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7000米下,首次發現超深淵怪魚的形態變化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深海7000米下,首次發現超深淵怪魚的形態變化
2019-05-31 01:05:36來源:北京青年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陳海峰

2019年05月31日 01:05 來源:北京青年報

參與互動 

  深海7000米下,首次發現超深淵怪魚的形態變化

  6000米以下的深海被稱作海鬥深淵。這裡終年無光、缺乏氧氣、有上千倍的海水壓力,化學環境也非常獨特,是常規生命形式的禁區。但其實這裡生活著豐富的生物,獅子魚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種。它處於超深淵食物鏈的頂端,可承受700千克力/平方釐米的壓力。

  西北工業大學與中國科學院聯合攻關,對生活在馬裡亞納海溝7000米以下的獅子魚開展了多方面深入研究,釐清其分類地位。首次發現了獅子魚為適應超深淵而產生的形態變化,並在多組學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揭示了適應超深淵的遺傳基礎,解析了脊椎動物適應深海極端環境的機制,標誌著我國深海工程與科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該研究涉及的超深淵獅子魚樣本於2016年底和2017年初由我國科學考察船「探索一號」通過「天涯」和「海角」號深淵著陸器獲得。4月15日,該研究結果在線發表於英國自然雜誌子刊《自然-生態與演化》。

  在海洋底部,陽光無法進入,這裡的能量來源只有兩種,一種是地殼運動帶來的能量形成熱液冷泉區,另一種則是海洋上層的生物死亡以後飄落的遺體,悽美壯麗的「鯨落」即屬此類。

  通過對一尾超深淵獅子魚的解剖,研究人員發現其胃部有近百個完整的甲殼類生物,這可能意味著它們需要像駱駝一樣長久地儲存食物,從而更好地應對食物匱乏的外界環境。

  超深淵獅子魚的生育周期也大大延長,使其更好在惡劣的環境下生存繁衍。長期生存於黑暗的海底,超深淵獅子魚的皮膚色素和視覺相關基因發生了大量丟失,這使得它通體透明,並且視覺缺失,對可見光不再有反應。

  高壓環境對普通的骨骼是致命的,超深淵獅子魚中一個與骨骼鈣化相關的基因發生了假基因化,使得其骨骼變得非常薄且具有彎曲能力,頭骨變得不完整。

  研究人員還發現不飽和脂肪酸合成的相關基因在深海魚中出現了擴張,使其能夠保證在高壓和低溫下的細胞膜流動性。此外,與蛋白質穩定性相關的基因發生了特異性的改變,這能夠防止蛋白質在高壓下出現錯誤的摺疊。這些從內到外的改變共同保證了超深淵獅子魚能夠以肉體之軀承受海洋底部的極端壓力。

  海洋是地球生命的起源地,更蘊藏著無窮的生物演化可能性。深海獅子魚基因組的解析有助於闡明物種對於深海極端環境所做出的演化適應,為進一步的深海探索提供了線索。

  在這一研究基礎上,生態與環境保護研究中心的科研團隊通過獲取其他深海生物樣本,正在對深海生態圈的生物演化過程進行進一步的探索,並與校內其他單位進行合作與交叉,從仿生學角度開發耐高壓和生物自發光材料。

