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屆ERA-EDTA大會:急性腎損傷早期治療可改善患者預後

2020-11-28 醫脈通

第53屆ERA-EDTA大會:急性腎損傷早期治療可改善患者預後

2016-05-24 來源:醫脈通

醫脈通編譯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


2016年5月21-24日,第53屆歐洲腎臟協會-歐洲透析和移植協會(ERA-EDTA)大會於奧地利維也納順利召開。本次大會中,來自德國明斯特大學醫院的Alexander Zarbock博士報導稱,急性腎損傷早期治療可改善患者預後。


ELAIN隨機臨床試驗顯示,2期急性腎損傷發病8小時內開始腎臟替代治療可顯著降低90天全因死亡率。此外,早期幹預還可縮短其他臨床終點時間,如:透析時間,機械通氣時間和總住院時間。


Alexander Zarbock 稱「鑑於透析與多種併發症相關,故臨床醫生一般不推薦讓無需透析的患者接受透析治療。但是,早期臨床疾病聯合生物標誌物,可預測哪些患者可進展為嚴重急性腎損傷,發現潛在嚴重急性腎損傷患者後,醫生可在早期開始腎臟替代治療,改善預後,使患者獲益。」


該研究結果在本次大會報導的同時,於5月22日在線發表在《JAMA》期刊。


該多中心研究中,Zarbock博士和同事隨機對112例患者進行早期治療(平均開始治療時間為2期急性腎損傷發病後6小時);119例患者進行延遲治療(平均開始治療時間為2期急性腎損傷發病後25.5小時)。


所有受試者均患有危重病,無致命性併發症,血清中性粒細胞明膠酶相關脂質運載蛋白大於150 mg/mL,符合2期急性腎損傷標準—KDIGO定義為:血肌酐水平至少比基線水平高2倍或尿量小於0.5 mL/kg/小時,持續12小時以上。


早期治療組90天死亡率低於延遲治療組(39.3% vs 54.7%;P = .03),絕對危險度降低率為15.4%。此外,次要終點優於延遲治療組。


研究組次要終點


早期治療組90天腎功能恢復人數多於延遲治療組(53.6% vs 38.7%;P = .02)。但是,兩組患者透析需求無統計學差異。


來自史丹福大學的Glenn Chertow博士和貝勒醫學院的Wolfgang Winkelmayer博士在同期卷期刊發表的述評中寫道,「該研究結果十分有趣的是:發病後24小時內開始治療可顯著影響多終點,包括90天死亡率。」


但是,「其他單中心,中等規模透析幹預試驗也已取得類似的重要結果」。例如,一項納入114例患者的研究顯示,血液濾過組住院死亡率低於鹽水輸注組(2% vs 14%;P= 0.02),1年死亡率低於鹽水輸注組(10% vs 30%;P= 0.01)(NEJM 2003;349:1333-1340)。


「當時,多數醫生認為該研究結果是不可信的,迄今為止,無驗證性試驗驗證該研究結果」 Chertow和Winkelmayer博士稱。


Chertow和Winkelmayer博士解釋說,無論Zarbock博士的研究結果是否可信,「研究人員都進行了嚴格的試驗,並對該研究結果進行了合理的客觀報導。鑑於Zarbock等人的研究結果具有煽動性,危重症腎病協會有必要開展一項規模更大的多中心研究以驗證或反駁該研究結果。」


ERA-EDTA論文評選委員會主席Denis Fouque博士(法國裡昂大學)稱,早期治療是否確實可改善急性腎損傷患者預後尚有爭議。


最新的多中心研究顯示,早期治療和延遲治療患者死亡率無顯著統計學差異(48.5% vs 49.7%)(NEJM 在線發表於2016年5月15日)。但是,延遲治療組患者出現多尿—腎功能改善的標誌—的時間早於早期治療組。(P < .00.1)。


「任何治療都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的風險,因此,如果不開始透析治療,則可以避免透析相關性併發症,如出血和導管相關性感染。」 Fouque博士解釋說。「是否開始治療取決於每個醫生對開始透析時機的理解,但僅依靠KDIGO生物學研究數可能不足以確定開始透析治療的時機。」


