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連結不要點 當心落入二手交易平臺陷阱

2021-01-21 央廣網

利用二手交易,誘騙買家私下聯繫並點擊虛假連結付款,進而詐騙錢財

當心!不要落入二手交易平臺「殺魚盤」陷阱

閱讀提示

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在二手交易平臺以低價吸引買家,然後誘騙買家離開平臺,通過他們提供的虛假連結付款進而詐騙錢財。由於連結頁面和正規平臺頁面很相像,極具迷惑性,買家幾乎很難察覺,極易落入這種網絡詐騙的「殺魚盤」中。

如今,不少消費者通過二手交易平臺將閒置物品轉給別人,這樣既可以讓閒置物品循環利用,又能讓自己賺點零花錢,但這也讓不法分子嗅到了「商機」。

《工人日報》記者近日採訪了解到,利用二手交易,誘騙買家私下聯繫並點擊虛假連結付款,這種網絡詐騙有一個專屬名詞叫「殺魚盤」。它遵循了網絡詐騙廣撒網的特點,分別由提供技術支持並負責洗錢分贓的「船長」、尋找受害人並引導付款的「漁夫」以及在二手交易平臺淘貨的被害人「魚」構成,完成「殺魚」即行騙成功。

付款後就被拉黑

去年10月15日,江蘇常州武進的消費者小馬在二手平臺購買相機時,遭遇「殺魚盤」後報警。

小馬在某二手交易平臺遇到了一個賣二手相機的賣家,賣方建議微信詳談。講好價錢後,對方發來一個付款連結。小馬打開連結後發現確實為先前瀏覽過的二手平臺支付頁面,於是爽快地付款。然而,貨款到帳的下一秒,他發現自己已被賣家拉黑。

警方圍繞嫌疑人微信和QQ號信息展開梳理分析,最終確認在河北的易某有重大嫌疑。去年11月2日,警方奔赴河北,成功抓獲犯罪嫌疑人易某。

易某交代,自己是在一個QQ群中認識了「上線」,這個「上線」教他如何利用虛假購物連結賺外快。兩人分工明確,易某負責尋找下手對象,談妥價格,「上線」則負責將虛假支付連結發給易某,詐騙成功後,每單易某可分到七成。

通過對「上線」與易某的聊天內容、錢款轉帳等信息的分析,警方進一步鎖定了這名嫌疑人的真實身份。去年11月15日,何某在居住地被抓獲。

通過對何某社交軟體上的關係人、銀行帳戶資金流以及信息流等情況的深入研判,警方發現,何某手中有著像易某一樣角色的下線和同行「船長」各10餘人,一個冒充二手購物平臺、製作虛假連結實施網絡詐騙的犯罪團夥進入了警方的視野。去年11月,該團夥成員全部被警方抓獲。

去年底,犯罪嫌疑人易某因涉嫌詐騙罪被武進區人民檢察院批捕。從2019年12月2日至今年1月21日,全案19名嫌疑人陸續被提請審查批捕。

 被害人「缺失」如何認定犯罪金額?

普通電信網絡詐騙通常是點對點的打款方式,然而在「殺魚盤」中,被害人的錢款並非直接打入被告人的帳戶中,而是購買了電商平臺的電子購物卡。

記者了解到,在上述「殺魚盤」案中,被告人提供的釣魚網站連結打開後,與真實的二手購物平臺網站極其相似,被害人難以分辨。但點擊付款後,釣魚網站則會通過事先抓取的接口連結到某購物平臺,被害人的付款會被用於購買該購物平臺的購物卡。

通過核查被告人與被害人的聊天記錄、詐騙團夥上下線之間的聊天記錄、被拉黑的被害人帳號以及被告人的購物平臺帳號的訂單等信息,承辦檢察官核實到400餘名被害人。但由於被告人使用的各種社交軟體帳號和購物平臺帳號均為購買的「小號」,並非實名,所以大量被害人信息無法準確核實。

在被害人「缺失」的情況下,該案中被告人之間的轉帳記錄是否還能被認定為犯罪金額呢?

