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手術期急性腎損傷的研究進展

2020-11-28 醫脈通

作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麻醉科(李嘉欣、曾敏、董佳、彭宇明)

 

圍手術期急性腎損傷(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發病率逐年升高,直接影響患者圍手術期重要臟器功能的調整和治療以及短期和遠期預後。但是AKI的診斷到目前為止還不完善,導致臨床中實際檢出率比較低。

 

1.定義和診斷

 

圍手術期AKI,即手術後1周內腎小球濾過率突然下降,導致經尿排出的有毒物質積聚的一種併發症。目前的診斷標準基於2012年改善全球腎臟病預後組織(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KDIGO)發布的《KDIGO急性腎損傷臨床實踐指南》,該指南統一了RIFLE(Risk,Injury,Failure,Loss,End StageRenal Disease)分級標準和AKI網絡標準,將圍手術期AKI劃分為3個階段,通過重新劃定閾值提高了診斷的靈敏性和準確性。而之前的RIFLE分級標準診斷AKI的敏感度偏低,已逐漸不再使用。

 

2發病和流行病

 

AKI是一種常見的病死率很高的圍手術期併發症。大型手術圍手術期AKI發病率在20%左右。ICU中AKI的發病率高達30%~50%,其中27%發生院內死亡。同時AKI具有併發症高發、住院花費高、資源利用率高的特點。據統計,如果每年AKI的發病率減少20%,醫療負擔可以降低50億美元。

 

3.發病機制

 

圍手術期AKI往往不是由單一因素導致的,而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圍手術期低血容量、MAP降低、腎血流灌注不足是引起AKI的主要機制。早期,腎臟通過激活交感神經系統,分泌釋放抗利尿激素和血管緊張素Ⅱ來維持腎小球濾過率。但是持續的腎血流灌注不足、傳入與傳出小動脈收縮會繼發性引起腎小球濾過率下降。此外,手術創傷引起的系統性炎症,引起微循環功能障礙,白細胞遷移和內皮細胞功能障礙導致腎小管損傷,進而發展為AKI。

 

4.圍手術期危險因素

 

圍手術期AKI的危險因素包括術前、術中和術後三方面的內容。高齡、女性、肥胖是導致圍手術期AKI發病率增加的常見原因。有研究證明BMI每增加5kg/m2,,AKI的發生率增加26.5%。術前慢性腎臟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心血管疾病,都與圍手術期AKI的發病密切相關。其中術前有慢性腎臟疾病的患者,術後需要腎臟替代治療的概率高達30%。

 

另有研究發現,圍手術期血糖波動幅度大會導致圍手術期AKI的發病率上升。貧血導致血液攜氧能力下降,組織氧供降低,腎臟缺氧,從而導致AKI。研究發現,術前Hb水平低於80mg/L會導致圍手術期AKI的發病率增加4倍。術中因素如手術時間及手術方式與圍手術期AKI的發生密切相關,其中術中進行CPB的心臟手術圍手術期AKI發病率最高。對敗血症患者的研究發現,急診手術患者比擇期手術患者發病率高。

 

另有研究發現,長時間低血壓會降低腎血流灌注,超過腎代償能力後會破壞自身調節,最終導致AKI。當MAP<60mmHg(1mmHg=0.133kPa)超過20min或MAP<50mmHg超過10min都可能導致AKI發生。輸血與圍手術期AKI的關係主要取決於輸注血液紅細胞的性狀,輸注陳舊紅細胞會導致圍手術期急性腎衰竭的發病率增加。濃縮紅細胞輸注也與AKI有關,貧血患者的輸血管理會影響圍手術期腎損傷的發病率。

 

圍手術期藥物的使用也與AKI的發生率增加有關,如造影劑、止痛藥、非類固醇類抗炎藥(如氨基糖苷類、青黴素族、頭孢類抗生素)、袢利尿劑等藥物都可能造成藥物性腎損傷。有研究證明,圍手術期大量使用甘露醇也會導致術後AKI的發生率增加。

 

5.生物標記物

 

