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日本女婿,如何讓中國人都喜歡他?

2021-01-08 新青年思維

因為一些歷史原因,「洋女婿」曾經是中國人很熱捧的一個群體。

比如二十年來唯一的世乒賽歐洲冠軍施拉格,就因為他的中國妻子被圈粉。

2014年,安徽一所中學,甚至因為曾經的女學生嫁的老外獲得諾貝爾獎而歡天喜地。

可在魔幻的2020年,疫情的照妖鏡下,「洋女婿」的光環摔得粉碎。

先是facebook的扎克伯格在國會作證時,污衊中國竊取技術,然後是上海有「洋女婿」不配合居家隔離,居委會跪舔,享受「超國民待遇」。

「洋女婿」這個群體被拉胯後,似乎變成有些負面的標籤。直到年底,那個低調謙遜,真誠樸實的日本男人,再登熱搜。

我們才欣喜的發現,「亮仔」,好久不見!

壹、南京抗疫現場

1974年出生的竹內亮,對於國人來說,是個有些陌生的名字。

因為紀錄片的冷門屬性,所以竹內亮的作品曾經感動了數億國人,可依舊在大家對偶像與流量的追逐中,歸於沉寂。

直到年終2020十大網紅人物的評選,竹內亮才再次登上央媒平臺。

其實在今年之前,竹內亮在中國拍攝紀錄片,已經十年了,和妻子趙萍,一雙兒女,長期生活在中國,在南京拍著紀錄片。

竹內亮的出圈,是因為他在2020年3月,以真實的鏡頭,不加修飾的敘述,拍攝了南京抗疫現場實錄。

2020年2月,竹內亮注意到日本普通民眾尚未認識到新冠病毒的危險性,主動進行防護的人很少。竹內亮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想讓日本的朋友、民眾看看中國具體的防疫措施,讓日本民眾了解中國有效控制疫情的原因,希望為日本提供一個參考。

《南京抗疫現場》,沒有添加任何評價或者背景音樂,只是一段不設立場的信息傳遞。正因為它真實到有些「簡陋」,所以不僅登上了日本雅虎的首頁、幾乎所有日本電視臺的新聞欄目,也受到了數千萬日本網友和觀眾的關注和熱議。

在不斷降低至零的感染者數字背後,中國城市做了如此多的細緻工作。但很多日本人也承認,這樣的事日本是做不到的。

在此之前,中日文化除了盛唐文化與動漫文化之外,能夠被兩國大眾同時認可的作品很少。

但因為《南京抗疫現場》直擊人性的真實,以及不設立場。使得這部日文版抗疫短紀錄片僅僅在中文微博上的瀏覽量就已達一千餘萬,中國網友的點讚數已達到十四萬多。

2020年的3月,無數中國人,在壓抑與負面輿情的鋪天蓋地中,居然依靠一個日本導演的樸實與公正,去看待那些最美逆行者。

竹內亮的這部《南京抗疫現場》,也被稱為在華日本人的抗疫日記,他的作品與另一本中國日記共同在日本傳閱,他以真實客觀的鏡頭,抵消了另一本滿嘴謊言與虛妄的日記,在日本給中國造成的巨大負面傷害。

但在日本這個國度,畢竟也有槓精的,他們無法接受中國南京能夠執行如此完備的防疫措施。

他們依據另一本女作家抗疫日記提出拷問:竹內先生,你只是待在沒啥疫情的南京,當然可以拍出眾志成城,井然有序。

你沒看到中國疫情的震中,武漢,是怎樣的人間煉獄麼?

日本網友的詰問,引起竹內亮的深思。作為紀錄片導演,公正,真實,全貌永遠是他追求的信仰。

沒有去到疫情最嚴重的武漢,那麼他的抗疫紀錄片就難言真實。

武漢,必須去,而且必須真實呈現!

