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保護丨待到滿山紅葉時——三峽重慶庫區踐行新發展理念面面觀

2021-01-08 澎湃新聞

待到滿山紅葉時

——三峽重慶庫區踐行新發展理念面面觀

滿山紅葉似彩霞,彩霞年年映三峽。40年前,一部在長江三峽重慶段取景拍攝的電影《等到滿山紅葉時》風靡大江南北,三峽紅葉的形象深植於一代人心中。

如今,百裡瞿塘峽、巫峽兩岸,不僅年年有紅葉,更處處有綠意。一個生態美、百姓富、文化興的三峽重慶庫區,正向世界展示新發展理念的實踐成果。

紅葉映襯下的長江巫峽段景象(2019年11月23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攝

從「紅葉年年似彩霞」到「兩岸青山相對出」

初夏時節的三峽重慶庫區,一江碧水,兩岸青山。

23歲的羅國鍵在位於重慶市巫山縣曲尺鄉的自家脆李種植地裡錄製用於推廣營銷的視頻(5月27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攝

在重慶市巫山縣巫峽鎮桂花村陡峭的山坡上,村民正在對今年新種的6000多畝黃櫨進行管護。

黃櫨是三峽紅葉的主要樹種。每到深秋時節,黃櫨葉子變紅,長江兩岸層林盡染,呈現出峽江紅葉的獨特美景,觀賞期長達3個多月。

近年來,三峽重慶庫區各區縣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在長江兩岸啟動了以紅葉樹種為主的新一輪國土綠化提升行動,每年種樹4萬多畝,既修復長江兩岸生態,也讓三峽紅葉更集中連片。

重慶市巫山縣曲尺鄉權發村村民在裝載剛採摘的脆李(2018年6月26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攝

三峽地區是我國石漠化治理重點區域之一,土地瘠薄、坡度大、不保水,每年夏季還要受到川東伏旱高溫的影響,要把樹種活絕非易事。

為了種樹,當地林業部門著實下了一番功夫。爆破、鑽探的工具齊上陣,還用上「土辦法」。巫山縣林業局生態修復科科長周厚林告訴記者,經過多年摸索,巫山總結出了自己的「種樹經」:「一個大窩、一袋土壤、一把肥料、一根水管。」

最近兩年,巫山縣投入5億多元,完成營造林任務54萬多畝,將森林覆蓋率從十年前的40%左右提升到60%,獲評「全國綠化模範單位」。

三峽七百裡,唯言巫峽長。「過去只有秋冬的紅葉有看頭,現在一年四季都有『兩岸青山相對出』的美景。」巫山縣委書記李春奎說。

重慶奉節瞿塘峽一帶景色(無人機照片,2019年3月28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攝

念好「山字經」的不僅是巫山,瞿塘峽所在的奉節縣也以「管住山頭、守好源頭」的幹勁,讓「青山依舊、猿聲再現」。

老關廟信號臺臺長楊青川通過望遠鏡眺望瞿塘峽(5月29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攝

近年來,奉節縣全面啟動補植補綠工作,開展關閉礦山、植被恢復和石漠化綜合治理,補齊長江兩岸、高速沿線、城鎮周邊「綠化天窗」。

重慶市奉節縣青龍鎮大窩社區景色(無人機照片,5月30日攝)。近年來,為保護三峽庫區的生態環境,當地對硫磺廠實施政策性關閉,並通過石漠化治理、植樹造林等措施,不斷提升大窩社區的森林覆蓋率和環境質量。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攝

位於瞿塘峽口的老關廟信號臺,是電影《等到滿山紅葉時》的取景地。在信號臺工作了近20年的臺長楊青川說,過去瞿塘峽兩岸看起來光禿禿的,現在隨著生態持續改善,植被越來越茂盛,前來「打卡」的遊客絡繹不絕,獼猴也頻頻光臨,時不時要來信號臺「偷」水果。

