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面上的代還信用卡APP品牌越來越多,很多人在選擇這類平臺的時候,首要關心的都是費率問題。對用戶來說,把費率低的代還信用卡APP作為第一選擇的心情也能夠理解,但是這種略顯盲目的選擇,很有可能對自己的信用卡造成不小的問題,如果到那個時候才發現自己因小失大恐怕就晚了。
總有人會以費率的高度來做選擇信用卡代還平臺的依據,為了迎合這部分人的需求,有些機構既然而然的就推出了費率很低的代還軟體,然後通過跳優惠類和公益類的商戶來減少成本。一次兩次不會有什麼問題,但如果信用卡長時間的刷此類商戶,銀行將會判斷用戶是在惡意套現,給用戶的信用卡降額、封卡乃至影響個人信用記錄。
我們來看一下銀行主要從哪幾個幾個方面來判斷持卡人是否構成套現。
1、消費時間
比如,一張信用卡帳單上出現了凌晨消費幾筆大額整數支出,如果是非酒吧夜店之類的消費場所,那這就是非常不合理的。
2、消費場景
比如,帳單上早晨出現一條記錄是某某中餐、火鍋之類的,這能正常嗎?沒有誰會大早上去吃火鍋的吧。
3、消費金額
比如,早晨8、9點鐘在某某包子鋪消費幾百塊,這可能嗎?當然不可能,沒有誰大早上買幾百塊的包子吧。
4、落地商戶
這一點尤為重要,帳單上切不可出現大量公益類消費,比如學校繳學費、醫院等公共事業消費,因為這些地方銀行掙不了錢。
因此,在判定代還信用卡的APP是否可靠,只需要查詢信用卡的消費帳單,看上面的消費記錄是否正常,商戶是否是落地商戶即可。只要這些條件滿足,這個APP就是靠譜的。有一些商戶不但是落地商戶,而且帶有消費積分。
但是如何確定商戶的真偽呢?因為很多內行人都明白,商戶的信息是可以造假的。這裡教大家一個方法,就是查詢商戶的MCC碼,因為跳碼和虛擬商戶編號是無法直接查詢到真實行業類別。是不是真是商戶?是不是本地商戶?是不是優質商戶?學會看編碼,對照MCC表就可以對商戶的所在地、行業等信息一目了然。
那具體如何看商戶編碼呢?其實很簡單,商戶類別碼,也就是所謂的MCC碼,在真實商戶編號的第8到第11位,前4位數字是收單機構代碼 ;接下來4位數字是地域代碼;在接下來的4位數是MCC碼;最後4位數則是順序碼。
以優Card智慧卡管家為例,這款代還信用卡的APP擁有當前行業內為數不多的落地商戶通道,通過銀聯後臺自動定位匹配的真實落地商戶,實現多筆小額消費記錄,結合多領域的飛鳳消費場景,實現對日常消費的成功模擬,為用戶打造真實靠的完美信用卡帳單,幫助用戶放心還款。
所以大家在選擇信用卡代還APP的時候一定要保持清醒,萬萬不要為了省幾款前的手續費,之後貪小便宜吃大虧。最後提醒廣大的持卡人,養卡需要一個過程,不可操之過急,準備工作一定要做好,任何時候都要珍惜信用,按時還款,保持良好信用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