貳、武漢,好久不見

4月8日,經歷77天封城後,武漢解封。

經歷了一個多月的拍攝團隊組建,6月1日,竹內亮從南京南站,乘坐高鐵到達武漢。

疫後武漢的真實生活畫卷,隨之展開。

竹內亮的鏡頭,沒有追逐那些被重點報導過的抗疫英雄們。他的主角是外賣騎手,初開奶茶店的少女,普通小護士,小飯館老闆,手工店合伙人。

他到了華南海鮮市場,採訪了華南海鮮市場的搬遷商戶,真實反映他們疫情前後的前後的生活。

他真實的呈現武漢許多飯店酒樓,因為長達半年的歇業而倒閉,工作人員眼含淚水。

他實地探訪武漢生產口罩與防護服的企業,親自套上厚厚的防護服,進行長達一天的拍攝,也親身體驗抗疫一線人員每天的切實感受。

其中,抗疫期間的一線小護士,龔勝男的片段特別飽滿。因為她是外地人,從不適應這個城市,到通過抗疫,逐漸愛上這個城市。

在疫情中,她也曾經在臨終關懷病區,給即將離世的老人唱歌,也曾經在急救病房,豁出命的拯救患者。

竹內亮同時在紀錄片裡,採訪了新冠去世病人的親屬,拍攝她們對親人的懷念,以及如何放下,再次前行。

他也採訪了雷神山醫院成功治癒的武漢患者。講述了她如何在108天的隔離與治療後,歷經41次核酸檢測,全程免費的醫療,最終健康的回歸生活,也如何重新與鄰居們相處,從疏離回歸往日的親密。

竹內亮還跟隨參與雷神山醫院的農民工,參觀了雷神山醫院。震驚於七天完成如此世紀工程的奇蹟之餘,也呈現了全國支援武漢的海報牆。

在《武漢,好久不見》的結尾,竹內亮採訪了武漢的一位英語老師,通過疫情,她重拾學生時代的舞蹈與無人機拍攝愛好,開啟了網絡直播,向中國,向世界,傳遞武漢文化。

通過疫情,武漢得到了全國甚至全球的關注,武漢人如何努力的將歧視,轉化為傳遞文化的機遇,是留給每一個武漢人的課題。

紀錄片的最後,竹內亮分別選擇了一對因為疫情延誤婚禮的未婚夫妻,以及因為疫情宅在家裡的遊泳愛好者。

當未婚夫妻重新穿起漂亮的婚紗禮服,當五六十歲的大爺大媽們,無比健康的一個猛子扎入長江,也標誌著這座城市,已經重獲新生。

這座城市,孕育著新的希望。

《武漢,好久不見》在六月第一周拍攝完成後,第二周就在日本電視臺與中國網絡同步放映。

此時,武漢夏季遊樂場的人海照片還沒有刷屏歐美。日本觀眾,以及國內湖北省外,對疫情後的武漢,急於探尋的人們,共同見證了生活在武漢各個行業各個階層的人們。

他們的疫情記憶,他們當下的生活,他們對未來的希望與嚮往,都真實而直擊人心的呈現在中日觀眾的面前。

叄、他愛上這國度的理由

如果說,《南京抗疫現場》只是讓國人知道有一個日本紀錄片導演在記錄中國抗疫故事,《武漢,好久不見》則是徹底讓竹內亮被人熟知,也被央視等官媒關注,採訪。

從此,竹內亮的角色轉換,他從一個記錄者,轉為被記錄的主角。

但同時,也會有國人會疑問,竹內亮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他是不是特意選擇了這樣的題材,這樣的角度,來討好官方,討好官媒?

或者說,竹內亮是不是生來就是一個會拍「紅色作品」討好官媒的人呢?