生活在重慶市巫山縣小三峽岸邊的野生獼猴(2019年12月27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攝

「現在,猴子越來越多了,通過對獼猴等珍稀野生動植物持續保護,『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愜意暢快重歸三峽。」奉節縣委書記楊樹海說。

告別「一煤獨大」 孕育「生態寶貝」

扼守瞿塘峽口的奉節縣,古稱夔州,既是一座風光壯美的山水之城,也是一座積澱深厚的文化名城。雖然坐擁自然人文寶庫,奉節卻長期以煤為生。2016年以前,奉節是全國產煤百強縣之一,全縣30個鄉鎮中,涉煤鄉鎮達23個,擁有產能9萬噸以下的煤礦39個,煤炭及涉煤行業從業人員近30萬人,煤炭產業一度貢獻了全縣財政收入的半壁江山。

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當地幹部群眾關閉煤礦,堅決走「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道路。

告別「黑色依賴」的奉節,將當地2300多年柑橘栽培歷史發揚光大,成為全國著名柑橘產區之一。

如今,奉節臍橙種植面積達35萬畝,年產量33萬噸,綜合產值約26億元,2019年臍橙產區貧困戶戶均收入2.48萬元,全縣7006戶貧困戶在臍橙產業的帶動下實現穩定脫貧。

位於奉節縣白帝鎮的重慶橙楊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臍橙分選包裝車間內擺放臍橙(2019年2月13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攝

脆李、茶葉、油橄欖、中藥材……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巫山、奉節按照低、中、高不同海拔區域,規劃種植適宜的經濟作物,大力發展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孕育出一個又一個「生態寶貝」。

巫山脆李,僅用幾年時間,種植規模達28萬畝,實現了沿江地帶應種盡種。1斤李子鮮果最高能賣近20元錢,成為扶貧的「大產業」。

重慶市巫山縣雙龍鎮安靜村村民在紅葉藝術品加工工坊內作業(5月26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攝

年年扮靚三峽的紅葉,現在不僅能觀賞,經過雕刻加工也能賣錢。在巫山縣雙龍鎮安靜村,來自重慶市文聯的駐村扶貧第一書記王濤,牽頭建起紅葉藝術品加工工坊,請來重慶市知名剪紙藝術大師黃繼琳教村民「剪紅葉」,製作紅葉書籤、畫框等產品。

在巫山縣雙龍鎮安靜村,來自重慶市文聯的駐村扶貧第一書記王濤在紅葉藝術品加工工坊內整理擺放紅葉產品(5月26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攝

經過1年多的努力,在攻克了紅葉保存等技術難關後,訂單開始慢慢多了起來。在工坊工作的貧困戶劉忠梅告訴記者,上個月她拿到1200多元工資,「在家帶孩子、幹農活的同時,還能有這樣一份收入,真是做夢也沒想到。」

重慶市巫山縣雙龍鎮安靜村村民劉忠梅在紅葉藝術品加工工坊內展示紅葉產品(5月26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攝

文旅融合煥發生機 綠色基因不斷更新

生態興則文明興。三峽文化歷來以其壯麗雄偉的自然山水和源遠流長的人文薈萃聞名遐邇。在新的歷史階段,三峽文化的內涵和形式不斷豐富和發展,煥發出勃勃生機。

綠水青山能變金山銀山,文化資源也要變成金山銀山。近年來,圍繞山水和人文打造全域旅遊,長江三峽作為旅遊目的地更有看頭了。

演員在《歸來三峽》實景演出中表演(2019年3月28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攝

奉節把文化資源作為發展的最大魅力、最大亮點、最大品牌,推動文化場景再現,啟動建設中華詩詞碑林、竹枝詞主題公園和杜甫草堂等項目。還持續深化大型詩詞文化實景演藝《歸來三峽》,建設《中國詩詞大會》永久會址,讓中國詩詞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巫山通過種好紅葉樹、建好紅葉園、辦好紅葉節,將「三峽紅葉」打造成美麗中國的名片。目前,巫山已連續舉辦13屆中國·重慶長江三峽(巫山)國際紅葉節,在國內形成「北有香山紅葉,南有三峽紅葉」的口碑。

