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24小時營救,工地上的粉紅椋鳥成功脫險

2020-11-24 騰訊網

  昨天,一種長相新潮的粉色小鳥突然為眾人所知,這次「網紅」的誕生不是表情包也不是搞笑視頻。它們,遇到了麻煩。

  24號,幾位鳥類愛好者同時也是守護荒野志願者在新疆尼勒克縣218國道觀鳥時意外發現有一大群粉紅椋鳥在公路兩旁的土石堆中築巢。

  這裡要說一下,這種看起來站在時尚最前沿男生還打髮膠的小鳥,其實都是在亂石堆裡生孩子的糙漢……

  在發現鳥群的欣喜之外,幾位志願者更多的是擔憂,因為小鳥們看中的地方正是在建工地,挖掘機已經開到現場,按照原定工期一周內這裡就會被挖掘機掃蕩一遍,無數粉紅椋鳥的巢穴連同小寶寶都將被毀。

  (工地現場照片01)

  (工地現場圖片02)

  (工地現場圖片03)

  [註:以上圖片均來自江西熱門網友]

  志願者當時就找到建設工人講了工地有大群小鳥築巢的事,工人聽後也很替小鳥擔憂,但是一個工程從計劃、審批、上馬都經過了多方的日夜辛勞,也許還牽連著後續更大的工程,這一群粉紅椋鳥的繁衍與重大工程的推進哪邊會被優先考慮,工人沒辦法給出解決方案,每個人的心裡也沒有底。

  當晚,志願者找到荒野新疆的志願者黑子,講了白天看到的危急情況,黑子迅速轉告了兔猻小隊長,一場搶救鳥寶寶的行動開始了……

  25號早上剛九點鐘,兔猻小隊長(估計剛醒)在荒野雲守護群裡把事情的大概說了一下,希望發動雲守護志願者的力量,讓更多人關注到這一群粉色小精靈的命運。

  很快,雲守護志願者們在守護荒野微信公眾號和新浪微博平臺上都發布了緊急通告,得到了社會各界巨大的關注,這場搶救行動從幾位鳥類愛好者擴散到一大批雲守護志願者,然後變成全社會都在揪心和關注的一次生命大事件。

  另一邊,西銳大隊長則四處與人請教溝通協商,擬定出了對粉紅椋鳥繁殖區關鍵哺育時間段進行保護的建議,主要是:

  1、立即停工,待大約七月五日幼鳥全部出巢後恢復施工;

  2、在巢區附近建起簡易圍網,懸掛警示標語,保障粉紅椋鳥順利完成繁殖。

  國內其他機構和相關媒體也都第一時間積極相應,大量的轉載、討論、交流讓大家仿佛形成了一個為粉紅椋鳥的生存請命的統一體。

  負責管理後臺的雲守護志願者把這條留言截圖發到雲守護群裡,大家第一反應都是「好贊!!」幾十顆緊張的心也都暫時放了下來。粉紅寶寶們保住了!此時,距離鳥類愛好者發現粉紅椋鳥身處危機剛剛過去不到24個小時。

  (作者:極危物種)

  接下來,圍網拉起來了,「椋鳥孵化區」的牌子豎起來了,說明西銳大隊長的苦心也沒有白費,建議都有被認真考慮。

  (現場工地拉網照片01)

  (現場拉網照片02)

  (現場拉網照片03)

  在今時今日的中國,這個結果其實也不算太意外。

  隨著人們生態意識的增強,過去把麻雀和很多鳥類列入「四害」大批撲殺的歷史已經看起來非常不可思議,更多的是人與野生動物和諧相處的動人故事。

  有城市居民默默守護在陽臺安家的紅隼一家,有農戶面對咬死家禽的雕鴞首先想到找人查看有沒有傷病,有牧民冒著危險把受傷雪豹送去救助……昨天的緊急推文到目前為止2萬多的閱讀量88條留言背後也都是一顆顆熱愛自然尊重生命的心。=

  當然,「熱愛自然、尊重生命」這句口號踐行起來並不容易,雲守護的我們自然覺得停工保護粉紅椋鳥像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而從工程各方的角度出發,這個決定下得也許比我們想像的艱難。

  有網友在留言中說:「本來以為新疆施工期短,停工不易,沒想到如今有那麼好的結果,必須大力點讚!」

  在偏遠的新疆荒野,這一個月的工期暫停,要為之付出多大代價,我們不得而之,也許比我們想像的要多很多。

  因此,每一位關心粉紅椋鳥的人,每一位關注過、轉發過、揪心過的人們都有為這一群粉紅寶寶成功得救付出一份力!

