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美洲黑奴的控訴:不吃飯就撬開嘴往裡灌

2021-01-09 澎湃新聞

原創 鷹眼荷魯斯 歷史心發現

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籤約帳號【歷史心發現】

原創內容 未經帳號授權 禁止隨意轉載

買賣黑奴的販子和酋長

結束了一天的勞作,黑人卡度坐在棕櫚樹下,望著加勒比海燦爛的晚霞出神。這個名字,還是在奴隸海岸時,一個葡萄牙人給自己取的,方便將自己區別於其他人,原來自己是沒有歐洲式的名字的。

在大海的那邊,是非洲的故鄉,還是新的未知的世界呢?吃著混合著豆子和大米的簡單晚餐,卡度漸漸恢復了一點體力,想要像在故鄉時那樣手舞足蹈,結果身上的鎖鏈提醒著他:自己還沒有完全獲得自由。

貝寧武士的武器

豐族女戰士

他還記得,自己是來自一個叫奧約的部落,但是在和臨近的豐族部落的衝突中,被一群吼叫著的豐族女武士擊敗了,天吶,這些人簡直比男人更男人,他們揮舞著大砍刀,拿著梭鏢,有的人還有葡萄牙人販賣的火繩槍,在一片煙霧中,那些手持冷兵器的奧約戰士們紛紛倒下,而自己被一棍子打暈之後,醒來了就被解除了武裝,帶上了枷鎖,然後被豐族戰士們押送到了奴隸海岸,也就是貝寧灣的葡萄牙貿易站。

黑奴廣告,94個健康的上等黑人,待出售

這裡的葡萄牙人穿著鐵質的衣服,能夠用石頭蓋房子,他們還有用木頭製作的,能夠在大海上漂浮的大房子。很多來自其他部落的俘虜,也被押送到了這裡。雖然有一些俘虜是被白人的獵奴隊,牽著獵犬,帶著火槍和弓弩抓來的,但是大部分,可能有60%以上的奴隸,是非洲部落戰爭中的戰俘,被其他部族賣給白人殖民者的,不然就白人那一點人口,哪裡會抓走這麼多人呢。哎,可憐的人啊,不論戰前是王子還是酋長,一旦戰敗,就會沒有差別的變成戰俘,被賣給白人當奴隸。而戰勝者可以從白人那裡獲得火槍,刀劍,菸草,朗姆酒等東西,這些東西都會被用來繼續傷害其他的黑人部落。

葡萄牙殖民者

這些大木頭房子,哦不,大船一次性能夠裝在300-400個奴隸,但是只用30-40個白人戰士就可以控制全船。用白人殖民者的話說,「貨物(黑人)就像書本一本接一本地摞在一起」,由於飲食惡劣,活動空間十分有限,所以最後4個人裡,可能只有1個能夠活著到達大海那邊。

貝寧的販奴船

在船上,奴隸們待在1.5米左右的空間裡,動彈不得,奴隸主將黑人男女分開,一來是為了防止女奴生小孩,增加養育成本,而且條件惡劣的運奴船上無法接生,無法做手術;而且為了防止黑人造反,黑人都要戴上鐵質的枷鎖鐐銬,在他們能夠夠到的範圍內,他們是不能碰到銳利物品的;此外,為了防止黑人因不堪壓迫自盡,船邊都安裝了網,即使有黑人掙脫鐵鏈投海,也會被網子攔一道。為了防止黑人絕食自己餓死,奴隸主還準備了撬嘴鉗,用來撬開嘴硬的奴隸的嘴巴,防止他們自己把自己餓死。看著船長的獵犬,有時還能吃到新鮮的肉類,黑人卡庫不由得黯然淚下。

奴隸主的飲食

很快,在被奴隸主烙上了商標,打上了標籤,也上了這樣的大船,踏上了遠離家鄉的生活。在枯燥的海上,只有如同小精靈般跑來跑去的黑人孩子才有自由,大人們必須委託孩子們,和分散的家人,親戚,朋友聯繫,或者像奴隸主討吃的。在奴隸主們看來,這些「貨物」和動物沒有區別,歐洲人對他們的人稱代詞居然是形容動物的「它」,根本不把他們當人看。而且奴隸主們還會根據肌肉,骨骼,牙齒,胸部,大腿的身材狀況來給每個人定價,增加或者減少標價。

奴隸港口的買賣

到了加勒比海的格瑞那達島,和他一起來的400多人只剩下135人了,按照船主的估計,這個損失率是符合預計的。他被賣給了一個英國甘蔗園主,每天主要任務就是在烈日下收割甘蔗,他在腰間只有一塊白布遮身,但是到了後來,主人給了他一套18世界的服飾,作為給他的獎勵。他們出產的粗砂糖會被運回英國本土,精加工為精緻糖然後用於出口,成為富人餐桌上的精美調味料。而自己每天還是吃豆子,住在非洲式的茅草棚子裡,忍受蚊蟲的叮咬。奴隸主們吃的東西,只會在每年聖誕節時,才會大發慈悲的施捨給黑人們。

