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室故事》王茜:山大王沒了 壓寨夫人還在

2020-11-28 搜狐網


  搜狐娛樂訊 難得有半天空閒時間,王茜被身邊工作人員說服去影棚拍攝了一組美美的宣傳照,鏡頭前的她,長髮披肩,身材高挑,皮短褲、高跟鞋、寶藍色上衣,性感,大氣,有品,全然沒有「季潔」式的威嚴孤冷拒人於千裡。和她聊天,相信不消十分鐘,你就能大致猜出這個女人的性格輪廓:熱情爽快,有一說一,做事絕不拖泥帶水。

  眼下,醫療行業劇《急診室故事》在天津衛視、四川衛視熱播,在一劇兩星時代、幾十部劇同期激烈競爭中闖入全國衛視晚間黃金檔收視率八強,身為總製片人、總編劇、女主角的王茜幾乎無休無眠,跑宣傳、開研討會、籌劃《急診室故事2》……事實上,從《急診室故事》關機後的這大半年時間裡,她幾乎是在一種亢奮狀態下工作生活——電視劇推廣、發行;六個城市的賴聲川話劇巡演;海拔5000米公益真人秀節目……沒人能參透這個外表強悍、笑聲爽朗的女人,內心經歷過怎樣的煎熬和傷痛。只有當燈火闌珊、夜深人靜時,獨自一人的她會冷不丁打個激靈,她仿佛看到對面的街道上,自己在指手劃腳、自言自語。

  「瞬間靈*魂出竅,好像精神病。」驚醒後的王茜向搭檔、電視劇《急診室故事》中的暖男劉鈞提及此事時,大笑姑婆般地說道:「這人可千萬別是我啊。」劉鈞懂。

  自從電視劇《急診室故事》導演、「徐家軍」的靈魂人物徐慶東突然離世,「徐家軍」中的每一個新老成員心中都沉甸甸的,對於王茜,這個從上世紀90年代初就跟隨徐導走南闖北的最親密最長情的夥伴,打擊尤甚。她本以為拍了《急診室故事》就可以參透生命,卻原來,親人的離去才讓她真正了悟生死,就像倉*央嘉*措的那首著名詩詞中寫的那樣:世間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閒事?這其實,也是《急診室故事》想要表現的主題。

  所以,想明白這一點,當她決定籌備電視劇《急診室故事2》,別人勸她:「徐家軍沒了,你確定要做嗎」時,她平靜地回答:「山*大*王沒了,壓*寨的還在。」因為她堅信,對徐導在天之靈最好的慰藉就是把他想做的做下去,把他沒有拍完的拍下去,讓更多人看到他的專業、敬業和執著。

  「要拍就拍一部打坐標的戲,我把標杆扔在那,你們來趕超吧。」

  「《重*案六組》每一部都是一個奇蹟。這個奇蹟是『徐家軍』——我們這個團隊共同創造的。這個團隊從組建,到它的成長、成熟,每個人都功不可沒。」在2013年出版的自傳《我是季潔》中,王茜這樣寫道。

  是的,「重*案六組」這四個字本身就已經成為金字招牌,在無大投資、大明星、黃金檔的境況下,《重*案六組》創造了15年130多集重播5000多次的收視奇蹟,成為中國內地行業劇當之無愧的標杆之作。直到今天,打開電視,觀眾都會不自覺地產生時空穿越的幻覺:一邊是新千年的王茜、李成儒、張潮、王挺、劉鈞們在《重案六組》裡叱吒風雲、懲惡揚善。一邊是十年多後的王茜、劉鈞、王挺、張潮們在《急診室故事》裡爭分奪秒、和死神賽跑。

  拍品牌劇、拍行業劇、拍良心劇,是王茜在娛樂至死年代苦苦堅守的夢想。「要拍就拍一部打坐標的戲,我把標杆扔在那,你們來趕超吧。」她說:「行業劇的萌芽是從徐家軍開始的。到目前為止,沒有人超過我們,警察劇是這樣,我敢說,《急診室故事》扔出來,仍然沒有人能超過我們。我就是要較這個勁兒,要做就做最好的。」