  而最熱烈的掌聲,還是讓我們獻給以下這些單位,並記住他們的名字,明年粉紅椋鳥再大批光臨新疆的時候,人們都會想到這一場搶救行動!

  單位名稱:中油(新疆)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當地配合部門:新源縣林業局

  施工方官員:項目總工程師姜東軍

  施工一線工程師:董志閆

  感謝!

相關焦點

  • 粉紅椋鳥的24小時:新疆國道建設為保幼鳥讓路
    位於新疆國道218線墩麻扎至那拉提高速公路的椋鳥孵化區不到24小時的逆轉偶遇發生在6月24日下午六七點鐘。兩位觀鳥愛好者在施工現場見到了這群粉紅椋鳥,隨後給荒野公學自然保護科普中心(以下簡稱「荒野公學」)的志願者孫濱撥打電話。比起本名,長年駐紮野外的孫濱還有另一個更廣為人知的外號「黑子」。
  • 新疆G575項目為粉紅椋鳥讓路
    央廣網哈密7月9日消息(記者蔣雪嬌 哈密臺記者郭子毅 田玉 任立勇)粉紅椋鳥形似八哥,腹背呈粉紅色,其餘羽毛棕黑,長相喜人,是一種遷徙性的候鳥,專吃蝗蟲,在哈密被稱為「草原鐵甲兵」。每到6-7月,在巴裡坤草原上總能看到它們忙碌的身影,可今年它們卻把巢安在了國家重點工程—G575線巴裡坤至哈密公路項目路基旁堆砌的石頭裡。
  • 不急,我們會等你們慢慢長大 4.8億元工程為粉紅椋鳥三次停工
    原標題:不急,我們會等你們慢慢長大 4.8億元工程為粉紅椋鳥三次停工本報新源6月27日訊記者劉東萊報導:26日下午4時,國道218線墩麻扎至那拉提高速公路工程第三標段K190處,挖掘機靜靜停在工地邊。但堆滿碎石的路面卻熱鬧非凡,約有上萬隻粉紅椋鳥穿梭飛舞。「為了不打擾它們,這已是我們第三次停工了!」中油(新疆)石油工程有限公司負責該標段的總工程師姜東軍說。
  • 粉紅椋鳥現身福州
    省級機關醫院附近的人行道上,數名觀鳥愛好者守候在那裡。他們正在尋找的,是一種名叫小太平鳥的遷徙候鳥。它體型嬌小,模樣俊俏,身披粉褐色外衣,頭頂特色羽冠,黑色貫眼紋是它的「眼影」。小太平鳥在樹上休息。觀鳥愛好者「樵夫」供圖市民陳先生介紹,2015年底至2016年初,他曾在烏山拍到過小太平鳥,當時有數十隻。
  • 粉紅椋鳥幼鳥全部離巢 三次停工項目即將復工
    觀察者網此前報導,因恰逢粉紅椋鳥育雛,上述項目於6月25日第三次停工讓路。據《新疆日報》報導,7月18日上午再次去往上述標段K190處時,只見「椋鳥孵化區」的牌子和保護圍欄還在,曾經上下翻飛的上萬隻粉紅椋鳥已不見蹤影。工地在粉紅椋鳥築巢的堆積砂石處懸掛出宣傳標識。
  • 草原蝗蟲的「剋星」——粉紅椋鳥
    【生態影像】 2019年入夏以來,數以萬計的粉紅椋鳥粉紅椋鳥是新疆草原生態防治的主力軍,能有效控制蝗蟲對草原的侵蝕。
  • 新疆哈密東天山草原上粉紅椋鳥飛離巢穴—新聞—科學網
    近日,新疆哈密東天山草原上粉紅椋鳥飛離巢穴 入夏以來,數以萬計的粉紅椋鳥遷徙至新疆哈密東天山草原捕食蝗蟲、棲息繁殖。據介紹,粉紅椋鳥是新疆草原生態防治的主力軍,能有效控制蝗蟲對草原的侵蝕,使草原生態環境得以保護和平衡。為保護這些「滅蝗功臣」,新疆多地先後在草原上搭建各類鳥巢,建立保護基地,為粉紅椋鳥提供安定、良好的自然環境。
