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講一個小故事。兩個小孩,一大一小,一起分5個橘子。大孩子說,我個子大,我要拿3個;小孩子不同意,說橘子是自己先看到的, 自己多分才公平。
大孩子說,我年齡大,你得聽我的;小孩子說,你欺負我,我就告訴爸爸,讓他來找你算帳。
這時兩個孩子的父親來了,問兩個小孩,為什麼為幾個橘子吵得面紅耳赤。小男孩說,我要用橘子皮,把它們做成小橘燈。大男孩說,我要橘子肉,榨一杯橘子汁。
最終這個問題解決了,小孩子得到了橘子皮, 大孩子得到了橘子肉。
兩個男孩,討論分橘子的過程,其實就是談判。但是大部分的談判,不像這個故事裡會有第三者出現,來替我們解決問題,我們要依靠自己,去跟對方達成一個結果。
理解談判的三個要點
在發刊詞裡,我說,談判是利用人決策過程中的理性和非理性,以自己的目的為先,和他人聯手找到解決方案的溝通過程。
這裡面有三個要點,我再重複一遍:
第一,以自己的目的為先;
第二,利用人決策過程中的理性和非理性;
第三,聯手找解決方案。
不要以為我囉嗦,因為這三點對你理解談判非常重要。
首先來說「以自己的目的為先」。
前面我說了,談判是解決「我要」的問題,那麼這裡面其實包含兩個問題:一個是你首先得明確自己的訴求,一個是你的訴求在談判中不能動搖。
說起來簡單,要做到不是那麼容易。你想想, 你在爭取自己利益的時候,有沒有做出過事後心不甘情不願的讓步?你有沒有覺得自己總是"太好說話」?甚至,理直氣壯地提出自己的要求,對你來說,會不會也是個難題?
而且,害怕衝突是種普遍心理,特別是在崇尚溫良恭儉讓的中國傳統文化裡,談判其實有點反其道而行之。不是通過往後讓步去解決衝突,而是通過向前爭取,來實現自己的利益。
怎麼實現呢?這就要說第二點,談判需要「利用人決策過程中的理性和非理性因素」。
影響談判的因素是多元的,最典型的可能就是國家間外交的例子,有利益、有立場、有情感、有價值觀。甚至外交官個人的風格,也會影響談判結果。
正是因為影響談判的因素是多元的,所以談判者需要做的工作也是綜合的。
我自己就曾經整理過一份談判工作清單,每一場重要談判前提醒自己需要考慮的方方面面。 這份清單裡,既包括了談判雙方的需求挖掘、 信息搜集、利益分析和計算;也包括了解對方的個人喜好和性格特點,以及合理的議程安排、會場布置,甚至還有座位安排這樣的小事。因為談判雙方的情緒、關係、氣場都會影響談判結果,比如,一個靠牆而不是靠門的座位,就可以給對方傳遞強烈的壓迫感。
影響談判的因素是多元的,也意味著你能夠使用的談判策略是多樣的。拿一開始兩個孩子分橘子的例子來說,先不說有沒有起到作用,兩個小孩其實都先後使用了不同的策略,比如一開始訴諸公平,但是每個人公平的標準不一樣,後來就訴諸權力:你不答應,我就去告狀。
對你而言,談判中能夠使用的策略,也是多樣的。比如,擺事實、講道理;比如,用利益去打動對方;再比如,有的時候,示弱,可能也是達到目的的方式。
談判的這種多因素屬性,就要求談判者,具備綜合的能力。美國國務院就有一份篩選外交官的標準,既包括智力層面,也有管理能力、溝通能力、文化適應度、同理心方面的要求。如果你感興趣,美國挑選外交官的具體標準有哪些,在文末,我把這份標準摘錄了下來,供你了解。
談判的第三個要點:「和對方聯手找到解決方案的溝通過程」。也就是說,談判是談出來的,需要信息交換和信息加工。
信息交換是指,你要把談判當作一次溝通的過程,不斷刺探對方的需求。但光有信息還不 夠,你還要換位思考,還要學會去加工這些信 息,找到背後的潛臺詞。利益訴求是有多樣性的,就像兩個小孩爭橘子,橘子只是表面訴求,背後的小橘燈和橘子汁才是真正的需求。
總之,談判就是這樣一種非常有意思的矛盾體:既有理性的一面,又有很多非理性的因素;看似你每一步都為了實現自己的訴求,解決「我要」,但又離不開對方的配合。