醫脈通編譯自:Early Treatment for Acute Kidney Injury Improves Outcomes. Medscape. May 23, 2016.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呋塞米治療急性腎損傷危重患者,預後如何?|研究速遞
    呋塞米治療急性腎損傷危重患者,預後如何?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嚴重急性腎損傷患者延遲或早期腎臟替代治療對生存率無影響
    嚴重急性腎損傷患者延遲或早期腎臟替代治療對生存率無影響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26 13:57:45 法國巴黎大學Didier Dreyfuss課題組探討了延遲和早期開始腎臟替代治療對嚴重急性腎損傷患者的影響
  • NEJM:腫瘤相關性急性腎損傷的診治
    急性腎損傷(AKI)是腫瘤患者的常見併發症,其中危重症腫瘤患者急性腎損傷風險最高,發生率可達54%,尤其是血液腫瘤或多發性骨髓瘤以及膿毒性休克患者。腫瘤患者合併AKI可增加全身化療的毒性風險,影響腫瘤治療,顯著增加患者發病率和死亡率。
  • 血液淨化治療急性腎損傷的新認識
    急性腎損傷(AKI)是一組臨床常見的原發性或繼發性腎功能受損,是對急性腎功能不全(ARI)和急性腎衰竭
  • 急性腎損傷透析患者的容量管理
    急性腎損傷(AKI)是由各種病因引起的腎功能快速下降而出現的臨床症候群,表現為腎小球濾過率(GFR)下降,伴氮質代謝產物如肌酐、尿素氮等瀦留,水、電解質紊亂和酸鹼平衡失調,重者可出現尿毒症的系統併發症。
  • 兒童急性腎損傷的流行病學特點
    急性腎損傷(AKI)可增加危重患者病程複雜度,並可發展成慢性腎臟病。橫斷面和小規模前瞻性研究表明,危重患兒急性腎損傷並非罕見,但是兒童急性腎損傷的發病率是否與成人相同尚不清楚。Kaddourah等人近日在《NEJM》期刊發表的研究對全球急性腎損傷的流行特點進行了評估。
  • 新冠病毒的嗜腎性是新冠肺炎患者急性腎損傷的「罪魁禍首」
    新冠病毒的嗜腎性是新冠肺炎患者急性腎損傷的「罪魁禍首」 2020-08-19 11: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超聲檢查診斷急性腎損傷的研究進展
    根據病因可將其分為腎前性、腎性及腎後性。研究指出,急性腎損傷檢出率為2.03%,約有140萬~290萬急性腎損傷患者住院治療。重症患者合併急性腎損傷的病死率高達40%~80%,而入住重症監護室後24h內急性腎損傷發生率約36.1%,需要接受替代治療的急性腎損傷患者約為4.9%,且其病死率高達50%~70%。
  • Lancet:新冠病毒的嗜腎性是新冠肺炎患者急性腎損傷的「罪魁禍首」!
    急性腎損傷是COVID-19的一種常見併發症,可增加COVID-19患者的死亡率。雖然在腎臟中已發現了重度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2(SARS-CoV-2),但其臨床效應尚不明確。
  • 治療急性腎損傷有了可精準「帶貨」的新方案
    目前針對急性腎損傷的治療仍以早期液體復甦或腎臟替代治療等幹預療法為主,缺乏有效的藥物治療手段。   浙江大學藥學院杜永忠教授11月13日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們課題組經過2年的攻關,設計出一款可精準「帶貨」、有效釋放、高濃度分布、長期滯留的急性腎損傷靶向治療藥物,為臨床轉化提供了重要支持。相關研究成果10月9日刊發於國際知名期刊《科學·進展》。
  • J Hepatol:肝硬化患者急性腎損傷的診斷標準
    近期發表在《J Hepatol 》的一篇綜述對肝硬化患者急性腎損傷的診斷和治療進行梳理,醫脈通節選其中肝硬化患者急性腎損傷的診斷部分編譯如下,與讀者共享。
  • 急性腎損傷的生物標誌物
    儘管對AKI的認識不斷深入,支持和輔助的治療措施也有不斷進展,但AKI的預後仍差,死亡率居高不下。改善AKI預後的關鍵是早期診斷,早期幹預。、慢性腎臟病或慢性腎衰急性加重);(6)能鑑別AKI 的病因(缺血、中毒、混合型);(7)能定義AKI 的病程以及監測對AKI 幹預的臨床效果;(8)在探索新藥治療AKI 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 救治急性腎損傷:允許性低濾過與血液淨化