  但誰都明白,做並且做到最好,絕非易事。當年《重案六組》沒有名編名導名演和大投資,所幸趕上了刑偵劇的黃金期,從立項、策劃、拍攝到審查,順得出奇。《急診室故事》則一樣不佔,從一開始便舉步維艱。

  2010年,拍完《重*案六組4》的王茜拿著《急診室故事》劇本,向老東家提出拍攝醫療劇的構想。讓她始料未及的是,此時的影視業已經陷入了一種畸形無序的態勢,大量熱錢湧入,大批影視公司忙上市,演員身價從幾萬、幾十萬元搖身一變為千萬、億元大鄂,人們熱衷談論的話題都是如何資本運作。

  「大家都想掙錢,沒有人真正關心你想拍什麼,怎麼拍。」讓王茜啼笑皆非的是,《急診室故事》被放到電腦評估體系裡,得出的結論是另類。「劇本居然需要電腦去評估,這是我頭一次聽說,我都愣了。電腦評估有什麼?家庭倫理劇,青春偶像劇,抗戰劇……我們算是其他類。也就是說,如果有一百種劇本,我們恨不得是百分之十裡的百分之二。」

  王茜茫然過,也走過彎路,她甚至想到讓大腕加盟。「人家肯定要考慮投入產出比,你又不是熱門題材。」在她最初的構想中,《急診室故事》是照著百集精品去做的,這是徐家軍的又一次強勢出發,她希望保留《重案六組》中那些有實力有激情又適合的演員,而不再像《重案六組》那樣每次開拍前都為男主角人選問題而捉急。

  令人不爽的是,每次談到演員問題時,她都被碰得灰頭土臉,對方就一句話:「你得找一線大腕,文章、孫紅雷、張嘉譯,你只要找其中任何一個人來,我們都給你投資。」

  無奈,王茜率領團隊生生把劇本改了一遍又一遍,不停往戲裡添加男主角的戲份。到後來,她意識到,《急診室故事》跟市場上常規操作的電視劇不一樣,不是把腕兒弄來幾天,然後搶錢似的拍完就了事。「我這個是系列劇,四個月120天合同,需要演員長期焊在這。」

  更何況,如果把錢全給了演員,勢必很多地方捉襟見肘,製作上打折扣。「熱錢進來以後,市場變得越來越像做快餐文化,大家迅速攢一個劇本,迅速拉出去拍了。一窩峰打*鬼*子,那看誰呢?就看臉熟的、打得最好的唄,李幼斌打*鬼*子好看,那我們就看李幼斌。然後又都是婆媳戲,那誰家的媳婦厲害?海清啊。實際上這反映的是電視劇題材的狹隘。如果製作劇本含糊的話,肯定要拿演員說事。」單從這一點看,王茜對徐家軍團隊有足夠的自信心:「當你對你的劇本和製作有足夠的自信時,你一定不會在演員這個問題上糾結。」

  除了影視大環境的風雲突變,2010年前後,社會對醫護行業的看法也進入冰凍期,各種醫*療*糾*紛、傷*醫事件出現,醫生心寒、患*者恐懼,也讓醫療劇迅速掉入冰點。

  「建國以後,大銀幕展現醫生的戲非常少,著名的就一部《人到中年》,連古裝的《李時珍》都算上,十個手指頭都能數得出來。醫療劇剛呈現星星之火,剛要燎原,就進入冰凍期,沒有人願意做醫療劇。」

  王茜口中的所謂星星之火,是指2005年前後,鄭曉龍導演過的一部《永不放棄》,之後,徐家軍拍攝了《無限生機》。當時,《無限生機》拍得順風順水,一方面大環境寬鬆,另一方面,涉案劇限令*政*策出臺。在徐家軍看來,能跟涉案劇緊張刺激程度比拼,又關乎生死命題的,醫療劇無疑是最佳接力棒。

