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圖文:我在斯裡蘭卡救海龜
楚天都市報訊 圖為:費毓倫(左一)與小夥伴們給救助海龜的水池換水
□楚天都市報記者周治濤通訊員周佳玲
受人類活動影響,很多海龜鼻孔插進吸管、口中被塞進塑料,或在繁育期受各種騷擾。斯裡蘭卡當地政府和愛心企業建起各種海龜救助繁育基地。
今年暑假,湖北大學大二女生費毓倫藉助國際義工組織,遠赴斯裡蘭卡參與海龜救助活動。
給海龜餵食洗澡換水
費毓倫是湖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大二學生,平時也常參與關愛小動物的公益活動。今年5月,她在網上看到有愛心企業在斯裡蘭卡的海龜保育項目正在招募義工,她順利申請通過。「我獨立辦了籤證和購買機票,7月18日抵達斯裡蘭卡西南部的加勒,與另12位中國小夥伴在營地會合後,正式開啟為期一周的海龜保育工作。」
每天的工作,包括給海龜餵食,洗澡、清洗飼養池、觀察小海龜孵化、防範人為或其他動物騷擾繁育期的海龜。清洗最辛苦,給十平方米的飼養池換水,清洗完飼養池後,用鏟子把池周圍的沙鏟開,挖出一條溝渠來,露出池底的排水洞口,排完水後再將沙子填回,最後從大海裡提水灌滿池子。
一般幾十個來回後,費毓倫和小夥伴們就會累得趴在沙灘上。「我每次都衝在最前,站在海裡打水,被海浪衝得東倒西歪。」費毓倫笑著說,海邊的勞動充滿歡樂,就暫時忘卻了身體的苦和累。
殘疾海龜讓她很心疼
基地水池內有大量殘疾海龜,它們需要救治並進行適應性訓練。對於人為或自然因素導致四肢不健全的海龜,工作人員會非常細心訓練。看著這些努力遊動著的殘疾海龜,她心疼不已。「身體殘缺可能危及不了生命,但因生存能力減弱,很難長久生存。」她說,我們需要警醒那些獵捕、傷害海龜的人。
擔當義工救助海龜之餘,費毓倫還和小夥伴遊覽這個島國,感受異域文化:加勒月圓節上逛夜市,摸黑趕海,莊嚴的佛教,美瑞沙觀鯨……
7月底,結束海龜保護之行的費毓倫回到國內。她向記者表示,這次當國際義工,學到最多的就是感恩。她在微信朋友圈寫道:「大海那麼厚重、強大,卻又那麼包容和溫柔,有著寬廣的胸懷和寵辱不驚的淡然。我願用畢生來愛你,感恩你,保護你,回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