談判的三種基本類型
好,前面我幫你從三個要點,去理解談判是什麼。在你不會談判的時候,你可能很少去「談 判」,即便在利益攸關的時刻,你可能也不知道該怎麼去為自己爭取利益。但當你會談判了,你會發現,能用上談判的場景非常多。
先說一些比較容易想到的談判場景,比如,買東西討價還價,換工作談工資,租房、買車的時候談合同條款,代表公司跟外部合作方的洽談,甚至是跨國的、跨文化的政務、商務談判,等等。
前面我說了,談判解決的是「我要」的問題, 也就是說,只要你遇到「我要」這種情況的時候,你其實都有可能把它變成一個談判場景, 通過談判來達到目的。
比如說,想讓孩子不要再看電視了,你和他商量,最後只能看三分鐘,當然,也許他會和你討價還價,要五分鐘,最後你們四分鐘,成交。你也可以開出條件,現在立刻不看,周末才能帶他去公園玩——這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談判技巧:條件換條件。甚至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從這件事中創造出新的價值,比如,你可以 看,但是,節目看完之後,你要把裡面的故事給我講一遍,否則就不能看咯。
你看,這其實就是用談判解決問題的思路:它 不是靠命令、靠祈求,也不是靠「我這麼做是 為你好」的情感綁架,而是從具體訴求出發, 去尋找解決方案。
我們身邊能用到談判的地方還有很多,你可以把談判看作一種解決問題、實現目的的手段。
那麼談判到底什麼時候可以談?怎麼談?
你可以把談判理解成有三種基本類型,分別是價格談判、條件談判和價值談判,一種比一種要複雜。但是請你注意,三種類型不是非此即彼的,現實中它們往往會混合存在。
第一種,價格談判。這一類談判條款非常簡單,顧名思義就是談價格。最常見的是買賣場景。價格談判的特點是零和博弈,也就是說, 你能夠從談判中獲得的每一點收益都是淨收入,對於對方來說,讓出去的每一個點都是淨損失。餅就這麼大,你多咬一口,我就少一 塊。
第二種,條件談判。雙方合作的條款比較複雜,不是只有價格。比如,買房子,買二手車,常見的商務談判等等,價格當然很重要, 但付款方式、房子的戶型、車子的質量等等, 都可以作為談判的籌碼。
如果是商務談判,你和供應商除了供貨價格是多少,你們還要討論付款方式,是當場錢貨兩清?還是每個季度結一次?是你上門自提,還是送貨上門?商品合格率要達到多少?等等。 有些條款是你在乎但對方不在乎的,有些正好相反,於是你們通過談判各取所需。
第三種,價值談判,雙方的合作更加緊密和複雜。這個時候,談判的內容已經超出現有的條件之間的交換,而是通過創造新的價值去解決問題。
三種談判用到的策略有所不同,一開始你就要明確你要談的是哪一種,如果一場談判是不同情況的混合,談判中也需要搞清楚目前處在哪一層次,甚至你可以主動推動談判進入其他層次。
比如,當你發現對方寧可不合作,也不再願意降價的時候,你就可以試探一下有什麼其他的條款是可以更改或者交換的;也有可能你們找到了通過合作把餅做大的方法,但就算做大了,還是要分配,又會回到價格談判中去。
這三種談判分別應該怎麼去談、使用什麼策略。接下來的三講,我會具體一為你講解。
—本講小結—
總結一下。這一講我們講了談判是什麼。
首先,記住談判有三個要點:第一,以自己的目的為先;第二,利用談判對象的理性和非理性;第三,聯手找解決方案。
其次,現實中的談判往往很複雜,但再複雜的談判也能拆解為三個基本模型:價格談判、條件談判和價值談判。
這一講給你留一個思考題:回憶你最近的一次談判是什麼,想想它屬於哪一種談判,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