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生而不養,斷指可報」這句話說透了人性的現實

2020-12-05 老李看氣象

俗語:「生而不養,斷指可報」這句話說透了人性的現實

這是一個與兒童教育有關的古老諺語。只用這八個字,真的讓人很困惑。但如果理解了原來的句子,你會突然意識到這一點。

這句話的原話似乎是:「有生無養,斷指可報;有生有養,斷頭可報;無生有養,無以為報,不生爾養,百世難報」應該可以理解這句老話的意思!

字面意思是父母把孩子生下來,但沒有履行撫養的義務,最多也就是說,斷一根手指就可以回報父母的生育之恩。如果生下來,就有義務撫養,所以必須善待第兩位老人,即使放棄了你的生命也是值得的!

過去,由於計劃生育,一些家庭會有很多的女兒,但當他們考慮生一個兒子時,他們會放棄自己的女兒。有些父母如此狠心,但也有很多的好人,看到這樣一個可憐的人,會毫不猶豫地將她帶回家撫養成人。

在農夫所在的村莊,有一個愚蠢的人。 20多年前在外面撿了一個小女兒,出生不到半個月。而這個愚蠢的人也是一個孤獨的人,當時就把女嬰帶回家。從小到大,一直特別喜歡她,但即使把她撫養長大,到了年齡結婚,她的親生父母卻在尋找她,然後她和他們一起回家了,很少再回來,拜訪這個愚蠢的父親!但這個愚蠢的人並沒有責怪她,甚至經常給她寄錢。可能只有當她是母親時,她才能理解父母的信念,特別是對毫無血緣關係的養父母的愛!