紅葉映襯下的長江巫峽段景象(2019年11月23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攝

現在,每到紅葉似火的時節,在巫山神女峰腳下的抱龍鎮青石村,三峽移民易光瓊開的農家樂就會迎來一年中最火爆的時期。每天數百名遊客到此欣賞三峽紅葉,聽「神女」美麗傳說,品嘗農家生態美食。

三峽重慶庫區基層幹部群眾認為,新的三峽文化,就是要讓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成為三峽庫區發展的普遍遵循和價值追求。

位於重慶市奉節縣境內的長江瞿塘峽一帶景象(無人機照片,5月29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攝

在決策中,堅持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五個關係,以實際行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在具體工作中,認真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招商引資堅持「大小不論、汙染不要」,項目建設堅持「生態優先、環保把關」,真正做到「美麗之地」拒絕汙染。

在生活中,堅持共建生態文明,共享藍天白雲,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環保生活方式,協同推進生態美、百姓富、文化興。

雲從三峽起,天向數峰開。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節點,三峽重慶庫區緊緊抓住長江經濟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歷史機遇,不斷推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在三峽庫區生根、發芽,繪就一幅「新三峽」的壯麗圖景。

來源:新華社

記者:李勇 陶冶 周文衝

原標題:《生態保護丨待到滿山紅葉時——三峽重慶庫區踐行新發展理念面面觀》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重慶三峽庫區再現中華秋沙鴨身影
    2020年12月1日,重慶,中華秋沙鴨在江津區西湖鎮綦河裡休憩、嬉戲。瞿明斌/IC photo中華秋沙鴨是我國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已列入國際瀕危物種紅皮書和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瀕危鳥類名錄。目前,我國僅存1000多隻,主要分布於安徽、山東、遼寧、吉林等地。
  • 一大型基地將落戶這裡,三峽庫區首個!
    陰天有小雨16—18℃10月5日,記者從開州區政府獲悉,庫區首個溼地與鳥類司法保護基地將落戶開州漢豐湖,重慶市二中法院將與萬州法院、開州區政府共同建設該基地,全力保護三峽庫區生態環境和野生動物資源。據了解,三峽大壩工程完工後江水回流,開州出現了12.08萬畝的溼地。其中,漢豐湖國家溼地公園溼地面積就有1.96萬畝,開州漢豐湖溼地也實至名歸地成為國家溼地公園。近年來,隨著三峽庫區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不少鳥兒開始選擇在開州區美麗的漢豐湖安營紮寨,它們或在淺灘溼地覓食,或在湖光山色間飛翔,或在水中彩林上棲息,成為冬日漢豐湖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 橘子紅了:三峽庫區「傷心果」變成「致富果」
    新華社重慶7月30日電  題:橘子紅了:三峽庫區「傷心果」變成「致富果」  新華社記者韓振  長期跟隨丈夫在外打工的王桂林,今年的生活有了新變化:她留在了村裡,照顧家裡的老人和孩子,還有山坡上的700棵柑橘樹。
  • 臺灣知名企業家遊新三峽
    7月6日到11日,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邀請68位臺灣地區主要行業龍頭企業的負責人及家屬來到重慶,乘船沿江而下,參觀蓄水後新三峽的美麗風光、雄偉氣魄的三峽工程,親身感受西部大開發的勃勃生機。國臺辦副主任李炳才說,這是祖國大陸抗擊「非典」勝利後,接待的規模較大、層次最高的臺灣團體。  7月6日,臺灣知名企業家三峽地區投資考察活動從參觀美麗的西南重鎮重慶開始了。
