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選辯論能改變什麼?

2021-01-08 南方周末

候選人形象、口才等外在因素的作用得以放大,政績、理念等實質性的東西退居次席

包括一場副總統候選人辯論在內,本次美國大選的4場辯論已經結束了3場。儘管歐巴馬和羅姆尼被認為各贏一場,拜登則和瑞安打成了平手,但從整體效果來看,羅姆尼才是真正的贏家。

 

在10月3日第一次電視辯論前,羅姆尼多次失言,負面消息迭出,支持率一降再降,歐巴馬領先多達8個百分點。在幾乎所有的搖擺州,歐巴馬都呈領先之勢。羅姆尼幾乎輸定。但是,一場辯論下來,局面大變。10月21日蓋洛普的最新民調顯示,羅姆尼領先歐巴馬6個百分點。從落後8個百分點到領先6個百分點,14個百分點的提高不可謂不凌厲,這顯然都要拜辯論特別是第一場辯論所賜。

美國總統大選的電視辯論開始於1960年。當時,共和黨的候選人尼克森剛動過膝蓋手術,臉色蒼白,身體消瘦;民主黨的甘迺迪則英俊瀟灑,活力四射。在兩人的支持率原本不相上下的時候,辯論使得民意的天平最終倒向了甘迺迪。這是一場意義非凡的辯論,它不僅產生了甘迺迪這樣堪稱偉大的總統,更重要的是,它意味著領導人的選拔標準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以往選民只能從報紙、廣播中了解候選人,到候選人形象的全方位展示,從此,個人形象、口才等外在因素的作用得以放大,政績、理念等實質性的東西退居次席。

成立於1987年的美國總統大選辯論委員會是為舉辦全國性總統大選辯論而設立的常設機構,其經費全由民間募款而來,從成立起就確定了非營利性質和「不接受政府與政黨捐贈」的原則,並做到信息完全公開,網站上清楚公布企業或個人贊助者名單。

每次美國大選電視辯論的日程安排要遵循幾個要點:最後一次辯論和大選投票日之間要有足夠長的時間間隔,以便於參選方鞏固辯論得來的優勢或消除辯論造成的損失;要避開流行體育賽事的秋季賽程,以免受眾不關注辯論。所以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大選電視辯論通常會安排在9月底和10月初的頭兩三個星期舉行。

從1980年起,美國大選電視辯論取消候選人8分鐘開場詞,直接進入媒體代表輪流提問,並且開始分上下半場,並限制每場辯論的議題。從1992年起,每次總統候選人辯論的第二場開始採用「市民會議」方式進行,提問人不再是媒體記者,而是經過抽樣挑選、還未決定立場的選民,擴大了選民直接參與層次。從2008年開始,每場辯論固定為90分鐘,分成8個10分鐘小節,其餘時間為開場白和總結。每個小節談一個話題,由主持人引入話題,兩名候選人分別有1分鐘時間表達觀點,然後有7分鐘時間相互提問。

除了甘迺迪和尼克森之間的辯論之外,兩黨候選人之間的經典辯論比比皆是。1988年的辯論在老布希與民主黨候選人杜卡基斯之間展開。當時主持人向後者拋出了一個刁鑽的問題,問他如果其妻被強姦並殺害,他是否贊成對兇手執行死刑?杜卡斯基回答說:「不會,你知道我一輩子都反對死刑。」杜卡基斯的回答符合民主黨的政治正確,因為多數民主黨人反對死刑,而共和黨人則相反。但從人性的角度看,他在談論至愛遭受傷害時表現得像一個「冷血機器人」。杜卡基斯的支持率原本領先布希17個百分點,但是此次辯論後急轉直下,最終丟掉了大選。

應該說,總統選舉辯論這種形式,給選民提供了了解候選人最直接的機會,而候選人也可以通過形象的全方位展示,鞏固優勢或扭轉劣勢。在這些方面,大選辯論的正面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與此同時,決定一場總統辯論輸贏的,有時可能僅僅是一次幽默、一句口號、一個眼神或一種感覺,領導人的產生日益變成了媒體選秀的另一種形式。放眼全世界,對領導人外表和媒體表現力的要求很大程度上已經超過了對其政綱的關注,這就是為什麼世界上突然多了一些能力平平但形象討巧的領導人。可以想像,形象不佳的林肯、跛腿的羅斯福,在今天多半是選不上的。

