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門改造的候診區、問診登記臺、疫苗接種臺、能容納200餘人的留觀區、不良反應處置區,全程有工作人員引導,排隊和接種工作井然有序……北京市西城區第一文化館新冠疫苗接種點的現場視頻近日收穫了眾多網友的一致點讚。
這個由新街口街道辦負責現場協調管理、新街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接種、平安醫院負責醫療保障的集中接種點,是當前國內新冠疫苗接種工作穩步實施的縮影。
1月8日,在北京市西城區第一文化館,醫務人員正在接種新冠疫苗。(圖片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自去年12月15日我國正式開展重點人群接種工作以來,國內多地都作了相應部署確保穩步推進。幾天前,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傳司、騰訊健康聯合發布的「新冠疫苗接種地圖」正式上線,需要接種新冠疫苗的用戶可直接查詢本地的新冠疫苗接種點,並便捷導航到最近的接種點。
國家衛健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國已建立較為完善的接種點設置規範、接種人員嚴格規範培訓,受種人員篩查、不良反應監測、應急救治、嚴重不良反應專家會診等一系列制度。各地把接種安全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提前在每個接種點準備了二級以上綜合醫院的醫療救治人員以及急救設備和藥品,第一時間能夠及時識別、快速處置。
除了接種環節,國藥控股上月還啟動了新冠疫苗配送的全國物流演練工作,涉及質量、信息、客服、倉儲、運輸等關鍵操作環節,確保疫苗冷鏈物流配送全過程安全、高效。
在山東省立第三醫院接種點,醫護人員在展示新冠疫苗。(圖片來源:新華社)
數據顯示,我國已累計開展新冠疫苗接種近900萬劑次。實施全民免費接種也有助於符合條件的群眾實現「應接盡接」,從而快速構建免疫屏障,阻斷疫情傳播。
可以說,從抗擊疫情到防控常態化,從5條技術路線同步推進疫苗研發到批准緊急使用和重點人群接種,中國對待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種,一直是認真負責、絲毫沒有鬆懈的。作為抵禦病毒最重要的武器,疫苗被世界各國寄予厚望。然而一段時期以來,美國卻在這件事上有著截然不同的反應。
美國1月8日新增新冠確診病例超過30萬例,刷新該國疫情暴發以來最高紀錄。與之相對應的,是遠低於預期的疫苗接種數據。
根據美國疾控中心官網數據,截至8日當天全美已經分發了2213萬劑疫苗,但只有668萬劑得到了注射,近七成疫苗尚未使用。而在去年,美國推出新冠疫苗計劃「曲速行動」時承諾,當年12月底分發4000萬劑疫苗,並接種2000萬劑。
按照職責,聯邦政府只管運送,不管分發接種。而地方衛生部門則忙於救治激增的確診病例,無暇顧及疫苗接種。一些專家擔憂,按照目前的速度計算需要數年才能覆蓋完成群體免疫,「曲速行動」顯然已經變成了「慢動作」。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在《這就是中國》節目中表示,讓美國人接種疫苗「面臨的挑戰可能比戴口罩還要大」,因為很多美國人不相信疫苗,至今還有人不時散布關於疫苗的荒謬論點或者謠言。
民眾有顧慮不願意接種是一方面原因,更重要的是組織協調和執行等方面的效率低下。美國多地因疫苗接種問題處於「一團亂麻」,接連曝出令人匪夷所思的消息——有數百位老人為了接種疫苗,頂著寒風徹夜在戶外排隊;一些地區的疫苗接種預約網站直接崩潰;一名藥劑師因試圖故意毀壞超過500劑疫苗而被捕;有42人被錯誤注射了治療新冠的抗體混合藥物;很多符合優先接種條件的人拒絕接種疫苗,比如去年底為護理機構人員分發的220萬劑疫苗,只有17萬人參與接種……
反觀中國,依靠非凡的組織動員能力、統籌協調能力、貫徹執行能力,我們在短時間內將14億中國人凝聚起來,創造了人類同疾病鬥爭史上又一個英勇壯舉。
市場研究機構認為,2021年經濟復甦的步伐的快慢取決於疫苗普及的速度。從這個角度看,我們一定能夠經受住疫情的風險挑戰衝擊,化危為機、浴火重生。(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姜永斌 文字 張寒 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