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古神話到志怪小說人類怎樣「馴化」了神獸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中國神話的譜系是中國文化譜系的體現,隨著對中華創世神話的不斷梳理,「神獸」作為神話中必不可少的一個元素,也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談論。神獸不僅是神話中的必要角色,更是人類各種內部、外部關係的折射。研究神獸在歷史脈絡中的位置,何嘗不是對民族精神的探索?

  ———編者

  「神獸」這個概念是和神話伴生的。隨著神話譜系梳理和玄幻文學的流行,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談論它。上古典籍 《山海經》 是集神獸之大成的一部著作。《山海經》描述神獸,大體是遵循「形象十習性十名字十見之有何效驗」的公式,比如《北山經》的獄法之山:

  有獸焉,其狀如犬而人面,善投,見人則笑,其名山,其行如風,見則天下大風。

  人們用獵奇或神秘的眼光看待神獸,有時候也稱之為「怪獸」。事實上,神獸或者怪獸這個概念,並非《山海經》所獨有,如《莊子·達生》:「水有罔象,丘有峷,山有夔,野有彷徨,澤有委蛇。」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怪獸。莊子還描述了委蛇的形象:「委蛇,其大如轂,其長如轅,紫衣而朱冠。其為物也,惡聞雷車之聲,則捧其首而立。見之者殆乎霸。」這種「形象十習性十名字十見之有何效驗」的公式,和《山海經》描述的怪獸是一樣的。

  人們對未知的空間,保持有恐懼感,進而認為裡面有神秘的怪物,這個思維方式是亙古不變的。即如「水有罔象」的想像,到今天並沒有消失。

  今天民間,仍然普遍認為水裡有「水猴子」,力大無比,會在水底拉人的腳,把人拖到它的河底深淵中吃掉。但是一旦上了岸,就力氣全無,任人擺布。

  水猴子在日本叫「河童」,也是住在河裡,外表看起來像三四歲的兒童,身體覆蓋著堅硬鱗片,有鳥的喙、青蛙的四肢、猴子的身體及烏龜的殼,如同多種動物的綜合體。傳說其弱點為頭頂的碟,只要誘騙河童彎身,讓他頭頂碟子裡裝的水流盡,他就會精力盡失。

  由此我們會想到《西遊記》裡的沙和尚,沙和尚原本是「深沙神」,後來因為這個名字,和沙漠產生了聯繫。然而東南沿海想像不出沙漠的西遊故事裡,他的沙漠屬性完全消失,成了水裡隱藏的可怕妖怪。豬八戒百般誘騙沙和尚上岸來,似乎也帶有「水怪離了水便失去能力」的古老設定。

  沙和尚的形象與河童的某些特徵有隱隱的共通之處,譬如頭頂上的一圈光禿。網絡上傳播的水猴子或日本河童圖、日本動畫片裡的沙和尚,和明代世德堂刊本《西遊記》插圖裡尚未被剃度的沙和尚,隱隱然帶有共同的家族元素。從這個角度來說,水猴子、河童和沙和尚都是「罔象」這種怪物的後代。

  縱觀神獸的演化史,說明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達,未開發領域的不斷縮小,神獸逐漸失去了神性,被人文化。人們的思想從關注神學到關注人學,從天上的關注拉回到人間。

  我們觀察整個中國歷史,就會發現神獸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演化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是原始階段。這個階段大概對應春秋到兩漢,特點是「人獸相畏」,神獸帶有非常強烈的自然特徵,除了少量供人役使(如踐龍,操蛇)之外,多數是人們害怕、崇拜的對象。

  最早的「神獸」叫「物」。《左傳·宣公三年》:「鑄鼎象物。」這個「物」指的不是普通的物,而是怪物(所以「怪物」和「物怪」可以通用)。鑄造的目的,是「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這些「物」,帶有強烈的自然神靈的特徵,今天出土的很多青銅器上的神獸造型,都能和《山海經》神獸找到對應。

  當時有一個專門的稱呼叫「畏獸」,郭璞注《山海經》經常提到一種《畏獸圖》,比如:

  又北四百裡曰譙明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貆而赤豪,其音如榴榴,名曰孟槐,可以御兇。(郭璞註:「闢兇邪氣也,亦在畏獸畫中。」)

  《山海經》裡的怪物,同時也出現在《畏獸圖》中,被廣泛傳播。「畏獸」,表示這是人們害怕的東西。

  第二個階段,可稱之為雜糅階段,特點是「人獸相雜」。這個階段大概對應魏晉南北朝到唐宋。神獸開始逐漸失去自然性,演化為「瑞獸」。人們對神獸開始失去恐懼感,學會加以利用。很多原始怪獸消失了,新的怪獸興起,被人類「馴化」,比如鎮墓獸在全國的流行就在這個時期,神道石獸的流行,也在這個時期。

