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其蟬應該大部分人都不陌生,因為它們有一個很常見的名字叫做知了,每年到了六七月份的時候,大多數人也都會因為蟬鳴而感到煩躁,因為蟬的美味而蠢蠢欲動。
不過真的要詳細說起蟬的一生,它其實分為地下和地上兩個部分。
世界上已知的蟬有2000多種,分布在很多國家和地區,甚至就是大沙漠中也有蟬的存在。
有些蟬十分罕見,有些蟬極為普通,例如十七年蟬,十七年才出現一次。
但是不管哪一種蟬,都遵循這樣的一個大自然的規律,那就是首先要在地下度過漫長的歲月。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蟬一般都要在地下生活3——17年之久才會來到地面。不同種類的蟬在地下生活的時間有所不同。
例如有些蟬地下生活3年,有些蟬生活5年,有些生活9年.......
雖然不同品種的蟬,離開地下的時間不同,但是他們基本上都遵循著質數的規律。也就是說他們在地下生活的時間,都按照3、5、 7 、9、13....這樣的質數規律,不會在2年、4年這樣的年份節點選擇來到地面。
蟬為什麼這樣做?
其實這都是在進化的過程當中,蟬先輩們發現的的寶貴生存經驗。
選擇遵循這樣的規律離開地下,首先能夠避免大家因為同時來到地面,而出現領地、食物和水分等匱乏的局面,也就是說蟬少肉就多了。
其次對於蟬眾多的天敵和惡劣的自然環境來說,這能夠很好地保護蟬,避免遭遇大面積遇害的情況出現,導致蟬絕種。
再次,蟬來到地面是有終極目的的——尋找伴侶和完成繁殖。
如果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還需要跟同類競爭配偶,蟬的種族延續肯定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不過蟬來到地面以後,第1件最需要做的事不是繁殖,而是要脫殼重生。
脫殼對於蟬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如果這個殼不能脫好,蟬有可能落下殘疾,導致無法完成終極任務。
每一隻蟬在脫殼之前,首先需要找一個十分安靜和安全的環境,才能夠避免自己被天敵獵殺或者是受到驚擾。
因此大多數蟬,都會選擇在黃昏,或者是夜晚的時候悄悄地爬出地面,然後來到樹幹上。
找到垂直的樹幹,對於蟬的脫殼來說十分重要,因為蟬必須保持自己垂直面對樹幹這個姿勢,大約1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才能順利的完全脫殼。
否則一旦姿勢不夠正確,或者是受到驚擾,蟬就有可能落下殘疾。
這種殘疾對於蟬的危害是雙重的。
一種殘疾意味著蟬的翅膀沒有順利的長成,從而失去了飛行的能力,那麼尋找伴侶會變得十分艱難。
另一種殘疾對於雄蟬來說是致命的,因為失去了發出聲音的能力,其帶來的嚴重後果就是雄蟬不能通過鳴叫聲,成功地吸引到雌性伴侶。
那麼地上這一遭,雄蟬真的算是白來了,還不如在地下多活幾年.......
不過這種殘疾對於雌蟬來說可能並不重要,因為雌蟬本身就是啞巴。
成功脫殼以後的蟬,有兩件事兒非常重要。
第1件事兒是需要不斷地,持續的吸食汁液,否則蟬的生命無法延續,很可能3-7天就滅亡了。
第2件事兒是尋找伴侶。
雄蟬必須不停地發出鳴叫聲,才能夠告訴雌蟬自己的位置,雌蟬必須仔細地聆聽和分辨聲音,否則永遠也找不到雄蟬的所在。
當兩隻蟬相遇之後,剩下的就是將卵妥善的安放了,為了把更多的卵藏好,蟬會不停地在樹梢上打洞。
大約一年左右的時間,這些卵就會孵化生成蟬的幼蟲,然後它們會會迅速地鑽入地下,絕不留戀地上的任何陽光雨露。
一直等到自己具備繁殖能力的時候,它們才會再次遵循質數的規律,從地下爬出來,完成脫殼重生和繁殖這兩件人生大事。
以上就是我了解的蟬的一生:在地下可以生活3~9年之久,甚至有些可以生活17年之久;不過一旦來到地面,他們的生命都活不過15,但是為了繁殖後代,每一隻蟬都會選擇來到地面;對蟬的一生,不知道你有想說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