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的一生3年在地下度過,出來七天就死,短暫的地上生活有何意義

2020-11-23 大山世界說

說其蟬應該大部分人都不陌生,因為它們有一個很常見的名字叫做知了,每年到了六七月份的時候,大多數人也都會因為蟬鳴而感到煩躁,因為蟬的美味而蠢蠢欲動。

不過真的要詳細說起蟬的一生,它其實分為地下和地上兩個部分。

世界上已知的蟬有2000多種,分布在很多國家和地區,甚至就是大沙漠中也有蟬的存在。

有些蟬十分罕見,有些蟬極為普通,例如十七年蟬,十七年才出現一次。

但是不管哪一種蟬,都遵循這樣的一個大自然的規律,那就是首先要在地下度過漫長的歲月。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蟬一般都要在地下生活3——17年之久才會來到地面。不同種類的蟬在地下生活的時間有所不同。

例如有些蟬地下生活3年,有些蟬生活5年,有些生活9年.......

雖然不同品種的蟬,離開地下的時間不同,但是他們基本上都遵循著質數的規律。也就是說他們在地下生活的時間,都按照3、5、 7 、9、13....這樣的質數規律,不會在2年、4年這樣的年份節點選擇來到地面。

蟬為什麼這樣做?

其實這都是在進化的過程當中,蟬先輩們發現的的寶貴生存經驗。

選擇遵循這樣的規律離開地下,首先能夠避免大家因為同時來到地面,而出現領地、食物和水分等匱乏的局面,也就是說蟬少肉就多了。

其次對於蟬眾多的天敵和惡劣的自然環境來說,這能夠很好地保護蟬,避免遭遇大面積遇害的情況出現,導致蟬絕種。

再次,蟬來到地面是有終極目的的——尋找伴侶和完成繁殖。

如果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還需要跟同類競爭配偶,蟬的種族延續肯定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不過蟬來到地面以後,第1件最需要做的事不是繁殖,而是要脫殼重生。

脫殼對於蟬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如果這個殼不能脫好,蟬有可能落下殘疾,導致無法完成終極任務。

每一隻蟬在脫殼之前,首先需要找一個十分安靜和安全的環境,才能夠避免自己被天敵獵殺或者是受到驚擾。

因此大多數蟬,都會選擇在黃昏,或者是夜晚的時候悄悄地爬出地面,然後來到樹幹上。

找到垂直的樹幹,對於蟬的脫殼來說十分重要,因為蟬必須保持自己垂直面對樹幹這個姿勢,大約1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才能順利的完全脫殼。

否則一旦姿勢不夠正確,或者是受到驚擾,蟬就有可能落下殘疾。

這種殘疾對於蟬的危害是雙重的。

一種殘疾意味著蟬的翅膀沒有順利的長成,從而失去了飛行的能力,那麼尋找伴侶會變得十分艱難。

另一種殘疾對於雄蟬來說是致命的,因為失去了發出聲音的能力,其帶來的嚴重後果就是雄蟬不能通過鳴叫聲,成功地吸引到雌性伴侶。

那麼地上這一遭,雄蟬真的算是白來了,還不如在地下多活幾年.......

不過這種殘疾對於雌蟬來說可能並不重要,因為雌蟬本身就是啞巴。

成功脫殼以後的蟬,有兩件事兒非常重要。

第1件事兒是需要不斷地,持續的吸食汁液,否則蟬的生命無法延續,很可能3-7天就滅亡了。

第2件事兒是尋找伴侶。

雄蟬必須不停地發出鳴叫聲,才能夠告訴雌蟬自己的位置,雌蟬必須仔細地聆聽和分辨聲音,否則永遠也找不到雄蟬的所在。

當兩隻蟬相遇之後,剩下的就是將卵妥善的安放了,為了把更多的卵藏好,蟬會不停地在樹梢上打洞。

大約一年左右的時間,這些卵就會孵化生成蟬的幼蟲,然後它們會會迅速地鑽入地下,絕不留戀地上的任何陽光雨露。

一直等到自己具備繁殖能力的時候,它們才會再次遵循質數的規律,從地下爬出來,完成脫殼重生和繁殖這兩件人生大事。

以上就是我了解的蟬的一生:在地下可以生活3~9年之久,甚至有些可以生活17年之久;不過一旦來到地面,他們的生命都活不過15,但是為了繁殖後代,每一隻蟬都會選擇來到地面;對蟬的一生,不知道你有想說的呢?

