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行》中,孔侑飾演的父親形象
馬東錫飾演的丈夫形象
以及眾多小人物的高光時刻
才是釜山行高口碑的關鍵。
最後父親死亡,小女孩與孕婦獲救的場景,更是引爆觀眾情緒,賺足淚點!
《釜山行》不像是一部純粹的末世喪屍電影,而更像是一部有血有肉的災難片,它帶給觀眾的不單單是絕望,還有希望!
7月15日,釜山行續集《釜山行2:半島》在韓國上映,刷新2020年韓國最高票房電影預售量紀錄。
雖是續作,但其實是完全兩個不同的故事,只是借用《釜山行》的口碑,拍了一部全新的喪屍電影。
而從預告片的劇情來看,動作場面確實要比第一部製作更加精良,有了更多的打鬥對抗和外景拍攝。
相比起第一部的感情和人性描寫,第二部更符合好萊塢式的爆米花商業電影模式;票房可能會超越第一部,但口碑和評分反而可能會有所下降。
從預售的情況來看,它依然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商業電影,而且因為疫情影響,這樣的快節奏電影反而會更受市場喜愛。
加入太多感情和人性的描寫,可能會讓電影太過沉重,尤其是在韓國國內現在那麼複雜和微妙的情況下。
《釜山行2:半島》的上映,遇上了一個最適合它的時間,韓國人民需要這樣一部電影,給他們的生活帶來新的調味劑。
近幾年的韓國電影可謂如日中天,尤其是《寄生蟲》在奧斯卡頒獎之後,韓國電影引來了新的轉折點。
是逐漸向好萊塢式商業電影模式靠近,還是沿用韓國原汁原味的配方。
個人很喜歡韓國早期的一些電影作品,《辯護人》、《素媛》、《殺人回憶》、《恐怖直播》,對人性描寫和社會的影射,都非常地到位,並不比《寄生蟲》差。
如果後期的韓國電影更注重好萊塢式的商業化,而失去韓國電影原有的特色,沒有找到很好的契合點,韓國電影可能會在未來逐漸走向下坡。
《釜山行2:半島》是一次新的嘗試,如果能從中摸索出更適合韓國電影的發展模式,或許在《寄生蟲》後,會湧現出一批更優秀的韓國導演和電影。
《釜山行2:半島》的「形」在第一部的基礎上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卻少了第一部的「魂」!
大家好,我是身在東土聊娛樂的西土 ,歡迎點讚、關注、評論,帶你解讀不一樣的娛樂/影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