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第一大通用語言的英語
早已滲透進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
處於這種洗禮之下的我們
即使不能很流利地把英語說出口
也至少能夠懂得幾個單詞
即使不懂太多單詞
也至少懂幾個縮寫
但是
當大家都習慣了用縮寫時
它們的全稱反而不再被我們所熟知
那麼,以下這些縮寫
你知道它們的全稱是什麼嗎?
你又知道它們到底打哪兒來嗎?
酷愛來看看吧w
NO.1 PS
看到這個縮寫,你腦子裡首先想到的是什麼?
如果說是這個↓
——Photoshop
那麼恭喜你,你一定是一條合格的設計狗/P圖手
小沃這裡想指的是用在這種場合的↓
對,就是寫信的時候!
人們在給自己比較親近的人寫完信之後,或許突然又會想說一些話。這時候,一般的做法就是在信件結尾的署名之後加上一個 「PS:」(一般翻譯成「又及」、「另」等等),再接著寫下去。
這裡的「PS」,全稱是postscript
post-是一個很常見的前綴,意為「後、在後面」(after, behind);而script作為詞根,表示「寫」(to write)。所以連起來,postscript的意思就是「寫在後面」——附言啦!
NO.2 KTV
十月一假期馬上來襲。各種聚會接踵而至,肯定免不了要去KTV這種地方。but,如果說TV,我還能知道它是television的縮寫。但是前面加一個K……是什麼呢?
其實很簡單。
K——karaoke
嗯,就是我們說的「卡拉OK」。
這個英文單詞很有意思,它其實是個舶來詞——從日本漂洋過海去的英國。
kara其實是日語的「から」,意為「空」;oke和我們常說的「OK」可沒什麼關係,它其實來自orchestra——管弦樂隊。
前後聯繫一下,karaoke的字面意思就是「無形的樂隊」。結合卡拉OK的特點,我們還是很好理解的。
多說一句,雖然英文中的這個單詞舶來自日語,但日語中這個單詞也是當作舶來詞處理的——整個單詞用片假名「カラオケ」表示(日語中一般本族語用平假名,外來語用片假名)。
從詞源學的角度來看,這個單詞算是一半日語一半英語。所以小沃只好說,兩邊都好謙虛啊,都不承認這個單詞是自己的┐(`)┌
NO.3 OK
既然已經提到了卡拉OK,我們不如再來說說「OK」。
你或許會覺得OK是okay的縮寫——但很遺憾,事實並不是這樣。okay只是一個可以與OK讀音相同的字母組合,並且一般寫成小寫而已。
可以說,OK是世界上被使用最廣泛的詞語之一。人人都會說OK,都知道它的意思,但它的來源卻很少有人知曉——或許是因為它被用得太普及了吧。
一般認為,OK一詞最早出現在1839年的波士頓。
1839年3月23日,OK第一次登上報紙,出現在《波士頓晨郵報》第二版一篇諷刺當時政客胡亂拼寫單詞的文章裡。
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呢?
十九世紀三十年代末的美國曾出現過一陣「縮寫潮」:受過教育的年輕人喜歡根據讀音故意拼錯單詞,再把這些詞寫成縮寫,最後在互相交談中把這些縮寫當作俚語使用。
比如,他們會把「No use」(沒有用處)寫成「KY」(「know yuse」),把「No go」(不行)寫成「KG」(「know go」),把「All right」(好吧)寫成「OW」(oll wright)。
聽起來……好像非主流不分國界啊
年輕,就是不想好好說話
於是,這群人把allcorrect拼成ollkorrect又縮寫成「OK」,最後被波士頓晨郵報幽默的編輯們拿來用在了文中。從此,OK的說法就很快被公眾接受了。
可是這麼一看,OK只是在一個小圈子裡廣泛傳播的,它又為什麼變得這麼廣為流傳了呢?
這與政治有關。
1840年,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馬丁·范·布倫在參加總統競選時用了「OK」作為競選口號,因為這個詞既是當時的熱詞,又是他的出生地——紐約的老金德胡克(Old Kinderhook)的首字母。
在媒體的推動下,很快,「OK」就被老百姓口口相傳,最後成為了一個「最美國」的單詞。
如今,OK已成為一個國際通用詞語,甚至不懂英語的人都知道它的含義。就連聯合國每天都在使用「OK」;
並且,翻譯員們不用將它翻譯成外交官的母語,因為每個人都懂得它的意思。美國著名翻譯家皮特康納(Peter Connor)曾表示:「這是一個不用翻譯的詞語。」
好啦,本期推送就到這裡啦
大家還知道什麼有趣的縮寫嗎?
歡迎在下方評論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