  而對於王茜個人來說,對警察、醫生、教師三種職業擁有特殊的情懷,拍一百集警察劇,一百集醫療劇,一百集教師劇,早已深植在了她的職業夢想中。

  「社會道德體系最基礎的構成就是這三種職業,他們都需要奉獻精神,都充滿正能量,如果這三種職業不被尊重,不被理解,這個社會的道德體系肯定是要崩盤的。」

  所以,當《重案六組》因限令不得不退出黃金檔時,王茜跟導演徐慶東、文學統籌徐晴三人不謀而合地選擇了醫療行業。

  「投資找得非常順利,沒有任何障礙就把《無限生機》拍完了,當時我們的定位是:一個成功的急診醫生,不在於他經過多少死亡,而在於他面對死亡仍然不被打垮。那種特別激情溫暖堅定向上昂揚的勁兒,非常鼓舞人心。」

  原本設想《無限生機》繼續拍攝,直到完成100集,由於投資方轉投做遊戲公司,涉及版權問題,醫療劇拍攝只得暫且擱淺。

  「我用我的身家性命擔保這個戲拍完」。

  2010年,身為主演、編劇、製片人的王茜率領團隊終於將品牌行業劇《重案六組》劃上了圓滿的句號。這一年又恰逢她與老東家海潤十年合同期任滿。如上原因,老東家並不看好她的《急診室故事》,雙方最終解約。王茜提出的唯一解約條件是把劇本帶走。

  不久後,自掏腰包買下劇本的王茜開始四處遊說找錢,其中也遇到了人生中第一次被奚落、被人騙。

  我十年的朋友,一邊給我介紹投資人,一邊找我要回扣,還理直氣壯地質問『潛規則你不懂啊?』 我都傻了。」

  那段時間,王茜不停地問周圍朋友也問自己:「是我真做錯了?還是我真不懂?」做製片人的朋友都力挺她:「你做得對,你要是真的按照他說的去做,你就把這個行業的風氣帶壞了。」

  十年的朋友就此緣盡,王茜並不傷感或者憤怒,她很坦然地接受這一切:「它讓我看清很多事,看清我自己,也能夠放下很多東西。」

  之後,在找投資談合作的過程中,做人原則「信任到不信任為止」的王茜也曾為「信任」他人埋過單,「他們拿著我們的項目到處扎錢,建組了卻沒錢,我自己還搭進好幾萬元」,開機的時間也從7月推到了9月。

  眼看冬天就要到了,劇組面臨不得不開機的窘境,被逼無奈下,王茜才找到現在的投資公司。

  儘管這個投資公司很年輕,沒有太多的經驗,但王茜看重他們人好且敬業,他們志同道合,都是努力想拍好戲。最終,經過艱難的溝通終於籤約合作,王茜和她的團隊堅持住了。很多人不知道,為拍《急診室故事》,她將自己的劇本費、演員費全部用做投資。 「我第一部戲的總製片人就是這樣做下來的,我用我的全部資產擔保這個戲拍完。」

  在此之前,王茜還專門進修EMBA,學習影視管理和影視投資,全程下來她不得不承認,自己遠不是搞經營的料,就是一個演員,一個學編導的,能踏踏實實把製作這點事弄明白就好,那些所謂的資本運作還是交由專業搞投資的人去做吧。

  她時常自嘲「這是一次失敗的上學經歷。」可是,這個學一點沒白上,它讓她學會了如何與人談融資,「我坐到了總製片人的位置,操盤手是我,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讓我找到了初心——做一名好演員,拍一部傳世之作。」

  「你在表演上不一定超越季潔,但你在製片界一定會一鳴驚人」。

  2013年11月8日,《急診室故事》正式開機,王茜一人身兼總製片人、總編劇、主演於一身,再一次讓人見識到了行業劇女王的卓越風姿。

  熟悉《重案六組》的人都記得這句話:鐵打的季潔,流水的男主角。從文學統籌、編劇、策劃到主演,王茜堪稱骨灰級元老。到了《重案六組(第三部)》,製片人空缺,大家紛紛推舉王茜:「她原來幹的就是製片人的活,所有的事都操心,現在就讓她接著幹唄。」

  從此,王茜添了個「管家婆」的頭銜。在《我是季潔》一書中,她寫過這樣一段話:「管家的日子一點也不好過。公司給出的製作經費很緊張,就這麼多錢,拍得下來就拍,超支了就扣我酬金。」