實際上,2020,並不是竹內亮第一次來武漢。2010年,竹內亮第一次來中國,就是拍攝以長江為主題的紀錄片。

6300公裡的旅途,從一小滴水到汪洋大海,從蒼茫藍天到巍巍群山,從三峽水電站到少數民族。竹內亮遊悠久長江,品風土人情。壯大的美景,獨特的風光,還有別致的文化。從一個旅行者的視角,向全日本呈現唯美壯闊的《長江天地大紀行》。

也是從那時候開始,他愛上了這裡的江河湖海,也愛上了這裡的人文情懷。

2013年,在日本已經拿到無數紀錄片獎項,事業順利的竹內亮,居然勸說妻子趙萍,一起回到中國定居,也帶著來和姥姥姥爺生活。

來到南京之後,竹內亮也從沒有接拍官媒項目或者獻禮作品,而是將視角瞄準了「身在異鄉為異客」的外國人。

他經常問自己:我為什麼會愛上這裡?我為什麼選擇住在這裡?

伴隨這一靈感,竹內亮穿越中日兩國,持續幾年拍攝系列紀錄片《我住在這裡的理由》。

每個人在選擇自己生活的地方時,一定有他(她)的理由。竹內亮通過走訪住在海外的中國人和通過走訪住在中國的外國人,用他的視角來展現這個國度的風土人情。

竹內亮在中國七年,一直都是以這些居住在異鄉的普通人為主角,去刻畫鄉愁,更多的,是向陽而生的生活。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以周播的形式,持續播出一百多集,竹內亮也沒有在其中添加主旋律的價值觀,這部系列紀錄片也沒有出圈,而他卻一直淡然的堅守著,傳達著這份真實。

肆、角度與初衷

2020年,通過《武漢,好久不見》與《南京抗疫現場》刷爆網絡之後,竹內亮再也不是以前的小透明紀錄片導演了。

在日本,他引起網民討論,在中國,他和妻子將主流談話類節目上了個遍。

從幕後來到臺前,從鏡頭後的記錄者,掌控者,變成鏡頭前的被記錄者,呈現者。

甚至慢慢只需要他刷臉,只需要他秀生活,而不再關注他鏡頭裡,樸素的真實,竹內亮開始在隨後幾個月,主動給自己的「IP」降溫,他希望回歸紀錄片導演本身。

當然,除了中國人的讚譽,武漢人的親切,竹內亮在日本網上也收穫了許多黑粉,有網友質疑:中國人自己呈現的武漢都不是那個樣子,竹內亮,你是收了中國政府的黑錢是不是?

竹內亮,你是間諜是不是?

面對這樣的爭議,竹內亮的處理,淡然而睿智。正因為兩部抗疫紀錄片都在中日網上傳到民間,引起主流媒體的關注。

那麼在全民聚焦燈下,竹內亮與中國政府,武漢政府,有沒有金錢往來,有沒有像一些人那樣拿著外國資助拍利益集團想要的偽紀錄片,這是躲不過公知的污衊和探查的。

長達半年的探查,一點黑料都沒有。因為沒有資助就是沒有資助。竹內亮的鏡頭,從來就不是主旋律或者讚歌,他只是,最客觀真實的記錄者而已。

竹內亮自己也說:「有人謝我誇我,也有人說我收了政府的錢才拍的這些紀錄片,可事實很簡單,我並不是為了中國拍的,我想拍就去拍了。」

真實的呈現,呈現全面的真實,這只是竹內亮,一個紀錄片導演的本能追求而已。

伍、實事求是與心之所向

竹內亮並沒有讚譽或者拔高武漢的抗疫,他只是客觀,樸素而真實的呈現,可我們依舊要謝謝,甚至感恩竹內亮。

為什麼?

客觀而真實,難道不該是這個世界的普遍準則麼?

可在過去這一年,經歷了那麼多的甩鍋與捅刀,經歷了那麼多的造謠和抹黑,包括內部人的自黑與人血饅頭。武漢,已經太不容易了!

