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限塑令敲定時間表,相關環保產業迎發展黃金期

2020-12-07 第一財經

我國禁塑、限塑時間表已經明確了,相關環保企業和塑料降解技術將迎來發展黃金期。

根據有關部門最新規定,到2020年底,我國將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到2022年底,一次性塑料製品的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得到推廣。

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今天(19日)公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下稱《意見》),要求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積極推廣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替代產品,增加綠色產品供給,規範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建立健全各環節管理制度,有力有序有效治理塑料汙染。

除上述時間節點外,《意見》還明確,在塑料汙染問題突出領域和電商、快遞、外賣等新興領域,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塑料減量和綠色物流模式。到2025年,塑料製品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等環節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體系基本形成,替代產品開發應用水平進一步提升,重點城市塑料垃圾填埋量大幅降低,塑料汙染得到有效控制。

《意見》提出,要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環一批、規範一批」的思路,禁止生產銷售超薄塑料購物袋、超薄聚乙烯農用地膜。禁止以醫療廢物為原料製造塑料製品。全面禁止廢塑料進口。分步驟禁止生產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籤、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分步驟、分領域禁止或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製品、快遞塑料包裝等。

同時,研發推廣綠色環保的塑料製品及替代產品,探索培育有利於規範回收和循環利用、減少塑料汙染的新業態新模式。加強塑料廢棄物分類回收清運,規範塑料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開展塑料垃圾專項清理。

1月18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左1)在北京市昌平區調研廢塑料回收情況。攝影/章軻

網際網路新業態帶來大量塑料消耗

我國是塑料生產與消費大國,塑料產量和消費量約佔全球塑料產量和消費的近1/4。隨著一個個網際網路新業態而來的,是大量的塑料消耗。

快遞業的繁榮是其中之一。2018年全國快遞業共消耗編織袋約53億條、塑膠袋約245億個、封套約57億個、包裝箱約143億個、膠帶約430億米,國內使用的包裝膠帶一年可以纏繞地球1077圈。

網絡訂餐是另一大消耗源。2018年中國外賣用戶規模達3.58億人,2019年將超4億人,若4億人每人訂一次餐,一次需4個餐盒,一年就產生了16億的餐盒數量。而由於清洗難度大等原因,這些餐盒幾乎都與生活垃圾堆放在一起,很難回收。

有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網絡服務業迅速發展,餐飲包裝及速遞用一次性包裝製品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如餐盒、吸管、包裝袋、緩衝物等。但當前垃圾處理不完善,部分廢棄物外釋到自然環境,形成了大量汙染。

數據顯示,中國塑料加工企業有10萬多家,從業人數約400萬人。中國每年的塑料消費超過1億噸,約佔全球消費的四分之一,位居世界首位,人均消費也達到了驚人的82公斤。

2018年塑料製品業規模以上企業有15571家,累計完成產量6042.15萬噸,同比增長1.1%;累計完成主營收入1.8萬億元,同比增長5.04%。

塑料製品大規模使用,回收上的良性循環卻沒有跟上。有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只有5%的塑料實現了回收再生。海洋塑料垃圾汙染是人類面臨的最為急迫的全球海洋環境問題之一。

治理塑料汙染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在聯合國環境大會、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等國際多邊場合,均提出全球共同應對塑料汙染的相關倡議。

「限塑令」利好了誰?

我國舊版「限塑令」2008年6月1日起正式執行,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該「限塑令」的弊端日漸凸顯。

舊版「限塑令」中所限制的「塑料購物袋」,是指「由商品零售場所提供的,用於裝盛消費者所購商品,具有提攜功能的塑膠袋」,並不包括商品零售場所基於衛生及食品安全目的,用於裝盛散裝生鮮食品、熟食、麵食等商品的塑料預包裝袋。

「限塑在一定程度上演變成了賣塑,這的確減少了一定的使用量,但因為價格較為便宜,消費者不會大量放棄使用塑膠袋。而且在農貿市場,那些薄的塑膠袋一直在使用。」一位業內專家表示。

新「限塑令」規定,生物可降解材料將替代一部分的塑料,如各類包裝袋、快遞餐盒、農用地膜等。生物可降解材料,被認為是解決塑料汙染的一大利器。

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人今天對記者表示,在推廣替代產品使用,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方面,《意見》提出,以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為導向,推廣應用安全可控、性能達標、綠色環保、經濟適用的塑料製品及相關替代產品,培育有利於規範回收和循環利用、減少塑料汙染的新型業態和模式。

在傳統塑料製品方面,要通過開展綠色設計,提升產品的回收和再利用性能;通過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要求企業生產對人體、環境無害的塑料製品;增加使用符合質量控制標準和用途管制要求的再生塑料。

在新型替代材料方面,要加大可降解材料等技術研發和應用,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提升產品性能,降低應用成本;完善可降解塑料相關標準,保障降解產物安全可控,推動行業有序發展。

