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椋鳥與雞鴨,是蝗蟲的殺手

2021-01-16 芝麻花小院

康樂院士說,我國蝗災治理是非常成功的,主要是改治結合策略:通過蝗災發生區的生態環境改造,消除適宜蝗蟲發生的環境;同時,利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種群數量,並利用化學藥劑及時防治高密度的蝗蟲發生區。

生物防治法中,有一種是「招引粉紅椋鳥法」。這是遷徙性候鳥。上世紀80年代,新疆用人工堆放石巢、修建磚混鳥巢的辦法,招引粉紅椋鳥遷徙至此。

2019年4月新疆多地發生蝗蟲災害,數以萬計的粉紅椋鳥發動「空襲」。一隻粉紅椋鳥一天能捕食120至180隻蝗蟲。


椋鳥


除了粉紅椋鳥,雞鴨鵝鷹也能食蝗於成災之初。2018年曾出動數千隻鴨子和雞。2001年6月新華社報導說,除了粉紅椋鳥,新疆養殖的滅蝗雞鴨也有近70萬隻。2000年媒體報導,浙江當時有3萬隻鴨子乘飛機趕往新疆吃蝗蟲。

據錢江晚報報導,2000年5月,新疆北部發生了特大蝗災,除採取化學藥物外,由一群群牧雞、牧鴨組成的「生物部隊」也在新疆的「滅蝗大戰」中大顯身手。


當時,經省農科院的牽線搭橋,長興縣林城鎮天平村養鴨大戶楊大元所養的3萬隻「鴨兵」作為滅蝗「戰士」分批登上飛機,空運至新疆災區。


有浙江鴨參與的十萬「鴨子大軍」在新疆草原投入戰鬥後,效果明顯。到當年8月底,新疆至少有100萬畝優質草原上地毯般覆蓋的蝗蟲被鴨子徹底殲滅。鴨子成了新疆「抗蝗救災」的英雄。


新疆治蝗滅鼠指揮辦公室當時指出:鴨子捕蝗能力強、捕食量大、「軍」紀嚴明,出動鴨子是草原清剿蝗蟲、保護生態最為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值得一提的是,據當地牧民們介紹,鴨子吃蝗蟲的場面是很有看頭的。草場上,鴨掌踏過之處,蝗蟲紛紛跳起來,鴨子用它彈簧般靈活的脖頸在空中啄食,猶如武林高手用筷子夾蒼蠅般彈無虛發。


「鴨子每天進食兩次,早上四五點鐘,天剛露明,鴨子們就自己出去吃蝗蟲,幾個小時後,就到附近的小河溝裡喝水、休息,下午7點多鴨子再次出動,直到晚上9點多太陽落山時才回來。一隻鴨子一口氣能吃100多隻蝗蟲。」第一次養鴨的牧民馬永剛對鴨子的守紀律性深感驚奇,他說「鴨子太自覺了,我幾乎不用費心,它們出去、回來全是分成幾個縱隊,每個隊中鴨子一隻跟著一隻,真像訓練有素的部隊。」