  • 新疆昭蘇上萬隻粉紅椋鳥飛進央視
    這兩天,在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昭蘇縣上萬隻粉紅椋鳥來到昭蘇大草原在這裡捕食蝗蟲、繁殖棲息從廣闊草原到田間地頭處處都有粉紅椋鳥的身影每年5-7月,粉紅椋鳥成群結隊地遷徙到新疆繁衍生息椋鳥是雀形目中的一個科,烏魯木齊等地常見粉紅椋鳥和紫翅椋鳥。每年5到6月間,大量椋鳥飛抵新疆繁殖,從伊犁到烏魯木齊周邊,乃至巴裡坤大草原都可見它們的身影。保守估計數量在幾十萬隻。2018年6月,烏魯木齊縣永豐鎮永盛村來了一群「新朋友」——椋鳥。
  • 六萬粉紅椋鳥安家哈密 成為滅蝗主力軍
    天山網訊(記者阿依夏木古麗 · 阿布拉 通訊員楊明 楊文娟攝影報導)新疆是我國粉紅椋鳥的主要繁殖地,每年5月到7月,粉紅椋鳥就會成群結隊遷飛到新疆築巢、繁育後代。近日,大量粉紅椋鳥來到哈密東天山北部繁育後代,而這種喜食蝗蟲的鳥兒已成為當地滅蝗主力軍。
  • 【觀點聲音】粉紅椋鳥的故事格外動人
    我們必須咬定青山不放鬆,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外化為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內化為深刻的人文情懷,讓更多粉紅椋鳥的故事在新疆大地流傳,為子孫後代造福,與自然萬物共享。  近日,多家媒體報導了粉紅椋鳥在昭蘇草原捕食蝗蟲保護草場的消息,這種被牧民們稱為「草原鐵甲軍」的小鳥近年來在全區多地大顯身手,為防治草原蝗災發揮了重要作用。  看到這則報導,筆者忽然想起兩年前同樣是關於粉紅椋鳥的消息:4.8億元的高速公路建設工程為築巢育雛的粉紅椋鳥三次停工,直到鳥兒長大離開。
  • 為了數千隻粉紅椋鳥的安心繁殖-光明日報-光明網
    董志閆說的鳥兒叫粉紅椋鳥。今年春天,他們在修建國道218線墩麻扎至那拉提高速公路第三標段時,對一處山體進行爆破,山腳下出現了一堆碎石。沒想到,等他們6月中旬再來時,這裡已有數千隻粉紅椋鳥安家落戶。為讓它們安心養育後代,施工單位決定暫停這一標段施工,待鳥兒遷徙後,再繼續施工。
  • 施工高速路現大量椋鳥育雛 當地為保護幼鳥停工一個月
    在石頭縫中築巢的粉紅椋鳥。 來源:觀鳥攝影愛好者為保護還在碎石縫中育雛的粉紅椋鳥,位於新疆伊犁尼勒克縣218國道194公裡處(墩那高速路段)的道路施工自6月26日起緊急暫停一個月,施工方築起圍欄保護築巢區域,並安設了提醒標牌。
  • 粉紅椋鳥一天能吃180隻蝗蟲 生物防害隊「能手」不少
    新京報訊(記者 王紀辛)「生物治蟲」領域的網紅——粉紅椋鳥,近期的出鏡率比較高,成千上萬隻粉紅椋鳥在新疆塔城地區託里縣沙孜湖夏牧場捕食蝗蟲的畫面備受關注。塔城地區蝗鼠測報防治站站長劉程才告訴新京報鄉村頻道記者:「粉紅椋鳥的捕食方式很特別,上千隻飛成群,像黑雲一樣俯衝草地達到驚擾蝗蟲的效果,再迅速捕捉,一隻粉紅椋鳥一天捕食180隻蝗蟲,繁殖周期內能吃掉2畝地左右的蝗蟲。」粉紅椋鳥成群飛過。受訪者供圖為粉紅椋鳥蓋好「育嬰房」「新疆草地資源豐富,僅塔城可利用草原面積就在8500多萬畝。
  • 新疆伊犁:停工1個月 確保數千隻粉紅椋鳥安全育雛
