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員揭秘:獅子魚如何在7000米以下深海生活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科研人員揭秘:獅子魚如何在7000米以下深海生活
2019-04-18 15:35:28來源:新華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邢天然

2019年04月18日 15:35 來源:新華網

參與互動 

  超深淵獅子魚如何在7000米以下深海生活?我國科研人員揭示其中奧秘

  新華社武漢4月18日電(記者譚元斌)6000米以下深海被稱為海鬥深淵,具有超高壓、溫差巨大、終年無光、化學環境獨特等特殊極端條件,是常規生命形式的禁區。然而,在馬裡亞納海溝7000米以下深海卻發現生活著脊椎動物超深淵獅子魚。它是如何適應極端生存環境的?我國科研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其中奧秘。

  據介紹,這是科研人員首次揭示超深淵獅子魚適應極端環境的遺傳基礎。相關研究成果已於近日在線發表於《自然》子刊《自然-生態與進化》。

  研究發現,為適應超高壓環境,超深淵獅子魚一個控制骨骼鈣化的關鍵基因發生了假基因化,導致其骨骼變得非常薄且具有彎曲能力,頭骨不完全,全身骨組織沒有一個封閉的空腔。同時,在細胞和蛋白層面,超深淵獅子魚多個與細胞膜穩定和蛋白結構穩定有關的基因發生了特異突變,這種突變有利於蛋白質空間結構的維持,增強了分子層面的抗壓能力。

  據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何舜平介紹,目前在海鬥深淵僅發現超深淵獅子魚一種脊椎動物,它處於海鬥深淵食物鏈的頂端,以無脊椎動物為食。研究人員解剖一尾超深淵獅子魚發現,其胃部有近百個完整的甲殼類生物,這表明超深淵獅子魚可以長久地儲存食物,從而應對食物匱乏的生存環境。

  由於生活在黑暗的環境中,超深淵獅子魚基因組中與色素、視覺相關的基因大量丟失,這使得它通體透明,對可見光失去反應。

  何舜平說,在海鬥深淵中捕獲動物技術難度非常大,目前只有少數幾個國家能做到。本研究涉及的超深淵獅子魚樣本於2016年底和2017年初由我國深淵科學考察船「探索一號」通過「天涯」和「海角」號深淵著陸器獲得。

  本研究由西北工業大學青島研究院、蘭州大學、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卓越創新中心等單位聯合攻關完成。