承辦檢察官告訴記者,被告人的帳戶確為詐騙所得、電商平臺的帳戶訂單確為他人付款購買,且通過全案證據排除了上下線其他經濟往來,排除合理懷疑,再綜合已查明的被害人陳述、交易記錄、電子數據等,足以證實「違法來源」的排他性。因此,承辦人最終將上下線轉帳記錄認定為犯罪金額,該案涉案金額總計達100餘萬元。

脫離正規平臺易踩「雷」

新型電信網絡詐騙層出不窮,「套路」之多讓人防不勝防。

據2020年《法治藍皮書》,電信網絡詐騙仍呈高發趨勢,且運作模式呈現更加明顯的專業化、集團化趨向,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段也越來越智能化,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集團逐漸形成惡意註冊、引流、詐騙、洗錢等上下遊環節勾連配合的完整鏈條,也形成了電信網絡詐騙的「新範式」。

在武進區人民檢察院辦理的電信網絡詐騙案例中,除了通過低價二手交易進行詐騙的「殺魚盤」之外,還有以投資理財為名設「殺豬盤」實施詐騙、以網絡刷單返現實施詐騙、以裸聊為餌通過APP軟體非法獲取用戶信息後實施詐騙或者敲詐勒索、在婚戀網站交友實施詐騙、以辦理貸款為由設各種名目要求繳納保證金實施詐騙等類型。

據介紹,這些電信網絡詐騙的受害群體廣泛,作案手段也更為隱蔽,犯罪分子往往潛伏在各大論壇、貼吧和購物平臺,先在正規平臺尋找「獵物」,再誘導受害人脫離平臺轉到微信或者QQ上,點擊由他們提供的「高仿」網站連結進行交易。

為此,專家提醒,無論是網絡購物還是網上交友,一定要選擇正規平臺,使用平臺提供的交流系統進行溝通和交易,凡是繞開平臺由陌生人提供的來路不明的APP軟體或者網站連結、二維碼,不要輕易點擊下載和註冊。同時,各大電商平臺也要加強網絡安全防範,有效提示和攔截站外釣魚網站,強化技術升級,嚴防犯罪分子抓取連結製造「高仿」網站,對可疑違法信息應進行屏蔽或封號等,從源頭上維護網絡環境安全。

