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些歷史原因,「洋女婿」曾經是中國人很熱捧的一個群體。
比如二十年來唯一的世乒賽歐洲冠軍施拉格,就因為他的中國妻子被圈粉。
2014年,安徽一所中學,甚至因為曾經的女學生嫁的老外獲得諾貝爾獎而歡天喜地。
可在魔幻的2020年,疫情的照妖鏡下,「洋女婿」的光環摔得粉碎。
先是facebook的扎克伯格在國會作證時,污衊中國竊取技術,然後是上海有「洋女婿」不配合居家隔離,居委會跪舔,享受「超國民待遇」。
「洋女婿」這個群體被拉胯後,似乎變成有些負面的標籤。直到年底,那個低調謙遜,真誠樸實的日本男人,再登熱搜。
我們才欣喜的發現,「亮仔」,好久不見!
壹、南京抗疫現場
1974年出生的竹內亮,對於國人來說,是個有些陌生的名字。
因為紀錄片的冷門屬性,所以竹內亮的作品曾經感動了數億國人,可依舊在大家對偶像與流量的追逐中,歸於沉寂。
直到年終2020十大網紅人物的評選,竹內亮才再次登上央媒平臺。
其實在今年之前,竹內亮在中國拍攝紀錄片,已經十年了,和妻子趙萍,一雙兒女,長期生活在中國,在南京拍著紀錄片。
竹內亮的出圈,是因為他在2020年3月,以真實的鏡頭,不加修飾的敘述,拍攝了南京抗疫現場實錄。
2020年2月,竹內亮注意到日本普通民眾尚未認識到新冠病毒的危險性,主動進行防護的人很少。竹內亮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想讓日本的朋友、民眾看看中國具體的防疫措施,讓日本民眾了解中國有效控制疫情的原因,希望為日本提供一個參考。
《南京抗疫現場》,沒有添加任何評價或者背景音樂,只是一段不設立場的信息傳遞。正因為它真實到有些「簡陋」,所以不僅登上了日本雅虎的首頁、幾乎所有日本電視臺的新聞欄目,也受到了數千萬日本網友和觀眾的關注和熱議。
在不斷降低至零的感染者數字背後,中國城市做了如此多的細緻工作。但很多日本人也承認,這樣的事日本是做不到的。
在此之前,中日文化除了盛唐文化與動漫文化之外,能夠被兩國大眾同時認可的作品很少。
但因為《南京抗疫現場》直擊人性的真實,以及不設立場。使得這部日文版抗疫短紀錄片僅僅在中文微博上的瀏覽量就已達一千餘萬,中國網友的點讚數已達到十四萬多。
2020年的3月,無數中國人,在壓抑與負面輿情的鋪天蓋地中,居然依靠一個日本導演的樸實與公正,去看待那些最美逆行者。
竹內亮的這部《南京抗疫現場》,也被稱為在華日本人的抗疫日記,他的作品與另一本中國日記共同在日本傳閱,他以真實客觀的鏡頭,抵消了另一本滿嘴謊言與虛妄的日記,在日本給中國造成的巨大負面傷害。
但在日本這個國度,畢竟也有槓精的,他們無法接受中國南京能夠執行如此完備的防疫措施。
他們依據另一本女作家抗疫日記提出拷問:竹內先生,你只是待在沒啥疫情的南京,當然可以拍出眾志成城,井然有序。
你沒看到中國疫情的震中,武漢,是怎樣的人間煉獄麼?
日本網友的詰問,引起竹內亮的深思。作為紀錄片導演,公正,真實,全貌永遠是他追求的信仰。
沒有去到疫情最嚴重的武漢,那麼他的抗疫紀錄片就難言真實。
武漢,必須去,而且必須真實呈現!
