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美國拉進「經濟繁榮夥伴對話」的臺灣
外界分析關鍵原因在於川普對中國大陸強硬的態度,此外,美臺關係自雙方「斷交」40年後,在這幾年攀上巔峰,美國今年8月與9月陸續派高官出訪臺灣、並向國會提出了多項對臺軍售案,克拉奇今年9月出訪臺灣時,成為過去40年來,美國國務院訪臺層級最高的官員,當時克拉奇也被指派負責主導臺美的經濟對話,臺灣各界因此對於川普的兩岸政策十分支持。
-
臺當局又被耍:吃了「萊豬」,美高官剛聲稱不會兌現重要承諾
據海峽導報1月12日消息,臺當局強行推動萊豬(瘦肉精豬肉)開放進口,聲稱可換得「更緊密的經貿關係」,但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日前直言,臺美貿易爭端目前尚未解決,所以現階段不會和臺啟動貿易談判。WHAT?這是幾個意思,逗「島蛙」玩嗎?意思就是臺當局啥沒撈著!雙方還沒開始談,臺當局就把自己最重要的籌碼讓給了美國。相當於仗都還沒打,地就已經被賣了。
-
蔡英文的「舔美」手段是越來越多
作者:鄧鄧審閱:臨既日前,美國副國務卿已經到達了臺灣,屆時將會在臺灣展開為時三天的「訪臺行程」。相比之前來臺灣的美國衛生部部長阿扎爾,克拉奇成為了近四十年來訪問美國的最大官員。而本次克拉奇來臺灣再一次把臺海局勢推向了危險境地。
-
美「臺僑」推動更名,陳以信:言之過早
文丨快樂天使 審丨瑾涵 近年來,民進黨當局不斷與美國加強所謂「臺美友好關係」,大力推動「去中國化」,但大家心裡都清楚,大陸勢必不會允許「臺獨
-
經濟對話是作秀,打壓中國大陸才是真實目的
臺灣貿易與投資被「邊緣化」促使開展「臺美經濟對話」當臺灣地區被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排除在外後,臺灣經濟可能面臨「邊緣化」的危機。臺灣地區是小型經濟體,主要以出口型經濟為主,還需要配合世界的資源和市場發展經濟,大陸是臺灣地區最大的產品出口地,而民進黨當局卻推行「新南向政策」,進而試圖擺脫對大陸經濟的依賴,不料RCEP的實施導致臺灣地區開始擔憂在貿易與投資這兩方面被「邊緣化」。
-
美臺突然要搞「政治軍事對話」!
據臺綠媒6日消息,美國國務院當地時間5日宣布,美臺將於當地時間6日(北京時間7日)通過視頻形式進行所謂的「政治軍事對話」。對話預計聚焦在區域情勢、臺美軍事合作與軍售等議題。 美臺突然要搞所謂「政治軍事對話」 報導稱,美國國務院政治軍事事務助理國務卿庫珀(ClarkeCooper)將出席「對話」,臺灣方面則將有外事部門和防務部門官員參與
-
美議員鼓動蔡英文訪美,臺輿論擔憂「最後的瘋狂」
就臺美關係而言,一些反華勢力正在操弄所謂的「臺美高層互訪」,不過在島內輿論看來,這只會讓民進黨當局陷入極為尷尬的境地。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9日報導,華盛頓智庫「傳統基金會」18日舉辦「挑戰時期下的美臺夥伴關係」在線研討會。
-
「臺美不建交論」在島內發酵
不過,臺「外交部長」吳釗燮日前在接受美國全國公共電臺採訪時稱,「我們也看見中共比過往更具威脅性,且比先前更具實力……對臺軍事行動的風險增加,讓臺灣可能成為代罪羔羊」,不過臺灣目前不會尋求與美國建立「全面外交關係」,而是一直希望能和美國進一步加強經濟、貿易、政治甚至安全關係。他還稱,「一旦臺海發生衝突,不會依靠美國介入」。
-
國臺辦談「臺觀光業人士遊行」:解鈴還需系鈴人
熟悉這段歷史的人都清楚,民進黨當局是在臺灣民眾強烈呼籲和金馬各界人士的積極爭取下,迫於壓力被迫開放的。兩岸雙方真正建立互信、良性對話,推動兩岸實現全面直接雙向「三通」是2008年以後的事情,基礎是「九二共識」。歷史事實已充分說明,只有堅持「九二共識」這一政治基礎及認同兩岸同屬一中的核心意涵,才能夠切實擱置爭議、求同存異、良性對話、善意互動,造福兩岸同胞。
-
光說不練假把式--臺灣知名人士看當局大陸政策
他說,當局領導人最近聲稱將在兼任民進黨主席後派人訪問大陸,但除非民進黨在7月舉行的「全代會」上能放棄「臺獨黨綱」,否則訪問根本不可能成行。 臺灣工業總會副秘書長蔡宏明說,近兩年來,在國際不景氣中,臺灣企業在大陸所賺取的巨額利潤滋潤了臺灣經濟,每年近18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更是支撐臺灣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
第八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戰略對話具體成果清單(全文)
雙方認為對話有助於增進彼此在戰略安全議題上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決定繼續保持深入、持久和開放的溝通,以進一步鞏固中美穩定、合作的戰略安全關係。雙方決定在2017年1月之前舉行戰略安全對話會間會,並在下一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前夕舉行下一次中美戰略安全對話。5、網絡安全:歡迎去年9月習近平主席訪美期間兩國元首就網絡問題達成的共識。
-
蔡英文「笑了」,「臺美」關係將有新突破?