來源:都市快報、錢江晚報


掃一掃,聯繫我們

掃一掃,讚賞我們

請點擊右下方的「在看」分享到看一看

請點擊正下方的「寫留言」給我們留言

相關焦點

  • 草原蝗蟲的「剋星」——粉紅椋鳥
    【生態影像】 2019年入夏以來,數以萬計的粉紅椋鳥遷徙至新疆哈密東天山草原捕食蝗蟲、棲息繁殖。粉紅椋鳥是新疆草原生態防治的主力軍,能有效控制蝗蟲對草原的侵蝕。
  • 粉紅椋鳥一天能吃180隻蝗蟲 生物防害隊「能手」不少
    塔城地區蝗鼠測報防治站站長劉程才告訴新京報鄉村頻道記者:「粉紅椋鳥的捕食方式很特別,上千隻飛成群,像黑雲一樣俯衝草地達到驚擾蝗蟲的效果,再迅速捕捉,一隻粉紅椋鳥一天捕食180隻蝗蟲,繁殖周期內能吃掉2畝地左右的蝗蟲。」粉紅椋鳥成群飛過。受訪者供圖為粉紅椋鳥蓋好「育嬰房」「新疆草地資源豐富,僅塔城可利用草原面積就在8500多萬畝。
  • 蝗蟲竟然是螞蚱,珍珠雞到粉紅椋鳥,全軍出「雞」
    山脈能擋沙漠蝗蟲沒錯,蝗蟲炸著吃隔壁小孩都饞哭了也沒錯。但到現在,中國能夠不再那樣懼怕蝗災,真正依靠的,還是一代代農業人的努力…… 蝗蟲有很多種,這次的沙漠蝗蟲可能無法通過山脈飛進中國,不代表中國就是蝗蟲不侵的風水寶地。相反,歷史上,中國是世界上漕受蝗災最嚴重的國家,甚至可以不用加「之一」!嚴重到什麼程度呢?
  • 趕十萬鴨子上架是烏龍,消滅蝗蟲人類都想過什麼辦法?
    文 | 莊稼人 客觀而言,無論是鴨子還是飼養雞,其消滅蝗蟲的方式都還處於研究階段,蝗蟲群善飛,即便是大規模的雞鴨軍團,在蝗蟲轉移後,同樣也束手無策。
  • 能靠雞鴨鵝吃蝗蟲,來控制蝗災嗎?
    能靠雞鴨鵝吃蝗蟲,來控制蝗災嗎?鴨特別喜歡吃昆蟲,實驗證明,一隻成鴨一天可以吃掉約半斤蝗蟲(兩百多隻),連蝗蟲蛹也要吃掉。鴨吃蝗蟲的戰鬥力遠勝於鳥和雞,鴨是地毯式的「全面掃蕩」,而鴨吃蝗蟲長大的肉雞蛋味道特別好,生長速度還很快,等它們吃完蝗蟲,基本就能長成成熟期,能上餐桌了。
  • 愛吃蝗蟲,食量驚人!新疆昭蘇上萬隻粉紅椋鳥飛進央視
    這兩天,在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昭蘇縣上萬隻粉紅椋鳥來到昭蘇大草原在這裡捕食蝗蟲、繁殖棲息從廣闊草原到田間地頭處處都有粉紅椋鳥的身影它們以蝗蟲為主要食物且食量驚人是有名的捕蝗能手被牧民們親切地稱作「草原鐵甲軍」
  • 蝗災來襲不用怕,20年前空運鴨子大軍去新疆吃蝗蟲救災
    這篇昨天的文章,我們介紹了東非,印巴遭受蝗蟲襲擊,損失慘重的消息:評論很多,有說放雞鴨對付蝗蟲的,八卦了下,這倒真是確有其事,我們把之前的往事翻了出來2000年5月,新疆北部發生了特大蝗災,除採取化學藥物外,由一群群牧雞、牧鴨組成的「生物部隊」也在新疆的「滅蝗大戰」中大顯身手。
  • 千億蝗蟲飛到印度,莫迪與巴基斯坦達成共識,建議學習中國
    一般來說,蝗災往往只是地方性災害,並不算十分嚴重,只要對其經過的地區噴灑殺蟲劑,保證蝗蟲大軍無法快速的補充,便可以很輕鬆的將其控制,對於印度這種大國來說,控制一般性的蝗災更是不在話下。但是此次蝗災格外的嚴重,是印度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遇到的最嚴重的蝗災,這些蝗蟲順著巴基斯坦與印度的國境線南下,摧毀了無數農田,就連印度的軍隊對其都得退避三舍。
  • 4000億隻東非蝗蟲逼近我國?要緊嗎?以前有3萬隻鴨子救過災
    蝗蟲過境只能用「慘烈」二字形容:1平方公裡的蝗群一天就能吃掉3.5萬人的口糧,極大地威脅著當地居民的生存。我國的鄰國——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國同樣壓力山大。巴基斯坦遭遇了非洲蝗蟲與伊朗蝗蟲雙重入侵,創下該國27年未見的蝗災。巴官方表示:如任其發展,國家將會無糧可收。目前,該國已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 新疆萬餘粉紅椋鳥慘遭黑手
    新華網烏魯木齊6月13日電 「這幾天總是有人開著車來到這裡掏椋鳥的鳥蛋,它可是草原的保護神!希望廣大市民舉報這些不法分子。」6月11日,烏市草原監理所工作人員說。  據了解,近年來,大量椋鳥從印度、斯裡蘭卡等國飛到較為涼爽的烏市附近度夏。椋鳥是蝗蟲的天敵,剛好近兩年首府郊區蝗災頻發,藉助椋鳥滅蝗是最有效的生物滅蝗辦法。