貳、武漢,好久不見
4月8日,經歷77天封城後,武漢解封。
經歷了一個多月的拍攝團隊組建,6月1日,竹內亮從南京南站,乘坐高鐵到達武漢。
疫後武漢的真實生活畫卷,隨之展開。
竹內亮的鏡頭,沒有追逐那些被重點報導過的抗疫英雄們。他的主角是外賣騎手,初開奶茶店的少女,普通小護士,小飯館老闆,手工店合伙人。
他到了華南海鮮市場,採訪了華南海鮮市場的搬遷商戶,真實反映他們疫情前後的前後的生活。
他真實的呈現武漢許多飯店酒樓,因為長達半年的歇業而倒閉,工作人員眼含淚水。
他實地探訪武漢生產口罩與防護服的企業,親自套上厚厚的防護服,進行長達一天的拍攝,也親身體驗抗疫一線人員每天的切實感受。
其中,抗疫期間的一線小護士,龔勝男的片段特別飽滿。因為她是外地人,從不適應這個城市,到通過抗疫,逐漸愛上這個城市。
在疫情中,她也曾經在臨終關懷病區,給即將離世的老人唱歌,也曾經在急救病房,豁出命的拯救患者。
竹內亮同時在紀錄片裡,採訪了新冠去世病人的親屬,拍攝她們對親人的懷念,以及如何放下,再次前行。
他也採訪了雷神山醫院成功治癒的武漢患者。講述了她如何在108天的隔離與治療後,歷經41次核酸檢測,全程免費的醫療,最終健康的回歸生活,也如何重新與鄰居們相處,從疏離回歸往日的親密。
竹內亮還跟隨參與雷神山醫院的農民工,參觀了雷神山醫院。震驚於七天完成如此世紀工程的奇蹟之餘,也呈現了全國支援武漢的海報牆。
在《武漢,好久不見》的結尾,竹內亮採訪了武漢的一位英語老師,通過疫情,她重拾學生時代的舞蹈與無人機拍攝愛好,開啟了網絡直播,向中國,向世界,傳遞武漢文化。
通過疫情,武漢得到了全國甚至全球的關注,武漢人如何努力的將歧視,轉化為傳遞文化的機遇,是留給每一個武漢人的課題。
紀錄片的最後,竹內亮分別選擇了一對因為疫情延誤婚禮的未婚夫妻,以及因為疫情宅在家裡的遊泳愛好者。
當未婚夫妻重新穿起漂亮的婚紗禮服,當五六十歲的大爺大媽們,無比健康的一個猛子扎入長江,也標誌著這座城市,已經重獲新生。
這座城市,孕育著新的希望。
《武漢,好久不見》在六月第一周拍攝完成後,第二周就在日本電視臺與中國網絡同步放映。
此時,武漢夏季遊樂場的人海照片還沒有刷屏歐美。日本觀眾,以及國內湖北省外,對疫情後的武漢,急於探尋的人們,共同見證了生活在武漢各個行業各個階層的人們。
他們的疫情記憶,他們當下的生活,他們對未來的希望與嚮往,都真實而直擊人心的呈現在中日觀眾的面前。
叄、他愛上這國度的理由
如果說,《南京抗疫現場》只是讓國人知道有一個日本紀錄片導演在記錄中國抗疫故事,《武漢,好久不見》則是徹底讓竹內亮被人熟知,也被央視等官媒關注,採訪。
從此,竹內亮的角色轉換,他從一個記錄者,轉為被記錄的主角。
但同時,也會有國人會疑問,竹內亮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他是不是特意選擇了這樣的題材,這樣的角度,來討好官方,討好官媒?
或者說,竹內亮是不是生來就是一個會拍「紅色作品」討好官媒的人呢?
實際上,2020,並不是竹內亮第一次來武漢。2010年,竹內亮第一次來中國,就是拍攝以長江為主題的紀錄片。
6300公裡的旅途,從一小滴水到汪洋大海,從蒼茫藍天到巍巍群山,從三峽水電站到少數民族。竹內亮遊悠久長江,品風土人情。壯大的美景,獨特的風光,還有別致的文化。從一個旅行者的視角,向全日本呈現唯美壯闊的《長江天地大紀行》。
也是從那時候開始,他愛上了這裡的江河湖海,也愛上了這裡的人文情懷。
2013年,在日本已經拿到無數紀錄片獎項,事業順利的竹內亮,居然勸說妻子趙萍,一起回到中國定居,也帶著來和姥姥姥爺生活。
來到南京之後,竹內亮也從沒有接拍官媒項目或者獻禮作品,而是將視角瞄準了「身在異鄉為異客」的外國人。
他經常問自己:我為什麼會愛上這裡?我為什麼選擇住在這裡?
