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王紀辛)「生物治蟲」領域的網紅——粉紅椋鳥,近期的出鏡率比較高,成千上萬隻粉紅椋鳥在新疆塔城地區託里縣沙孜湖夏牧場捕食蝗蟲的畫面備受關注。塔城地區蝗鼠測報防治站站長劉程才告訴新京報鄉村頻道記者:「粉紅椋鳥的捕食方式很特別,上千隻飛成群,像黑雲一樣俯衝草地達到驚擾蝗蟲的效果,再迅速捕捉,一隻粉紅椋鳥一天捕食180隻蝗蟲,繁殖周期內能吃掉2畝地左右的蝗蟲。」
粉紅椋鳥成群飛過。受訪者供圖
為粉紅椋鳥蓋好「育嬰房」
「新疆草地資源豐富,僅塔城可利用草原面積就在8500多萬畝。草地蝗蟲危害也分不同類型,一般發生蟲害的草地分作易生區、常發區。」據塔城地區蝗鼠測報防治站站長劉程才介紹,「粉紅椋鳥屬於夏候鳥,每年5月到8月飛到新疆繁殖。粉紅椋鳥對繁殖地的要求有兩個,一個是,蝗蟲密度達到每平方米15隻以上,另一個是,選擇石堆築巢。」
粉紅椋鳥用這些石堆築巢。受訪者供圖
據介紹,20世紀80年代,在新疆蝗蟲易生區、常發區通過人工堆石和修建永久性磚房,為粉紅椋鳥備好「育嬰房」,引鳥吃蟲,實現生物防治。
塔城是新疆伊犁州塔城地區下轄縣級市,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的塔城盆地。每年5月中旬,蝗蟲開始孵化,此時也是粉紅椋鳥陸續飛抵塔城的時間段,「粉紅椋鳥會根據蝗蟲密度判斷是否停留在該地區。2016年、2017年這種鳥就沒來,去年和今年都來了。」劉程才告訴記者,粉紅椋鳥是候鳥,每年5月來,7月底,雛鳥可以自行採食後,老鳥先飛走,留下幼鳥再吃一陣子蝗蟲,8月底遷徙回位於歐洲東部及亞洲中西部的冬季棲息地一帶。」
監測人員從石頭縫裡撿出來3個粉紅椋鳥孵化後的鳥蛋空殼。受訪者供圖
根據塔城地區蝗鼠測報防治站的觀察,一對粉紅椋鳥一般產卵2隻到8隻不等。「捕食方式很特別,上千隻飛成群,像黑雲一樣俯衝草地達到驚擾蝗蟲的效果,再迅速捕捉。也有追隨畜群的,當馬牛羊啃食牧草時,會驚飛蝗蟲,正好被等在旁邊的小鳥吃到,有一部分粉紅椋鳥採用的是這種『協作捕蟲』的方式。」
據介紹,粉紅椋鳥食量驚人,每天捕食蝗蟲120-180隻,繁殖周期內能吃掉2畝地左右的蝗蟲,雌雄共同捕食養育雛鳥,堪稱生物滅蝗的「鐵甲軍」。它們除了吃蝗蟲,還捕食螽斯、甲蟲、蟋蟀等多種昆蟲。
蝗蟲被牛馬驚擾飛起,粉紅椋鳥負責捕食。受訪者供圖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除了粉紅椋鳥外,塔城地區蝗鼠測報防治站工作人員今年發現,野鴨子以及一種不知名的鳥也加入進治蟲大軍。「各種鳥治理蝗蟲的效果都相當好,鳥類品種、數量比往年多了,說明這幾年生態環境確實變好了。」
據介紹,在採用生物防治手段之前,當地農牧民曾經大量使用殺蟲劑消滅蝗蟲,害蟲產生了耐藥性,草原毒藥殘留,對環境造成汙染。上世紀80年代,開始嘗試為粉紅椋鳥提供適宜的巢穴,人工招鳥,治蟲效果顯著。
一隻牧雞能防治7.5畝
在人為生物防治蝗蟲上,當地科研人員還在推廣牧雞治蟲法。
「一隻牧雞大概能防治7.5畝,在蝗蟲密度吸引不到粉紅椋鳥的地方,通過放養牧雞,治蟲效果也很好。」據介紹,塔城地區蝗鼠測報防治站通過向牧民發放牧雞的做法,讓雞群跟著牧民轉場,「走到哪吃到哪,可以有效控制蝗蟲」。
「現在不建議養太多,通常300、400隻比較合適。」劉程才告訴記者,由於家禽本身就很「戀家」,放養在廣袤草原也不會跑丟。「每到晚上,牧雞都會回到牧民駐地,牧雞在野外很容易受到老鷹、狼、狐狸襲擊。」
治理蝗蟲之外,草原鼠害也是牧區草場需要防範的。記者了解到,除了藥物防治外,近年加入生物部隊的還有鷹和狐狸。
「在鼠害較重的地方建鷹堆、鷹架。老鷹密度一大,鼠害自然也就少了。」劉程才告訴記者,「隨著環境的提升,這幾年狐狸也多了起來,狐狸滅鼠效果相當好。」
新京報記者 王紀辛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