    為了保護自然生態,施工企業決定停工1個月,為數千隻粉紅椋鳥安全育雛提供環境。  記者在國道218線墩麻扎至那拉提高速公路第三標段施工現場看到,碎石堆中聚集了數千隻粉紅椋鳥,碎石堆中,還不時可以看到雛鳥孵化後遺留的碎蛋殼,石頭縫中,隱約可以聽到雛鳥的鳴叫聲,許多粉紅椋鳥媽媽也不時鑽入石縫中,給它們的寶寶餵食。
  • 粉紅椋鳥「引鳥工程」建設順利通過驗收
    2019年11月22日,博州草原工作站技術人員組成專家組對「博州人工招引粉紅椋鳥生物示範工程項目」進行實地查看驗收,通過測量所砌石堆的長、寬、高計算石巢體積,工程量達到450立方,認為該項目的工程量與工程質量均達到了合同要求,符合驗收條件,通過驗收。
  • 新疆萬餘粉紅椋鳥慘遭黑手
    新華網烏魯木齊6月13日電 「這幾天總是有人開著車來到這裡掏椋鳥的鳥蛋,它可是草原的保護神!希望廣大市民舉報這些不法分子。」6月11日,烏市草原監理所工作人員說。  據了解,近年來,大量椋鳥從印度、斯裡蘭卡等國飛到較為涼爽的烏市附近度夏。椋鳥是蝗蟲的天敵,剛好近兩年首府郊區蝗災頻發,藉助椋鳥滅蝗是最有效的生物滅蝗辦法。
  • 今日一鳥:黑領椋鳥
    椋鳥科,雀形目鳴禽亞目(比較會「說話」的鳥會歸到這個亞目)。全世界共24屬108種鳥類,中國有3屬18種,其中內蒙古有1屬6種。粉紅椋鳥一口氣可以捕食7-10隻蝗蟲黑領椋鳥,學名:Sturnus nigricollis,體長27-29釐米。整個頭和下體白色,上胸黑色並向兩側延伸至後頸,形成寬闊的黑色領環,眼睛四周金色皮膚,極為醒目。
  • 神奇的椋鳥與雞鴨,是蝗蟲的殺手
    康樂院士說,我國蝗災治理是非常成功的,主要是改治結合策略:通過蝗災發生區的生態環境改造,消除適宜蝗蟲發生的環境;同時,利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種群數量
  • 鯊口脫險!澳大利亞一寵物狗險落鯊魚口 幸被營救(視頻)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鏡報》10月28日報導,近日,澳大利亞一隻寵物狗不幸跳進了死亡鯊魚海域,慘遭鯊魚追捕,幸運的是主人即使營救,助其鯊口脫險。布羅迪在YouTube上以視頻的形式講述了這件令人膽戰心驚的事情。他解釋說:「剛開始的時候,鯊魚從海底升起,魚鰭還在水下潛著,它們四處的遊蕩著。當一隻鯊魚逼近史黛達時,我向它伸出手,抓住了它,它機智地緊緊抓住我,最後成功把它拉上了船。」據悉,布羅迪花了大量時間探索澳大利亞偏遠的海岸,吸引了大量粉絲跟隨他的足跡去探險。
  • 蝗蟲竟然是螞蚱,珍珠雞到粉紅椋鳥,全軍出「雞」
    相反,歷史上,中國是世界上漕受蝗災最嚴重的國家,甚至可以不用加「之一」!嚴重到什麼程度呢? 據「中國救荒史」統計:秦漢蝗災平均8.8年一次。兩宋為3.5年。元代為1.6年。明、清兩代均為2.8年。以公元前707年至1935年的2642年中,我國共發生了796次蝗災,平均每三年發生一次蝗災。蝗滅與水滅、早滅井稱中國三大滅害,記載數不勝數,甚至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