  • 三峽庫區搬遷的最大地面文物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桓侯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中國國家風景名勝區——張桓侯廟(張飛廟),位於重慶雲陽盤石鎮龍寶村獅子巖下,與雲陽新縣城隔江相望。(攝影/漢口光達)據史料記載,張飛廟始建於蜀漢末期,是為紀念三國名將張飛而建的祠宇,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
  • 中國最晚的紅葉盛宴,觀賞期長達3個月,現在去正趕上紅葉節!
    沒錯,它就是紅葉。 然而隨著北國萬物凋零,大雪紛飛,很多紅葉紛紛謝幕,但唯獨這一處正當紅,它就是三峽紅葉區。這裡是中國頂級的紅葉風景線!它地處三峽庫區腹地,擁有「一江碧水、兩岸青山、三峽紅葉、四季雲雨」顏值,旅遊資源極為豐富。但最具特色的還要數巫山紅葉,如今已成為三峽的獨特標誌。
  • 三峽庫區最大浮船塢正式投用
    第1眼-重慶廣電消息,第1眼記者今天從重慶長航東風公司獲悉,4000噸"紫金山"浮船塢已經正式投入營運,填補了長江三峽庫區沒有大型修船裝備的空白。在位於萬州區的江萬船廠修船碼頭,第1眼記者看到,4000噸「紫金山」浮船塢巍然挺立,船長130米,型寬32.7米,型深11.6米,承載能力4000多噸,是目前三峽地區最大的修船核心裝備,能夠託舉大型長江豪華旅遊船。
  • 尹力赴雅安調研時強調: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建設美麗熊貓家園
    尹力赴雅安調研時強調: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建設美麗熊貓家園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主動融入全省發展大局,更好發揮生態優勢,做好熊貓文化這篇大文章,加快走出一條特色化差異化的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 三峽工程運行以來的幾個問題思考
    移民搬遷後的居住條件、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明顯改善;移民生產安置措施得到落實,生產扶持措施已見成效,移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關注民生、保護環境、持續發展」的庫區移民安置規劃理念,促進了庫區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良性循環,保障移民搬遷安置和庫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並經受了175m水位運行的檢驗,庫區社會總體和諧穩定。
  • 科學網—首都圈森林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上新臺階
    該校同時獲得認定的還有「重慶三峽庫區森林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晉升省部級後,兩站將圍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著力提升觀測能力和研究水平,加強示範和服務功能,有力支持相關學科建設和高層次人才培養。 教育部剛剛公布了本年度認定的新名單,全國37所高校的52個科研平臺基地入選。
  • 領導學視野下踐行新發展理念的若干路徑
    在「新辦法不會用、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的情況下,把踐行五大發展理念與領導力建設結合起來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也是歷史的責任、時代的召喚。與會專家圍繞五大發展理念與領導環境變革、領導思維創新、幹部素質能力、領導行為評價等主題,進行廣泛而深入的學術探討,提出了許多富有洞見的觀點。 一、踐行五大發展理念,必須主動適應、把握和引領新常態 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增長速度在換擋、發展方式在轉變、結構調整在深化、發展動力在轉換,既面臨新情況新矛盾,又帶來新機遇新挑戰。
  • 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與五洲婦兒醫院「實習醫院」籤約儀式...
