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急性腎損傷患者延遲或早期腎臟替代治療對生存率無影響

2020-11-28 科學網

嚴重急性腎損傷患者延遲或早期腎臟替代治療對生存率無影響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26 13:57:45

法國巴黎大學Didier Dreyfuss課題組探討了延遲和早期開始腎臟替代治療對嚴重急性腎損傷患者的影響。2020年4月23日出版的《柳葉刀》發表了這項成果。

在沒有危及生命的併發症的情況下,嚴重急性腎損傷的腎臟替代治療(RRT)時機備受爭議。研究組評估了延遲和早期RRT啟動方案對嚴重急性腎損傷患者28天生存率的影響。

在這項系統回顧和患者數據的薈萃分析中,研究組從MEDLINE、Embase和Cochrane對照試驗中心資料庫中檢索從2008年4月1日至2019年12月20日進行的隨機試驗,比較了嚴重急性腎損傷患者的延遲和早期RRT啟動方案的效果。

共有10項研究(包括2143名患者)被納入最終分析。9項研究(2083名患者)的患者數據可用,其中1879名患者有嚴重急性腎損傷,接受隨機分配,其中946名納入延遲RRT組,933名納入早期RRT組。延遲RRT組28天死亡率為44%,早期RRT組為43%,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各研究之間沒有異質性,大多數研究具有較低的偏倚風險。

總之,在沒有RRT緊急指徵的情況下,RRT啟動時機並不影響嚴重急性腎損傷患者的生存率。延遲RRT的啟動,並密切監測患者,可減少RRT的使用,節省醫療資源。

附:英文原文

Title: Delayed versus early initiation of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for severe acute kidney injur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s

Author: Stéphane Gaudry, David Hajage, Nicolas Benichou, Khalil Chabi, Saber Barbar, Alexander Zarbock, Nuttha Lumlertgul, Ron Wald, Sean M Bagshaw, Nattachai Srisawat, Alain Combes, Guillaume Geri, Tukaram Jamale, Agnès Dechartres, Jean-Pierre Quenot, Didier Dreyfuss

Issue&Volume: 2020-04-23

Abstract: Background

The timing of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RRT) for severe acute kidney injury is highly debated when no life-threatening complications are present. We assessed whether a strategy of delayed versus early RRT initiation affects 28-day survival in critically ill adults with severe acute kidney injury.

Methods

In this systematic review and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meta-analysis, we searched MEDLINE (via PubMed), Embase, and 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for randomised trials published from April 1, 2008, to Dec 20, 2019, that compared delayed and early RRT initiation strategie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kidney injury. Trials were eligible for inclusion if they included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ged 18 years or older with acute kidney injury (defined as a 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 [KDIGO] acute kidney injury stage 2 or 3, or, where KDIGO was unavailable, a renal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core of 3 or higher). We contacted the principal investigator of each eligible trial to request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From the included trials, any patients without acute kidney injury or who were not randomly allocated were not included in the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meta-analysis. The primary outcome was all-cause mortality at day 28 after randomisation. This study is registered with PROSPERO (CRD42019125025).

Findings

Among the 1031 studies identified, one study that met the eligibility criteria was excluded because the recruitment period was not recent enough, and ten (including 2143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were available for nine studies (2083 patients), from which 1879 patients had severe acute kidney injury and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946 (50%) to the delayed RRT group and 933 (50%) to the early RRT group. 390 (42%) of 929 patients allocated to the delayed RRT group and who had available data did not receive RRT.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ho died by day 28 did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 between the delayed RRT group (366 [44%] of 837) and the early RRT group (355 [43%] of 827; risk ratio 1·01 [95% CI 0·91 to 1·13], p=0·80), corresponding to an overall risk difference of 0·01 (95% CI 0·04 to 0·06). There was no heterogeneity across studies ( I 2=0%; τ 2=0), and most studies had a low risk of bias.

Interpretation

The timing of RRT initiation does not affect survival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kidney injury in the absence of urgent indications for RRT. Delaying RRT initiation, with close patient monitoring, might lead to a reduced use of RRT, thereby saving health resources.