這時候,僅僅是不吹不黑的中立,僅僅是客觀而不帶有色眼鏡,僅僅是真實而全面的呈現,已經值得武漢人鞠躬致謝。

畢竟相比強迫我們「挺直腰杆像個爺們一樣的向全世界道歉」,我更願意給真實呈現,用客觀鏡頭呈現溫情的竹內亮道謝。

最近以來,有在武漢疫情中,尋釁滋事的,受外國勢力資助的人走上被告席,領罪獲刑。

西方沒有關注他們的自由鬥士阿桑奇這十年過的是什麼人不人的鬼日子,他們長槍短炮的集結上海,集結中國。

要將一個高舉反黨旗幟,支持港獨的人血饅頭製造者,一個烹飪「冷血狂宴」的人權毒師,打造成「追逐真相的逆行者」。

要做武漢抗疫的見證者,就仿佛站上了證人席,你所呈現的,應該是事實,更應該是事實的全部,並無虛言!

2020年,中國人確實太難了,相比較國內的捅刀者,凝視著鮮血淋漓的你,蘸著人血饅頭狂歡。一個溫和真誠的國際友人,更值得大家去銘記!

應該有更多人知道竹內亮,知道2021,武漢,愛又回來了!

相關焦點

  • 中國人說他是日本人,日本人說他是中國人,難怪他一直隱退
    金城武的經典影片無數,包括《如果 愛》,《十面埋伏》,《傷城》,《投名狀》,《赤壁》,《太平輪》等等大製作電影,金城武是大導演的寵兒,幾乎哪位導演想拍一部大片,都會找到他。經典作品無數,加上帥出天際的外形,本應該成為全民偶像,可金城武給我們的感覺卻是,「有電影就出來拍,沒有工作就像人間蒸發了」。金城武似乎像不屬於這個世界上的一員,可以用不食人間煙火來形容。
  • 中國人喜歡的日本人票選 赤西仁不敵龜梨和也
    搜狐娛樂訊 日本時論雜誌《文藝春秋》2月號推出了名為「中國人眼中的日本」的策劃,以網絡投票的方式,讓中國人回答包括「如果說起日本的話,你腦海中首先浮出的是什麼」,「喜歡的日本政治家「等問題,在「中國人最喜歡的日本人」的票選當中,傑尼斯藝人包攬了前三名的位置。
  • 母親譚艾珍對日本女婿讚不絕口
    雙喜臨門的歐陽靖表示和日本攝影師男友交往5年,跨過文化差異與遠距離戀愛隔閡,不僅在東京完成結婚入籍手續成為臺日夫妻,更宣布懷孕五個月,至於喜訊拖至現在才公布,主要是前年有懷過雙胞胎流產經驗,加上身為高齡產婦,進入懷孕安定期才公布。譚艾珍在電話那頭呵呵笑個不停,開心極了。俗話說「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滿意」,她直誇女婿既可愛,個性又好,很安心把女兒託付給他,對女婿讚不絕口。
  • 昔日「中國好女婿」,絞殺TikTok還反華,這個「陰陽人」露出真面目了
    更可惡的是,在這場聽證會前,Facebook甚至發聲明污衊中國,聲稱中國正在打造一個「基於自身視角且價值觀(和美國)截然不同的網際網路」,還說中國科技企業正向其他國家輸出這種價值觀……曾幾何時,不少中國人都對這位娶了華裔妻子的矽谷大佬充滿好感。然而如今,這場「TikTok絞殺戰」徹底撕碎了他的「中國好女婿」面具。
  • 日本畫師說中國人老罵他,中國人表示這是在讚揚你
    日本有個畫師喜歡畫一些軍武設計,例如什麼戰鬥機啊,機器人都可以。此前他發現有一些中國網友也會去評論,很多人都會說一聲「酷」字,這讓人很苦惱,自己又沒冒犯什麼,為何老是被人罵?其實呢?中國人看一些日文漢字會怪怪的,日本人同樣會不了解中國,例如此前「京阿尼縱火事件」也鬧出了誤解。當時有網友去留言「京都加油」,結果被日本網友炮轟,當時縱火犯就是提著汽油桶去縱火的,加油不是要讓其燒得更旺嗎?難道是來詛咒的?後來一了解才知道,原來這個「加油」在中國是「打氣」,讓其振作的意思。
