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十年】與中國經濟同行的官員們

2021-01-11 經濟網

中國經濟十大群像·官員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劉德炳

過去10年,科學發展、和諧社會、生態環保、轉型升級、民生、創新、綠色GDP,始終是中國官員語境裡較為一致的高頻詞彙。

過去10年,與中國經濟共同進步的是中國官員的整體水平和執政理念。當然,在過去10年,中國官員的腐敗也進入了高發期。但值得欣慰的是,十八大之後,中央政府始終保持著反腐敗的高壓態勢。唯其如此,我們對下一個10年依然信心滿滿。

忙著搞經濟

官員很忙,首先忙於發展經濟。當然,與過去相比,這10年來,更強調科學發展。從中央部委到地方各級政府,官員們都在忙著轉變觀念、轉型升級。

2004年,時任遼寧省省長張文嶽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國務院出臺了新的政策以支持東北的振興。我們想經過若干年的努力,在遼寧實現六個振興的目標。我們要進一步完善遼寧的經濟結構,要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要構築開放型的經濟體系,推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要使遼寧的經濟實力有顯著的增強,要使人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群眾的收入有較大幅度的增加。

張文嶽表示,抓發展不能再使過去那種辦法,就項目講項目,就項目建項目,而是要按照科學的發展觀,按照全面、協調的發展觀來促進新的歷史時期遼寧經濟、社會的發展。總之,觀念的轉變任重道遠,我們正在逐步向前推進。

2010年,58歲的袁純清橫渡黃河——陝西卸任,山西履新,出任省委書記。履新山西之後,袁純清的心情更為迫切。5月31日到任,6月5日便開始了山西省內11市、為期一個多月的密集調研。經過縝密調研,7月29日,山西全省領導幹部大會召開。袁純清在會上全面闡述了「再造一個新山西」的執政方略。

在這份長達68頁、近3萬字的講話稿中,首先被提出的是三個問題:山西所面臨的最大問題——發展不足,最突出問題——新產業發展和新項目儲備不足,最緊要問題——幹部隊伍對大發展思想準備不足。

針對上述三大問題,袁純清分三部分提出了詳盡的「解決方案」, 其中轉型發展、跨越發展的主線貫穿全篇。煤炭作為山西轉型的根本,袁純清的講話直指「因煤而興、因煤而困」的問題所在,並梳理出七大路徑。他同時提出,煤炭依賴的直接後果就是所謂「資源詛咒」,必須再次吹響解放思想的衝鋒號,而在煤上解放思想是山西最大的解放思想。

2013年8月25日,吉林長春,一個寬敞的會議室裡,數十位來自北京的專家學者和吉林省政府十幾個廳局的領導已經落座。5分鐘後,吉林省委書記王儒林準時出現在由《中國經濟周刊》和吉林省金融辦共同主辦的「吉林省土地收益保證貸款專題座談會」現場。

眾多領導和重量級專家齊聚,只為一件事,那就是座談2012年起吉林省在全國首推的「土地收益保證貸款」模式。經過一年的試點,該項最初為解決農民融資難而推出的產品,不僅成為全國多地爭相學習的金融創新項目,也成為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抓手。截至2013年8月20日,吉林省已在梨樹、東豐、公主嶺等22個縣(市)開辦了這些業務,共發放了7464筆貸款,總金額達2.96億元。貸款投放量與放款戶數量均呈上升趨勢,尚未出現逾期還款的情況。

面對這樣的進步,省委書記王儒林依然「不滿意」。在他看來,進展應當更快,覆蓋面應當更廣。「土地收益保證貸款絕不僅僅是為了解決農民所需要的資金這麼簡單,這是一件有利於促進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好事情。」

有評論認為,這一貸款模式,不但激活了農民「沉睡的資本」——土地資產,更由於模式新、手續簡便、利率優惠、風險可控,被稱為破題農村金融的「吉林模式」。

素有學者市長之稱的重慶市市長黃奇帆,對於地方經濟發展,也有著自己的思考。

在全國GDP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重慶連續5年保持15%的經濟增速。2011年,重慶GDP突破1萬億元。2009—2012年,在《中國經濟周刊》的31省份GDP含金量排名中,重慶GDP含金量連續4年位列前十。