黑人居住的小棚子

哎,什麼時候是個頭呀......卡度開始想,怎麼才能解脫現在的苦日子呢?聽說一些法外之徒會在加勒比海地區劫掠運奴船,由於海盜不被很多港口接納,所以他們會將黑人在某個島嶼上全部放走,只帶走浮財。而在100多年前,西班牙人帶來的疾病,導致當地印第安人人口銳減,所以呢,一些黑人可以在這些小島或者雨林裡藏身;還有的身強力壯的黑人會被海賊收編,成為殺人越貨的亡命之徒。

逃亡黑奴

18世紀的格瑞那達島處於英法海軍的反覆爭奪中,所以如果能幫助新來的殖民者驅逐舊主人,那麼新主人也許會賜予他自由之身,但是他趕得上這樣的好機會嗎?

21世紀的黑白混血的後裔,其實還是有黑人特徵

當然了,還有一些黑人女子因為身材性感,長相端正會被白人奴隸主看上,他們的混血後代被稱為克裡奧爾人:這些人往來於兩種文化之間,有英文,西班牙語或者法語的名字,接受洗禮,最後一部分人還可以成為自由人,成為莊園主。但是在非洲人和白人看來,他們其實裡外不是人。對於回不去的身份和血統,他們只能努力地往白人圈子裡鑽,儘可能在血統和服飾上將自己洗白。但是這註定是一個痛苦的過程。比如在北美,安託尼·詹森在1621年,還是一個奴隸,他被賣到切薩匹克灣地區的貝內特家族。貝內特準許詹森結婚,並為他的孩子施行洗禮。詹森逐漸地獲得了自由,並逐漸地擁有了250英畝土地的農場,他的兒子獲得了550英畝土地的所有權。詹森轉而購買了奴隸來幫助他們經營自己的農場。有一些勤奮的黑人,確實可以像白人一樣經營農場,但那只是極少數的幸運兒。

克裡奧爾人的後裔,努力白人化

但是多數黑人還是寧可堅持自己的文化,他們帶來了巫毒教信仰,而且會在晚上載歌載舞,加以崇拜:

巫毒教既屬宗教又具深入影響人民生活之文化力量,常藉狂熱之舞蹈、音樂及儀式緬懷非洲遠祖。巫毒教的教義是:現存的天下萬物,都不過是一種表象,其背後還有更重要的靈魂力量在活動。這個靈魂世界的首領,是一個名叫力格巴的神。巫師和術士則是人與神的媒介。每天晚上會聚集在巫師身邊,詛咒那些對他們不好的白人奴隸主,或者祈禱巫師給自己護身符,吸引到渴望吸引的異性。這些混合了基督教和黑人部落信仰的文化,在當地的黑人群體中很有市場,也是黑人們緩解鄉愁的重要途徑。

巫毒教的崇拜工具

吵什麼,睡覺去。

為了防止奴隸集體暴動,白人奴隸主必須警惕黑人的聚集,在主人的驅散下,這些黑人被迫解散,回去休息,明天又是勞累的一天。卡度也在主人的驅使下回到家裡休息。明天,又會有其他黑兄弟被賣到這個種植園裡,這裡不是工作地,簡直是血肉磨坊。你們為什麼要這麼對我們????黑人們在心底這樣問道!!!