  • 這魚長相醜陋,中國人不喜歡吃,日本人卻高價收購
    中國人是出了名的什麼都吃,上到天上飛的,下到土裡鑽的,都不會放過,凡是沒毒的魚類,基本逃不過沿海人的魔抓。但是真有那麼一種魚,醜破天際,醜到中國人都嫌棄。一般好吃的魚,都不敢三五成群,因為很容易就會變成瀕危物種。而這種魚,可以說是大搖大擺出現也不怕了,因為中國人不愛吃它。
  • 日本女護士嫁中國將軍64年,生下歌唱家女兒,女婿更是家喻戶曉
    只不過這個愛情故事的男女主人公身份不一般。女主人公是一位日本護士。而男主人公是一位中國將軍。自從他們結婚後,還生下了一位歌唱家女兒,女婿更是家喻戶曉的人物。故事始於1913年6月的清晨。那天的黎明,當時的保定軍事學院校長蔣百裡從學校召集了2,000多名師生接受緊急訓話。然而就在蔣百裡訓話剛剛結束,他就從口袋裡拿出一支手槍對準自己的胸口開了一槍!在場的每個人都驚呆了,急忙將他送往醫院。
  • 日本演員指責「中國人沒資格養狗」?這次公眾變理性了
    第一件事,是自媒體大V「速報哥」爆料,因常常出演「日本鬼子」角色,並在中國娶妻生子而聞名的日本演員矢野浩二,多年前在日本參加一檔綜藝節目時,曾經公開批判他在中國生活時遇到的不文明養狗現象,並氣憤地總結說「中國人沒資格養狗」。第二件事,則是知名拳擊運動員鄒市明公開宣稱,自己在數月前輸給日本選手的那場「拳王爭霸賽」有人暗動手腳,但WBO(世界拳擊組織)在調查之後,否認了鄒市明的指控。
  • 洋女婿不是大爺!賤不賤吶!
    一個驕橫跋扈的洋女婿!原來,這個英國籍的洋女婿去過德國、法國、瑞士,最終通過臺北轉機回到上海。他的妻子陳小姐剛坐完月子不久,孩子才兩個月大,丈母娘和妻子都希望這位洋女婿能去集中隔離點進行醫學觀察,以免影響嬰兒,可誰也沒有想到洋女婿耍起了脾氣。 想問問這位女子:一個這麼沒有一點責任心和良知的窮酸男人,你怎麼就被他賴上了?
  • 盤點日本人最喜歡養的狗狗,圖2日本的「國犬」,圖4中國人很喜歡
    盤點日本人最喜歡養的狗狗,圖2日本的「國犬」,圖4中國人很喜歡。日本人最喜歡養的狗狗之一,泰迪,這是一種很聰明的狗狗,日本人很喜歡養這種狗,因為它很乖巧很粘人,學什麼東西都是特別快的,而很講究衛生而且不掉毛。
  • 日本的靖國神社為何供奉了3位中國人?他們都是誰?日本因何供奉
    日本雖然國土面積不大,經濟卻十分發達,幾十年前,在中國經濟還未突飛猛進時,日本就曾是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實力不可小覷,不過現在的中國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已超越日本,讓日本退居第三位。日本只有一個民族就是大和民族,這是一個讓全世界都不敢小看的民族,如果掉以輕心,那必然會承受沉痛的代價。
  • 為什麼中國人用完廁紙喜歡放在紙簍,而日本人直接丟到馬桶衝走?
    上廁所的時候,用完廁紙你是喜歡丟在馬桶,直接衝掉,還是放在紙簍裡面?相信對絕大多數的中國人來說,都是選擇的後者,把用完的廁紙放在紙簍裡。在公共的場合中,經常會看到「請紙入簍」的環保標語,所以中國人基本上都會習慣把廁紙放在紙簍中,然後再由清潔工進行集中的處理。
  • 中國人為何不喜歡吃鯨魚,而日本人卻很喜歡?原因很現實