相關焦點

  • 美國夢破碎,大選拳師開道,一場辯論變成美國照妖鏡
    美國總統大選首場辯論結束,場景猶如照妖鏡,把領袖的原形赤裸裸的往全球投射——醜惡、狂妄、猙獰。90分鐘的辯論,不堪入目。 選舉辯論是美國民主政治的櫥窗。
  • 這場「令美國尷尬」的大選辯論,世界媒體如何評價?
    29日晚,美國總統川普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展開正面交鋒,但首場電視辯論卻「讓美國尷尬」。世界各地主要新聞媒體幾乎一邊倒地對辯論進行批評,認為這場總統辯論再次刷新下限,「美國成了最大輸家」。 「史上最混亂」辯論 這場90多分鐘的辯論中說了什麼?
  • 辯論中蒼蠅搶鏡,美網友預言:四年前一幕重現,將決定大選輸贏
    當地時間10月7日晚9時許,2020年美國大選唯一一場副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在猶他州舉行,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邁克·彭斯與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卡瑪拉·哈裡斯圍繞新冠疫情、經濟、氣候變化等多個話題展開辯論。
  • 英記者稱美大選第三輪辯論「幾乎沒有亮點」
    【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小俠】美國總統大選第三輪,也是最後一輪辯論於當地時間10月22日晚間正式結束。這次辯論重點集中在美國外交政策。回顧全場辯論,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伊恩·潘內爾表示,辯論期間「幾乎沒有亮點」,「唯一具有激情的事情」是兩位候選人不斷將辯論內容引向國內政策。
  • 美國大選|首場辯論誰贏了?美國精英和老百姓有不同看法
    當地時間9月26日晚上九點,2016年美國總統競選首場辯論在紐約州的霍夫斯特拉大學拉開帷幕。在這場90分鐘的辯論中,共和黨候選人唐納·川普與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柯林頓展開了兩人之間首次針鋒相對的直接較量。首場辯論有三大主題:實現繁榮、保衛美國安全、以及美國的方向。
  • 臺灣地區2020大選電視辯論12月29日登場 韓蔡宋直球對決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12月18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地區2020大選倒數一個月,臺灣地區領導人、副領導人電視辯論終於塵埃落定。宋楚瑜、韓國瑜、蔡英文三方陣營代表今日(18日)首度協商,敲定電視辯論將在12月29日(周日)下午2點在公視(臺灣公共電視)登場。
  • 剛剛,川普發表講話:拒絕參加線上總統辯論,「我不會浪費時間」
    在採訪中,川普針對總統辯論、財政刺激法案、中東地緣局勢等問題作了表態……  關於總統辯論,FX168此前也報導指出,美國總統辯論委員會最新宣布定於10月15日舉行的辯論將為線上辯論。「委員會改變了辯論的風格,我們無法接受,「川普說。「我不打算進行虛擬辯論,」川普接著說。「我不會把時間浪費在虛擬辯論上。」
  • 觀天下講壇| 張維為:話語自信——回望六年前與福山的那場辯論
    2017年6月12日,觀天下講壇特邀當年辯論的主角張維為教授,與大家一起重溫激辯風雲,暢談中國構建話語自信的重要性。活動當天共計十幾家媒體出席,逾百名觀眾慕名前來,報告廳賓客滿座,氣氛十分熱烈。現將張教授發言整理成文,以饗讀者。】
  • 2020美國大選前瞻——鹿死誰手
    本期《大新聞大歷史》為您解讀2020美國大選前瞻 川普與拜登——「鹿死誰手」美國在打仗。打什麼仗?打選戰。再過兩個月,11月3日,美國人要選總統了。美國大選是美國人的事,不是中國人的事。但中國人可以看戲。
  • 美國大選今日開啟 黃金價格穩定待勢
    打開APP,查看更多高清行情》美元自兩個月高位回落,投資人觀望美國總統候選人首場競選辯論,以及美國為緩解疫情衝擊新推議案的進展。辯論可能充滿不確定性,或成為貴金屬短線走勢的關鍵指引。克利夫蘭聯儲主席梅斯特周一表示,無論是就業還是通脹,距離實現兩個目標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本周黃金整體維持低位反彈走勢,美元走勢對金銀的影響明顯,後市繼續關注美元走勢。