但重慶也是複雜和多樣化的。用黃奇帆的話來說,重慶是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並存。發展農業,規模化是難點;發展工業,炸出一塊平坦的廠房園區都很費勁。與此同時,層巒疊嶂中隱藏的高山居民、貧困居民和三峽移民,又成為城市化進程中最難以拉動卻又不容忽視的一環。

2007年,重慶獲批成為我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5年間,重慶的大膽嘗試引發無數議論,「地票」、城鄉土地資源流轉、農民工戶籍制度改革、「雙軌制」住房及公租房規劃……每一步,重慶的改革之刀都直指制度改革和民生熱點的最深處。

熱議中,黃奇帆很平靜。2013年3月,黃奇帆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時表示,他既不認為重慶改革是「冒進」,也不認可「重慶模式」的提法。他只希望做一個智慧型改革的推動者、資源優化配置型改革的探索者、轉變發展方式的實踐者。

向綠色生態要GDP

有發展就有消耗,稍不注意,消耗過大過多,則面臨生態破壞的惡果,進而將吞噬經濟發展的成果。向綠色生態要GDP成為10年來官員們忙碌的新方向。

而在浙江寧波,由於部分鄉鎮汙染太過嚴重,寧波市環保局2013年6月主動對外公布,寧波市6個生態鎮出現了汙染嚴重、生態退化的現象,這6個鎮分別是鄞州區姜山鎮、慈谿觀海衛鎮、餘姚市小曹娥鎮和黃家埠鎮、寧海前童鎮、奉化蓴湖鎮,為此寧波市環保局局長徐暢成特別約談了這6個鎮的負責人,要求6個鎮限期進行整改,一旦整改不到位,將撤掉生態鎮的牌子。

徐暢成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根源還是在於GDP這根指揮棒的影響力。曝光了6個生態鎮的問題,希望從基層入手,扎紮實實地保護好生態。本次公開環保問題,就是要表明堅決遏制生態退化的決心,以更大的力度來監督落實生態整改情況。

落馬高官涉「房」太深

10年來,我國房地產行業飛速發展,房價一路上漲,除催生許多富豪外,也讓一些官員身陷其中。

有分析人士指出,房地產利益鏈已經成為當前經濟腐敗案件中居高不下的一個毒瘤。而在高官落馬軌跡中,索房、買房、因房牟利……頻頻出現在房地產業利益鏈的各種環節,甚至有的高官落馬,主要原因就是涉「房」太深。

最近幾年,記者注意到,很多落馬高官的案例中,都與房子關係十分密切,尤其是十八大以來,落馬的省部級官員,幾乎有半數都跟房地產密不可分。

據不完全統計,涉及房地產的落馬省部級官員,2008年有5人,2007年有3人,2006年有7人,2005年有4人,2004年有3人,2003年有4人,2002年有1人,2001年有5人,2000年有2人。

根據上述統計,自2000年以來,截至2013年9月,14年中,共有53名落馬省部級官員涉及房地產,而據不完全統計,14年來落馬的省部級官員在100人左右,這就意味著,一半的落馬省部級高官或多或少與房地產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在調查中,《中國經濟周刊》發現了一些比較有意思的現象。首先,從時間上看,2004年以後,平均每年涉房的落馬省部級官員明顯比2004年之前多。統計顯示,2004年及前4年涉房的落馬省部級貪官只有15人,平均每年3人;2004年以後則有38人,平均每年涉房落馬近4人,2006年、2009年,都有7個落馬高官涉及房地產。另外,從地域上看,中東部涉及房地產的落馬省部級官員數量明顯比西部多,其中,北京、廣東、上海、浙江成為因房重災區。

