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網訊(記者阿依夏木古麗 · 阿布拉 通訊員楊明 楊文娟攝影報導)新疆是我國粉紅椋鳥的主要繁殖地,每年5月到7月,粉紅椋鳥就會成群結隊遷飛到新疆築巢、繁育後代。近日,大量粉紅椋鳥來到哈密東天山北部繁育後代,而這種喜食蝗蟲的鳥兒已成為當地滅蝗主力軍。
「嘰嘰嘰……」在新疆G575線巴哈公路土建一標段工區,不少粉紅椋鳥在鋪設路基的石料縫隙中安了家,仔細觀察可以看見,不少粉紅椋鳥嘴裡還叼著蝗蟲。
中交一公局橋隧工程有限公司新疆G575線巴哈公路土建一標段工區負責人李志剛說:「發現有鳥在這裡築巢後,我們聯繫了相關部門,相關部門對我們進行了知識普及,得知粉紅椋鳥對草原蝗蟲防治有很大的作用,公司研究決定將施工計劃推遲。同時,我們還專門製作了二十多塊愛鳥、護鳥的宣傳警示牌,放置在粉紅椋鳥較多的地方,希望在這裡的粉紅椋鳥不受驚擾,安心地繁育後代。」
據了解,近年來,哈密市採取人工築巢引鳥、建立粉紅椋鳥保護區和培育繁殖基地等多種措施,為粉紅椋鳥提供安定、良好的自然環境,每年吸引了大批粉紅椋鳥遷徙至此,使草原生態環境得以保護。
哈密市伊州區白石頭鄉牧民努爾白 · 斯蘭別克的夏季草場緊靠東天山腳下,這片草場原本是蝗災多發區,五年前在哈密市蝗蟲鼠害預測預報防治站的幫助下,這裡進行了人工鳥巢的修築,現在這裡大概有一萬羽粉紅椋鳥,蝗災的發生率大大降低。
哈密市蝗蟲鼠害預測預報防治站站長李佔武介紹說,根據今年初預測,哈密市蝗蟲發生面積大概在60萬畝,為防止大面積蝗災的發生,政府提前儲備了十多噸滅蝗農藥以及18臺大型防治機械。然而五月以來大量粉紅椋鳥的到來,完全控制了蝗蟲數量及密度,截止到目前,整個哈密市未播撒農藥用於滅蝗。
截止到目前,哈密市大概有15個種群的粉紅椋鳥分布在五六十萬畝的草原蝗害區,成鳥數量在6萬羽左右,等到繁育期結束,成鳥和雛鳥的總數將達到20萬羽左右。
據介紹,等待粉紅椋鳥繁殖期過後,成鳥和幼鳥還將繼續向南方遷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