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身體各個器官尚未發育成熟,對外界的抵抗力較弱,沒有抵抗細菌和病毒的能力,很容易受到各種感染,在這種時候我們就得依靠疫苗的幫助來戰勝它們,從寶寶出生的第一天開始就需接種疫苗。
寶寶黃疸還沒完全消退,能退後接種疫苗嗎?疫苗打晚了還要重頭開始打嗎?……我們總結了一些大家最為關心的疫苗接種問題,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寶寶接種疫苗,時間可以提前或者退後嗎?
嬰幼兒接種疫苗不能提前,因為部分疫苗之間要有一定的間隔周期,提早接種要受到母體抗體影響,效果非常不好,而且打疫苗也和不同月齡嬰幼兒的發育情況有一定關係。另外,預防部門用的預防藥物多是國家定額定時劃分的藥物,只能在接種當天用。
不得已的情況可以推遲接種疫苗,疫苗要在寶寶身體完全健康的狀況下才能打,如果有感冒、發燒、嚴重溼疹的狀況是不能打疫苗的。
2、疫苗打晚了,要重頭開始補打嗎?
常規接種的疫苗,補打的總體原則是:缺幾針補幾針,不需要重頭補打。
只有極少數的疫苗需要重頭補打。比如,一種在美國使用的傷寒疫苗,有專家提出:如果不能在一個周期內完成規定劑次的接種,則需要重新接種。
3、有些疫苗,過了一定年齡就可不打了?
的確是。
比如輪病疫苗,3歲以上不接種,流感嗜血桿菌疫苗,5歲以上不接種,手足口疫苗,5歲以上不接種。
4、接種疫苗後是不是就一定不得傳染病了?
預防接種是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但成功率並非是100%,多數疫苗的保護率>80%。由於受種者個體的特殊原因,如免疫應答能力低下等因素,可導致接種後免疫失敗。但大量的研究證明,即使接種疫苗後發病,相對於不接種疫苗者,其患病後的臨床表現要輕很多。
5、寶寶打完預防針後出現嗜睡,正常嗎?
寶寶打完預防針後出現嗜睡的狀況是讓新爸爸媽媽們頭疼的事情,因為他們並不知道這種狀況正不正常。其實寶寶在打完預防針後出現嗜睡、精神萎靡、低熱、厭食等症狀都是正常的,是屬於接種的正常反應,一般1-3天這些症狀就會消失,所以家長們並不用太擔心。
6、同時接種兩種或以上的疫苗會增大副作用嗎?
一般來說,兩種或以上疫苗可在寶寶的不同部位同時接種;
廣泛應用的減毒疫苗和滅活疫苗同時接種不會影響機體的免疫反應,也不會增加副反應的發生概率。
附:寶寶接種疫苗時間表
接種疫苗是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我國兒童必須接種的疫苗即一類疫苗,由國家免費提供。
因為入園、入學、出國時都需要查驗疫苗接種情況,所以儘量按時接種,注意不要遺漏。
預防接種時間表,媽媽一定要牢記:
出生24小時內
B型肝炎疫苗:第一劑,預防乙型病毒性肝炎
卡介苗:1劑,結核病
1月齡
B型肝炎疫苗:第二劑
2月齡
脊灰疫苗:第一劑,預防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痺)
3月齡
脊灰疫苗:第二劑
百白破疫苗:第一劑,預防百日咳,白喉,破傷風
4月齡
脊灰疫苗:第三劑
百白破疫苗:第二劑
5月齡
百白破疫苗:第三劑
6月齡
B型肝炎疫苗:第三劑
A群流腦疫苗:第一劑,預防A群腦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8月齡
麻疹疫苗:一劑,預防麻疹
9月齡
A群流腦疫苗:第二劑
1周歲
乙腦減毒活疫苗:第一劑,預防流行性乙型腦炎
18月齡
百白破疫苗:第四劑
麻腮風疫苗:一劑,預防麻疹、風疹和流行性腮腺炎
A肝減毒活疫苗:一劑,預防甲型病毒性肝炎
2周歲
乙腦減毒活疫苗:第二劑
3周歲
A+C群流腦疫苗:第一劑,預防A群及C群腦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4周歲
脊灰疫苗:第四劑
6周歲
白破疫苗:一劑,預防白喉、破傷風
A+C群流腦疫苗:第二劑
小愛叨叨叨
一直有媽媽諮詢二類疫苗的相關問題。第二類疫苗是不是效果不好?沒必要打?這種觀點是錯誤的。不管是免費疫苗還是自費疫苗,都可以預防相應的疾病。如果能夠在正規推薦時間都給寶寶接種,可以得到更廣泛的保護。在家庭經濟水平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