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蘭小鎮上空出現「萬鳥歸巢」奇觀(圖)
義大利地處歐洲南部,每當冬季來臨,各種鳥類就會從北歐飛抵這裡。最近十多年來,這裡每年冬季都會吸引大量椋鳥到來,首都羅馬更是椋鳥成災,鳥糞臭氣燻天,讓市民不勝其擾。
椋鳥成災
據統計,今年到羅馬過冬的椋鳥數量已達500萬,為義大利所有城市之首。
椋鳥喜歡成群結隊活動。一大群黑壓壓的鳥鋪天蓋地,像蝗蟲一樣密集。最令人頭痛的是,雨點般的鳥糞會從天而降,無論是行人、雕像還是地面上的車輛都無一倖免。
矗立在羅馬特拉斯泰韋雷廣場上的一座座雕塑如今已被層層白色鳥糞所覆蓋。穿越羅馬的臺伯河上,石橋上的糞便也積了厚厚一層。
路透社27日這樣形容:大街上停放多時的汽車和自行車被鳥糞「包裹」起來;有的車主即使只停車幾個小時,也不忘在車上罩上塑料膜;如果遇上下雨,道路上的鳥糞變得溼滑,騎自行車的人都得小心翼翼。
愛爾蘭瑞安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客機本月10日因遭遇椋鳥群在羅馬錢皮諾機場被迫緊急降落,造成5人輕傷。人們後來在機頭位置發現了200多隻椋鳥屍體。
噪音驅趕
羅馬政府每年都花費12萬歐元(約合15萬美元)來治理椋鳥問題,並交由義大利保護鳥類聯盟負責。
每年秋季開始,十幾名保護鳥類聯盟成員專門負責驅趕鳥群。他們從頭到腳用防護服嚴密裹緊,防止鳥糞的惡臭燻人,臉上戴著面具,手持擴音器。擴音器可以發出一種類似用指甲撓黑板的刺耳聲音,據說這是模擬椋鳥的遇險信號。
聯盟專家喬瓦尼·阿巴雷拉說:「我們每天放不同的鳥叫聲,就是為了迷惑椋鳥,讓它們認為自己處於危險之中。」
羅馬政府希望不用灑藥劑或射殺方式,而是用噪音把椋鳥驅趕到附近鄉村或城市公園裡。
成效甚微
羅馬政府的行動多年來成效甚微。雖然噪音驅趕走部分椋鳥,但是大部分仍然留在城市。
這些鳥白天在羅馬郊外覓食,晚上返回城裡。專家認為,城裡空氣溫暖,且少有椋鳥天敵,這使它們可以在樹上安然棲息。
阿巴雷拉承認:「我們沒有魔法棒,不可能讓鳥都消失。即使我們把鳥都殺死,很快又有其他鳥害的到來。」
許多市民認為,羅馬臺伯河邊樹木繁密,給椋鳥提供了庇護場所,應該首先把河邊的樹木都砍掉。
目前,羅馬政府開始在樹幹上塗上發光材料,並放置發出噪音的儀器,希望這次椋鳥不會再回來。(胡瑤)
責編:汪蛟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