相關焦點

  • 超深淵獅子魚如何在7000米以下深海生活?我國科研人員揭示其中奧秘
    新華社武漢4月18日電(記者譚元斌)6000米以下深海被稱為海鬥深淵,具有超高壓、溫差巨大、終年無光、化學環境獨特等特殊極端條件,是常規生命形式的禁區。然而,在馬裡亞納海溝7000米以下深海卻發現生活著脊椎動物超深淵獅子魚。它是如何適應極端生存環境的?我國科研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其中奧秘。
  • 超深淵獅子魚如何在7000米以下深海生活
    6000米以下深海被稱為海鬥深淵,具有超高壓、溫差巨大、終年無光、化學環境獨特等特殊極端條件,是常規生命形式的禁區。然而,在馬裡亞納海溝7000米以下深海卻發現生活著脊椎動物超深淵獅子魚。它是如何適應極端生存環境的?我國科研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其中奧秘。
  • 深海7000米 「揭秘」超深淵食物鏈頂端的獅子魚
    深海7000米 「揭秘」超深淵食物鏈頂端的獅子魚 (4/5) "← →"翻頁
  • 突破深海7000米「地獄禁區」的獅子魚
    原標題:突破深海7000米「地獄禁區」的獅子魚深海獅子魚照片。西北工業大學供圖深海獅子魚骨骼結構圖。西北工業大學供圖或許你並不了解:從廣闊無邊的海平面向下、向下、再向下……那片深度達6000米以下的深海水域,有著一個令人心悸的名稱——「海鬥深淵」。
  • 超深淵獅子魚如何在海溝七千米以下生活?中國科學家最新揭秘
    超深淵獅子魚如何在海溝七千米以下生活?中國科學家最新揭秘 新華社武漢4月18日消息,6000米以下深海被稱為海鬥深淵,具有超高壓、溫差巨大、終年無光、化學環境獨特等特殊極端條件,是常規生命形式的禁區。
  • 獅子魚為您揭開深海7000米的生命奧秘
    獅子魚為您揭開深海7000米的生命奧秘出處:中科院水生所 作者:孫慧 水產養殖網 2019-05-25 10:41:00 然而,海底世界可不像海平面那樣風和日麗,隨著深度的增加,光線逐漸消失,溫度逐漸下降,水壓逐漸增大,生物多樣性種類逐漸減少……6000米以下的深海被稱作海鬥深淵(Hadal&nbsptrench),代表著地球上最深的海洋區域。這裡,呃~(⊙o⊙)黑~~~冷~~~餓~~~壓力山大~~~奇異物種出沒~~~~w(゚Д゚)w~能在這樣地獄般的環境中生存下來的,都是強者。
  • 突破深海7000米「地獄禁區」 獅子魚身體結構很神奇
    &nbsp&nbsp&nbsp&nbsp突破深海7000米「地獄禁區」的獅子魚&nbsp&nbsp&nbsp&nbsp它有著怎樣的身體結構?
  • 深海7000米 「揭秘」超深淵食物鏈頂端的獅子魚 (2/5)
    深海7000米 「揭秘」超深淵食物鏈頂端的獅子魚 (2/5) "← →"翻頁
  • 深海幽靈:7000米深海下的「毒師」獅子魚
    獅子魚是約115種海生魚類的統稱,因為它們的胸鰭和背鰭具有很多延展的輻條,很像獅子的鬃毛而得名。獅子魚體型小,最大約30公分長。由於胸鰭和背鰭上長著長長的鰭條和刺棘,形狀酷似古人穿的蓑衣,因此又被叫作「蓑 」。獅子魚身上的鰭條和刺棘是獅子魚的武器。
  • 深海7000米下,首次發現超深淵怪魚的形態變化
    深海7000米下,首次發現超深淵怪魚的形態變化 2019-05-31 01:05:36來源:北京青年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揭開獅子魚深海「耐壓」謎團
    深海獅子魚樣本(圖片由西北工業大學提供)記者昨日從西北工業大學獲悉,該校與中國科學院聯合攻關,對生活在馬裡亞納海溝7000米以下的獅子魚開展了多方面深入研究,解析了脊椎動物適應深海極端環境下「抗壓」的機理,4月
  • 西工大與中科院揭開獅子魚深海「耐壓」謎團
    深海獅子魚樣本(圖片由西北工業大學提供)  記者昨日從西北工業大學獲悉,該校與中國科學院聯合攻關,對生活在馬裡亞納海溝7000米以下的獅子魚開展了多方面深入研究,解析了脊椎動物適應深海極端環境下「抗壓」的機理
  • 我國科學家首次揭示深海獅子魚環境適應機制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和水生生物研究所與西北工業大學聯合攻關,對生活在馬裡亞納海溝7000米以下的獅子魚開展多方面研究,在分類學上釐清了其系統地位,首次在形態上發現其適應深淵的變化,在多組學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揭示了深淵適應的遺傳基礎。北京時間15日23時,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子刊《自然·生態與進化》。
  • 【中國科學報】獅子魚深淵適應遺傳基礎首次揭秘
    近日,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何舜平、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和西北工業大學教授王文、邱強等聯合攻關,對生活在馬裡亞納海溝7000米以下的獅子魚開展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首次在形態上發現了其適應深淵的變化,揭示了獅子魚深淵適應的遺傳基礎。相關論文4月15日在線發表於《自然—生態與進化》。
  • 科學網—獅子魚深淵適應遺傳基礎首次揭秘
    本報訊(記者唐鳳 魯偉 通訊員孫慧)近日,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何舜平、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和西北工業大學教授王文
  • 獅子魚如何適應深淵環境?看看以下研究成果
    深海環境具有高壓、溫差巨大、終年無光、食物匱乏等特殊極端條件,是常規生命形式的禁區, 6000米以下的深海被稱作海鬥深淵。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篇發表在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文章,其主角就是來自馬裡亞納超深淵的獅子魚,文章引用信息如下(DOI:10.1038/s41559-019-0864-8):海洋水深6,000到11,000米之間區域稱為深海帶或者超深淵帶,是地球上最惡劣的環境之一,具有高靜水壓,黑暗,食物匱乏,低溫和缺氧等特徵。
  • 我國科考隊員在雅浦海溝7000米深淵區捕獲2條獅子魚
    新華社「向陽紅09」船6月8日電(記者劉詩平)中國大洋38航次科考隊員8日在雅浦海溝作業區回收深淵著陸器生物誘捕系統時,成功在7000米海底採集到一批鉤蝦和2條獅子魚樣本。在6月6日回收深淵著陸器時,採集到了8000米深淵區的2000多隻鉤蝦。記者看到,6日回收的8000米深淵著陸器採集的均為小鉤蝦,這次則大小鉤蝦都有,且不止一個品種;2條獅子魚約20釐米長。這些在深淵區巨大壓力和低溫環境下生活的魚蝦,在抵達水面時已經死亡。獅子魚是深淵特徵的生物物種,它們通常生活在6000米至8000多米的深淵區。
  • 8000米深海的新品獅子魚,脆弱的讓人難以置信,卻創造了一片樂土
    導讀:歡迎來到百家號老家的黑妞,歡迎點擊上方藍色「關注」,如果喜歡本文,請各位小夥伴兒點讚、轉發,感謝支持~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8000米深海的新品獅子魚,脆弱的讓人難以置信,卻創造了一片樂土眾所周知,地球上已知的最深海溝是馬裡亞納海溝,它位於太平洋的馬裡亞納群島附近,最深的深淵要超過
  • 我國科學家首次揭示深海
    本報三亞4月16日電  (記者曹怡晴)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和水生生物研究所與西北工業大學聯合攻關,對生活在馬裡亞納海溝7000米以下的獅子魚開展多方面研究,在分類學上釐清了其系統地位,首次在形態上發現其適應深淵的變化,在多組學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揭示了深淵適應的遺傳基礎
  • 我國科學家首次揭示獅子魚深淵適應遺傳基礎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西北工業大學等單位聯合攻關,對生活在馬裡亞納海溝7000米以下的獅子魚開展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在分類學上釐清了其系統地位,首次在形態上發現了適應深淵的變化,在多組學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揭示了獅子魚深淵適應的遺傳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