    中國人為何不喜歡吃鯨魚,而日本人卻很喜歡,原因非常現實。這最近是怎麼一回事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美食大國,許多在國外泛濫令人頭痛的食物,經過中國廚師的時候都會變得非常美味,讓人流連忘返。
  • 一中國人涉嫌在日本「代購」處方藥被捕
    因涉嫌在未獲得醫藥品銷售業許可的情況下以銷售為目的囤積藥品約2.8萬份,一名在日中國人日前被東京警方逮捕。這一消息13日被多家日本媒體報導。有日媒稱,這是中國人「爆買」日本藥的結果。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這名28歲的中國男子叫楊國龍。他在網上介紹並推銷日本藥,一旦收到訂單,就按買家要求將藥送到指定賓館等地點。
  • 它在日本「泛濫成災」,卻成中國人的盤中餐,日本人:這也能吃?
    它在日本「泛濫成災」,卻成中國人的盤中餐,日本人:這也能吃?最近這幾年,物種入侵這個詞已經變得越來越普遍了。不僅是美國,幾乎全世界各個國家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物種入侵。但唯獨一個國家,物種入侵被提及的最少。這個國家不用多說,大家也都知道,那便是咱們中國了。
  • 中國人沒資格養狗?日本演員矢野浩二被批辱華後道歉
    據悉,該視頻來自於日本2012年5月播出的一檔名為《三國激辯之中日韓》的節目,是討論性的綜藝節目。節目的立足點是中日韓三國揚己國之長,學他國之優,促進三國友誼。矢野浩二參加該綜藝節目時,發言內容以中文字幕瘋傳,「基本來說,中國人沒資格養狗,我在北京經常看到在小區遛狗的人,對於狗的大小便,大多數人都不理不睬,滿地都是,沒人收拾……」,接著再和日本人遛狗的習慣比較,這段發言遭批評辱華。實際上,在 5 年前,這期節目在中國就引起過大家的廣泛討論。
  • 日本專家:中國人太好笑,國產飲料「冒充」日本貨,就能銷量上億
    現在的世界,國與國之間的經濟來往越來越密切,很多時候,我們不用離開太遠,就能品嘗到異國他鄉的美食,或者是從國外進口的一些小零食、飲料等,許多愛嘗鮮的「吃貨」們也都樂意品嘗一下別國的美味。而日本這個國家,相信大家都不會覺得陌生吧?
  • 日本女孩的腿伸不直,為什麼她們覺得都是因為中國人?
    日本女孩的腿伸不直,為什麼她們覺得都是因為中國人?文/歷史解說人在動漫方面,不管連載漫畫,還是電影,日本在這些方面都有著無法超越的地位。並且日本的女團,也是在世界上很受歡迎的。相信徐樂宅男朋友們一定很喜歡日本。
  • 《魔獸世界》裡面海的女婿是誰?沒錯,是他,就是他
    在《魔獸世界》中,很多NPC角色都有它們自己的稱號與頭銜,比如死亡之翼的頭銜是滅世者,希爾瓦娜斯的頭銜是黑暗女王。那麼,「海的女婿」是誰呢?首先,要想知道「海的女婿」是誰,就必須要知道誰是「海的女兒」。在8.0版本開始的時候,官方發布了三段戰爭使者的短片,其中就有一個短片講述的是吉安娜的故事,而在該故事裡,吉安娜也被稱為「大海的女兒」。
  • 日本人是如何看待中國人的?看美國人做的調查,結果出乎意料之外
    提起日本,很多人會基於歷史原因存在一種慣性思維,但是日本人和你想像的相差甚遠,大部分日本人對中國的看法還是偏理性的,但因為中日的各種差異還是免不了有偏見存在,這種也是相互的,對於任何一個國都適用。據美國人早期做的一份民意調查顯示,大部分日本人並不討厭中國人,只是在日本人看來,中國人文化素質相對較低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