  她沒想到,在接管了「急診室」後,原來「重案六組」的管理不過是小菜一碟。

  「以前做製片人,都是公司投資,找錢不用我操心,發行也不用我操心,我就是一個執行者,說白了,就是執行製片人。現在不行了,每一分錢都得我管。」

  一萬元以下的開銷,王茜有現場籤字的權力。於是,劇組經常看到這樣的場面,化妝間裡的王茜,一隻眼閉著在化妝,另一隻眼眯起一條縫兒給一旁的工作人員籤字。又或者,早上醒來推開房門,一群等候籤字的人站成了一排。

  「真的是事無具細,演員生病得照顧,演員檔期協調、場地安排都得過問,連饅頭、豆腐花多少錢都要籤字。」

  體育場一場戲,高價場地費難倒了劇組人員。正化著妝的王茜來不及脫掉戲服,忙奔過去跟人家軟磨硬泡,最後,對方被她的誠心所打動,一晚上只象徵性地收了看場地的辛苦錢。

  北京CBD世貿天街聖誕節一場戲,劇組打算去場地費相對便宜的場地拍攝,王茜哪肯遷就,她豪邁地撂下一句話:「等著,我給你聯繫去。」然後迅速跑去「刷臉」,結果是連世貿天街的停車場都被她包下。

  「全停著我們攝製組的車,我們這種中低等投資的電視劇,真沒有這麼幹的。」

  感覺最爽的莫過於劇組工作人員,攝影師有天豎著大拇指對王茜贊道:「茜姐,你在表演上不一定超越季潔,但你在製片界一定會一鳴驚人。你做製片人太牛B了。」

  因為跟劇組打交道多年,攝影師最煩心的就是要什麼,製片主任都會反問一句:「咱能不能不這麼弄?」他們怕花錢,但到了王茜這裡,只要劇情需要,她磕巴不打全部應承下來。

  於是,消防車、直升飛機、航拍、人工降雪,這些原本預算之外的花銷,都被王茜批准使用。

  最後兩集,一場車禍救援戲的拍攝就要接近尾聲。眼看大功告成,王茜卻放慢了節奏,因為她發現這場戲與開始的車禍戲情節相似,於是,二話不說,重寫劇本。製片主任一聽急了,慌忙找到王茜訴苦:「你知不知道,這樣一弄,周期要超,資金要超,演員也都到期了,怎麼弄?」

  王茜輕聲地回道:「超了也要拍。」

  恰巧,新聞裡正播放一則有關雪阻路段、眾人救援的新聞,受此啟發,王茜決定寫一場醫護人員的雪地大救援。隨後的近一個星期,一百多輛車進駐荒山,一車子豬也跟了進去。好幾百號人在現場,人工降雪,航拍,引得攝影師大呼過癮:「太爽了,幹活就得這麼幹。」

  「生死面前,一切都是閒事。」

  「做行業劇的魅力還在於它的前期進入。」每次從劇本創作開始,王茜都會跟主創一起下生活,那過程簡直美妙極了。「我能用最短的時間體驗一個職業最精華的部分。」各種地方她都體驗過:監控室、看守所,訊問室、停屍房、手術室……各種事情也都經歷一二:抓捕、蹲守、法醫解剖。就連頭蓋骨被打開這樣的場面,也嚇不倒她。

  十年前,拍攝《無限生機》時,王茜第一次走進朝陽醫院急診室便遇上兩起搶救手術。一起是和老伴兒來北京天安門看燈的老太太,被年輕人酒後駕車嚴重撞傷,不醒人事。老太太被推進來時滿臉是血,老伴兒慌張得不知所措。肇事者卻在一旁耍酒風,打電話找各種人頂包。一起是21歲的農民工禁不起領導批評,喝敵敵畏自殺。

  那晚的急救現場,令王茜終生難忘。「夜間搶救室,真的是『人間地獄』。當你看到醫護人員儘量在挽留生命,那種緊張,那種對生命的敬畏,真的讓人非常感動。」

  在夜間急診室體驗了將近三個月,王茜對人生感悟頗多。從那時起,她便告訴自己,有機會一定要將醫療劇拍下去,拍成一百集的品牌劇。

  到了2013年,電視劇《急診室故事》籌拍,王茜租下999急救中心附近的一家賓館,她和主創團隊一起天天跟隨醫生護士身旁,將所見所聞寫進戲中。

  全劇開篇讓人哭笑不得的醫生表演搶救一幕並非虛構,而是真實又無奈地發生過。

  另一個病例,90歲老爺子骨折被保姆送進醫院,保姆做不了主,等兒媳,兒媳做不了主,等兒子,小兒子做不了主,等大兒子。堂堂的一個急診室主任,大半天時間都在和病人家屬不厭其煩地重複解釋病情和救治方案。醫生無奈道:「沒辦法,如果態度有一點不好,可能就會會招來一頓打罵。」

