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屆ERA-EDTA大會:急性腎損傷早期治療可改善患者預後
2016-05-24 來源:醫脈通
醫脈通編譯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
2016年5月21-24日,第53屆歐洲腎臟協會-歐洲透析和移植協會(ERA-EDTA)大會於奧地利維也納順利召開。本次大會中,來自德國明斯特大學醫院的Alexander Zarbock博士報導稱,急性腎損傷早期治療可改善患者預後。
ELAIN隨機臨床試驗顯示,2期急性腎損傷發病8小時內開始腎臟替代治療可顯著降低90天全因死亡率。此外,早期幹預還可縮短其他臨床終點時間,如:透析時間,機械通氣時間和總住院時間。
Alexander Zarbock 稱「鑑於透析與多種併發症相關,故臨床醫生一般不推薦讓無需透析的患者接受透析治療。但是,早期臨床疾病聯合生物標誌物,可預測哪些患者可進展為嚴重急性腎損傷,發現潛在嚴重急性腎損傷患者後,醫生可在早期開始腎臟替代治療,改善預後,使患者獲益。」
該研究結果在本次大會報導的同時,於5月22日在線發表在《JAMA》期刊。
該多中心研究中,Zarbock博士和同事隨機對112例患者進行早期治療(平均開始治療時間為2期急性腎損傷發病後6小時);119例患者進行延遲治療(平均開始治療時間為2期急性腎損傷發病後25.5小時)。
所有受試者均患有危重病,無致命性併發症,血清中性粒細胞明膠酶相關脂質運載蛋白大於150 mg/mL,符合2期急性腎損傷標準—KDIGO定義為:血肌酐水平至少比基線水平高2倍或尿量小於0.5 mL/kg/小時,持續12小時以上。
早期治療組90天死亡率低於延遲治療組(39.3% vs 54.7%;P = .03),絕對危險度降低率為15.4%。此外,次要終點優於延遲治療組。
研究組次要終點
早期治療組90天腎功能恢復人數多於延遲治療組(53.6% vs 38.7%;P = .02)。但是,兩組患者透析需求無統計學差異。
來自史丹福大學的Glenn Chertow博士和貝勒醫學院的Wolfgang Winkelmayer博士在同期卷期刊發表的述評中寫道,「該研究結果十分有趣的是:發病後24小時內開始治療可顯著影響多終點,包括90天死亡率。」
但是,「其他單中心,中等規模透析幹預試驗也已取得類似的重要結果」。例如,一項納入114例患者的研究顯示,血液濾過組住院死亡率低於鹽水輸注組(2% vs 14%;P= 0.02),1年死亡率低於鹽水輸注組(10% vs 30%;P= 0.01)(NEJM 2003;349:1333-1340)。
「當時,多數醫生認為該研究結果是不可信的,迄今為止,無驗證性試驗驗證該研究結果」 Chertow和Winkelmayer博士稱。
Chertow和Winkelmayer博士解釋說,無論Zarbock博士的研究結果是否可信,「研究人員都進行了嚴格的試驗,並對該研究結果進行了合理的客觀報導。鑑於Zarbock等人的研究結果具有煽動性,危重症腎病協會有必要開展一項規模更大的多中心研究以驗證或反駁該研究結果。」
ERA-EDTA論文評選委員會主席Denis Fouque博士(法國裡昂大學)稱,早期治療是否確實可改善急性腎損傷患者預後尚有爭議。
最新的多中心研究顯示,早期治療和延遲治療患者死亡率無顯著統計學差異(48.5% vs 49.7%)(NEJM 在線發表於2016年5月15日)。但是,延遲治療組患者出現多尿—腎功能改善的標誌—的時間早於早期治療組。(P < .00.1)。
「任何治療都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的風險,因此,如果不開始透析治療,則可以避免透析相關性併發症,如出血和導管相關性感染。」 Fouque博士解釋說。「是否開始治療取決於每個醫生對開始透析時機的理解,但僅依靠KDIGO生物學研究數可能不足以確定開始透析治療的時機。」
醫脈通編譯自:Early Treatment for Acute Kidney Injury Improves Outcomes. Medscape. May 23, 2016.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