反腐力度步步加大

2004年6月23日,在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上,時任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提交了一份觸目驚心的、「沉甸甸」的審計「清單」,不僅一些中央部委赫然在列,而且資金使用「黑洞」之大也讓人瞠目結舌:國防科工委、科技部將幾十億元的專項資金預留;長江堤防工程款大量被侵吞;國家體育總局動用奧委會1億多元資金用於職工小區建設……報告中的18項內容,每一項都足夠震撼,而且很多都與最基本的國計民生有關。

審計署審計科研所副所長崔振龍告訴《中國經濟周刊》,這次審計出來的問題大體分為幾類,有的是在重大工程中弄虛作假,偷工減料,出現嚴重質量問題;有的是擠佔挪用包括救災款在內的各項資金;有的是虛報項目套取資金;還有非法圈地,投資效益差,人為少徵稅等等。

「問題發生的範圍廣,涉及的行業多,上至中央國家機關,下至企業,從大城市到偏遠山區,問題幾乎普遍存在。另外,違法違規者的膽子越來越大,上億元的救災款或是奧運專款都敢挪用。李金華在談到長江大堤工程質量問題時說,有人以權謀私,大肆受賄。『大肆'二字所形容的,肯定不是小打小鬧,也不是偷偷摸摸,而是公然犯罪了。」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展洪德博士嚴肅地對《中國經濟周刊》說。

類似的審計風暴絕不止這一次。2013年9月17日,國家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劉志軍的落馬,正是栽在了他大力推動的高鐵建設上。該案浮出水面,源於審計署對高鐵建設的跟蹤審計。

劉家義說:「單純用經濟數據來講的話,這些年在審計署層面,通過我們的審計工作,促進增收節支和挽回損失2000多億元,推動完善制度1800多項。與此相關的,揭露出重大的違法違規和經濟案件,移交給紀檢監察、司法機關立案查處的1000多件。在審計署層面查出的這1000多件,基本都是大案要案。」

除審計外,黨內巡視近年來也廣受關注。

黨內巡視制度已經走過10年。2003年,「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巡視組正式成立。2009年7月,《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試行)》出臺,巡視正式成為一種黨內監督的制度被確定了下來。同年,原來的「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巡視組」更名為「中央巡視組」。巡視的範圍及巡視的力量也在不斷擴大:2010年6月,巡視制度的範圍擴大至軍隊;中央巡視組的數量也從2003年的5個擴大到2011年的12個,其中6個地方組、4個企業金融組、2個中央國家機關巡視組。

2013年6月前後,中央10個巡視組分赴內蒙古、江西、中國人民大學等地區和單位。中央第八巡視組組長王鴻舉表示,此次中央巡視的重點:一是著力發現領導幹部是否存在權錢交易、以權謀私、貪汙賄賂、腐化墮落等違紀違法問題;二是著力發現是否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等問題;三是著力發現是否存在違反黨的政治紀律問題;四是著力發現是否存在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2003年至今,中央巡視組每年都會發現大量線索。2005年6月中央第五巡視組結束巡視,根據巡視組獲得的線索,不到一年時間,上海社保案浮出水面,陳良宇案也由此牽出。而在2009年,中央巡視組先後巡視了浙江等12個地區,中國保監會等4個中央金融單位,中國海運等4個國企,查獲了貴州政協原主席黃瑤、遼寧省人大原副主任宋勇等高官貪腐線索。

2013年,在啟動本輪巡視之際,習近平總書記要求中央巡視組敢於碰硬,發揮震懾力,遏制腐敗現象蔓延的勢頭。已正式運行10年的黨內巡視機制在本輪巡視中已回歸到它最主要的反腐職能:發現和反映違法違紀線索。「發現問題、形成震懾作用」,將成為未來5年巡視的主要任務。

記者手記

求變的主政者

郭芳

觀察中國經濟,區域經濟無疑是一個重要的視角。是以,在過去的10年裡,區域經濟始終是我們報導的重點。在中國,政府主導的投資模式成為過去30多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各區域的主政者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舵手,他們也因此成為我們對話的主要對象。