相關焦點

  • 不明連結不要點 當心落二手交易平臺「殺魚盤」陷阱
    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在二手交易平臺以低價吸引買家,然後誘騙買家離開平臺,通過他們提供的虛假連結付款進而詐騙錢財。由於連結頁面和正規平臺頁面很相像,極具迷惑性,買家幾乎很難察覺,極易落入這種網絡詐騙的「殺魚盤」中。如今,不少消費者通過二手交易平臺將閒置物品轉給別人,這樣既可以讓閒置物品循環利用,又能讓自己賺點零花錢,但這也讓不法分子嗅到了「商機」。
  • 當心二手交易平臺「殺魚盤」陷阱
    如今,不少消費者通過二手交易平臺將閒置物品轉給別人,既可以讓閒置物品循環利用,又能賺點零花錢,但這卻讓不法分子嗅到了「商機」。記者了解到,利用二手交易,誘騙買家私下聯繫並點擊虛假連結付款,這種網絡詐騙有一個專屬名詞叫「殺魚盤」。
  • 「網警提醒」小心二手交易平臺中的陷阱!
    來源:寧夏網警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各種交易方式越來越便利我們手中的閒置物品也可以通過二手交易平臺轉賣閒魚、拍拍、轉轉你們都用過嗎小編作為12G網上衝浪選手當然也用過然而近來小編收到了很多網友的舉報自己在二手交易平臺被騙了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二手交易平臺陷阱都有哪些吧誘騙受害者通過其它平臺進行支付
  • 二手交易平臺「撿漏」需謹慎
    可是,在方便大家工作、生活的同時,有人把犯罪的目標盯在了二手交易平臺上。記者整理幾種最近在二手平臺上發生的詐騙案例,提醒消費者「撿漏」時需謹慎,以防上當受騙。 以次充好、虛假髮貨 近日,市民沈女士向公安機關報案稱,她在二手交易平臺遭遇詐騙。
  • 二手平臺淘貨小心誤入「殺魚盤」 第三方軟體連結點不得
    揚子晚報網7月25日訊(通訊員 夏丹 施榕娜 記者 劉瀏)物品閒置不捨得丟,很多人會選擇在二手平臺進行轉賣,買家在二手平臺淘貨交易,圖的也是實惠。殊不知,在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眼裡,這些買家就成了魚塘裡的「魚」。
  • 二手交易陷阱多,別成為被騙的「鹹魚」
    日常生活中用舊了的東西扔了覺得可惜不扔又不會再用很多人便會將自己的產品放在二手交易平臺出售有賣就有買那麼在二手平臺上購物安全嗎?今天我們來看看金華小龍的遭遇看他在二手交易平臺都遇到了些什麼事(真實案例,謹防雷同哦)
  • 有人做「山寨」二手交易平臺進行詐騙
    物品閒置不捨得丟,很多人會選擇在二手平臺進行轉賣,買家在二手平臺淘貨交易,圖的也是實惠。殊不知,在一部分別有用心的人眼裡,這些買家就成了魚塘裡的「魚」。近期,常州警方輾轉全國8個省份,成功打掉一個「殺魚盤」詐騙團夥。
  • 不法分子冒充二手購物平臺詐騙 起底網購「殺魚盤」
    起底網購「殺魚盤」漫畫《謹防成「魚」》作者高嶽如今,不少人會選擇在二手平臺轉賣閒置物品,因售賣價格較低,受到不少網友的「青睞」,而這也讓不法分子嗅到「商機」。他們利用二手物品價格優勢吸引買家,冒充二手購物平臺,製作虛假連結進而詐騙錢財。由於連結頁面和正規平臺頁面很相像,極具迷惑性,買家幾乎很難察覺,極易落入這種網絡詐騙常說的「殺魚盤」中。
  • 買賣不成反被騙,警惕來歷不明的「客服」連結!
    驗證收款帳戶,虛假連結求點。手機銀行卡號,對方全部都要。錢財盡數拿走,方知上當受騙。案例分析小李(化名)是二手轉賣網站「轉轉」的用戶。一天,她在「轉轉」上收到暱稱「光明星球」的人發來的私信,稱要購買她的閒置物品。隨後,小李收到一條簡訊。
  • 二手平臺交易如何避「坑」?江蘇省消保委給出這些建議
    答案:二手平臺。1 月 14 日,江蘇省消保委發布《二手交易平臺消費調查報告》。報告顯示,近年來,二手平臺銷售的商品魚龍混雜,違禁品、違禁信息頻頻出現,假貨冒充二手物品現象仍存在,部分平臺甚至涉嫌默許售假。
  • 別踩二手交易平臺的「坑」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二手交易平臺的飛速發展,不少人在網上買賣日用百貨、數碼產品、家居用品等閒置物品。防疫期間,網絡二手交易平臺活躍度更是加速提升。但一些平臺上有賣家趁機出售過期食品、假酒假包等,影響惡劣。
  • 二手交易平臺PK:閒魚和轉轉誰更靠譜?結果意外
