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衛報》報導,在經歷了生育率持續驟降,伊朗的公立醫院和診所今後將不再進行輸精管結紮術或發放避孕藥,以恢復人口增長的趨勢。
伊朗衛生部人口與家庭衛生辦公室主任哈米德·巴拉卡蒂(Hamed Barakati)在周日接受伊通社採訪時稱,伊朗婦女現在平均生1.7個孩子,該水平遠低於維持人口所需的2.2個。按照目前的趨勢,到2050年,伊朗將有約三分之一的人口在60歲以上,將成為老齡化國家。
巴拉卡蒂說,藥房和私立醫院將繼續提供計生服務和產品,公立醫院也將繼續使用那些有生命危險的婦女的計劃生育產品。但有公共衛生官員警告稱,限制保險套和其他避孕藥將加劇愛滋病等疾病傳播。
包括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在內的伊朗政府保守派,一直在鼓勵伊朗人生孩子,他們限制公民獲得計生服務,同時增加不孕診所的數量,並告訴民眾至少可以生育十年。生育間隔時間也從建議每18到24個月生一胎。2013年伊朗推行改革,將女性產假延長至9個月,而新生兒的父親也享有兩周產假。
不過,伊朗出生率一直在下降,巴拉卡蒂認為這主要是經濟狀況不佳導致的,這讓很多男性難以投身婚姻和家庭。巴拉卡蒂說:「只要我們不給年輕人提供貸款,只要我們沒有帶來安全感,年輕人就不願意結婚或生孩子。」
巴拉卡蒂還補充了其他一些影響生育率的因素,如女性為繼續接受高等教育而推遲結婚,還有社會文化對生育兩個以上孩子不太接受。目前,伊朗人首次生子平均年齡為29歲,而美國人的平均初次生育年齡僅為26歲左右。
在1990年代後期,伊朗推行計劃生育政策並一度受到讚譽,具體措施包括:補貼輸精管切除術,免費保險套和廉價避孕藥,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性健康和計劃生育教育,並打出口號:「兩個孩子就足夠」,「孩子越少,生活越好」。
一系列政策的實行,使伊朗出生率驟降,20世紀80年代,伊朗每名婦女平均生育7個孩子,而到了2011年,該數據已降至不足2個。
伊朗採取計劃生育政策的初衷是擔心80年代的大規模人口增長將使資源緊張,並導致未來的高失業率。
伊朗國內強硬派已將出生率列為國家安全問題,並聲稱有外國敵人助長了生育率的下降。
而由於人口增長率過低,伊朗又要鼓勵生育。而人權組織曾對伊朗試圖提高出生率的政策持批評態度,認為這會讓很多婦女不能進入勞動力市場,而徹底成為「生育機器 」。據統計,女性佔伊朗大學生的60%,但伊朗的女性社會勞動參與率在全球屬於最低行列。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則將出本國生率低的問題歸咎於西方思想的引入,他曾表示,擁有8000萬人口的伊朗的應該向兩倍於現有人口的水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