因為發展程度的不同,主政者們受困於不同發展階段的問題和麻煩,但無論各地方正面臨的最迫切的問題是什麼,科學發展、和諧社會,生態環保、轉型升級,民生、創新、綠色GDP,始終是過去10年中國官員語境裡較為一致的高頻詞彙。然而,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進入新世紀後這些新的執政理念,始終長期停留於紙面或是口頭而無法成為他們的現實政績。甚至,絕大多數的官員在思想上仍未能完全轉變過來,依然保留著過去粗放發展的思維慣性。這也使得整個中國經濟最終受困於舊有的發展模式而略顯悲壯。

在長期的區域經濟跟蹤報導中,我們有感於中國區域發展巨大不平衡的同時,也有感於不同區域之間官員水平的參差。應該承認,在過去的10年裡,與中國經濟共同進步的是中國官員的整體水平。毫無疑問,他們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最主要的受益者,他們中的不少人擁有較高的學歷、專業化的背景以及國際化的視野。但總體上看,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官員水平普遍高於中西部地區。同樣是東部經濟發達區域,長三角地區官員水平又優於珠三角地區,而在未來兩大區域的經濟競爭中,人才將成為重要的決定因素,其中,集中於政府方面的人才又顯得更為關鍵。

當然,在過去的10年,中國官員的腐敗也進入了高發期。一些曾經在採訪中對我們信誓旦旦稱與腐敗水火不容的官員最終成為階下囚者不乏其人,腐化的程度令人咋舌。這對官員群體及政府形象是極大的傷害。值得欣慰的是,十八大之後,中央政府始終保持著反腐敗的高壓態勢。唯其如此,才能保證社會公眾對下一個10年中國改革的信心。