DOI: 10.1016/S0140-6736(20)30531-6

Source: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0)30531-6/fulltext

相關焦點

  • 第53屆ERA-EDTA大會:急性腎損傷早期治療可改善患者預後
    2016年5月21-24日,第53屆歐洲腎臟協會-歐洲透析和移植協會(ERA-EDTA)大會於奧地利維也納順利召開。本次大會中,來自德國明斯特大學醫院的Alexander Zarbock博士報導稱,急性腎損傷早期治療可改善患者預後。
  • 血液淨化治療急性腎損傷的新認識
    但對於ARF 的定義,長期以來各國學者未能達成共識,導致不同研究的結果難以比較,一定程度上影響了ARF 診治水平的提高。大量臨床研究顯示,對於ICU中的患者,腎功能輕度損傷即可導致死亡率的增加。因而,目前國際腎臟病和急救醫學界趨向將ARF 改稱為急性腎損傷(AKI)。
  • 兒童急性腎損傷的流行病學特點
    急性腎損傷(AKI)可增加危重患者病程複雜度,並可發展成慢性腎臟病。橫斷面和小規模前瞻性研究表明,危重患兒急性腎損傷並非罕見,但是兒童急性腎損傷的發病率是否與成人相同尚不清楚。Kaddourah等人近日在《NEJM》期刊發表的研究對全球急性腎損傷的流行特點進行了評估。
  • 超聲檢查診斷急性腎損傷的研究進展
    研究指出,急性腎損傷檢出率為2.03%,約有140萬~290萬急性腎損傷患者住院治療。重症患者合併急性腎損傷的病死率高達40%~80%,而入住重症監護室後24h內急性腎損傷發生率約36.1%,需要接受替代治療的急性腎損傷患者約為4.9%,且其病死率高達50%~70%。目前臨床急性腎損傷的診斷和治療多不及時,儘早發現並治療已經成為各科醫師亟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 呋塞米治療急性腎損傷危重患者,預後如何?|研究速遞
    呋塞米治療急性腎損傷危重患者,預後如何?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危重患者何時啟動腎臟替代治療?重症醫學團隊新觀點刊登《新英格蘭...
    點擊查看 急性腎損傷(AKI)是指腎功能在短期內急性減退的臨床症候群,經常會在患者接受大手術後發生目前針對急性腎損傷的治療可採用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CRRT),即一組體外血液淨化的治療技術。然而,何時給危重患者啟動CRRT治療的最佳時機尚未達成普遍共識。儘管CRRT能在關鍵時刻挽救生命,提高危重患者的存活率,但不合理的介入卻存在潛在危害,由於缺乏相應的研究、足夠的證據,不同國家的醫生對開始血液淨化時機的理解不同,這也是困擾臨床許久、亟需解決的問題。
  • 新冠病毒的嗜腎性是新冠肺炎患者急性腎損傷的「罪魁禍首」
    原創 梅斯醫學 MedSci梅斯急性腎損傷是COVID-19的一種常見併發症,可增加COVID-19患者的死亡率。
  • Lancet:新冠病毒的嗜腎性是新冠肺炎患者急性腎損傷的「罪魁禍首」!
    急性腎損傷是COVID-19的一種常見併發症,可增加COVID-19患者的死亡率。雖然在腎臟中已發現了重度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2(SARS-CoV-2),但其臨床效應尚不明確。
  • 急性腎損傷(AKI)的管理(2018文獻建議)
    AKI的管理包括優化液體狀態、避免腎損傷藥物。對於大多數病人來說,使用晶體液優於膠體液,儘量避免使用羥乙基澱粉。液體過負荷在AKI患者當中是和不良預後密切相關的,應當避免極力避免。目前沒有藥物能夠治療AKI。最佳的腎臟替代時機目前仍是未知的,目前關於這些的研究較為火熱。
  • 急性腎損傷透析患者的容量管理
    急性腎損傷(AKI)是由各種病因引起的腎功能快速下降而出現的臨床症候群,表現為腎小球濾過率(GFR)下降,伴氮質代謝產物如肌酐、尿素氮等瀦留,水、電解質紊亂和酸鹼平衡失調,重者可出現尿毒症的系統併發症。
  • 治療急性腎損傷有了可精準「帶貨」的新方案
    目前針對急性腎損傷的治療仍以早期液體復甦或腎臟替代治療等幹預療法為主,缺乏有效的藥物治療手段。   浙江大學藥學院杜永忠教授11月13日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們課題組經過2年的攻關,設計出一款可精準「帶貨」、有效釋放、高濃度分布、長期滯留的急性腎損傷靶向治療藥物,為臨床轉化提供了重要支持。相關研究成果10月9日刊發於國際知名期刊《科學·進展》。