導讀:據相關媒體報導,臺灣地區和美國之間所謂的」經濟對話」即將拉開帷幕,雙方也已經籤署了備忘錄。除此之外,民進黨宣稱此次對話成果將會非常顯著,但是關於雙方籤署的這份文件。相關消息顯示,這是在川普政府看守時期籤署的,因此,現在臺灣地區內部有很多輿論對此次雙方的經濟對話並不太看好。但民進黨當局卻對此抱有很大的期望。
-
臺灣推動駐美機構改名是挑釁!臺當局前駐美人員憂「戰火就此點燃」
美國對臺政策則由模糊到清晰,運用美參眾兩院通過多項友臺法案表達國會的意見,使原有的美臺關係邁向相當清晰的「準外交關係」。 近日美參眾兩院78位「美國國會臺灣連線」成員,聯名致函國務卿龐佩奧,建議推動臺灣駐美機構更名,將現有名稱由「駐美國經濟文化代表處」改為「臺灣駐美代表處」,臺灣「外交部次長」曾厚仁證實是「進行中的案子」,「一直是我們努力方向」。
-
美國政客準備「玩火」,想要臺灣駐美機構改名,臺當局急了:鬧劇
隨著川普卸任的時間越來越近,美國的反華勢力也開始無比囂張,在不停的對華打壓之下,有些美國政客試圖「玩火」,準備讓美國的國務卿蓬佩奧,把「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改名為「臺灣代表處」。這是公然地挑釁「一中」行為,違反了「一個中國」原則。
-
嘖嘖嘖,川普政府官員這個時候還要訪臺丨北京觀察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高級顧問葛來儀對中評社分析,蓬佩奧是在譴責中方在香港的行動時宣布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訪臺消息,把這兩個問題結合起來,合乎邏輯的結論是,美國將向臺灣派遣一名高級官員,以報復北京對於香港的行動。在與中國的戰略競爭中,美國也在利用臺灣作為武器。對於蓬佩奧利用臺灣的心思,民進黨當局或許知道,但還是興衝衝地表示歡迎。
-
臺灣經濟成長率「傲世全球」?臺經濟部門打臉:靠大陸撐起來的
這波中美貿易戰也的確意外讓臺灣受惠,臺灣投信業者指出,臺灣電子業組成供應鏈短期難遭取代,臺、美兩方彼此減少技術依賴,卻仍需要電子零件,原先市場擔憂臺灣會夾縫中求生存,卻意外變成「左右逢源」,也讓相關廠商成為中美貿易戰下的受惠者。
-
臺灣開放含瘦肉精美豬進口,「臺美」貿易果真出現變化
此前,民進黨當局上下官員曾紛紛明裡暗裡宣稱,開放萊豬後,將讓國際社會看見臺灣,並能提升與美國貿易關係。該論調餘音尚在,「臺美」貿易果真已發生變化。只不過這種變化,不是變好,而是變糟。此前,美國財政部公布匯率報告,重新將臺灣地區列入匯率操縱地區名單;事隔不久,美國商務部再下重手,對臺灣輪胎廠商課徵高額反傾銷稅。
-
拜登政府內定CIA局長,臺當局攀親:他2016年曾來臺向蔡英文道賀
伯恩斯曾在歐巴馬政府時期出任副國務卿,蔡英文2016年首次贏得「大選」後2天,他就以美方特使身份來臺當面向小英道賀。綜合外電報導,伯恩斯的外交經歷長達33年,在歐巴馬政府時期擔任副國務卿(2011-2014),主導與伊朗的秘密談判,奠定2015伊朗核協議的基礎。伯恩斯2014年卸任副國務卿後,轉往經營國際事務的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現為該智庫會長。
-
臺學者:臺灣經濟靠大陸才是常態
參考消息網1月7日報導臺灣中時新聞網1月5日發表臺灣中華大學教授尹啟銘的文章,題為《臺灣經濟靠大陸才是新常態》。全文摘編如下:日前媒體報導臺當局行政部門人士的話表示:「隨著臺灣投資規模擴增,以後除非基期因素等特殊狀態,否則臺灣經濟成長高於全球平均及居亞洲四小龍前段班將會是常態。」不禁讓人對該人士的大膽預測感到佩服,另一方面則對於他有關經濟成長動力的解讀,若不是外行就是在故意誤導社會大眾感到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