    【PConline資訊】不過,如今目前網絡上出現了不少二手產品的交易平臺,很大程度上簡化了二手手機的交易流程,那麼,它們的體驗究竟如何呢?今天我們挑選出兩款目前用戶數量比較多、具有代表性的二手交易APP——轉轉和閒魚,通過實際體驗和對比,來分析下它們的各自的優缺點,給各位小夥伴提供一些參考。
  • 亂象叢生,二手交易平臺成「法外之地」
    對此,近期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開展了網絡二手交易市場消費調查,找出二手交易平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整改建議。1月14日,省消保委發布二手交易平臺消費調查報告。 由於房屋、車輛等大宗交易的特殊性,此次調查主要選取目前市場上用戶量大、交易頻繁、消費者反映問題較多的涉及日常生活消費的二手交易平臺,包括閒魚、轉轉、閒轉、拍拍、58同城、找靚機、花粉兒、心上、只二、紅布林、萬表、愛回收等在內的12個全品類和非全品類二手交易平臺。
  • 買賣假貨,釣魚詐騙……閒魚等12家二手交易平臺將被集中約談
    、心上、只二、紅布林、萬表、愛回收在內的12個平臺,調查發現,一些二手交易平臺暗藏陷阱,買賣假貨、釣魚詐騙,甚至有二手交易平臺成為色情交易引流平臺。二手交易套路多超9成用戶交易中有過糟心經歷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過半數消費者遇到信息不透明、實物與照片不符情況。○近三成消費者反映二手交易退貨難,職業賣家充斥平臺。○近半數交易脫離平臺付款,6.8%用戶未追回資金。
  • 二手交易平臺買賣商品靠譜嗎?江蘇省消保委權威調查報告出爐!
    很多家庭都會有各種各樣的閒置物品,像舊衣服、舊手機、孩子的玩具、推車等等物品,放著佔地兒,扔了又可惜,最近幾年,針對這種閒置物品的網絡二手交易平臺也應運而生,那麼通過二手交易平臺買賣東西靠譜嗎?今天(1月14日),江蘇省消保委發布二手交易平臺消費調查報告。
  • 賣「原味」絲襪 二手交易平臺閒魚涉嫌情色交易
    「葷段子」「打嘴炮」二手平臺充斥汙言穢語最近,南京市民周先生把女友閒置的幾條全新內褲放到二手交易平臺閒魚上出售,結果收到奇怪的留言李小姐說,她曾在二手交易平臺上出售自己閒置的一雙高跟鞋,然後發了一張自己穿著鞋子的照片,結果引來大量留言。「他們的關注點根本不在鞋子上,而是我的腳。」李小姐氣憤地向平臺投訴,那些留言才被刪除。半月談記者在某頁面看到,一賣家曬出一款低胸連衣裙,並配有穿著此款衣裙的不露臉女性照片。
  • 買賣假貨、釣魚詐騙……網絡二手交易平臺繁榮之下隱憂頻現
    對此,江蘇省消保委近期開展了網絡二手交易市場消費調查,於1月14日發布調查報告。據悉此次調查對象涉及閒魚、轉轉、閒轉、拍拍、58同城、找靚機、花粉兒、心上、只二、紅布林、萬表、愛回收在內的12個全品類和非全品類二手交易平臺。
  • 揭秘二手交易「殺魚盤」:三百餘人被騙上百萬
    物品閒置不捨得丟,很多人會選擇在二手平臺進行轉賣。一些不法人員利用二手交易,誘騙買家線下聯繫,點擊虛假連結付款,連連被騙。被騙後,他們由「魚"變"漁夫"2019 年 10 月,河北邯鄲的陳某在一個二手交易平臺看中一臺蘋果手機,賣方建議微信詳談,講好價錢後,對方發來一個付款連結。陳某打開連結後發現確實為先前瀏覽過的二手平臺,於是爽快地付款 3700 元。然而,貨款到帳的下一秒,陳某發現自己已被賣家拉黑。山西臨汾的史某在二手交易平臺也遇到了同樣的套路,被騙 1600 元。
  • 轉轉二手交易網成為更多人選擇的交易平臺
    近年來,我國傳統的二手交易市場已經讓用戶產生抗拒的心理,原因是二手商品價格和質量不透明,很多二手中間商通過謊報價格來賺取差價,更有部分中間商為了謀利將手機部分零件替換成次準新的零件,使得二手商品始終難以取得用戶信賴,更加讓用戶對二手交易寒心。
  • 江蘇省消保委《二手交易平臺消費調查報告》:近半數交易脫離平臺...
    現代快報訊(實習生 吳儀 記者 江楠)在二手平臺上買盲盒被坑,退貨反倒貼運費,著實令人火大。1月14日,江蘇省消保委發布的《二手交易平臺消費調查報告》顯示,超九成用戶都在交易中遭遇過糟心經歷。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過半數消費者遭遇信息不透明、實物與照片不符情況,近三成消費者反映二手交易退貨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