目前的研究集中探索在血Cr增加或者尿量下降之前釋放的損傷標記物。研究表明,新的損傷標記物出現在腎小管損傷早期,且尚未出現腎小球濾過功能障礙之前診斷亞臨床AKI。早期腎小管損傷標誌因子是由於手術等傷害性刺激產生和釋放的,不同的新型損傷標誌物與不同的損傷機制有關,理論上不同的損傷標誌物可以預測造成AKI的潛在病因。但是,目前研究發現,其對於AKI的病因診斷缺乏敏感性,對腎外因素引起的損傷缺乏特異性。所以目前仍在研究中。金屬蛋白酶組織抑制劑-2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7可以通過反映腎小管上皮細胞分裂周期停滯這一特性,間接反映AKI程度。

 

目前研究認為,其預測高風險患者AKI發生的作用尤其明顯,但在既往有AKI病史或無AKI高危因素的患者中預測AKI發生的敏感性較差。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是趨化因子家族的一員,可用於反映炎症狀態,進一步預測亞臨床炎症。其可以通過預測系統性炎症進一步預測AKI。最新研究證實,在有AKI高危因素的患者中,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可以用於預測AKI的發生。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由機體所有有核細胞穩定產生,可用於評價腎小球濾過率而且不受眾多病生理因素的影響。其可以通過預測腎小球濾過率輕微的變化預測AKI。近期研究表明,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結合蛋白尿能敏感預測早期腎功能損傷。

 

6.防治策略

 

目前,圍手術期AKI預防策略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KDIGO指南提出了一系列預防措施,包括圍手術期終止和避免使用腎毒性藥物,監測功能性血流動力學,維持適當的循環容量和灌注壓,同時維持血糖平穩,提供營養支持,密切檢測血Cr水平和尿量等。術中維持MAP在60~75mmHg時,儘可能地縮短低血壓持續的時間,及時優化血管內有效血容量,快速建立靜脈通路,保持晶體與膠體輸注平衡,防止血壓過低和腎血流量下降,進而導致腎小球濾過率降低,可以防止AKI的發生。

 

以往的觀點認為嚴格的血糖控制可以明顯減少危重患者圍手術期AKI的發生率,但目前的大量研究表明溫和的血糖控制優於嚴格的血糖控制。N-乙醯半胱氨酸是一種巰基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擴張血管、降低活性氧和促炎細胞因子產生和減輕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作用。目前已經在動物實驗中證明,N-乙醯半胱氨酸可以減輕術後AKI的發病。

 

右美託咪定是高度選擇性的α2激動劑,對近端腎小管在缺血時有細胞保護作用和抑制低氧誘發的細胞凋亡作用。右美託咪定的腎臟保護作用在心臟手術中得到證實。多項研究證實,術前輸注右美託咪定,術後48h內AKI的發病率顯著改善。術前右美託咪定的輸注可能通過阻滯交感神經興奮性來抑制AKI的發生。圍手術期AKI是影響患者術後恢復的一個潛在危險因素。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有利於患者的術後恢復。但是AKI的病理生理過程比較複雜,其預防需要多模式方法相結合。而有效的預防依賴於對高風險人群的定義。

 

另外,早期監測損傷標記物來確診AKI的方法已經被廣泛關注,也許在將來會被納入早期診斷標準中。隨著基礎的廣泛研究和臨床的大力重視,圍手術期AKI的發病率有望相對下降。

 