  王茜追問:「你是為了不被打罵才這樣嗎?」醫生搖搖頭,寬容又坦誠地答:「不是,他們真的就是普通老百姓,沒有醫學常識,你必須用你的智慧和緩地包容地跟他們講清楚,讓家人的心態放平和。如果不講清楚,我見過太多老人,最後被家人遺棄。」

  像這樣的事例數不勝數,每個人的故事和心態都微妙極了,王茜也由此越來越理解醫生的良苦用心。

  如果說,電視劇《無限生機》還在替醫生們宣洩「我們鬥志昂揚,我們不會被打垮」,那麼,到了10年後的電視劇《急診室故事》,王茜已經能從容淡定地告訴大家:「生死面前,一切都是閒事。」王茜寫醫生,並不是要為醫生歌功頌德,在她眼裡,沒有誰對誰錯,她只想起到橋梁作用,讓醫患之間互相了解。

  「醫生看到這句話,應該會有他的職業反思,所有的個人恩怨、個人利益在病人的生死面前都是扯淡的閒事。如果把病人的生死放在第一位,就不會想那麼多紅包、糾紛。反過來,病人如果把生死這事兒弄明白,如果對這個行業有所了解,那麼心態就會平靜下來,就不會恐懼,不會出現無知的舉動。」

  在最近一次與作家、心理學家畢淑敏、編劇徐萌、北大醫學院醫學教授等人的飯局上,大家一見如故,談論的話題全部有關生死。讓王茜特別感慨的是,畢淑敏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沒有醫患矛盾,而是道德體系面臨崩盤。

  讓王茜特別驕傲的是,當年《無限生機》播出後,不少學生將醫生、護士作為自己人生的第一職業選擇,甚至有不少人棄文從理考上醫學院。《重案六組》更引發「新兵集結令」熱潮,很多年輕人受《重案六組》的影響,紛紛報考警校。

  如今,本著做公益的心態做電視劇《急診室故事》,是希望讓更多人直面生死。王茜心裡很清楚,一部電視劇也許不如一首歌、一幅畫流芳百世,但她堅信它一定能夠影響人的價值觀、世界觀。「我們的電視劇不能光飛來飛去、你濃我愛,我們要有一些思考,要對社會有所貢獻,有所堅守。」

  不管醫療劇拍得成功與否,王茜都會為創作醫療劇的這一群人包括她自己鼓掌。「醫療劇從星星之火到幾乎被澆滅到現在開始有燎原之勢,非常不容易。到目前為止,中國電影300億票房沒有一部跟穿白大褂有關。但從去年到現在,醫療劇已經漸成氣候。我做過醫療劇,知道做這件事的艱辛和不被理解,不管拍得好壞,我都想說,所有拍醫療劇的人都是好樣的。」

  「突然發現生活中一個特別特別重要的部分一點點在被撕裂。」

  誰也沒想到,電視劇《急診室故事》中表現的生死大命題,在現實中竟殘忍地落在了王茜身上,她最先一個體嘗到了生命的脆弱,命運的無常。徐家軍的靈魂人物——導演徐慶東,在《急診室故事》獲到審查通過令的當天猝然離去。任她再怎樣吼罵,都已無力回天。「導演有一次病得不行,還在現場拍。我那時候真的罵娘了,我把主任叫來,我說不管,你綁也要把他綁到醫院去。」

  噩耗傳來那幾天,王茜表現得異常鎮定,她還來不及悲痛,只是恍惚覺得徐導偶爾出外景拍戲去了。直到追悼會當天,徐家軍另一位領軍人物,文學統籌徐晴抱著她在她耳邊低語「王茜,徐家軍沒了」的時候,王茜的眼淚止不住地流淌下來。「那是我哭得最厲害的時候,到現在,真實的體驗是越來越難過,越來越痛。開會的時候,主席座沒有人,吃飯時沒人點菜,你突然發現生活中一個特別特別重要的部分一點點在被撕裂。」