  文/西北工業大學

相關焦點

  • 突破深海7000米「地獄禁區」的獅子魚
    原標題:突破深海7000米「地獄禁區」的獅子魚深海獅子魚照片。西北工業大學供圖深海獅子魚骨骼結構圖。西北工業大學供圖或許你並不了解:從廣闊無邊的海平面向下、向下、再向下……那片深度達6000米以下的深海水域,有著一個令人心悸的名稱——「海鬥深淵」。
  • 獅子魚為您揭開深海7000米的生命奧秘
    獅子魚為您揭開深海7000米的生命奧秘出處:中科院水生所 作者:孫慧 水產養殖網 2019-05-25 10:41:00 比如,生活在深海7415米的獅子魚。2016年底和2017年初我國深淵科學考察船「探索一號」通過「天涯」和「海角」號深淵著陸器帶回了海鬥深淵獅子魚樣本,這是目前我國在深海獲取魚類樣品的最大深度。兩年多來,中科院水生所和深海所、西北工業大學等單位聯合攻關,通過深入研究,首次揭示了獅子魚適應深淵極端條件的遺傳特性。
  • 【中國科學報】獅子魚深淵適應遺傳基礎首次揭秘
    近日,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何舜平、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和西北工業大學教授王文、邱強等聯合攻關,對生活在馬裡亞納海溝7000米以下的獅子魚開展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首次在形態上發現了其適應深淵的變化,揭示了獅子魚深淵適應的遺傳基礎。相關論文4月15日在線發表於《自然—生態與進化》。
  • 突破深海7000米「地獄禁區」 獅子魚身體結構很神奇
    &nbsp&nbsp&nbsp&nbsp科學家們發現:在不到2000萬年的時間裡,為適應超深淵環境,獅子魚產生了奇妙的形態變化。它們在皮膚、骨骼和細胞等方面經歷了脫胎換骨的演變,以承受深海環境的巨大壓力和其他挑戰。在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研究人員還揭示出適應超深淵的遺傳基礎,並由之解析了脊椎動物適應深海極端環境的機制。
  • 科研人員揭秘:獅子魚如何在7000米以下深海生活
    科研人員揭秘:獅子魚如何在7000米以下深海生活 2019-04-18 15:35:28來源:新華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超深淵獅子魚如何在7000米以下深海生活
    6000米以下深海被稱為海鬥深淵,具有超高壓、溫差巨大、終年無光、化學環境獨特等特殊極端條件,是常規生命形式的禁區。然而,在馬裡亞納海溝7000米以下深海卻發現生活著脊椎動物超深淵獅子魚。它是如何適應極端生存環境的?我國科研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其中奧秘。
  • 科學網—獅子魚深淵適應遺傳基礎首次揭秘
    本報訊(記者唐鳳 魯偉 通訊員孫慧)近日,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何舜平、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和西北工業大學教授王文
  • 深海幽靈:7000米深海下的「毒師」獅子魚
    獅子魚體型小,最大約30公分長。由於胸鰭和背鰭上長著長長的鰭條和刺棘,形狀酷似古人穿的蓑衣,因此又被叫作「蓑 」。獅子魚身上的鰭條和刺棘是獅子魚的武器。鰭條的根部和周圍的皮瓣上含有能分泌毒液的毒腺,背鰭上還有毒性很強的毒刺。當遇到敵人或獵物時,它們就會用毒刺攻擊對方。人如被刺後,會產生劇烈疼痛,嚴重者會呼吸困難甚至暈厥。
  • 我國科學家首次揭示獅子魚深淵適應遺傳基礎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西北工業大學等單位聯合攻關,對生活在馬裡亞納海溝7000米以下的獅子魚開展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在分類學上釐清了其系統地位,首次在形態上發現了適應深淵的變化,在多組學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揭示了獅子魚深淵適應的遺傳基礎。
  • 我國科學家首次揭示獅子魚深淵適應遺傳基礎—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西北工業大學等單位聯合攻關,對生活在馬裡亞納海溝7000米以下的獅子魚開展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在分類學上釐清了其系統地位
  • 深海7000米 「揭秘」超深淵食物鏈頂端的獅子魚 (2/5)
    深海7000米 「揭秘」超深淵食物鏈頂端的獅子魚 (2/5) "← →"翻頁
  • 我國科學家首次揭示深海
    本報三亞4月16日電  (記者曹怡晴)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和水生生物研究所與西北工業大學聯合攻關,對生活在馬裡亞納海溝7000米以下的獅子魚開展多方面研究,在分類學上釐清了其系統地位,首次在形態上發現其適應深淵的變化,在多組學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揭示了深淵適應的遺傳基礎
  • 超深淵獅子魚如何在7000米以下深海生活?我國科研人員揭示其中奧秘
    新華社武漢4月18日電(記者譚元斌)6000米以下深海被稱為海鬥深淵,具有超高壓、溫差巨大、終年無光、化學環境獨特等特殊極端條件,是常規生命形式的禁區。然而,在馬裡亞納海溝7000米以下深海卻發現生活著脊椎動物超深淵獅子魚。它是如何適應極端生存環境的?我國科研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其中奧秘。
  • 「深海勇士」號帶來深海4000米奇妙畫面:仙女魚、深淵鉤蝦……
    到達太平洋後,「深海勇士」號已經進行了三次下潛,今天的下潛任務完成度如何?依靠攜帶的照相、攝像設備,「深海勇士」號帶回了大量珍貴照片和視頻。4000多米的深海是什麼樣?有什麼生物?馬溝弧前區4000米深處發現白色碳酸巖今天在現場展示的畫面是「深海勇士」號前兩次下潛帶回來的。
  • 揭開獅子魚深海「耐壓」謎團
    深海獅子魚樣本(圖片由西北工業大學提供)記者昨日從西北工業大學獲悉,該校與中國科學院聯合攻關,對生活在馬裡亞納海溝7000米以下的獅子魚開展了多方面深入研究,解析了脊椎動物適應深海極端環境下「抗壓」的機理,4月
  • 我國科學家首次揭示深海獅子魚環境適應機制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和水生生物研究所與西北工業大學聯合攻關,對生活在馬裡亞納海溝7000米以下的獅子魚開展多方面研究,在分類學上釐清了其系統地位,首次在形態上發現其適應深淵的變化,在多組學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揭示了深淵適應的遺傳基礎。北京時間15日23時,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子刊《自然·生態與進化》。
  • 西工大與中科院揭開獅子魚深海「耐壓」謎團
    深海獅子魚樣本(圖片由西北工業大學提供)  記者昨日從西北工業大學獲悉,該校與中國科學院聯合攻關,對生活在馬裡亞納海溝7000米以下的獅子魚開展了多方面深入研究,解析了脊椎動物適應深海極端環境下「抗壓」的機理
  • 探秘深海獅子魚 我國海鬥深淵生物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4月16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和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西北工業大學等單位聯合攻關,對生活在馬裡亞納海溝7000米以下的獅子魚開展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在海鬥深淵生物適應機制上取得重要研究成果。該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英國自然雜誌子刊《自然-生態與進化》。
  • 深海怪魚終身「吃軟飯」
    ■ 地球故事   深海是一個未知卻生機勃勃的世界:估計深海有1300萬到3000萬之間的物種尚待被發現。深海也是一個脆弱且亟待拯救的世界:一條深海魚,往往160年才能長成40釐米;過去10年,由於人類捕撈過度,深海鯊魚8―9成已經消失……  日前,《深海奇珍》的策展人克萊爾?
  • 科學家發現深海四眼怪魚 360度無死角偵探獵物及異性
    科學家發現深海四眼怪魚 360度無死角偵探獵物及異性 news.wehefei.com   發布時間:2014-03-26 17:49:57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