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山有腐,偏向釜山行。
眾所周知,由於大片紛紛延後、改檔甚至撤檔,使得2020年的院線顯得格外沉寂。
轉眼暑期檔都即將過去,隨著上周《八佰》的熱映,電影院總算多了些生氣。而就在這周二,《釜山行2:半島》的高清版上線,又為全球電影市場埋入了枚深水炸彈。
我也在第一時間看完了這部備受期待的續作,心情非常糾結。
你說它好看嗎?並不,全片充斥著各種邏輯bug和主角光環;真要說它多麼差呢,也不至於,畢竟主演演技顏值都在線,而且場面特效都不錯。
只能說是遺憾,畢竟與珠玉在前的第一部相比,《釜山行2:半島》除了速度與激情般的視覺衝擊外,似乎什麼都沒有留下。
那麼,今天就好好聊聊這部電影。
先簡單說下《釜山行2:半島》的背景故事:
在前作喪屍攻陷首爾,病毒一路擴散之後,4年的時間讓整個韓國半島徹底淪陷。全球其他國家很快封鎖了韓國邊境,力圖將所有已感染者控制在半島境內。作為最後一批逃出來的倖存者的男主和他姐夫不得不在香港苟且偷生,同時男主意外獲得一份任務:回到淪陷的韓國境內,把一車廂的美金帶回來,報酬是每人250萬美金。於是男主帶著他姐夫還有其他幾位成員組團回到了充滿喪屍的韓國境內,開啟一段新的冒險。相信大家都發現了,對,除了繼承了喪屍世界觀的設定,《釜山行2》和前作基本毫無關係,與其說它是續作,我更願意稱之為擴展影片,通俗點說就是:掛羊頭賣狗肉的圈錢電影。
但是如果再給我一次選擇的機會,我還是願意花兩個小時看完這部片子,畢竟光是那逼真的特效場面以及韓國全境淪陷的末日設定,就已經遠遠值回票價,更何況我們還是在電腦前白嫖。
一部電影作品並不能用單一評判標準去審視,因為其現實受眾層面是客觀存在的。
不管主創們願不願意承認《釜山行2》的製作目的和受眾群,但不可否認它就是一部為了賺取更多票房而誕生的商業片,讓觀眾看到更過癮的娛樂動作戲份是影片的終極目的。
同時,由於《釜山行1》的大獲成功,其完成度和好評比都到達了一個難以超越的峰值,續集想要超越前作幾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轉型到更宏大的世界觀和更為炫目的特效製作也是無可厚非。
我相信身為導演加編劇的延尚昊自然是知曉這點的,只不過這次的選擇,並不是那麼盡如人意而已。
所以從這個層面來看,《釜山行2》是值得推薦的。
其實早在電影未上映前,我就看過預告片並適時的調低了自己的心理預期。
與第一部故事場景大多局限在一輛狹窄局限的高速列車上不同,續作的預告片將故事擴大到了整個朝鮮半島,並充斥著大量砸錢的特效和動作場面。
電影的標籤除了驚悚還有動作和冒險,而冒險類型的商業片基本會弱化故事,把重點放在更燃更爆炸更充滿腎上腺素的動作戲份上,因此我們才會一路跟隨男主的視角,看到整個韓國境內被喪屍附著後的末日世界。
在《釜山行2》裡,我們可以看到喪屍們的更多特徵。
比如喪屍在不進攻時處於深度休眠狀態或者低能量消耗,很明顯這基本沿用了《我是傳奇》的設定;
當男主踏上韓國境內碼頭,地面上寫著「上帝已經拋棄了我們」幾個大字,接著影片為我們呈現出了被喪屍推倒無法重建、已經被世界遺忘的地獄般的死城;
影片還巧妙的利用了前作沒有提及的夜晚,讓《釜山行2》主打夜戲,也讓觀眾看到了更多喪屍在夜晚的習性。
要知道夜戲的特效製作難度遠大於白天,但主創團隊巧妙地運用了閃光彈和照明元素結合,讓夜戲有了更多的玩法。
接著我們再來看看本片的動作戲份,與第一部的肉搏喪屍不同,這次是用不完的子彈和保齡球式衝撞喪屍的車技,再加上配樂上的二次渲染,讓觀影體驗得到了1+1大於2的效果。
尤其是全片從一而終的飆車戲,要說導演不是《瘋狂的麥克斯》鐵粉,我是不信的。
當然《釜山行2:半島》也有很多肉眼可見的缺點。
首先是影片我覺得太過於細化,這不光是體現在劇情上,還在於角色的塑造。
《釜山行1》最讓人驚喜的點之一就是在於將喪屍植入到了韓國或者說是亞洲人情世故的關係中,這些在前作的細節中都能得到很好的體現。
比如小女孩禮讓老人、男主從事金融基金工作導致自私冷漠、大叔雖然外表兇猛實則內心細膩以及大反派雖然害死了眾多同伴但其實只想回家見老母親等等,這些都在無時無刻地體現著這是一部純正的韓式電影。
但到了第二部,且不說半島末日景象已經模糊掉了,畢竟這樣的末日景象放在哪國其實都合適,而再把活人放在類似於鬥獸場和喪屍互毆的戲份上,則更脫離韓國本土和亞洲文化的人設,甚至顯得有些老套。
再者就是,主角的動機太過薄弱。
影片開頭被要求回韓國拿錢即可每人分得250萬美金,男主一開始是拒絕的,但卻因為姐夫簡單幾句的抱怨就又同意回去了?
這裡還不如就把男主缺錢的一面表現出來更加真實,單純的「偉光正」是很難真正立住的。
前作中孔侑的角色又是怎麼處理的呢?
孔一開始也只是一個唯利是圖自私自利的普通人,但在經歷一次次事件之後才決定犧牲自己拯救他人,最後為了不禍害僅有的倖存者和女兒,毅然選擇跳車。
這樣的人物形象轉變,才不會顯得突兀。
綜上所述,《釜山行2》對比於第一部,前作無時無刻都在把角色逼到必須做出選擇的絕境,這些選擇真正驅動角色去做出讓觀眾相信的決定。
比如為了活著,眾角色都做出了自己內心更利己的決定,關上車門不讓他人進入或者犧牲自己救下他人。
這些不斷的選擇讓《釜山行1》每個角色都有血有肉。
而《釜山行2》角色在選擇上則顯得更為薄弱,甚至可以說是任務性質的工具人,所有配角甚至是主角都在為了煽情而煽情,這也使得最後高潮女主選擇自我犧牲顯得更為廉價和失真。
其實導演延尚昊在前些年的採訪中就表示過:如果早知道《釜山行》會大火,自己絕對不會把主角給寫死。
是不是有些意難平?
試想如果孔侑飾演的角色並沒有死掉,而是繼續出演第二部的男主,那麼《釜山行2》的故事會不會更加精彩紛呈?
可惜的是,這個世界從來都沒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