相關焦點

  • 蟬的一生3年在地下度過,出來七天就死,短暫的地上生活有何意義
    說其蟬應該大部分人都不陌生,因為它們有一個很常見的名字叫做知了,每年到了六七月份的時候,大多數人也都會因為蟬鳴而感到煩躁,因為蟬的美味而蠢蠢欲動。不過真的要詳細說起蟬的一生,它其實分為地下和地上兩個部分。世界上已知的蟬有2000多種,分布在很多國家和地區,甚至就是大沙漠中也有蟬的存在。
  • 蟬的一生四年在地下度過,出來七天就死,你想說什麼?
    蟬的別名我們非常熟悉,叫「知了」。蟬的一生基本上只有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在地上,第二個階段在樹上。然而在蟬的一生當中,這兩個階段的分布非常不均勻,有的蟬可能會在地上度過三年、五年、十三年甚至是十七年,在地上最長的壽命卻只有2個月。所以這個問題的題目是錯誤的,一般來說蟬在土裡呆的時間是質數。
  • 地下潛伏几年,地上活幾天的蟬,圖什麼?
    有人說,蟬的一生四年在地下度過,出來七天就死,是不是一生都很悲慘?如果一切都是從人類的角度去看,估計每個動物都是奇怪的(吃便便的那麼多)。對於一隻昆蟲來說,蟬算是比較長壽的,老話總說:蜉蝣,朝生暮死。而蟬一般都能活個幾年,三年五年,有的甚至能活13年17年。它的一生可以分為兩個章節,地上和地下。
  • 蟬的一生四年在地下度過,出來七天就死,你想說什麼?看完不淡定了
    每年炎熱的夏天到來的時候,蟬的幼蟲「知了猴」就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從泥土裡爬出來,蛻掉自己的外殼,來一個「金蟬脫殼」,變成一隻美麗的蟬。 圖示:蟬 蟬的幼蟲完美的躲過了鳥類天敵,卻沒有想到人類有手電筒
  • 淺談:蟬的短暫而又不平凡的一生
    有小夥伴私信我問:蟬一生在地下待4年,出來只能活七天,對此我有什麼看法?那今天我們就來談談蟬的一生。對於蟬的一生,我只能說每一種生物都有它生存的法則,而它們之所以有這樣的習性,最起碼證明在當下的環境中,這種生存方式能夠最大限度地讓種群不滅絕。
  • 長期潛伏在地下數年,出土後卻活不過兩星期,蟬一生圖什麼?
    長期潛伏在地下數年,出土後卻活不過兩星期,蟬一生圖什麼?大家都知道,蟬是一種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生物,每到夏季,就能夠聽到蟬鳴的聲音,總是能夠給我們枯燥的到夏天帶來一絲樂趣,而對於蟬比較了解的人來說,往往又會比較同情這一種動物,因為蟬的一生長期都會潛伏在地下,而出土之後的壽命卻不過短短的兩個星期,這也讓人不禁發問,蟬的一生到底圖個什麼呢?
  • 為什麼蟬叫個不停,蟬的一生
    蟬的幼蟲時代在溫暖的大地度過,成年後他們在炎熱的夏季從泥土中爬出,蛻去最後一層皮,舒展出翅膀,變成成蟲,棲息於高高的樹枝上 為了擊退對手,獲得雌蟬的的關注,雄蟬會沒完沒了地大聲鳴叫 照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繫】
  • 蟬常年蟄伏於地下,出土後只有幾天壽命,只是為了交配!
    蟬的一生絕大部分時間都蟄伏在地下,夏天破土而出後,只有短短1~2周壽命,這就是蟬的一生,看似悽涼,實際上這是蟬進化出來適應環境的生存策略。每逢夏日,農村的小夥伴就能聽到清脆入耳的蟬聲,蟬又名「知了」,雄蟬在白天鳴叫是為了吸引異性,天黑之後就會停止鳴叫,所謂暮蟬聲盡落斜陽。
  • 蟬在樹上產卵,為什麼從地下出來?它打洞的土去哪了?
    (上圖為產卵放大後的形態)既然蟬卵是在樹上,為什麼知了龜會從地下爬出來?算上上面蟬卵被「鳩佔鵲巢」,這已經是第二次的優勝劣汰了。而所謂的次年孵化蟬也就是二年蟬,而是當你產卵,次年同時期孵化的蟬。它們之間除了孵化周期不同外,其他的發育過程都是一樣的。找到了比較溼潤的地面後,若蟲進入土下,開始自己漫長的發育過程。之所以說是漫長的發育過程是因為即使發育周期相對較短的蟬,在地下的時間也需要3年左右,甚至在北美還有一些在地下發育15年、17年的蟬。
  • 地下黑暗多年,陽光下只活五星期,引吭高歌,知了譜寫了傳奇一生
    不久,它落到地上,這時候,殘酷的現實生活開始了,這麼小的東西,只要稍微大一點的風,或者雨水,就能把它吹走或者淹沒,如果不能儘快找到鬆軟的泥土,鑽進地下,把自己隱蔽,來自方方面面的危險都會使這小生命死去,它必須儘快尋找到軟土。毫無疑問,很多孱弱的幼蟲在入地之前,就已經犧牲了。
  • 十七年蟬
