有很多種,下面舉幾個實例。第一個,在尼泊爾奇旺國家公園,有隻雌豹帶著兩隻幼仔在穿過一片草地時遭到一隻雌虎襲擊,雌豹被當場殺死。幼豹當時逃跑了,第二天回來找媽媽時被雌虎發現並咬死了。
第二個,在印度中部的Nawegaon-Nagzira老虎保護區,一隻雌虎悄無聲息地靠近一隻雄豹,最後發起攻擊。雌虎撲向雄豹,二者身體已經接觸,但最後還是讓雄豹逃走了。
第三個,在印度中部的倫滕博爾保護區,一隻雌虎追殺一隻豹,將它攆上了樹,幸虧樹幹非常直,老虎沒辦法爬上花豹所在的樹杈。老虎在樹下蹲守了一會兒,悻悻而去。
很多人說老虎狩獵成功率不高,只有5~10%,是受一些紀錄片解說詞的誤導。這個成功率是把老虎在潛伏靠近時被獵物發現的例子也算做了狩獵失敗。而在科考中這樣的例子是應該排除的,只計算最後衝刺的成功率。因為科考中計算狩獵成功率主要目的是研究動物狩獵的能量投資與收益,而潛伏和偷偷靠近的能量消耗不大,和平時行走沒有太大差別,就沒必要算在內了。
只算最後一擊,老虎的成功率是相當高的,對馬鹿是三分之一,對野豬則在一半左右。
老虎狩獵成功與否,取決於發動最後襲擊的距離,以及老虎和獵物的相對速度。
老虎不擅長耐力跑,因此要偷偷靠近到很近的距離才發動襲擊,通常是幾米以內。而一旦超過10米,狩獵成功的機會就比較渺茫了。
狩獵有蹄動物時,老虎一擊不成很少遠途追趕,通常只追個幾十米。因為老虎知道有蹄動物耐力好,追也追不上。在倫滕博爾,曾有隻老虎追水鹿追了150米,最後成功捕獲,在烏蘇里地區也曾觀察到類似的追逐距離,這樣的例子是比較罕見的。
倫滕博爾,老虎殺死花豹
老虎與花豹的速度差不多,但老虎啟動速度可能更快,因此一旦潛近到足夠近的距離,抓住花豹不難。有個例子中,一隻雄東北虎在雪地中順著坡追了近100米,成功抓住了一隻歐亞猞猁。
但花豹很靈活,而且與老虎一樣長著尖牙利齒,不像有蹄動物那樣被放倒就沒辦法反擊了。因此老虎想殺死花豹沒那麼容易,就像開頭講的第二個例子,雌虎雖然抓到了雄豹,但還是讓它跑了。
此外,花豹很擅長爬樹,能爬上樹躲避相對笨重的老虎,就像第三個例子。因此,對花豹來說,樹很重要。
地面植被茂密對老虎還是花豹有利,不是那麼好判斷。有人可能以為對老虎有利,因為在茂密的環境中老虎更容易潛伏,老虎狩獵有蹄動物的時候確實是這樣。但花豹是體型更小的目標,在茂密的環境中老虎發現它都很難,更別提捕殺它了。而且花豹在灌木叢中穿行比老虎更方便。因此,地面植被茂密實際上對花豹更友好。
奇旺,老虎在路邊殺死花豹
在尼泊爾和印度北部的衝積平原地區,但環境很開闊,對花豹不利。僅在奇旺公園一地,1986年4月~1988年1月的21個月間,就有五隻豹喪身虎口(包括文章開頭第一個例子),其中四隻是在草地上被老虎殺死的,附近沒有樹。
而在離這裡不遠的印度拉賈吉國家公園,隨著老虎密度增加了四分之三,花豹密度下降在只有原來的五分之一左右。
拉賈吉,虎殺死的豹
在印度和東南亞的大部分地區,生境要麼是落葉林,要麼是常綠林,樹木比較常見,花豹很容易與虎周旋。例如在泰國西部的會卡肯公園,多年只發現了三次虎殺豹。印度中部也只是偶有虎殺豹的報導。
在林子更茂密的南西高止山地區,虎殺豹更罕見,目前還沒有見過報導。
總而言之,花豹遭遇老虎的倖存機率取決於很多因素。如果在空曠無樹的環境中,老虎處在逆風、上坡的位置,花豹就比較危險,因為老虎可以靠得很近,而且追趕也比較省力。反之,如果在密林裡,花豹可以輕易擺脫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