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元紹為步卒軍司馬,入自己的直屬校尉部,劉備當即就要親自去請

2021-01-08 窮遊說歷史

元儉,曹孟德的,唯才是舉,雖然頗能感動一些沒有出身的貧寒人士,但是也恰恰是因為如此,元直反而不敢投奔。當今天下,依然是世家大族的天下。如果不能把握天下情勢,如何治理,就如行醫治病一般,如果不全面了解病情,如何下藥診治,曹孟德之舉,急功近利,譁眾取寵。治國之道,若還未除掉世家大族為禍天下的痼疾,『唯才是舉,只可用而不可言傳。近聞,曹孟德誘惑於呂布小妾貂嬋,為此耽誤軍政大事,還砍掉了自己兒子曹昂的左臂。可見曹孟德不過一小器爾,劉皇叔助兵徐州,保境安民,陶州牧當世大才,讓徐州與皇叔,孔國相今日大儒,攜青州二郡輔佐皇叔,足見皇叔之為人。

一年之內,皇叔治內,百姓安居樂業,足可見皇叔之才幹,收容三姓呂布,足見皇叔的器量,何況皇叔及其兄弟出自寒門,元直反覆推敲,還是皇叔值得投效,徐庶慨然回道。聽得眾人心裡一熱。元直勿怪,如果曹操是小器,那麼為何他的門下還有眾多人傑,善出奇謀的郭嘉、忠肝義膽的毛玠、治慮忠純的荀彧、程昱、荀攸等等,更不用說那些勇冠三軍的將軍,例如夏侯淵、夏侯惇、典韋等等,難道他們看不出嗎,廖化繼續問道。元儉,你可知忠義二字的利害,快意行事的呂奉先為什麼被人稱為三姓家奴,當今天下,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選擇一旦結束,就不可朝三暮四、朝秦暮楚。

除非君主下令投降,否則為天下所不容,此乃控制天下才俊之道。曹操已據兗州,東並河內,其治內君臣名分已定,門下才俊焉能不忠心行事!否則,讀書人世代相傳,九泉之下,也難安寢,徐元直如此一說,眾人仿佛都鬆了一口氣。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三月初十,陳到、周倉、裴元紹、廖化、徐庶率所部1000餘人投奔劉備。劉備大喜,擢升陳到為騎卒軍司馬,趙雲的副手,擢升周倉、廖化為騎卒軍司馬,因為周倉、廖化心儀關羽,自願為關羽牽馬擲蹬,所以編為關羽的親衛統領,擢升裴元紹為步卒軍司馬,入自己的直屬校尉部。劉備聽得所投眾將對徐庶讚不絕口,而徐庶始終不發一言,於是召集陳宮、孔融對徐庶一番策論後,對徐庶更是讚賞有加!徵詢了軍師中郎將陳宮和治學從事孔融的意見後,擢升徐庶為軍師祭酒,州府、將軍大營議事,先在徐州郯縣大學宮待幾天。

徐庶立即向劉備、陳宮、孔融推薦了荊州名士司馬徽、黃承彥、孟建(公威)、石韜(廣元)、崔勻(州平)、諸葛亮(孔明),尤其對諸葛亮讚不絕口,雖然年僅29歲,但是有管仲、樂毅之才,還有黃承彥,稱其為器械大師,有魯班之藝。劉備當即就要親自去請,孔融勸劉備不要性急,路途漫漫,如何得行,何況還有袁術擋路,恐怕人未請到,已經是麻煩不斷了,需要慢慢來,先讓徐庶繼續與荊州的這些名士保持書信來往,主公也可親筆寫書信與眾才俊表達欽慕相思之情,另外派精幹人員注意他們的動向,把他們暗暗保護起來,免得被別人打了主意;而陳宮則直接建議劉備先派人立即把徐庶的家人接到徐州,好生安置,以除徐庶的後顧之憂!劉備立馬派人去接徐庶的家眷。裴元紹為步卒軍司馬,入自己的直屬校尉部,劉備當即就要親自去請。