    他希望雙方的合作能夠為重慶高校與民營醫療機構的合作探索新的道路,樹立新的典範,開創「校院一家,共創雙贏」的新局面。帶動全市醫學教育、醫療衛生事業建設再上新臺階,為推動我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做出新的貢獻!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黨委委員、副校長沈力表示,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是三峽庫區唯一獨立設置的全日制醫藥衛生類高等院校,是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國家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單位,重慶市市級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重慶市優質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單位。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與全國150餘家二甲以上醫院、大中型企業建立了學生創業就業基地,探索出了合作育人、教學相長的良好格局。
  • 紅嘴鷗首次選擇重慶長江三峽庫尾段為棲息地
    紅嘴鷗首次選擇重慶長江三峽庫尾段為棲息地,這個秋天很特別,紅嘴鷗從寒冷的俄羅斯遠道而來,當地人不出遠門也能觀賞到紅嘴鷗,說明這裡的生態環境適合紅嘴鷗的生活繁衍,紅嘴鷗空降這裡,當地的人們爭相前來觀看,萬人空巷,河灘上人頭攢動,人們買來麵包招待它們,它們也不客氣,一會兒在江中遨遊捕魚,一會兒上下翻飛爭搶麵包塊,搶不到的還會發出尖叫抗議。拍攝於重慶長江三峽庫區庫尾段。
  • 三峽庫區土貨C位出道 小李子變「金果果」
    「造血式助農」在天貓618持續爆發三峽庫區土貨C位出道 小李子變「金果果」產值逾10億脆李豐收 丁坤虎 攝6月,位於三峽庫區腹心的重慶市巫山縣曲尺鄉,沉浸在初夏的寧謐中。巫山縣政府、曲尺鄉政府積極想辦法,謀發展,先後發展紐荷爾臍橙、脆李產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王祖保被納入扶貧對象,免費發放了脆李苗,至今共種下1000多株脆李樹。張興銀共種下4畝脆李,去年收入達16萬元。巫山果品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黃明,是巫山脆李產業的見證人。
  • 應勇率團赴三峽對口地區學習考察
    東方網10月21日消息:10月14日至17日,市委副書記應勇率上海代表團赴湖北、重慶三峽庫區等對口支援地區學習考察,落實《國務院關於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庫區合作規劃(2014-2020年)》,實地考察上海對口支援項目,看望慰問本市援派幹部。
  • 西安機場: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打造綠色航空樞紐
    央廣網西安1月7日消息(記者劉濤 通訊員陳牧源)西安機場積極踐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嚴格落實各級生態環境保護相關要求,著力推進綠色機場規劃落地,在環保體系建設、基礎設施優化、能源結構升級等方面取得較大發展。
  • 岸電,讓三峽遊輪旅遊更綠色更美好
    新華社武漢10月2日電 題:岸電,讓三峽遊輪旅遊更綠色更美好新華社記者 王賢「十一」黃金周前夕,來自重慶的甘先生帶著家人乘遊輪順江而下,遊覽長江三峽,遊輪不同以往的安靜、舒適給他全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晚上睡覺很安靜,三峽遊輪旅遊的品質很不錯。」
  • 拯救瀕危三峽蝴蝶人工繁殖10種珍稀蝶
    本報訊(記者陳杰)三峽珍稀蝶類瀕危,拯救物種刻不容緩!重慶有關專家歷時數年,攻克了10種珍稀蝴蝶的養殖技術,今年5月,該項目獲得了2005~2006年度全市林業科技貢獻獎。  重慶市森林病蟲防治檢疫站高級工程師、昆蟲專家楊萍介紹,重慶已知蝴蝶分布447種,佔全國已知類的36.5%,其中三峽庫區有珍稀觀賞蝶類60種,其中不乏珍稀瀕危種類:金裳鳳蝶、寬尾鳳蝶、喙鳳蝶、三尾鳳蝶、中華虎鳳蝶、枯葉蛺蝶。  三峽庫區蓄水後,氣候發生變化、植被開始演替,蝴蝶精靈們的家遷到哪去?以後,在什麼地方、什麼季節、什麼時候,才能見到這些「會飛的花朵」?
  • ...在天貓618持續爆發 小李子變「金果果」 三峽庫區土貨霸氣出道
    6月,位於三峽庫區腹心的重慶市巫山縣曲尺鄉,沉浸在初夏的寧謐中。朝陽村的王祖保即將進入農忙時節。以前,由於收入不多,經濟拮据,每年年中,王祖保都為兩個孩子新學年學費發愁。可這幾年,他種上脆李,腰包鼓了起來,通過線下商超加天貓淘寶雙跑道賣向全國,年收入可達2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