相關焦點

  • 中國官員級別的政治邏輯
    閱讀提示:要理解中國的政治經濟問題,首先要理解中國政府官員的行為;要理解中國政府官員的行為,首先要理解政府官員的行政級別。為什麼?第一,在官場,行政級別決定了資源和權力的配置方式。俗話說,「官大一級壓死人」,說明級別是官場的明規則。
  • 超級劇透|沸騰新十年裡的新經濟之王們
    過去十年,千團大戰、電商大戰、共享經濟、短視頻、在線教育等詞,代表著最新商業模式和生產力,無數資本和人才被風口吸引、裹挾,共同造就時代浪潮。時至今日,新經濟已經滲透進每一個普通人生活的毛細血管中,本文對過去十年的新經濟代表進行了詳細的梳理和盤點,希望能夠給你帶來一定的啟發。
  • 超級劇透 | 沸騰新十年裡的新經濟之王們
    如果說2000年到2009年是PC網際網路的十年築基,那麼2010-2020年就是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滲透,新經濟逐漸稱王的十年。  「新經濟之王」不是具體的一家企業、一種模式、一個產品,如果我們非要定義,這十年中的新經濟之王,是具備數字經濟基因和模式、技術創新之後,經過叢林法則的艱苦競爭,湧現、生存並固化在消費者心目中的一個品牌群。
  • 海豹人:中國官員真的很幸福-搜狐新聞
    海豹人:在中國當官真的很幸福  一位檢察官在酒後坦言:「現在當官不如以前了,說不定哪一天東窗事發,就得進監獄。」他在暗示,在中國,不貪的官員太稀有,只要嚴查,大多數有權有勢的官都應該在監獄裡度過餘生。
  • 超級劇透:沸騰新十年裡的新經濟之王們
    文|財經故事薈如果說2000年到2009年是PC網際網路的十年築基,那麼2010-2020年就是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滲透,新經濟逐漸稱王的十年。「新經濟之王」不是具體的一家企業、一種模式、一個產品,如果我們非要定義,這十年中的新經濟之王,是具備數字經濟基因和模式、技術創新之後,經過叢林法則的艱苦競爭,湧現、生存並固化在消費者心目中的一個品牌群。
  • 外媒:中國鐵道部官員捷足先登赴美展開高鐵公關
    圖片說明:鐵道部代表與美國加州官員舉行會談     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17日訊(王紅娟)美聯社報導說,來自中國鐵道部和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的代表上周六已經抵達美國加州高鐵項目的起點城市弗雷斯諾報導中說,這是為競標加州高鐵工程而抵達美國的第一個代表團,中國似乎已經志在必得。    弗雷斯諾的商界領袖和政府官員周六與中國代表團舉行了長達一天的會談。美聯社報導說,連接弗雷斯諾和貝克斯菲爾德(Bakersfield)的高鐵項目最快將於2012年動工修建,可能成為美國境內第一條真正意義上的高鐵。
  • 衣索比亞或將成下一個中國,外媒:堪稱經濟奇蹟,多國正學習中國
    根據國際金融公司上周發布的最新的《非洲電子政務2021》報告顯示,非洲網際網路經濟可能會在將來大規模擴張,對該地區GDP的貢獻在三十年內將超過7000億美元,近十年以來,非洲漸漸成為全球經濟增速最快的地區之一,更被視為全球經濟增長新的一極,來自中國、印度、日本等國的公司都在湧入非洲。
  • 經濟觀察:中國各地開始解除GDP「緊箍咒」
    中新社北京1月28日電 (記者 彭大偉) 中國2014年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速日前公布,7.4%的同比增速創近24年新低,引發國內外機構與專家對今年中國GDP增長目標展開「競猜」。就在此時,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上海卻悄然從政府工作報告中移除了GDP增長目標,引發各界熱議。
  • 美媒刊文分析美國經濟:十年來最差表現 二戰後最糟糕時期
    國際信用保險公司裕利安怡的北美首席經濟學家丹•諾斯談到二季度數據時表示:「這將是我們一生中遇到的最糟糕時期,也將是二戰後最糟糕時期。」美聯儲在29日承諾將動用所有手段來減輕經濟衰退的影響。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當日稱,美國經濟衰退的程度和持續時間非常不確定,如果要實現強勁復甦,美國經濟需要所有人提供更多支持。
  • 誘人的千億新蛋糕:中國寵物經濟撬開增長空間
    近日,中國最大的寵物生態平臺波奇寵物正式在美遞交招股書,並計劃下周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或許是面臨類似「人紅是非多」的尷尬,在引發外圍諸多關切眼球的同時,也引發了唱衰者們拋出對其甚至背後整個中國寵物經濟的質疑。然而,事實當真該如此悲觀嗎?