  讓王茜唯一感到欣慰的是,她見過太多的搶救,徐導離去的方式是最幸福的,她以佛緣看待這一切:「沒有任何先兆,沒有任何恐懼和痛苦,幾秒鐘之內走了,而且是跟他最喜歡的小女兒在一起。這得益於徐導做人太好了,按照佛法來說,太有福報了。」

  這麼想著,內心便釋然許多。

  緊接著,王茜開始著手電視劇《急診室故事2》的劇本創作,文學統籌徐晴心疼地看著她說:「徐導剛去世,你現在弄劇本,會不會太痛了?」

  王茜強作鎮定,說:「趁著我這塊傷疤還沒有被揭開,我還沒有意識到他已離開,我開始弄吧。我怕我以後真的沒有勇氣做這些。」

  接下來的這四個月,王茜像上滿了弦,跑發行,錄節目,去各大城市參加話劇巡演,她讓自己忙碌起來,不留任何空隙。周圍人看了心疼,勸道:「茜姐,我們太心疼你了,你可不可以歇一歇。」她總是一笑了之:「忙忙叨叨的,挺好。」

  可是總有夜深人靜時,面對著曾經生活過的空間,心怎麼可能不痛?

  從1994年合作電影到2000年《重案六組》一炮而紅,再到2014年拍攝《急診室故事》止,20年光陰故事,不是一兩句話就可以說得清道得明。

  「我們是最佳工作拍擋和最親密的工作夥伴,我們有共同的興趣和價值觀。他那時給北影廠拍了十部電影,沒有一部賠錢的,是一個非常好的商業片導演。到後來,徐家軍非常之強悍,我們就像大公社一樣生活,每天一堆人,除了拍戲就是談劇本。徐導是一個太有凝聚力的人,喜歡結交朋友,非常幽默,對我特別包容。他知道我骨子裡是一個非常正的人,我不會做出出格的或者歪心眼的事,雖然有時候脾氣急,但他相信我判斷的很多事都是正確的。在別人看來,他在寬容我,實際上,這是我們經過多年磨礪下來的一種互相成就的關係。」

  王茜說,對徐導最好的慰藉就是把他想做的做下去,讓更多人看到他的專業、敬業和執著。所以,《急診室故事》會按徐導的心願一直拍下去。身為國家一級編劇、一級導演的徐慶東,年輕時創作的電影《啊!搖籃》曾紅遍全國。2009年,《啊!搖籃》被徐家軍改編成電視劇劇本,一直等待拍攝時機。如今,為告慰徐導在天之靈,王茜已經將它推上日程,「如果條件允許,我想在今年啟動這個項目。」