來源:李嘉欣,曾敏,董佳, 等.圍手術期急性腎損傷的研究進展[J].國際麻醉學與復甦雜誌,2018,39(12):1180-1183.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超聲檢查診斷急性腎損傷的研究進展
    研究指出,急性腎損傷檢出率為2.03%,約有140萬~290萬急性腎損傷患者住院治療。重症患者合併急性腎損傷的病死率高達40%~80%,而入住重症監護室後24h內急性腎損傷發生率約36.1%,需要接受替代治療的急性腎損傷患者約為4.9%,且其病死率高達50%~70%。目前臨床急性腎損傷的診斷和治療多不及時,儘早發現並治療已經成為各科醫師亟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 J Hepatol:肝硬化患者急性腎損傷的診斷標準
    因為兩個原因,應用sCr 1.5 mg/dL (133 μmol/L)作為診斷肝硬化患者的急性腎損傷的依據是有問題的。首先,sCr值為1.5 mg/dL (133 μmol/L)通常表示GFR明顯下降(~30 mL/min),其次,這一上限未考慮到之前幾天或幾周sCr的動態變化,我們需要據此判斷是急性腎損傷還是慢性腎損傷。
  • 早期發現心臟手術相關急性腎損傷,這10大指標少不了
    作者:武大偉 寧莉 魏殿軍 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檢驗科心臟手術相關急性腎損傷(CSA-AKI)是一種心臟手術後常見而嚴重的併發症,是增加心臟手術死亡率和發展為慢性腎病的危險因素。然而,由於缺乏統一的急性腎損傷(AKI)定義,對其發生率的報導差異較大, 從1%-30%不等,其中1%-15%的患者需要透析。儘早識別和發現心臟手術術前和術中危險因素可以減少CSA-AKI的發生。1.
  • 《Nature》醫學:NMN會是急性腎損傷的新希望?
    Parikh領導的多學科研究小組證實:NAD+有望預防急性腎損傷。 既往的研究顯示,50% 發生急性腎損傷 2~3 期的患者腎功能不恢復,至少在急性腎損傷發生後的 30 天內不恢復。5% 的住院患者需要透析或持續腎功能不全,其中 15%住在 ICU,因此這項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動物實驗證明NAD+的增加有益病情 Samir M.
  • 治療急性腎損傷有了可精準「帶貨」的新方案
    目前針對急性腎損傷的治療仍以早期液體復甦或腎臟替代治療等幹預療法為主,缺乏有效的藥物治療手段。   浙江大學藥學院杜永忠教授11月13日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們課題組經過2年的攻關,設計出一款可精準「帶貨」、有效釋放、高濃度分布、長期滯留的急性腎損傷靶向治療藥物,為臨床轉化提供了重要支持。相關研究成果10月9日刊發於國際知名期刊《科學·進展》。
  • 呋塞米治療急性腎損傷危重患者,預後如何?|研究速遞
    呋塞米治療急性腎損傷危重患者,預後如何?
  • 急性腎損傷的生物標誌物
    > 文章作者:李榮山急性腎損傷
  • ...Care Med:左西孟旦VS米力農對嬰兒先天性心臟手術後急性腎損傷...
    導語:左西孟旦與米力農相比,並不能降低因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或法洛四聯症進行心臟全矯術後嬰兒急性腎損傷的發生率。 有研究表明,與其他肌注藥相比,左西孟旦可改善成人心臟手術後的腎小球濾過率。
  • 第53屆ERA-EDTA大會:急性腎損傷早期治療可改善患者預後
    2016年5月21-24日,第53屆歐洲腎臟協會-歐洲透析和移植協會(ERA-EDTA)大會於奧地利維也納順利召開。本次大會中,來自德國明斯特大學醫院的Alexander Zarbock博士報導稱,急性腎損傷早期治療可改善患者預後。
  • 胸外科圍手術期肺保護中國專家共識(2019 版)
    王天佑,胸外科圍手術期肺保護中國專家共識(2019 版)專家組,中國醫學基金會胸外科專業委員會關鍵詞:圍手術期肺保護;中國專家共識;胸外科引用本文:王天佑. 胸外科圍手術期肺保護中國專家共識(2019 版).
  • 兒童急性腎損傷的流行病學特點
    急性腎損傷(AKI)可增加危重患者病程複雜度,並可發展成慢性腎臟病。橫斷面和小規模前瞻性研究表明,危重患兒急性腎損傷並非罕見,但是兒童急性腎損傷的發病率是否與成人相同尚不清楚。Kaddourah等人近日在《NEJM》期刊發表的研究對全球急性腎損傷的流行特點進行了評估。
  • 浙大學者提出靶向治療急性腎損傷新方案