  • 六萬粉紅椋鳥安家哈密 成為滅蝗主力軍
    天山網訊(記者阿依夏木古麗 · 阿布拉 通訊員楊明 楊文娟攝影報導)新疆是我國粉紅椋鳥的主要繁殖地,每年5月到7月,粉紅椋鳥就會成群結隊遷飛到新疆築巢、繁育後代。近日,大量粉紅椋鳥來到哈密東天山北部繁育後代,而這種喜食蝗蟲的鳥兒已成為當地滅蝗主力軍。
  • 面對20年一遇的蝗蟲災害,巴基斯坦為何不使用雞鴨滅蝗呢?
    在1月31日巴基斯坦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來應對蝗蟲災害。現在的情況就是印度境內的蝗災基本控制,只剩下拉賈斯坦邦個別地區仍然存在。巴基斯坦方面的災情仍然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在本周二巴基斯坦內閣正在考慮,繞過該國貿易禁令從鄰國印度進口殺蟲劑來應對蝗蟲危害。(蝗災)在去年8月印度取消克什米爾特殊地位後,兩國關係惡化,巴基斯坦中斷與印度方面的經貿往來,以表達不滿。
  • 蝗蟲的天敵終於出現了!吃蝗蟲就像吃蚊子,農民開心了
    自古以來,中國的農業生產一直不斷的受到一種物種的幹擾,那就是蝗蟲。蝗蟲這個物種,從春秋戰國時期以來,就一直在陪伴著我們辛苦的農民。兩千六百多年的時間裡,華夏的農民一直在和蝗蟲鬥智鬥勇,經過不斷的實踐,中國農民終於找到了解決的辦法。
  • 新疆調集「動物部隊」治蝗 主力是椋鳥牧雞鴨子
    新疆是我國蝗蟲主要危害區,每年草原蝗蟲發生面積都不低於2000萬畝,在與哈薩克斯坦接壤的阿勒泰、塔城、博爾塔拉等地,還時常遭受「跨境」蝗蟲侵擾。在過去的8年中,新疆不斷探索「生物治蝗」,持續在西天山谷地和準噶爾盆地邊緣大規模「堆石築巢」,挽留過往的椋鳥。  在草原上空盤旋的椋鳥,「掃蝗」效率十分驚人。它們數千隻一群,所過之處,如黑雲掠地,讓蝗蟲無所遁形。
  • 粉紅椋鳥現身福州
    「蝗蟲剋星」首次現身榕城觀測記錄在鼓屏路觀測小太平鳥的過程中,觀鳥愛好者收穫了驚喜——拍攝到一隻粉紅椋鳥。據了解,粉紅椋鳥同樣是遷徙性候鳥,但極少出現在福建。成年的粉紅椋鳥梳著「大背頭」,腹羽呈粉色如同襯衣,背部的黑羽如同一襲黑色西裝禮服。雖說名字帶「粉紅」,但它戰鬥力生猛,是蝗蟲的剋星,可日食蝗蟲120隻到180隻。粉紅椋鳥在樹上覓食。
  • 4000億隻蝗蟲快速逼近中國?浙江曾派3萬隻坐飛機的鴨子滅蝗
    蝗蟲過境只能用「慘烈」二字形容:1平方公裡的蝗群一天就能吃掉3.5萬人的口糧,極大地威脅著當地居民的生存。我國的鄰國——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國同樣壓力山大。巴基斯坦遭遇了非洲蝗蟲與伊朗蝗蟲雙重入侵,創下該國27年未見的蝗災。巴官方表示:如任其發展,國家將會無糧可收。目前,該國已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 紫翅椋鳥身上的繁星是如何形成的
    我們之前介紹了幾個瀕危物種,但紫翅椋鳥是最不需要擔心滅絕的物種之一(LC),它們的適應力很強,分布非常廣泛,從學名上既可以叫歐洲椋鳥,也可以叫亞洲椋鳥,甚至北方椋鳥等。這就好比,為了消滅蝗蟲,所以我們引入了另一種蝗蟲。為了趕走老鼠,所以我們趕來了貓。
  • 黑領椋鳥 ver 3.1——低危(LC)。攝於福建省仙遊縣楓亭楓慈谿畔
    黑領椋鳥 ver 3.1——低危(LC)。攝於福建省仙遊縣楓慈谿畔黑領椋鳥 鳴聲響亮、單調而重複。以甲蟲、鱗翅目幼蟲、蝗蟲等昆蟲為食,也吃蚯蚓、蜘蛛等其他無脊椎動物和植物果實與種子等,多在地上覓食。經訓練後,能說人話。
  • 鄂州發現「鳳凰鳥」絲光椋鳥
    鄂州發現「鳳凰鳥」絲光椋鳥發布時間:2020年06月01日 10:00 來源:湖北日報 「鳳凰鳥」絲光椋鳥(視界網 餘金水 攝)  湖北日報訊 (記者汪訓前、通訊員周祝文)近日,鄂州市鄂城區鳳凰山一帶發現絲光椋鳥,省攝影家協會會員、退休幹部餘金水跟蹤兩天拍攝了一組照片,彌足珍貴。  絲光椋鳥體長20-23釐米,在民間有「鳳凰鳥」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