  • 俄羅斯一官員非法給醫生分房子 落馬後民眾傷心
    你們讀過關於俠盜的書吧,但是肯定沒聽說過關於俠義的官員的故事。當一個在任的貪贓受賄的官員落馬時,我們通常會對著他罵道:「你就坐牢吧!看你還怎麼貪汙!」但是伊布列西的居民在得知他們鎮長的判決後,大家都高興不起來。其中一個當地人說:「我們的醫院完蛋了。」
  • 澳大利亞:「我們連中國的電話都打不通!」
    由於澳大利亞莫裡森政府採取了跟隨美國、遏制中國的政策,導致中澳關係嚴重惡化。中澳關係的惡化也影響到了中澳兩國的商貿往來,相對於中國來說,澳大利亞對中國經濟的依賴程度更大。因此,中澳關係的惡化給澳大利亞的經濟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 美聯儲官員Mester:美國經濟顯然需要更多財政支持;① 克利夫蘭聯儲...
    美聯儲官員Mester:美國經濟顯然需要更多財政支持;① 克利夫蘭聯儲行長Loretta Mester表示:「明顯需要用更多財政支持,來幫助在經濟停擺中首當其衝的家庭、小企業及州和地方政府支撐到實現持續復甦的時候;② 當經濟從重啟階段進入復甦階段的時候,美聯儲的政策重點將從支持市場運作和信貸流,轉向確保以適當的貨幣寬鬆政策來支持經濟、就業恢復到更正常的水平以及通脹回升
  • 伊朗慌了,生育率暴跌,公立醫院停做結紮,官員:都怪經濟不好
    但有公共衛生官員警告稱,限制保險套和其他避孕藥將加劇愛滋病等疾病傳播。包括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在內的伊朗政府保守派,一直在鼓勵伊朗人生孩子,他們限制公民獲得計生服務,同時增加不孕診所的數量,並告訴民眾至少可以生育十年。生育間隔時間也從建議每18到24個月生一胎。2013年伊朗推行改革,將女性產假延長至9個月,而新生兒的父親也享有兩周產假。
  • 杜平:中國官員濫用權力時還揚揚自得 確實是國恥
    核心提示:中國各級很多政府官員給人最大的感覺就是傲慢自大,不管在什麼場合他們都是以官階的身份的大小來衡量自己的價值、衡量對方的價值,言行處處都是官本位的心態。  鳳凰衛視11月25日《有報天天讀》節目播出「今日觀點:中國社會突出問題—人民要進步,官員拖後腿」,以下為文字實錄:杜平:今日的觀點我要再次講到中國的形象的問題,特別是官員的形象。很多人問我你對中國官員的印象怎麼樣,新華社有一個媒體曾經問我這個問題,我不回答,我再重述一遍,再加上新的內容。
  • 內容啟示錄:知乎十年,我們看懂了什麼?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辯手李慕陽謝邀,人在中國,剛下地鐵。忽然看到知乎發布了一條視頻《向上的答案》。方才發現,原來知乎都已經十年了。為什麼《新聞聯播》結束後總會有播音員在收拾稿子的片段?騰訊的張小龍是怎樣的一個人?男女之間的思維差異有哪些?巴黎聖母院火災將產生怎樣的影響?不想學習的時候如何逼迫自己學習?
  • 中澳關係緊張,澳擔心失去中國市場,澳官員要求政府確保對華貿易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澳大利亞部分媒體以及澳大利亞政府對我國多次進行了惡意攻擊,但中國始終還是澳大利亞第一大貿易夥伴。中澳兩國貿易往來頻繁,中國更是澳大利亞多項產品,例如鐵礦石、大麥、龍蝦、葡萄酒等等的大份額出口國。
  • 新星杯的十年是翻翻的十年,也是中國漫畫的十年|專訪沈浩
    「之前的二十年引領亞漫的是日本,我們希望也非常有信心,經過我們及國內同袍的共同努力,接下來的五年到十年引領亞漫的會是中國漫畫,這是我們為之奮鬥的目標。」從2007年到2017年,「新星杯」度過了十年的時光,從內容到形式,中國漫畫市場的變化投射在「新星杯」之上,而這種變化也帶動著翻翻動漫對業務的不斷調整,它的十年是翻翻的十年,也是中國漫畫的十年。
  • 中國最早"身份證"為"魚符":隋唐時產生 官員特有
    中國最早"身份證"為"魚符":隋唐時產生 官員特有   中國古代的身份證叫做「符」——這可不是江湖術士畫的那種驅鬼逐怪的「神符」,而是一種用木頭或金屬做成的小物件。隋唐時期,中國出現了最早的「身份證」——「魚符」。這種「身份證」狀如魚,分左右兩片,上面有孔,用來系掛。「魚符」是官員特有的「身份證」,普通老百姓還沒有這份待遇。「魚符」上面刻有持符官員的姓名、官職、任職衙門、官階等。
  • 2010-2020愛爾蘭的十年,就是一出經濟崛起史
    歐債危機十年來,愛爾蘭是第一個脫離危機的國家,再次成為「凱爾特猛虎」。這十年愛爾蘭發生了什麼?下面小澳給大家整理了幾件商業大事。 愛爾蘭就業部長布魯頓(Richard Bruton)表示,這對愛爾蘭來說是「一場偉大的勝利」,並表明愛爾蘭經濟的「潛在實力」得到了國際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