原標題:《18世紀美洲黑奴的控訴:不吃飯就撬開嘴往裡灌,待遇不如動物》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黑人奴隸的海上生活:不吃飯就撬開嘴往裡灌,待遇還不如牲畜
    擁擠的販奴船 18世紀建造的販奴船並不龐大,一般來說,龍骨與最底層甲板之間的貨倉,堆滿了食物、淡水和貨物。上層貨艙主要用來運載黑人奴隸,很多販奴船的上層貨艙只有三英尺十英寸高,也就是剛剛超過一米的高度——人在其中根本不可能站立,坐或者躺才是「標準姿勢」。
  • 罪惡開端:霍金斯的黑奴買賣
    1562年,約翰.霍金斯率領一支船隊從英國出發,到非洲捕獲300多名黑人,販賣至中美洲,從此開啟了黑奴三角貿易。 16世紀中葉,英國經歷了宗教改革,擺脫羅馬教廷的幹涉。亨利八世收拾教會,把大權攬到國王手裡。英國忙乎這些時,西班牙和葡萄牙早就佔據了新航路和新大陸,賺了金山銀山。
  • 美洲的奴隸主為什麼不拿印第安人當奴隸,而是去購買黑奴?
    雖然當一個二道販子就可以獲得非常高昂的利潤,但是這些冒著生命危險的歐洲商人還是不滿足,於是他們就開闢了新的發財之路,即殖民掠奪和黑奴貿易。歐洲最開始崛起的西葡兩國就是依靠著這兩種方式才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當西葡兩國的上層過著紙醉金迷、奢華無比的生活之時,非洲大陸上有著數以百萬計的黑奴被裝上了前往美洲的運奴船。
  • 販賣黑奴時,奴隸主怎麼挑選?掰開嘴巴看牙齒,靠舔下巴識別汗液
    黑奴貿易的噩夢 黑奴貿易開始於15世紀,從廣義上而言,阿拉伯人、土耳其人以及黑奴販子是造成黑奴貿易犯罪的根源,而狹義上的黑奴貿易,就是歐洲殖民者將位於非洲的黑人販賣到美洲成為奴隸
  • 悲慘命運女黑奴,被當做繁殖工具,十幾歲就開始為奴隸主賺錢
    與此相對的自然就是其它世界被剝削掠奪的慘狀了,無數的財富被洗劫一空、無數的資源被巧取豪奪,可以說當時西方世界的繁榮是建立在被剝削人民的身上的,而在這其中又尤以黑奴貿易最為明顯、最為殘酷。自從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後,很多歐洲人便懷著發財夢踏上了美洲的土地,但是他們發財的方式不是通過自己的勞動,而是直接屠殺美洲土著印第安人,掠奪他們的財富和土地。
  • 種植園中,黑奴更強壯人數也更多為什麼不反抗?可能換做你也不會反抗
    15世紀末,哥倫布帶著西班牙皇室的使命開始了航海之旅,經過七十多晝夜的艱苦航行,哥倫布船隊發現了美洲。這項影響世界的地理性大發現卻給美洲土著帶來了災難,美洲土著不僅土地被剝奪,人口也急劇下降。
  • 種植園中的黑奴又多又壯,為什麼甘願被壓榨不反抗?換你你也不會
    公元15世紀,隨著西方國家對世界的探索,人們也越來越全面的認識了當今世界。一些國家為了牟取暴利,開始了罪惡的黑三角貿易。從本國帶著商品到非洲換成黑奴,再從非洲到達美洲,將黑奴換成原材料和金銀。在這個過程,非洲的黑人成為商品被隨意販賣。
  • 因大量黑奴擁入新大陸,尼古拉斯認為應中止黑奴貿易
    結果,大量黑奴擁入新大陸,以致尼古拉斯認為,應向西班牙君主說清楚,要求中止黑奴貿易。因為黑奴往往拋棄西班牙人的家庭,協同印第安人一起逃進深山密林,無論如何也不肯回來奧萬多總督的這一建議足以表明一些作者譴責拉斯卡薩斯於1517年向美洲殖民地引進黑奴一事純屬荒謬,因為早在1500年,黑奴貿易已在西印度猖獗起來。
  • 黑奴被賣到美洲後,白人反而越窮,連種植的田地都沒有
    「黑奴」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代名詞,在奴隸販賣時期,黑奴就是白人謀取利益的重大工具,如果沒有黑奴的存在,白人的資本主義經濟將無法正常運行。所以,黑奴對於白人來講,是十分珍貴的財富,也是能夠讓白人自我抬高身價的奴隸。可是,就在奴隸制盛行時期的美國,黑奴卻成為不少白人的災難。
  • 三百年間一千餘萬黑奴,超九成運往南美洲,如今只有美國在反思
    第一次將歐洲和美洲緊密聯繫在一起的航海家是哥倫布。哥倫布的團隊在接受了西班牙國家的支持之後,踏上了原樣的航船。經過漫長的歲月之後,哥倫布一行人在前人的基礎之上踏上了美洲大陸。隨之而來的便是歐洲的列強們。這些西方的資本主義國家在知道世界的其他角落還有如此豐富的自然資源、人力資源時,立馬激起了他們昂揚的鬥志。
  • 奴隸主為增加勞動力,竟強迫女黑奴13歲便開始生育,簡直滅絕人性