相關焦點

  • 老祖宗十句經典名言,說透人性的現實,讓你少走許多彎路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老祖宗留下來的話看似簡單,卻真的很現實,而且多是他們生活總結出來的,蘊含了他們無窮的人生智慧。今天帶來十句流傳千年的民間俗語,說透人性的現實。如果能領悟他們的智慧,必定能讓我們少走許多彎路。一、鬥米養恩,擔米養仇「鬥米養恩,擔米養仇」,也可稱作「升米恩,鬥米仇」。
  • 俗語說:「姑死舅埋、表兄表弟不來」,啥講究?下半句說透了人性
    俗語說:「姑死舅埋,表兄表弟不來」,啥講究?下半句說透了人性每逢過節過年,家裡的親戚就開始互相走動,以維繫一下彼此之間的感情,特別是有長輩的家庭,晚輩礙於長輩的面子,即使是感情沒有多深厚,也要去家中拜望一番。但當長輩去世後,晚輩之間的走動就少了,甚至可能老死不相往來。
  • 老祖宗:「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半句說透人性,卻少有人知
    最近經常聽到別人說這樣一句話:」成功人士放個屁都是香甜的。「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現在太多的話都是指名道姓某某說的,雞湯多了,自然讓人覺得很煩。而且我平時不喜歡看這種雞湯,因為最經典最有用的語錄都記載在古語古書裡。
  • 《增廣賢文》最經典10句,看透人性現實
    古人總結了很多在人性現實方面經驗和智慧並編成俗語或詩句保留下來警醒世人,我們在生活中多看看這些話一定能幫我們少走一些彎路少吃一點虧。這些俗語智慧被前任總結記錄在一本書中,叫做《增廣賢文》,這本書是中國唯一一本記載俗語諺語的書籍,裡面的經典句子真是看透了人性現實!下面小編精選了10句,與大家分享。
  • 俗語:「兒行千裡母擔憂」,其實還有下一句,說出了人性的現實!
    俗語:「兒行千裡母擔憂」,其實還有下一句,說出了人性的現實!雖然這俗語沒有那些詩詞歌賦高雅,但是卻也蘊含著一定的道理。要是你問這俗語到底是起源於什麼時候,這小編還就真不知道了,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俗語流傳在民間已經很久了,這些俗語都是古人在平時生活中的一些經驗總結,有些隨著時代的發展已經漸漸不合時宜,被人們所摒棄了,但是有些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卻依然很有道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一個耳熟能詳的俗語:兒行千裡母擔憂。
  • 俗語「升米恩,鬥米仇」啥意思?老祖宗說透了人性,看後長見識了
    俗語的種類有很多,比如天文地理、養生之道、為人處世等等,還有很多俗語說出了人性,細細品讀,可以讓我們發出很多共鳴。比如在眾多的俗語當中,就有「升米恩,鬥米仇」這樣一句話,那麼這句俗語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一種人,他們富有憐憫心、同情心,經常發善心幫助別人,對於別人提出的要求也是有求必應。
  • 真正的人性是什麼,8句話說得很透
    人性有光輝的一面,也有陰暗的一面,有句話說得好:不背叛,只是因為背叛的籌碼不夠大,這種利誘大到一定程度,人性陰暗的一面就會被誘發。 人是這個世界上最難琢磨的。 因為每個人的心思都不同。 但是人性的根源確是一樣的。
  • 俗語:「不怕虎狼當面坐,只怕人前兩面刀」,老祖宗說透了人性
    人們常說中國上下五千年,說的就是我國歷史文化悠久,這些年來保留下來了很多珍貴的文物,還有很多文化也傳承了下來,除了詩人為我們留下的詩詞之外,還有古人們給我們留下的俗語,這些俗語往往都有很深刻的道理,在我們民間流傳的俗語中,有很多都是通過前半句形象的比喻,來烘託下半句的真正含義,也就是說下半句才是這句俗語的精髓所在
  • 俗語「兒有女有,瞞著一隻手」,你知道什麼意思嗎?揭露了人性!
    「兒有女有,瞞著一隻手」這句俗語,首先我們先看前半句的意思,如果僅從字面意思來理解的話,可能我們只會把它理解為有兒有女,兒女雙全其實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呢,但是它實際的深意則是說呢,我們不必羨慕別人家有什麼,別人有的你沒有,但是反過來想呢,你有的別人也未必都有啊,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要本分做人平穩度日。
  • 俗語:龜背蛇腰不可交,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下一句講的是什麼?
    俗語:龜背蛇腰不可交,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下一句講的是什麼?阿寧今天和奶奶在村頭和村民們聊天的時候,聽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俗語,其中有句俗語,阿寧覺得有些以偏概全,這句俗語就是:龜背蛇腰不可交,瞟眼看人不用刀,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接下來,阿寧將為大家進行解答。
  • 老人說:「餵狗別餵飽」,話糙理不糙,下半句直擊人性現實
    而這兩者之間也並非完全隔絕。相反,民間流傳的很多俗語雖然聽起來不是很文雅,但其蘊含的深奧道理與鴻儒的經世名言常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一切智慧都來源於生活,來源於實踐。人們長期以來,生活經驗的積累所總結出來的這些俗語,與世間大儒提煉的經世名言一樣,都是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而能夠流傳至今的俗語,自然也都是擁有博大精深的奧秘與精髓的。
  • 農村俗語:人怕抬頭,狗怕彎腰,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這麼說
    農村俗語:人怕抬頭,狗怕彎腰,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這麼說農村很多的俗語都是以前的勞動人民通過自身的經驗總結出來的,阿寧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句俗語,這句俗語就是:人怕抬頭,狗怕彎腰,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不怕千鋤鏤,就怕銅釘釘斷腰」,什麼意思?
    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很多過去很實用的農具早已沒了蹤跡,但是,在流傳千年的俗語中,仍可見一斑。俗語在農村的傳承,不只是其趣味性,更多的是它「內心」的哲理,在過去那個落後生產力的年代,人與人之間的維繫,莊稼怎麼種,在老農心裡「門清」!然而,隨著農業機械化的進程,很多過去實用的俗語,只能在茶餘飯後,老農閒談中了解,對於以下的三則俗語,你了解嗎?
  • 農村俗語:「男怕三點頭,女怕抬頭走」這句話是啥意思?
    在農村,老人家都有飯後聚在一起聊聊天的習慣,我們時常可以從他們的口中聽到很多「新鮮」的俗語,這些話聽了以後若是細細去體會,就會發現其實裡面都蘊藏著大道理。接下來的三句俗語,不知道你們都聽過沒有?第一句是「男怕三點頭,女怕抬頭走。」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笑貧不笑娼」,其實還有下半句,說透了「人性」而不被流傳
    相信大家對「笑貧不笑娼」這句話一定耳熟能詳,日常引用的頻率也很高,就連考試作弊都能用這句話來自我認定,其實如此使用這句話就說明你對這個詞句的理解不對。但是說到底人性裡面有惡的一面,人非聖賢,在生存面前,道德顯得無足輕重。笑貧不笑娼,字面意思說的是道德淪喪。但是反過來講,人窮志短,當你貧窮而毫無出路的時候,固然可以去笑話那些不擇手段的人。但是對於多數人而言,當你面臨生存危機,當你有一個不道德的機會的時候,恐怕也會不擇手段的去選擇成為娼的一員。
  • 老人為何說「姑死了,舅走了,剩下老表不來了」?說透了人心
    文/涵涵 老人為何說「姑死了,舅走了,剩下老表不來了」?說透了人心我們偉大的勞動人民的智慧永遠是不可小覷的。他們能立足於生活經驗,民風民俗,甚至是歷史典故,名言警句,通過精煉總結,創造出了許多的簡潔有趣,接地氣的俗語。
  • 農村俗語:「恩愛夫妻不到頭」,這句話有何深意?
    這些俗語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在老人們的閒談中經常出現,但是我們可能並沒有太注意,但是這其中的道理是很深刻的,今天我們就來說一句俗語「恩愛夫妻不到頭」,你聽說過嗎?這句話有何深意?聽到這句話可能很多人都會有疑問難道不是恩愛夫妻才會走的長遠最後白頭偕老嗎?
  • 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一句更是揭露人性,道破現實
    古人有云:「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句話說的非常對,因為看似普通尋常的人情世故,其中往往蘊含有很多深刻的道理,這些道理並不一定總是非常美好,但通常十分真實。正如老祖宗們總結出來的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這句話出自《增廣賢文》,講的是為人處世,如何說話的道理,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 農村俗語:人悶心毒,狗悶嘴惡,什麼意思?這句話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人悶心毒,狗悶嘴惡,什麼意思?這句話有道理嗎?在農村生活,你就發現農村的生活是很豐富的,不僅能見到很多你在城市裡沒見到的東西,連一些話語你也是覺得比較新鮮的,有時候可能就幾個字,可是想想還是很有意思。
  • 「牆上加牆,家敗人亡」,這句農村俗語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
    「牆上加牆,家敗人亡」,這句農村俗語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本文由【亮哥說史】獨家原創,作品未經作者本人允許,禁止抄襲轉發,侵權必究,本文圖片來源自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住在農村的朋友應該有這種感覺,農村人民十分重視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