  • 美國司法部長巴爾:不存在改變總統大選結果的欺詐行為
    【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2020年美國大選已過去一個月,不僅一些白宮官員和保守派媒體人棄川普而去,就連川普昔日的親密盟友、美國司法部長威廉·巴爾也「調轉槍口」,開始反駁川普的「選舉欺詐」指控。
  • 美國司法部長:改變總統大選結果的欺詐行為純屬謠言
    2020年美國大選已過去一個月,不僅一些白宮官員和保守派媒體人棄川普而去,就連川普昔日的親密盟友、美國司法部長威廉·巴爾也「調轉槍口」,開始反駁川普的「選舉欺詐」指控。
  • 川普辯論時一直吸鼻子 網友連這都不放過
    雖然一再批評希拉蕊「身體不健康,不適合當總統」,川普在和希拉蕊的第一次電視辯論後,發現他最愛的社交媒體推特上出現了一個熱門討論詞「川普吸鼻子」,原因是,川普在當晚的辯論講話時多次吸鼻子,讓外界懷疑他是得了感冒或是什麼疾病。
  • 韓國瑜下戰帖要和蔡英文辯論,結果最不爽的人竟然是他!
    韓國瑜的政策顧問團日前公布了「兩岸政策白皮書」,並邀請蔡英文就施政議題和政策做理性辯論交流。韓陣營政策顧問團發言人黃曼昕12日表示,時間地點都隨民進黨挑選,越快越好。但蔡辦卻回稱,「不知道韓國瑜他們在急什麼?」韓國瑜聽聞後立刻回嗆,「連辯論都不敢,蔡英文是在怕什麼?」韓國瑜的話說到了這個份上,蔡辦這才表示,大選本就有法定的政見發表,絕對辯得到,大家就按時程來。
  • 英國上議院通過提前大選法案 新首相將於「黑色星期五」揭曉
    參考消息網10月31日報導外媒稱,英國上議院當地時間30日初步通過首相詹森提議於2019年提前舉行大選的法案,英國將在12月12日舉行大選。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0月31日報導,英國這場於聖誕節前舉行大選的立法已經通過了上議院第一輪表決。立法草案料將在31日晚完成最後剩餘階段,然後被編入法令,從而使國會能夠在11月6日解散,為12月12日的選舉鋪平道路。上議院領袖娜塔莉·埃文斯在國會進行辯論時表示,選舉將「提供解決該國長期以來陷入僵局的機會」。
  • 美媒:中國成美大選「拳擊沙袋」 被輪番猛擊
    美國中文網10月18日文章,原題:屢遭奧羅敲打 中國成候選人拳擊沙袋 與美國大選第一場總統候選人辯論對中國議題只是一筆帶過相比,中國話題在16日晚總統候選人的第二場辯論中堪稱熱得燙手。「中國」這個詞仿佛是拳擊沙袋,被羅姆尼與歐巴馬輪番猛擊,其目的是要相互摸黑對手,佔據民意先機。
  • 大選前一天英鎊猛跌?大選前最後一次大型民調裡發生了什麼?
    要聞 大選前一天英鎊猛跌?大選前最後一次大型民調裡發生了什麼? 2019年12月11日 22:06:11 智通財經網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英倫房產圈」,作者為房產君。眼看著,明天就是全英國矚目的「雙十二大選」的投票日。
  • 大選難助非法移民實現「美國夢」
    原標題:大選難助非法移民實現「美國夢」  大選難助非法移民實現「美國夢」   2016年美國總統競選已經初啟大幕,希拉蕊、魯比奧和傑布·布希等人均已宣布參選。隨著越來越多人的加入,通往白宮的權力之爭將日益激烈。在競選中,「美國夢」是總統候選人演講中繞不過去的一個詞。
  • ...2020年總統大選期間存在足以改變選舉結果的大規模投票舞弊行為。
    2020-12-02 07:30:01來源:FX168 【美司法部長:未發現大選存在舞弊】當地時間12月1日,美國司法部長巴爾表示,司法部目前並未發現有證據顯示2020年總統大選期間存在足以改變選舉結果的大規模投票舞弊行為。
  • 日本自民黨在大選中勝算大
    原標題:日本自民黨在大選中勝算大  新華網東京12月2日電(記者馮武勇 劉秀玲)日本2日公示國會眾議院選舉候選人,超過1180名候選人將角逐475個議席。這標誌著日本大選正式拉開帷幕。    選舉議題分散不利於在野黨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1月21日解散眾議院以來,經過這些天的政黨辯論和媒體議論,此次選舉焦點已從一開始的「安倍經濟學」效果問題擴展到對安倍上臺兩年來的重大政策,特別是其施政策略的評價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