    急性腎損傷是指一種由多種侵襲因素(如內毒素等)造成腎功能在短期內急性減退的臨床症候群,其發病迅猛,死亡率高。目前針對急性腎損傷的治療仍以早期液體復甦或腎臟替代治療等幹預為主,缺乏有效的藥物治療手段。急性腎損傷的腎臟線粒體靶向抗氧化治療仍然是一個挑戰。 近日,《科學進展》刊發浙江大學藥學院教授杜永忠團隊最新成果。課題組設計出一款精準帶貨、有效釋放、高濃度分布、長期滯留的急性腎損傷靶向治療藥物,為臨床轉化提供重要基礎研究。 這是研究小組經過近2年的攻關完成的。
  • 浙江大學學者提出靶向治療急性腎損傷新方案
    SS31前藥的化學結構及其治療急性腎損傷的示意圖  急性腎損傷是指一種由多種侵襲因素目前針對急性腎損傷的治療仍以早期液體復甦或腎臟替代治療等幹預為主,缺乏有效的藥物治療手段。急性腎損傷的腎臟線粒體靶向抗氧化治療仍然是一個挑戰。  近日,《科學進展》刊發浙江大學藥學院教授杜永忠團隊最新成果。課題組設計出一款精準帶貨、有效釋放、高濃度分布、長期滯留的急性腎損傷靶向治療藥物,為臨床轉化提供重要基礎研究。  這是研究小組經過近2年的攻關完成的。
  • 2019甘肅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知識點:急性腎損傷與死亡率
    2019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正處於緊張的備考階段,甘肅中公教育根據往年的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試題整理了2019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筆試備考資料,下面是今天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準備的考點知識-護理操作技術-急性腎損傷與死亡率。
  • 急性腎損傷新型治療方法匯總_急性腎損傷_新型治療方法_腎臟病_醫...
    急性腎損傷(AKI)是臨床上常見的腎臟病,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傳統治療方法主要是支持性治療,包括避免腎毒性,恢復血容量,維持血液動力學穩定和腎臟替代治療。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過度液體復甦、高氯溶液與AKI進展密切相關,因此,AKI患者液體治療應選擇平衡液。
  • 兒童急性腎損傷新診斷標準面世
    日前,南方醫院國家腎臟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侯凡凡院士領導的團隊,聯合全國25家兒童醫療中心,完成了一項大型多中心隊列研究,創建了根據正常兒童血清肌酐變化範圍值診斷兒童急性腎損傷的新標準。&nbsp&nbsp&nbsp&nbsp「由於兒童肌肉總量少於成人,因此血清肌酐水平的基礎值低於成人,套用成人標準診斷兒童急性腎損傷會過高估計急性腎損傷的發生率,導致臨床誤診。」侯凡凡表示,國內外學者都已認識到這個問題,但多年來一直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案。
  • 部分和根治性腎切除術 | 術中尿量與急性腎損傷相關性的探討
    部分和根治性腎切除術 | 術中尿量與急性腎損傷相關性的探討
  • 美國研究顯示新冠住院患者有46%發生了急性腎損傷
    新冠導致的腎損傷比大家想的還要多,美國研究顯示新冠住院患者有46%發生了急性腎損傷(AKI),其中五分之一需要透析。患有AKI的患者的院內死亡率為50%,而沒有AKI的患者的院內死亡率為8%。研究結果顯示,只有30%的發展為AKI的人能夠倖存並有腎臟恢復。
  • 急性腎損傷有何症狀 哪些疾病誘發急性腎損傷
    原標題:急性腎損傷有何症狀 哪些疾病誘發急性腎損傷   急性腎損傷是一種臨床常見的症候群,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國居高不下。據悉,我國每年有近400萬人罹患該病,且患病人數逐年攀升。急性腎損傷對於很多人來說都並不陌生,那麼你又是否了解急性腎損傷會出現什麼症狀呢?哪些疾病又是急性腎損傷的誘因呢?
  • 圍麻醉期突發心肌缺血與急性心肌梗死原因分析及應對策略
    由於麻醉、手術創傷和其他因素的影響,冠心病患者在圍麻醉期可發生冠狀動脈的供血和心臟需血失衡,導致冠狀動脈血流量不能滿足心肌代謝的需要,從而引起心肌急劇的缺血缺氧,甚至可以導致圍術期急性心肌梗死等嚴重事件。相關研究表明,合理的麻醉不僅不會增加心臟缺血及心梗的風險,相反的會增加發生心臟事件的閾值。然而,一旦涉及到心臟病患者的麻醉,麻醉醫師都會有多方面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