    >
  • 蟬的壽命有多久?在地下待了那麼久,剛出來就被吃,你怎麼看?
    世界上共有蟬2000餘種,但大多數的蟬的生命周期在3-5年之間,有的更短一些。蟬的大部分生長時間都在地下,真正出土存活的時間很短暫,最長只有2個月的時間。蟬在出土之後,會羽化為成蟲,此時的蟬最為漂亮,身體呈淡淡的青黃色,非常柔軟,翅膀為透明狀呈現出微微的黃白色,這時候的蟬通常會倒掛著,讓自己的翅膀完全伸展開,軀體慢慢的變硬,待逐漸適應外部的環境之後,蟬就會飛走了,之後就是爬在樹杈間開始叫喚了。
  • 有一種蟬,要在地下蟄伏17年
    隨著夏天到來,在地下蟄伏17年的數百萬隻蟬將破土而出,現身美國部分地區。雅虎新聞網站24日援引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研究報導,這些周期蟬將在今年初夏集中出現,最密集的地方平均每畝地大約有25萬隻蟬破土而出。
  • 還在嫌棄蟬的聒噪?其實它的一生很傳奇...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如果你住的地方有樹木,你一定正在被蟬聲所困擾。那和鼓聲一樣大的叫聲,吵得人心煩意亂,睡不著覺。那麼你知道蟬的一生都經歷了什麼嗎?下面,就讓我們走進蟬的神秘世界吧,看過之後你會發現,它的一生可比你想像的傳奇多了!
  • 只能活七天的蟬,活到了第八日會怎樣呢?
    蟬在土中七年,破土而出後卻只能活七天。那天,她喝著啤酒,喃喃自語道:「要是所有的蟬都在七天後死去,那也不覺得寂寞了,因為大家都一樣。但是,如果有一隻活到了第八天,夥伴們都死了,只剩下自己,這樣才悲慘。」 她,便是那隻活到了第八日的蟬。
  • 為什麼現在的蟬(知了)越來越少了?
    首先,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治療的一生知了學名蟬,是半翅目蟬科下所有昆蟲的總稱,現已知的蟬種類超過了2500種,它們大都分布在熱帶和溫帶地區。表面上看,蟬的一生很短暫,一隻雄蟬大約叫半個月左右就會停止,因為它們走到了生命的終點。但實際上,蟬的一生短則兩三年,長則十七年。因為,蟬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暗無天日的地下生活的。
  • 蟬噪林逾靜,我們看一下古代「蟬」的文化寓意
    蟬,就是我們俗稱的「知了」,炎炎夏日,不停地鳴叫,影響了人們的睡眠,讓人特別心煩。可蟬在古代實際上有著特殊的含義,與現代人感知到心煩的鳴叫大相逕庭,請你們跟隨著我一起來看看蟬的古代意義吧。一、重生的美好願望蟬從生到死的生命歷程十分特別,其幼蟲生活在土中可長達數年甚至數十年,之後才會爬上枝頭結蛹,破殼而出化為飛蟬,而飛蟬的壽命卻十分短暫,抵不過一個夏天,蟬的生命歷程象徵著重生,也代表著對生活的無限執著和對信念的奮不顧身,所以在古代葬禮中,人們會把玉蟬放入逝者口中,寓意精神不死,再生復活之意。
  • 蟬的一生
    首先,它在土裡需要蛻五次皮,這段時間最短的也要花上2年,最長的長達17年!不可思議吧!                然後,在一天的夜裡,它悄悄的從土裡鑽出來,爬到樹上。圍蛹本身是離蛹,只是蛹體第3、4齡幼蟲所脫的皮構成蛹殼所包圍而已。離蛹,附肢和翅不貼附在身體上可以自由活動,附節間也能活動。
  • 關於大蚌、蟬和蜉蝣的介紹
    蟬不是「短命鬼」整整一個夏天,蟬都在樹上不知疲倦地唱著「知了」歌,似乎一天都不願休息,一直唱到秋天來臨。其實,蟬的一生只能唱七天歌,也就是說,整整一個夏天,你所聽到的「知了」歌,是由無數隻蟬不停地接力唱下去的。這樣說來,蟬可算得上是短命鬼了。不,蟬其實是長壽的昆蟲,只不過它生活在地面的時間比較短而已。一隻健康的蟬最少能活4~5年,有的能活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 十七年蟬的第十五個夏天
    十七年蟬說。同時緊緊貼著樹根的邊緣。「等待什麼?」蚯蚓從沒見過這麼沉默的十七年蟬,「如果餓了,我就吃草根;如果困了,我就在泥土中睡覺;下雨天,我就到草地上散步;太陽出來了,我就在樹葉下和螞蟻聊天……等待是什麼?是一種美味的食物還是一場不用擔心斷裂的好夢?」蚯蚓只能活一個夏天,當然無法理解一隻蟬十七年在地下要忍受的寂寞。但蚯蚓有柔軟的身體和一顆淡藍色的跳動著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