  第三是沒落階段,這個階段對應宋以後,佛道等侵入想像空間,神獸被宗教「清整」,完全失去了神的意義,淪為裝飾品和宗教神佛的坐騎。《西遊記》裡的神獸,甚至能變人,如文殊菩薩的獅子,變成全真道士,生活在人類的世界裡。我們從不會對青獅、白象、金毛犼、九頭獅子產生什麼畏懼,而《山海經》裡不會變化的陸吾、畢方鳥、猲狚、何羅魚……完全銷聲匿跡。就算是剛才所說頑強生長的水中「罔象」們,要麼表現得像「河童」一樣的人類的樣子,要麼改頭換面,做個完全人化的沙和尚。

  縱觀神獸的演化史,說明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達,未開發領域的不斷縮小,神獸逐漸失去了神性,被人文化。有趣的是,這個變革的關鍵轉折點,恰在唐宋之交,或者是中唐之後。學者孫英剛先生說:「唐宋之交,人們的思想從關注神學到關注人學,從天上的關注拉回到人間。這種變化,從古文運動的柳宗元等人就開始了,把宗教讖緯等神學內容從儒學中剔除了出去。」

  事實上,我們發現,古代帝王非常喜歡用神獸做年號,比如五鳳、青龍、赤烏、神龍、龍朔、神龜。然而最後一個用神獸做年號的帝王,是後梁元年921年的「龍德」。正好是「唐宋變革」之際。此後宋元明清,諸如嘉靖、永樂、紹興、元豐之類的年號,再也沒有一個神獸的影子,「樂」「豐」「嘉」「慶」「隆」這些漢字都是體現人文精神的。

  動物的神性,究其原因是人類賦予的———它們必須進入到人類社會中,與人類共生。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無論是神獸,還是妖怪,都越來越趨近於人類的樣子,過著人類的生活。

  人們對動物界的想像,並沒有隨著上古神獸的消亡而終結,而是被很多其他後起之秀取代了。比如中古時代,山海經裡的神獸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妖精。

  如果說中古的精怪只是偶一為祟,到了明清,《西遊記》《封神演義》等小說的興起,妖物被賦予了越來越多的人性特徵:它們會和人婚配,娶妻生子。它們會佔山為王,形如匪寇。甚至可以當上一國之君。

  神的領域一步步被侵佔,留給人類的只能是妖了。持續到今天,我們就發現了一個好玩的現象:大型神獸,除了被神佛「馴養」之外,基本都消失了,只有狐狸、黃鼠狼、刺蝟、蛇和老鼠,俗稱「五大仙」的中小型神獸頑強生存了下來,而且在民間信仰中仍然佔有一席之地。這和真實動物的進化歷程非常巧合。

  究其原因,是那些佔據自然界的神獸,因為自然領域的不斷變狹窄,在人們心目中逐漸失去了神性。

  一個典型例子是虎。上古的神獸,很多以老虎為原型,出現在《山海經》裡。《太平廣記》作為中古的故事,裡面大量老虎吃人需要上天批准的故事,說明在唐代,老虎還具有相當的神性。與此同時,秦嶺等大型山脈中的老虎數量,也保持著相當的規模。宋代之後,這樣的故事越來越少,而華南虎也幾乎滅絕了。

  神性,究其原因是人類賦予的。動物如果想獲得神性,必須學會和人相處。「五大仙」是因為進入到人類社會中,與人類共生,才能獲得人類賦予的神性。神獸的沒落史,對應著妖怪的勃興史。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無論是神獸,還是妖怪,都越來越趨近於人類的樣子、人類的需求,越來越像人,過著人類的生活。我們經常討論自然界物種的減少,實際上,想像世界中的動物也是如此。它們必須表現得像人,或者被人類馴化,才能在人類的想像世界中生存下去。(李天飛)