相關焦點

  • 主人給貓買了一個小熊凳子,貓上去後,馬上化身「山大王」
    馬上化身「山大王」,眼神凌冽,一副兇兇的樣子,配上它那肥頭大耳,好像要把主人拐去當壓寨夫人似的。主人也是一驚,自己也沒招惹它啊,不說謝謝還兇巴巴的,渣貓!別看這隻貓長得膘肥體壯,平時像個小姑娘一樣,整天要主人抱抱,它也不想想,自己那個體重,主人一般要雙手才能把它抱起來,抱久了也會累的呀,然而它就是這麼嬌柔,非要抱抱。
  • 故事:女山匪劫個俊美男子當壓寨夫君,誰知他是侯爺還真要娶她
    芸娘本名沒人知道叫啥,不過那些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在還是個奶娃娃的時候,就被親娘給扔在了雲寨的入寨口。芸娘她爹是這麼和她說的,「那天我吃完晚飯閒來無事,出去溜達,在寨門口發現了你,然後你爹我比較善良,就把你撿了回來。」當然據寨裡的老人說,當時雲寨的大當家又一次被他夫人攆出房門,他才無意中看到有一個棄兒的。
  • 大23歲丈夫離世後,王茜獨自一人撫養女兒6年,單身媽媽有多難
    演員王茜,便是最典型的例子。憑藉著「警花」季潔一角,她至今都是觀眾心中的白月光。可在事業順風順水時,王茜的生活卻因為意外變得一團亂。尤其是大23歲的丈夫去世後,她一個人帶著女兒,又該如何往下走呢?意料之中的痛苦其實當初王茜和大23歲丈夫徐慶東在一起時,就沒多少人看好他們。
  • 壓寨:新生代為何鍾愛顏文字?
    相比之下,日式的顏文字比美式顏文字感覺更賣萌,與日本的二次元動漫風格相吻合,它的樣子是這樣子的:  沒辦法 ╮(╯▽╰)╭  貓咪臉 (= ̄ω ̄=)  不 (>﹏<)  懷疑 (→_→)  困 ( ̄o ̄) . z Z  被打一巴掌 ( ̄ε(# ̄)  在國內流行的顏文字就是日式的顏文字風格,在文章開頭上所說的吳同學的作業本中寫得各種各樣的顏文字
  • 枕上書176:要被抓去做壓寨夫人的鳳九,突然撿了一個便宜兒子
    鳳九瞧著這人,也看不出這廝到底是魔是妖還是仙,從前也沒聽說過這號人物,但她的姑姑即使只剩兩成法力那也是不可小覷的,這人能把她的姑姑抓起來,道行定也不低。她定定神:「你是哪裡的小妖?你可知被你抓起來的女子是何等身份麼?」紅衣人站起來,「哦」了一聲,非常挑釁意味地道:「什麼身份?哪怕是天族的天后,到了我的地盤,也只能乖乖做我的壓寨夫人。
  • 張嬌 北京「山大王」(圖)
    第1頁:北京「山大王」 第2頁:中秋是個收穫的節日  張嬌 北京「山大王」  有人看到了一個「偉大的環保主義者」。  有人看到了這個五年小學都沒上完的女人的經營不善。整個山林幾乎沒什麼經濟效益,完全不能實現良性循環,這樣的保護方式,如何能有將來?  有人質疑她的動機,他們覺得這是個「羅生門」的故事。我們今天看到的,只是某個不可告人的動機的結局——某報紙報導文章的後面,有網友評論:10年前,京郊的很多荒林可以用很便宜的價錢承包到,便有人投資去賭山林。這樣的投機商人,破產,活該。
  • 名家寫瀟湘·風物|千秋寨
    劉世亨空懷千秋寨的振興夢,從此就落得個被頤指氣使的角色,要不是還有那麼幾把刷子,早就被汪祥夫趕下山去了我突然又想起我第一次上寨的情景來。那天是農曆初一,寨上鞭炮喧天,鑼鼓齊鳴,香火嫋嫋,梵音朗朗。楊公正殿裡楊再興在中央端坐,馬、汪二夫人分列左右,觀音娘娘率眾菩薩居左殿,十八羅漢及百面菩薩居右殿。香客們先要拜楊公老爺及馬、汪二夫人,再自左往右一一拜叩。
  • 山新大王發話:羅小黑大電影太牛叉,暑假一起喵喵喵
    關於羅小黑戰記這部動畫,這裡不多做介紹,一集5至6分鐘的泡麵番,沒看過的可以去瞅瞅,也花不了多長時間。羅小黑戰記,絕對值得一看。下面要說的則是羅小黑的主要配音演員:山新,在羅小黑動畫中,山新一人飾多角,為十多個角色配音,其中還有名叫山新的角色,一個山新,配出了一支足球隊。
  • 英國小胖胸椎被肉「壓」壞了,被抬進急診室
    最近,浙江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骨科副主任趙鳳東主任醫師發了個朋友圈——肥胖真是可怕,對脊柱也是如此,我這有個蘇格蘭老師,在杭州教英語,三百多斤,學生說他體重0.16噸,著實壓壞了脊柱,導致了白人中罕見的胸椎黃韌帶骨化症並不全癱。