目前,為推進快遞包裝的綠色化、循環化,部分商超、電商、快遞企業積極探索,投入了一批可循環周轉箱、快遞盒等新型包裝器具。

以連鎖商超、農副產品批發、區域性物流倉儲、電商快遞等為重點,推動企業通過多種方式投放可循環、可摺疊的物流配送器具,鼓勵開展商品和物流一體化包裝。支持相關企業等通過「信用質押、超期扣款、回投返款」等模式,提高可循環箱的使用率和回收率。

同時,加大智能回收設施的投放力度,豐富可循環快遞包裝的終端回收方式,推動各城市政府積極破解可循環快遞包裝智能回收設施進社區和公共場所的政策障礙,降低體系運營成本。(馬曉華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焦點

  • 環保?限塑令?有關吸管的資料整理
    也掀起了歐盟史上最嚴格的限塑令。       除了政府,英國女王也表明了自己強烈的禁塑決心,她要在所有皇室的地盤上全面禁止使用塑料吸管和塑料瓶。       今年開始全面實施的《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則可謂是國內最嚴限塑令。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餐具、賓館一次性塑料用具、快遞包裝全面限制跟進。
  • 綠色當道——「限塑令」開啟零售業環保革命(上)
    限塑令也是代表中國人對地球的責任,勢在必行,需要全民支持。     特力屋的相關活動或對策是什麼?    如何看待《限塑令》?    國家出臺「限塑令」是順應全球環境保護、減少白色汙染的一個非常好的政府決策,華潤萬家作為一家富有社會責任感的零售連鎖企業,與大多數同行一起,堅決執行國家的規定。    華潤萬家的相關活動或對策是什麼?
  • 「限塑令」帶動環保材料公司擴產能 商超與餐飲啟動升級換代
    來源:第一財經「限塑令」帶動環保材料公司擴產能 商超與餐飲啟動升級換代作者: 陳婷 陳夏怡 樂琰新一輪塑料汙染治理意見從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在史上最嚴「限塑令」之下,可降解塑料行業迎來了新的商機,市場潛力巨大。
  • 全國已有24個省份發布「限塑令」可降解塑料迎來春天?
    近期原材料價格上揚,有生產商稱產品供不應求;但經銷商對可降解塑膠袋反響平平2日是廣東「限塑」新政實施第二天。截至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24個省份相繼發布「限塑令」。記者注意到,除了禁止和限制塑料製品的使用,各地還提出加快推廣可替代產品和模式的應用。新政背景下,可降解塑料市場似乎前景可期。
  • 「限塑令」來了,這些知識點趕緊get!
    「限塑令」來了,這些知識點趕緊get!星巴克咖啡西安萬科曲江創意谷臻選店相關負責人表示,「對於紙吸管,顧客反饋還是很認可這種環保新穎的飲用方式,我們還推出了獲得國家專利的可直接飲用的冷飲杯蓋,可回收環保材質既帶來便利的飲用體驗,又降低了對環境的影響。」
  • 七年「限塑令」執行存反差 超薄塑膠袋仍肆意漂浮
    七年「限塑令」執行存反差,全民環保還需兩手抓  七年「限塑令」,冰火兩重天:當超市、商場的塑膠袋逐步減少使用時,農貿市場裡的大量不合規塑膠袋依然我行我「塑」,令人揪心。  成績頗為突出,問題同樣浮出。面對反差,是該怪社會的環保意識不強,還是「限塑令」執行中的打折走樣?
  • 造紙行業深度報告:限塑令機遇來臨,造紙行業準備好了嗎
    投資邏輯 新版限塑令更嚴、更全、更細、更快,為造紙行業提供發展新機遇,造紙龍頭 企業掌握生產端、技術端優勢,有望充分受益,強者恆強。2008 年限塑令政 策在初期成效顯著但後期受物流快遞以及餐飲外賣等發展影響政策實施效果 下降。
  • 限塑令實施後裝垃圾不方便 市民開始改用垃圾桶
    效果初顯 市民還需適應期 雖然很多市民表示「限塑令」給自己的購物帶來不便,但對「限塑令」對於環保的積極意義還是很有感觸。在本次調查中,針對「限塑令」效果如何的問題,有57%的受訪者表示,「限塑令」正式實施以後,可以激發百姓的節約意識,避免過度濫用塑料購物袋,也促進了廢棄塑膠袋的回收再利用。
  • @濟寧老絲兒,新「限塑令」施行,向一次性塑料製品說「不」!
    原來,新「限塑令」已經來了去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公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其中的相關規定已經於1月1日起正式實施對一次性塑料製品又有了新的限制一起來看看吧新「限塑令」限制什麼?1儘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2使用環保布袋、紙袋等非塑製品3使用可降解購物袋4使用符合性能和食品安全要求的秸稈覆膜餐盒等生物基產品5使用自帶飲嘴的杯蓋代替「吸管+杯蓋」的組合6使用竹木勺等可重複使用的餐具改變習慣一小步
  • 「限塑令」升級為「禁塑令」,寧波企業生產的特殊塑膠袋火了