相關焦點

  • 山海經和瑪雅神話中人都有超能力,為什麼進化到現在我們沒有了?
    山海經和瑪雅神話中人都有超能力,為什麼進化到現在我們沒有了?我們現代的人們是否都有幻想過自己如果擁有超能力的話會怎樣呢?呼風喚雨嗎?還是幹一些其他的?大家一定都知道《山海經》是一本具有神話色彩的志怪古籍,書中記載了一個能夠驅使野獸的國家,這個國家叫中容國,國王叫做帝俊,她就擁有可以驅使野獸的能力,像大黑熊這種兇猛的動物因為不在話下,不僅只有它可以驅使野獸,還有六個部落也可以,難道上古時代的先民們都擁有各自的超能力嗎?
  • 人魚源自《山海經》,上古異獸變成「美人」,形象轉變分3個階段
    通過觀察《山海經》描述的幾種人魚形象,我們會發現:人魚這種上古異獸的長相其實是猙獰而怪異的,很難讓人聯想到現代神話傳說裡像「美人」一樣的人魚族。它是如何從上古異獸變成「美人」的?從《山海經》到《博物志》,再到明代志怪小說《洽聞記》,我們來梳理一下人魚形象轉變的3個階段。
  • 上古神話最強神獸排行,玄武墊底,第二掌萬物生死,它以神龍為食
    大家好,你們的小編文文上線啦,今天我們來聊聊上古神話最強神獸排行,玄武墊底,第二掌萬物生死,它以神龍為食。上古神話中出現了各種強大的神獸,它們可以毀天滅地,非常強悍,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最強的三大神獸吧。
  • 上古神話中,連神龍都懼怕的「異獸」,它的戰鬥方式非常特別
    《山海經》、《廣博物志》、《孟子》、《述異記》,等書均記載了不同的神獸。由於我國古代神話體系繁雜,其中互通有無,但是細細整理下來還是有較為緊密的聯繫。《西遊記》、《封神榜》、《鏡花水月》等等志怪小說的流傳於世,更是讓這些珍奇神獸映入大家的眼帘。再加上現代的仙俠小說,更是讓不少年輕的朋友沉醉其中。然而要提起龍,大家第一反應就是它是神話中當仁不讓的頂級神獸。
  • 上古神話中掌控火的七隻神獸!第二是只烏鴉,第一是創世神!
    其實,在上古神話中,能夠駕馭「火」這種強大元素的神獸,不但有著秒殺人類的強大實力,就連其他異獸也是望塵莫及。今天,阿草就來為大家盤一盤,上古神話中,能夠御火的七種神獸。第七:犼犼,長得像馬,有鱗片,渾身圍繞著火光,還會飛。傳聞它是龍的剋星,每次跟龍大家,口中噴火數丈,能把龍噴死。
  • 《山海經》異獸九尾狐,曾是上古瑞獸,因一個民間傳說跌落神壇
    九尾狐是現代玄幻小說裡常見的角色,通常是妖仙和妖女的代名詞。許多人不知道,九尾狐在《山海經》中曾是瑞獸,神話地位接近於夔牛、白澤和九鳳等上古神獸。另外,九尾狐還是美貌女子的象徵,許多上古英雄和帝王娶九尾狐為妻。那麼,九尾狐為何最終跌落神壇,變成了妖仙和妖女呢?全因《搜神記》記載的一個民間傳說而起。
  • 神話傳說中的,上古十大神獸
    上古十大神獸是指漢族神話傳說中的怪獸,這十數種神獸分別為白澤、夔、鳳凰、麒麟、檮杌、獬豸、犼重明鳥、饕餮、腓腓。出自《山海經》,《淮南子》等著作。白澤,白澤是中國古代神話中地位崇高的神獸,祥瑞之象徵,是令人逢兇化吉的吉祥之獸。白澤亦能說人話,通萬物之情,曉天下萬物狀貌。
  • 上古神話中最美的三個神獸,第一名簡直非它莫屬
    導語:在上古神話中,神獸是很常見的,你知道上古神話中的最美的三個神獸麼?第一名是它,說它是最美的神獸,也的確是名副其實!我們了解上古神話中的歷史,大多數的來源都是《山海經》,那麼你知道在《山海經》中記載的最美的三個神獸是什麼麼?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山海經》中最美的三個神獸!
  • 傳說中吃龍的上古神獸,竟在西遊記中,被孫悟空打得找不著北!
    傳說中吃龍的上古神獸是誰呢?自古至今,龍一直都是中華民族最為崇拜敬仰的神獸,龍的出現往往是人類的福音。可是傳說中竟有這麼一個種族以龍為食,它戰鬥力爆表,甚至傳說中有人稱親眼看到過它以一敵三蛟二龍。那麼犼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動物呢?小說《述異記》中說到:犼,渾身有火光纏繞;會飛,食龍腦,與龍相鬥時,口中噴火,龍即不敵。有人曾見到犼以一敵三蛟二龍,相鬥了三天三夜,殺了一龍二蛟之後才漸漸不敵,墜入山谷。可見其戰鬥力極強。
  • 你所不了解的上古十大神獸
    《山海經》是我國古代的志怪古籍,其中繼續了古代的民俗地理巫術宗教的內容,中國有很多神話都是記載這本書,或者從這本書裡的內容衍生出來的,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山海經中所記載的中國上古十大神獸排名。第一的神獸,可是能夠與盤古相提並論的。
