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貨幣上印刷國家元首的頭像,可謂是國際慣例。於是,你能在盧布上看到列寧像,英鎊有女王頭像、美元上印著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等等。不過,像中國第五套人民幣這樣,全部只印一位國家元首的頭像,在國際慣例上,也算是罕見案例。
1994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朱鎔基提出建議,在第五套人民幣票面上統一用毛澤東主席頭像。當時的備選人物頭像還有:孔子、莊子、李白、嶽飛、李時珍等。
最終,考慮到「鈔票上的人物老百姓越熟悉越好,這樣又有利於防偽,只要鈔票上的人物形象稍有變化,就會引起警覺」,第五套人民幣的人物形象選定為毛主席,「因為毛主席的形象大家最熟悉」。而6張紙幣均印刷毛主席頭像的原因是,「識別毛澤東一個人,比辨識幾位領袖(知名人物)的頭像簡單得多」。
於是,問題又來了。既然毛主席頭像有利於防偽,為什麼第一到第三套貨幣都不見毛主席頭像?
第一套人民幣:
第二套人民幣:
第三套人民幣:
原因是,毛主席不願意哦。
第一套人民幣的設計工作開始於1947年,並最終在1948年12月1日,伴隨著中國人民銀行的成立一起發行。
其實,第一套人民幣最初的設計,是有毛主席頭像的。不過,在上報中央審核時,沒有通過。毛主席說了:「票子是政府發行的,不是黨發行的。我現在是黨的主席,不是政府主席,怎麼能把我的像印上呢?以後人民政府成立後再說吧。」
下圖為:李富春關於第一套人民幣不印毛主席像給總理的信。
隨後,第二套人民幣又被」拒絕「了一次,第三套人民幣就沒好意思再建議了。直到第四套人民幣,票面上才終於出現國家領導人的頭像,就是這張百元大鈔:
當時,設計人員的想法是這樣的:將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4位領袖側面浮雕頭像放在壹佰元券上,以科學概括「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聽起來十分高大上,有木有?
於是,人民幣印到第四套才首次出現國家領導人頭像,又成為一個國際少見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