    「今年1月1日起,國家『限塑令』正式升級為『禁塑令』。這兩天我們銷售的電話可以說天天被客戶催交貨。有存量客戶,也有通過網絡搜索、熟人介紹的新增客戶,都急著要全生物降解的塑膠袋。」慈谿市和達塑料製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科傑告訴記者,目前該企業的訂單已排至春節前。據介紹,和達塑料訂單的激增得益於該企業2018年的轉型。
  • 9年「限塑令」幾乎名存實亡 大超市賺得缽滿盆滿
    9年前的「六一」不僅是兒童節,更是「限塑令」實施的日子。這份「限塑令」明確規定:從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9年過去了,「限塑令」幾乎名存實亡。
  • 2020可降解材料產業發展與投融資峰會暨中國化工報社產業金融智庫...
    中國化工報社也積極推進「產業+金融」宣傳服務平臺建設,旗下核心期刊《中國石油和化工》雜誌全面轉型產業金融期刊,以「化工號」統領的旗下相關新媒體正在推進產業金融頻道建設。  從我國新材料發展方向上看,生物降解材料不僅是國家戰略的重點,也是目前最熱、最具綠色概念的材料之一。
  • 新版「限塑令」來了,你做好準備了嗎?
    環保人士呼籲,國家完善和細化相應標準,給相關行業的改革給予一定指導性意見。美團外賣相關負責人表示,外賣領域的難點主要是一次性餐盒,相信「新版限塑令」會給行業提供一定的指導性意見,同時也會有一個緩衝期讓行業進行相關改革。記者了解到,早在2017年,美團外賣就開始推動行業環保化進程。
  • 明星環保「限塑」DIY各出招
    (1/16張)不要用錢買塑膠袋,大自然不會被錢收買6月1日,「限塑令」開始實施。本報記者採訪了各路明星有關「限塑令」和有關環保袋的問題,沒想到,明星們個個都走在環保前列了,有些明星表示自己買東西早就不要塑膠袋了,而且一有機會宣傳環保理念,教育他人,可謂環保英雄;還有些明星更具前瞻,甚至從環保袋延伸到了「碳排放」等更加「超前」的問題,堪稱「環保先鋒」,令人敬佩。
  • 限塑令「升級」,紙吸管登場
    迎接升級版「限塑令」,你準備好了嗎?  2021年全國多地實施升級版「限塑令」  1月1日,記者在上海地區的一家盒馬鮮生門店看到,不少從店內走出的消費者,提著的不再是統一的盒馬鮮生白色塑料購物袋,而是各式各樣的布袋、重複利用的塑膠袋、店內購買的紙袋等。
  • 日本企業限塑中尋商機
    「限塑令」實行近一個月來,日本民眾逐漸適應塑膠袋收費,許多企業調整策略予以應對。在北海道開設了約1200家店鋪的賽客瑪特公司繼續免費提供可降解塑膠袋。該公司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經濟不景氣,希望通過免費提供環保塑膠袋來減輕消費者負擔,留住顧客。快餐連鎖店吉野家也改用可降解塑膠袋,繼續免費發放給顧客。  嗅覺靈敏的企業已瞄準「限塑令」帶來的市場機遇。
  • 「限塑令」下 西安各大超市和農貿市場兩重天 有超市半個月使用...
    2021年1月1日起,西安開始實施最嚴格的「限塑令」,目前使用情況到底怎麼樣?記者用兩天時間調查走訪了我市幾家大型超市、農貿市場、藥店、餐飲業,發現各大超市、藥店均已全面推出了環保可降解塑料購物袋,然而農貿市場和餐飲企業卻仍然繼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
  • 最嚴限塑令落地,對外賣、電商和快遞業會有多大影響?
    而該「意見」最近成為輿論熱點,被稱為「升級版限塑令」來了,是因為2021年伊始是其中一些條款的實施起點(下圖),比如在流通端,大城市的商超和餐飲打包外賣不允許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了,不可降解的塑料吸管不能用了,地級市以上的餐飲堂食區不再提供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了;在生產端,禁止生產那種特別薄的塑膠袋和農用地膜,以及我們熟悉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
  • 「限塑令」用英語怎麼說?
    「限塑令」用英語怎麼說?「為減少塑料汙染,中國從2008年起全面禁止使用塑膠袋。」「限塑令」用英語怎麼說?我們「學」英語「限塑令」的目的,並不在於「懂得了」對應中文「限塑令」的那個英語(單詞)「怎麼說?」,從提高英語水平角度看,除了要求你死記硬背外,這樣的學習是最沒有「技術含量」的。
  • 寧德:再抱「金娃娃」 再啟又一個產業發展十年黃金期
    鞍馬未歇再出發 矢志再抱「金娃娃」乘勝開啟又一個產業發展十年黃金期寧德市召開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多上幾個大項目,多抱幾個『金娃娃』,加快跨越式發展」重要指示精神10周年座談會9月7日,我市召開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多上幾個大項目,多抱幾個『金娃娃』,加快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