    (AKI)是重症患者常見的器官功能障礙,部分導致AKI發生的原因是腎臟血流量下降和GFR降低,改善全身和腎臟血流動力學、增加腎血流和GFR等是AKI的常規救治措施,但卻未顯著改善AKI的預後。血液淨化的時機:多項觀察性研究顯示,早期RRT可降低AKI患者的病死率,但目前尚無大型RCT研究確定早期RRT的指徵。各項研究對早期RRT的定義也千差萬別。
  • 圍手術期急性腎損傷的研究進展
    (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發病率逐年升高,直接影響患者圍手術期重要臟器功能的調整和治療以及短期和遠期預後。目前的診斷標準基於2012年改善全球腎臟病預後組織(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KDIGO)發布的《KDIGO急性腎損傷臨床實踐指南》,該指南統一了RIFLE(Risk,Injury,Failure,Loss,End
  • 人工智慧可提早兩天預測急性腎損傷發作
    人工智慧可提早兩天預測急性腎損傷發作新華社倫敦2019年8月1日電(記者張家偉)一個國際團隊日前在
  • 急性腎損傷(AKI)的管理(2018文獻建議)
    AKI的管理包括優化液體狀態、避免腎損傷藥物。對於大多數病人來說,使用晶體液優於膠體液,儘量避免使用羥乙基澱粉。液體過負荷在AKI患者當中是和不良預後密切相關的,應當避免極力避免。目前沒有藥物能夠治療AKI。最佳的腎臟替代時機目前仍是未知的,目前關於這些的研究較為火熱。
  • 早期發現心臟手術相關急性腎損傷,這10大指標少不了
    然而,由於缺乏統一的急性腎損傷(AKI)定義,對其發生率的報導差異較大, 從1%-30%不等,其中1%-15%的患者需要透析。儘早識別和發現心臟手術術前和術中危險因素可以減少CSA-AKI的發生。1.SCr和尿量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SCr輕微升高與患者預後不良及發展為慢性腎損傷有關,應引起重視。對於高危患者應嚴密監測SCr的動態改變和尿量的變化,以早期發現AKI。以尿量為標準預測AKI非常不可靠,因為其不能鑑別腎前性少尿與腎毒性和腎缺血性損傷引起的少尿。
  • 危重患者何時啟動腎臟替代治療?重症醫學團隊新觀點刊登《新英格蘭...
    目前針對急性腎損傷的治療可採用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CRRT),即一組體外血液淨化的治療技術。然而,何時給危重患者啟動CRRT治療的最佳時機尚未達成普遍共識。儘管CRRT能在關鍵時刻挽救生命,提高危重患者的存活率,但不合理的介入卻存在潛在危害,由於缺乏相應的研究、足夠的證據,不同國家的醫生對開始血液淨化時機的理解不同,這也是困擾臨床許久、亟需解決的問題。
  • 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本次研究中近一年來接診的5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應用早期腸內營養支持,探究其應用價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具體情況匯報如下。觀察組給予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具體如下:在透視鏡下經鼻腸管放置營養管和內鏡,用異物鉗夾住導管前端,緩慢插至十二指腸懸韌帶遠端35cm左右,確定位置後可取出內鏡,在面頰部固定外端,以防脫落。
  • 急性腎損傷新型治療方法匯總_急性腎損傷_新型治療方法_腎臟病_醫...
    急性腎損傷(AKI)是臨床上常見的腎臟病,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傳統治療方法主要是支持性治療,包括避免腎毒性,恢復血容量,維持血液動力學穩定和腎臟替代治療。病因治療AKI患者的個體差異性大、病情多樣,目前尚無標準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