    在近代,人類文明史上有極其黑暗的一幕,那就是隨著大航海時代帶來的黑奴貿易。眾所周知,大航海時代的到來給西方資本注入了無限的活力,但是這些活力是他們通過四處巧取豪奪,燒殺擄掠獲得的,是他們給世界各地的人民都帶來巨大的苦難獲得的。而在這其中,又以非洲人民所受的苦難最為明顯,最為殘酷。
  • 方納北大講座|「地下鐵路」:19世紀美國黑奴通往自由之路
    蓋伊曾在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到內戰前夕幫助過大量逃亡黑奴,同時也是著名的廢奴主義周報《全國反奴標準報》(National Anti-Slavery Standard)的主編。手稿中不僅包含了蓋伊辦報的經歷,還涉及了大量關於逃奴以及「地下鐵路」的具體情況,包括逃奴的來源、幫助他們逃亡的人以及他們如何逃亡的大量細節。
  • 美國解放的黑奴,回到非洲創建了一個國家,如今充滿苦難
    19世紀,美國廢奴運動興起,大量黑人從奴隸變成自由人。 美國的第五位總統門羅提出過著名的「門羅主義」,提出 「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但是,「門羅主義」的美洲人不包括黑奴。因此,門羅想出了一個辦法:把黑人送回非洲老家!
  • 主人給金毛開小灶吃肉,沒想被二哈發現,衝過來撬開金毛的嘴
    有個鏟屎官養了兩隻寵物狗,一隻金毛,一個二哈,了解的人應該知道,這兩種狗狗的性格相差挺大的,金毛乖巧,懂事聽話,而二哈就不一樣了,特別愛搗亂,鬧騰,十分逗逼,但也因此給鏟屎官們帶來了很多樂趣。二哈和金毛雖然擁有兩隻大活寶狗狗,但乖順的金毛老常被霸道的二哈搶食,每次一起餵飯的時候,金毛的食物總被二哈搶走。
  • 南太平洋諸島物產富饒,在18世紀的歐洲人看來儼如神奇之地
    有一個品種在18世紀的歐洲甚得好評,外表底下藏有一顆顆形如慄子的大種子。這些種子水煮、糖漬或煎炸樣樣皆宜,果肉則適合切片,味道可口,還可以磨製成粉。或許是因為麵包果無論是否成熟都好吃,因此嗜食此物者在形容它的質地時,往往莫衷一是,相互矛盾。有人說它口感"介乎酵母麵團和麵糊布丁之間",有人卻說它"像鱷梨一樣軟而柔潤或像卡芒貝爾奶酪那樣軟滑"。
  • 兩萬多買的金龍魚,不吃不喝不張嘴,主人生氣撬開它嘴:撿到寶了
    兩萬多買的金龍魚,不吃不喝不張嘴,主人生氣撬開它嘴:撿到寶了!第二天賣家到了網友的家中,店家看到金龍魚的樣子也表示非常不解,因為這條魚從外觀看上去沒什麼問題,它也是非常健康的,從自己賣魚這麼多年的經驗裡也是第一次看到一直不張開嘴的魚
  • 美國黑奴貿易發展史,看完你會對美國有新的認識
    1690年,黑人的一切權利被剝奪,到了17世紀晚期,資本主義發展比較發達的新英格蘭地區也宣布所有黑人為奴隸。至此英屬北美殖民地黑奴制度基本形成,黑奴貿易的規模也越來越大,運入英屬北美殖民地的黑奴越來越多。
  • 書摘|殘酷的邊疆:19世紀美洲土著緣何急速萎縮?
    19世紀的美洲歷史,某種程度上就是邊民和擴張中的新國家之間的衝突的歷史。這是一場不平等的鬥爭,總是以有利於侵略者的方式解決。但這並不意味著應該把這段歷史講述成一個簡單的道德寓言。在衝突中,族群不存在優越和劣等之分,既沒有純粹的勝利者,也沒有單純的受害者。例如,對於徵服原住民並從他們手中奪取草原的歷史,最好將其理解為各帝國主義勢力的衝突—原住民的帝國主義者對陣入侵的帝國主義者。
  • 大狗瘋狂撕咬男童 民警用樹枝撬開狗嘴受傷(圖)
    大狗瘋狂撲向8歲男孩 狠狠撕咬不鬆口  民警一手抱住狗頭一手用樹枝撬開了狗嘴8月23日,遼中警方透露,在用盡各種辦法無效後,民警衝上去死死抱住狗頭並冒險撬開狗嘴,將男孩解救出來,而自己卻被狗弄傷了……  惡犬撕咬8歲男孩  8月1日,瀋陽市公安局遼中分局牛心坨派出所民警洪志強和章良喆在鎮上對各商鋪進行走訪檢查。在一家商店門前,民警正在跟老闆了解商鋪內的防火設施。就在這時,遠處突然傳來一陣孩子的尖叫聲。兩名民警循聲望去,看到四五個孩子四散跑開。
  • 中國和美洲: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蔗糖技術上的革新與同化
    印度只用於一些偏僻的內陸地區,例如19世紀用於中部偏僻的查特伊斯加和北部的美拉特市附近。在印度東部和西部平原主要產糖區,直至20世紀,普遍使用的是科爾胡(kolhu)臼杵壓榨機。亞洲東北部,最先使用垂直雙滾壓榨機。但是17世紀末的琉球群島和18世紀中葉的日本,使用的是水平的雙滾壓榨機和垂直三滾壓榨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