  • 早期發現心臟手術相關急性腎損傷,這10大指標少不了
    然而,由於缺乏統一的急性腎損傷(AKI)定義,對其發生率的報導差異較大, 從1%-30%不等,其中1%-15%的患者需要透析。儘早識別和發現心臟手術術前和術中危險因素可以減少CSA-AKI的發生。1.SCr和尿量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SCr輕微升高與患者預後不良及發展為慢性腎損傷有關,應引起重視。對於高危患者應嚴密監測SCr的動態改變和尿量的變化,以早期發現AKI。以尿量為標準預測AKI非常不可靠,因為其不能鑑別腎前性少尿與腎毒性和腎缺血性損傷引起的少尿。
  • 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危重患者中的治療...
    AKI嚴重程度分級 3) CRRT啟動指徵 標準1:根據KDIGO 急性腎損傷指南,AKI 進展為2期及以上要考慮腎臟替代治療。 2)膿毒性休克:NCP患者可因腸道微生態紊亂等原因繼發細菌感染,嚴重者可並發膿毒症休克,既往研究提示膿毒性休克時CRRT可有效清除炎症介質,顯著改善膿毒性休克患者的血液動力學和提高生存率,可作為感染性休克和 MODS 的輔助治療手段。
  • J Hepatol:肝硬化患者急性腎損傷的診斷標準
    文獻閱讀:J Hepatol 2015 Apr;62(4):968-74急性腎損傷的定義為腎小球濾過率(GFR)的急性下降。血清肌酸酐(sCr)仍然是肝硬化或無肝硬化的急性腎損傷患者腎功能的最有意義的生物標誌物。
  • 腹膜透析在重症急性腎損傷的應用進展
    重症監護室(ICU)中急性腎損傷(AKI)的發病率達27%~67%,13.5%患者(23.5%AKI患者)需要使用透析治療。相較非ICU的AKI患者,ICU的AKI患者多以急性併發症為主,多器官衰竭患者比例高,常伴有低血壓、活動性出血、凝血功能異常等。
  • 救治急性腎損傷:允許性低濾過與血液淨化
    腎臟超聲造影用於AKI的臨床研究鮮見報導。筆者釆用能量都卜勒超聲(PDH)監測AKI患者腎臟血流動力學發現,PDU評分可以評估AKI的嚴重程度和預後。腎臟超聲動態監測可為AKI治療中調控腎臟血流動力學提供參考。逐漸成熟的腎臟超聲方案將為「允許性低濾過」的實施提供助。
  • 急性腎損傷新型治療方法匯總_急性腎損傷_新型治療方法_腎臟病_醫...
    急性腎損傷(AKI)是臨床上常見的腎臟病,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傳統治療方法主要是支持性治療,包括避免腎毒性,恢復血容量,維持血液動力學穩定和腎臟替代治療。病因治療AKI患者的個體差異性大、病情多樣,目前尚無標準治療方法。
  • 浙大學者提出靶向治療急性腎損傷新方案
    目前針對急性腎損傷的治療仍以早期液體復甦或腎臟替代治療等幹預為主,缺乏有效的藥物治療手段。急性腎損傷的腎臟線粒體靶向抗氧化治療仍然是一個挑戰。 近日,《科學進展》刊發浙江大學藥學院教授杜永忠團隊最新成果。課題組設計出一款精準帶貨、有效釋放、高濃度分布、長期滯留的急性腎損傷靶向治療藥物,為臨床轉化提供重要基礎研究。 這是研究小組經過近2年的攻關完成的。
  • 浙江大學學者提出靶向治療急性腎損傷新方案
    SS31前藥的化學結構及其治療急性腎損傷的示意圖  急性腎損傷是指一種由多種侵襲因素目前針對急性腎損傷的治療仍以早期液體復甦或腎臟替代治療等幹預為主,缺乏有效的藥物治療手段。急性腎損傷的腎臟線粒體靶向抗氧化治療仍然是一個挑戰。  近日,《科學進展》刊發浙江大學藥學院教授杜永忠團隊最新成果。課題組設計出一款精準帶貨、有效釋放、高濃度分布、長期滯留的急性腎損傷靶向治療藥物,為臨床轉化提供重要基礎研究。  這是研究小組經過近2年的攻關完成的。
  • 急性腎損傷的生物標誌物
    儘管對AKI的認識不斷深入,支持和輔助的治療措施也有不斷進展,但AKI的預後仍差,死亡率居高不下。改善AKI預後的關鍵是早期診斷,早期幹預。由此可見,目前對AKI的診斷仍基於血清肌酐和尿量的測定,但它們並不能在早期反映腎小球濾過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的下降,且影響因素多。因此以肌酐測定為基礎的腎功能評價體系阻礙了AKI治療的進展,需要用更加敏感、特異的方法測定腎功能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