伴隨這一靈感,竹內亮穿越中日兩國,持續幾年拍攝系列紀錄片《我住在這裡的理由》。
每個人在選擇自己生活的地方時,一定有他(她)的理由。竹內亮通過走訪住在海外的中國人和通過走訪住在中國的外國人,用他的視角來展現這個國度的風土人情。
竹內亮在中國七年,一直都是以這些居住在異鄉的普通人為主角,去刻畫鄉愁,更多的,是向陽而生的生活。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以周播的形式,持續播出一百多集,竹內亮也沒有在其中添加主旋律的價值觀,這部系列紀錄片也沒有出圈,而他卻一直淡然的堅守著,傳達著這份真實。
肆、角度與初衷
2020年,通過《武漢,好久不見》與《南京抗疫現場》刷爆網絡之後,竹內亮再也不是以前的小透明紀錄片導演了。
在日本,他引起網民討論,在中國,他和妻子將主流談話類節目上了個遍。
從幕後來到臺前,從鏡頭後的記錄者,掌控者,變成鏡頭前的被記錄者,呈現者。
甚至慢慢只需要他刷臉,只需要他秀生活,而不再關注他鏡頭裡,樸素的真實,竹內亮開始在隨後幾個月,主動給自己的「IP」降溫,他希望回歸紀錄片導演本身。
當然,除了中國人的讚譽,武漢人的親切,竹內亮在日本網上也收穫了許多黑粉,有網友質疑:中國人自己呈現的武漢都不是那個樣子,竹內亮,你是收了中國政府的黑錢是不是?
竹內亮,你是間諜是不是?
面對這樣的爭議,竹內亮的處理,淡然而睿智。正因為兩部抗疫紀錄片都在中日網上傳到民間,引起主流媒體的關注。
那麼在全民聚焦燈下,竹內亮與中國政府,武漢政府,有沒有金錢往來,有沒有像一些人那樣拿著外國資助拍利益集團想要的偽紀錄片,這是躲不過公知的污衊和探查的。
長達半年的探查,一點黑料都沒有。因為沒有資助就是沒有資助。竹內亮的鏡頭,從來就不是主旋律或者讚歌,他只是,最客觀真實的記錄者而已。
竹內亮自己也說:「有人謝我誇我,也有人說我收了政府的錢才拍的這些紀錄片,可事實很簡單,我並不是為了中國拍的,我想拍就去拍了。」
真實的呈現,呈現全面的真實,這只是竹內亮,一個紀錄片導演的本能追求而已。
伍、實事求是與心之所向
竹內亮並沒有讚譽或者拔高武漢的抗疫,他只是客觀,樸素而真實的呈現,可我們依舊要謝謝,甚至感恩竹內亮。
為什麼?
客觀而真實,難道不該是這個世界的普遍準則麼?
可在過去這一年,經歷了那麼多的甩鍋與捅刀,經歷了那麼多的造謠和抹黑,包括內部人的自黑與人血饅頭。武漢,已經太不容易了!
這時候,僅僅是不吹不黑的中立,僅僅是客觀而不帶有色眼鏡,僅僅是真實而全面的呈現,已經值得武漢人鞠躬致謝。
畢竟相比強迫我們「挺直腰杆像個爺們一樣的向全世界道歉」,我更願意給真實呈現,用客觀鏡頭呈現溫情的竹內亮道謝。
最近以來,有在武漢疫情中,尋釁滋事的,受外國勢力資助的人走上被告席,領罪獲刑。
西方沒有關注他們的自由鬥士阿桑奇這十年過的是什麼人不人的鬼日子,他們長槍短炮的集結上海,集結中國。
要將一個高舉反黨旗幟,支持港獨的人血饅頭製造者,一個烹飪「冷血狂宴」的人權毒師,打造成「追逐真相的逆行者」。
要做武漢抗疫的見證者,就仿佛站上了證人席,你所呈現的,應該是事實,更應該是事實的全部,並無虛言!
2020年,中國人確實太難了,相比較國內的捅刀者,凝視著鮮血淋漓的你,蘸著人血饅頭狂歡。一個溫和真誠的國際友人,更值得大家去銘記!
應該有更多人知道竹內亮,知道2021,武漢,愛又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