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0月5日,美國國防部公布了一份名為《評估和加強美國製造業和國防工業基礎及供應鏈的彈性》的非機密報告,報告全篇旨在渲染中國威脅。
報告中聲稱,美國國防工業有超過280項產品的供應鏈嚴重依賴外國,特別是對中國稀土和零備件的需求很高,因而對影響美國國防安全所需材料來說,「北京是重大風險」。
除此之外,報告中還聲稱,美國造船業在過去二十年中發生了大幅收縮,這表明美國的整個國防工業都收到了擠壓。報告中稱,自2000年以來,整個國防工業基地損失了超過20,500家美國製造企業。隨著這些公司的關閉,他們曾經負責的工人被派遣到海外,造成美國對競爭國家(這裡指的就是中國)的依賴程度令人驚訝。
報告指出,過去20年來,美國參與船舶部件製造的公司受到全球市場變化的打擊最為嚴重。在整個美國造船業,製造商和供應商已經離開了這個行業,從而限制了美國的競爭。在某些情況下,美國海軍被迫依賴單一和唯一的關鍵部件供應商,而這些供應商,很多來自於中國。
報告指出:「這些公司難以生存,缺乏投資創新技術所需的資源。」「擴大參與海軍造船的公司數量對於維持健康的工業基礎非常重要,美國需要可以滿足多個艦隊的維護需求並支持(美國)海軍的長遠造船計劃的造船行業。」
報告還舉例稱,涉及用於軍事的太陽能電視、燃料電池和飛機液晶顯示屏等方面,美國使用了大量來自中國的產品和原材料,這影響了包括F-35戰機在內的重要軍工產品製造。
事實上,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推進,中美兩國在經濟領域的合作越發的密切。兩國在很多行業都呈現水乳交融的狀態。但報告中單獨強調「中國威脅」,實屬帶著有色眼睛看人。中國從未藉助自身的優勢對美實施經濟制裁,始終本著互利共贏的理念與美方進行合作。
儘管美國防部稱美國對中國依賴很大,實際上美國對其盟友的依賴程度更深。
美國媒體認為,近一二十年來,美國不斷將第二產業進行轉移,試圖佔領國際高端產業鏈的頂端,只注重核心技術的掌握,而對一些產業鏈中不可或缺但卻利潤一般的關鍵技術產業進行轉移,因此攫取了豐厚的商業利潤。可隨之而來的確實美國在高新技術產業領域的產業鏈並不完整,關鍵技術對國外依賴度較深。這完全是美國的產業政策所決定的,並不是中國引發的這種產業轉移。
環球時報10月6日發布了有關五角大樓國防工業報告的社論指出,毫無疑問,五角大樓的這份報告將進一步加劇中美之間的互疑和緊張氣氛,強化美國社會對中國「戰略對手」的認識,成為由一些美國政治精英主導的試圖切割中美關係運動的一部分,美國一些精英圍繞惡化中美關係向美國社會的又一次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