  • 上古神話中4大神獸:第2個被稱吉祥物,第4個是神獸大哥大
    上古神話中4大神獸:第2個被稱吉祥物,第4個是神獸大哥大西方有部《聖經》,講述了天上各種各樣的神如何統治著世間萬物。歐洲有部《希臘神話》,好像神靈無處不在,有些人生下來就帶著神的使命。有些上古傳說中的異獸,神仙見了也得恭恭敬敬的。這些神獸形態各不相同,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也完全一樣。有些人們巴不得常常見到,而有的就想離它遠遠的。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上古神話中4大神獸,其中第2個被稱吉祥物,第4個是神獸大哥大。第1個白澤這傢伙應該是最聰明的神獸了,它終年在崑崙山上,基本上不會下山。
  • 山海經裡的上古神獸名字,用來起名吉祥又好聽!
    在山海經中有很多奇珍異獸,也是中國本土的神話故事集,關於九尾狐的故事就是從山海經裡了解到的,奇幻又瑰麗。那麼如何用山海經裡的上古神獸名字,來起名是否也有吉祥寓意,是否會好聽?山海經是屬於上古先民的浪漫,也是中國古代記載志怪的古籍,華為鴻蒙商標就出自與山海經之中,可見山海經也是一本不錯的「起名寶典」。
  • 上古神話中七大蛇類神獸,很多人一種都沒有聽說過
    ,出現了很多神奇的物種,我們大都把他們統稱為神獸。某些古代神獸在中國的佔卜術中,尤其是奇門遁甲及六爻兩門術數。這些神獸常出現於傳統建築中,起到祛邪、避災、祈福的作用。各種神獸神態各異,也說明了古代人想像力之豐富。今天我們要講的是蛇類神獸。  一、燭九陰  燭九陰,中國上古神獸之一,又名燭陰,亦寫作逴龍。燭龍是人臉蛇身的怪物,紅色的皮膚,住在北方極寒之地。
  • 《琉璃》中的上古神獸大盤點,無支祁不算啥,真正的強大是這個
    同時筆者還是一個神話迷。所以也特別注意劇裡出現的各個人物和神獸,也很喜歡對號入座的品評一番。劇中出現很多上古之神或異獸,比如無支祁、青龍、騰蛇、燭龍,軒轅派,昊辰等這些都能在上古神話找到原型。現在我們來看一下,他們在上古神話中的形象和戰力如何:1、上古神獸無(巫)支祁:關於這個神獸,我在前面的文章已經介紹過。它是《山海經》裡記述的第一奇妖。
  • 上古十大神獸,除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外,你還知道哪些?
    在我國古代,一直流傳有上古十大神獸的傳聞。據悉,上古十大神獸乃是天生地養,得天獨厚,擁有通天徹地之能。在我國的網絡小說中,對上古十大神獸的描寫也是層出不窮,各大網絡作家也對上古十大神獸尤為喜愛。那麼,上古十大神獸都有誰呢?接下來筆者便帶著大家一起了解了解!
  • 山海經中的上古神獸它們都是什麼樣的?
    山海經中的上古神獸它們都是什麼樣的?山海經作為我國最古老的支怪古籍之一,在那麼多的內容中,最吸引人的莫過於書中對於各種各樣的精怪的記載,在下面所羅列的上古十大精怪中,你都認識哪些呢?雨師妾多名怪古代中國神話中的國名。
  • 上古神話排名前5的神獸,饕餮並非最能吃,這種神獸曾大膽吃龍
    在中國的古代神話當中有很多神獸的描寫,可以說在幾千年來一直都為人津津樂道。這些神獸有的是體型龐大,有的是帶有神力。還有一些就像是中國龍則更是成為了至高無上的象徵。說起中國古代的神獸龍,麒麟,可以說是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的。
  • 名字難讀的上古神獸,能讀出3個得很厲害,4個全會的寥寥無幾
    名字最難讀的上古神獸,能讀出3個的很厲害,4個全會的寥寥無幾在上古時期,天地間到處都是奇珍異獸,而這當中又有著不少的神獸。其中就有四種神獸,他們的名字很難讀,可以說,能讀出三個就已經很厲害了,四個全會的就寥寥無幾了。
  • 《鋼鐵飛龍3山海神獸錄》:上古中國神話×未來科幻機甲
    《鋼鐵飛龍3山海神獸錄》:上古中國神話×未來科幻機甲 徐春偉 2020-11-24 18:10 來源:澎湃新聞
  • 上古神話中的十大妖王,孫悟空勉強上榜,虎王、龍王並非第一
    上古神話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古文化中,上古神話是非常精彩的一部分。從某個角度講,上古神話也是古文明的折射和投影。魯迅在《小說史略》中說:「神話雖託詩歌以光大,以存留,然亦因之而改易。」這句話的意思是上古神話通過詩歌的形式來保存,但由於詩歌中的修辭手法,導致一些上古神話發生了改變和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