  • 畫眉鳥中的「山大王」是什麼樣子的呢?
    畫眉鳥不僅僅是一種鬥性以及侵略性很強的鳥類,而且它們還是一種喜歡佔領地盤的鳥類,畫眉鳥在野外的領地越大,往往這類畫眉鳥也就更能打、更能唱,它們往往是每個畫眉鳥飼養者夢寐以求的好鳥,那麼今天我們就去看看這畫眉鳥中的「山大王」是如何在山林中稱霸的吧!
  • 山中紅腹錦雞舞翩翩,冒出一個百鳥園,昔日「山大王」成「鳥王」
    他不僅護林、造林,還在林中辦起農家樂,成了這裡的「山大王」。近些年,隨著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加大,這裡的各種鳥類越來越多(張曉春攝)這位「山大王」每年花去近萬元錢,在冬季給鳥兒投食,成為了一名野生鳥類保護志願者。他又先後在鳥多區域建立起了6個觀鳥、拍鳥棚,由「山大王」變成了「鳥王」。
  • 盤點國產劇裡面出演過警花的女演員:王茜最經典,楊冪王鷗爭豔
    一、王茜,《重案六組》 劇中的其他演員換了一批又一批,但是王茜卻一直都在。這部戲是很多人的懸疑劇啟蒙,王茜的演技也十分出色,是個實力派演員,但是王茜卻一直處於劇紅人不紅的狀態,有點可惜。 二、侯夢莎,《警花與警犬》《獵毒人》《我是特種兵》
  • 門票漲價狂潮源於「山大王思維」
    (04月12日《新聞晨報》)  有人說,此輪漲價狂潮是北京故宮、天壇、頤和園、八達嶺長城、定陵、長陵等景點門票紛紛漲價造成的「漣漪效應」,但這只是表象,筆者認為,「山大王思維」才是門票漲價狂潮的根本動力。  「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打此路過,留下買路財。」
  • 《師爺請自重》劇情介紹 戴景耀上線飾山大王段風
    該劇講述了搞怪師爺譚鈴音與高冷縣令唐天遠一路攜手破奇案,收穫愛與成長的故事。其中戴景耀作為特別出演,飾演山大王段風。  據悉,《師爺請自重》主要是以古靈精怪小師爺譚鈴音遇上冷麵腹黑縣令唐天遠兩人的冤家故事為主線,劇中笑料頻出,金句不斷。預告片中,段風似乎與章若楠飾演的譚鈴音產生了一段合約姻緣,一出場就宣誓是譚鈴音的夫君,還表示」你冷酷,我無情,咱們天生一對「,霸氣十足。
  • 滑石古寨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袁熙鰲說:「袁樹蘭是我二姑,生於滑石古寨,在武漢讀大學,後成為地下黨員,從事地下革命活動,王一貫我沒見過,但聽說是地下遊擊隊大隊長。辛亥革命時期,老大袁周侯與老三袁錫侯為推翻清朝的專制帝制,帶領袁家後輩,加入革命隊伍,進行革命運動。後滿清殺害袁氏三兄弟後人48人,我的四姑將48具屍體從陝西運回梁平,袁周侯當時腦袋都沒了。」
  • 「山大王寶寶」手拎母雞,走出六親不認的步伐,網友:王者歸來?
    這不,近日一位「山大王寶寶」手拎母雞,走出六親不認的步伐的一幕在網上也是火了,不知道什麼時候,這孩子從哪裡捉來了一隻母雞 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山大王寶寶」手拎母雞,走出六親不認步伐的一幕也是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果然生長環境可以造就一個人的性格
  • 第五人格紅夫人全名是什麼?紅夫人背景故事介紹[視頻][多圖]
    第五人格全新監管者紅夫人已經曝光,從人物的背景故事中我們能得知紅夫人的不少信息,今天分享一組紅夫人的圖片,設計非常的好看,很多人都想要知道紅夫人的全名,下面就來詳細的看看紅夫人的背景資料,了解了解這位新的監管者。紅夫人背景故事介紹紅夫人瑪麗,即都市傳說中的血腥瑪麗。
  • 2020年「我講書中的故事」兒童故事大王比賽總決賽舉行 幼兒組...
    幼兒組特等獎選手傅玥兮 東莞少年兒童圖書館供圖新一屆「兒童故事大王」產生——7月29日,從全市各鎮街(園區)脫穎而出66名選手,在東莞圖書館四樓報告廳舉辦的2020年「我講書中的故事」兒童故事大王比賽總決賽中同臺競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