相關焦點

  • 三名黃巾餘部真心追隨,關羽收下了周倉,為何拒絕廖化和裴元紹
    願將軍不棄,收為步卒,早晚執鞭隨鐙,死亦甘心!」公見其意甚誠,乃謂曰:「汝若隨我,汝手下人伴若何?」倉曰:「願從則俱從;不願從者,聽之可也。」於是眾人皆曰:「願從。」關公乃下馬至車前稟問二嫂。甘夫人曰:「叔叔自離許都,於路獨行至此,歷過多少艱難,未嘗要軍馬相隨。前廖化欲相投,叔既卻之,今何獨容周倉之眾耶?我輩女流淺見,叔自斟酌。」公曰:「嫂嫂之言是也。」
  • 裴元紹不會想到,黃巾之亂都沒死,最後卻死在劉備的兩位夫人手裡
    影視劇中的關羽人物形象隨著張角、張寶、張梁三兄弟的滅亡,黃巾也就再也不能被稱之為軍了,頭兒都沒了還軍什麼軍。儘管看上去天下太平了不少,但是也苦了那些當年追隨張氏三兄弟一起懷揣夢想的百姓。然而卻沒有想到,率先認識關羽的裴元紹,還是讓周倉搶了先手,看著人家進入到關家軍,自己卻只能原地傻等。周倉投關羽的時候,本來是想把手底下的兄弟都帶著,只要這一步通過了,裴元紹當然也就一同跟著關羽走了,奈何劉備的兩位夫人不同意。
  • 張角率領的黃巾起義失敗後,剩下的黃巾賊去了哪裡,結局怎麼樣?
    黑山賊「聚眾百萬」,當然大部分是老弱婦孺,不過戰鬥力同樣不可小覷,常年藏匿於太行山脈之中很難圍剿,就連雄踞河北的梟雄袁紹都頗感頭疼,後來還是在呂布的幫助下才挫敗了黑山軍的攻勢,而張燕等到曹操平定河北後,受封為平難中郎將。第二大賊軍則是曹操麾下的青州兵,青州當年也是黃巾起義的重災區,《三國演義》中有劉備引兵救龔景和解北海之圍兩次描寫。
  • 裴元紹最後卻被趙雲殺掉,得知原因後關羽說他活該
    先來看一下關羽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吧,關羽的武藝高明,一起在軍事策略上有必定的成果,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對自己的大哥劉備很忠心。並且在關羽的身邊還有一位很知名的大將,他就是咱們都知道的周倉,可是今日關羽和周倉都不是咱們的主角,咱們今日要講的是和他們兩有點聯繫的裴元紹。
  • 周倉為何能跟隨關羽,裴元紹卻倒在趙雲槍下,這則故事背後有真相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發生在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期間,主人公分別為關羽和周倉。原文如下:(關羽)遂謂周倉曰:「非關某寡情,奈二夫人不從。汝等且回山中,待我尋見兄長,必來相招。」
  • 《全面戰爭三國》黃巾軍裴元紹背景及稱號介紹 裴元紹好用嗎
    裴元紹是黃巾軍的武將之一,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了解這位武將,小編這裡整理了全面戰爭三國黃巾軍裴元紹背景及稱號介紹,一起來看下吧。裴元紹是黃巾軍的武將之一,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了解這位武將,小編這裡整理了全面戰爭三國黃巾軍裴元紹背景及稱號介紹,一起來看下吧。 推薦閱讀: 全面戰爭三國黃巾軍武將張闓資料詳解 全面戰爭三國黃巾軍何曼技能有哪些
  • 三國演義中最倒黴的人,本欲歸順劉備,為何卻慘死於趙雲槍下?
    顯然,裴元紹雖然未曾與關羽有過更多的交集,但是在關羽心裡,早就把裴元紹這些人納入編制了。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當周倉再次回到關羽面前時卻是滿身傷痕,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是有人到臥牛山「砸場子」,還一槍賜死了裴元紹。劉備關羽等人立即趕往臥牛山,結果卻發現鬧事之人是趙雲,於是眾人不怒反喜。然而,這裴元紹就這樣出師未捷身先死了,還沒為關羽效命,就枉死趙雲之手。
  • 鍾會造反,想學劉備割據益州自立,他的底氣是什麼?
    景耀六年(263),魏國伐蜀,鄧艾率軍偷渡陰平小路,一支奇兵,拿下江由,攻克綿竹,直逼成都,劉禪隨即投降,蜀漢滅亡。劉備辛辛苦苦奮鬥了一輩子的家底,被劉禪一下敗光了。鍾會曾說,想學劉備,割據益州自立,那麼,鍾會的底氣是什麼?很明顯,鍾會第一個底氣,是自命不凡,他覺得自己的能力非常強大。鍾會很小的時候,就非常聰明,才氣外露,當時的中護軍蔣濟,就對人說,鍾會這個人,不是一般人,看他的眼睛就能知道。《三國志 鍾會傳》記載:少敏惠夙成。
  • 劉備在漢中之戰擊敗曹操,含金量如何?用兵能力是否超越了曹操?
    而就漢中之戰來看,劉備的表現也是不佳,在這場大戰的前期,雖然蜀軍採用了主動進攻的策略,但卻是屢戰屢敗,一直是無法取得勝果。後來劉備親自領兵壓上,仍然是沒有取勝,被夏侯淵牢牢地給擋在了陽平關。後來聽從了法正的建議,劉備繞過陽平關,跑到了定軍山,反客為主,成功的擊殺了夏侯淵,才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之後曹操親自引兵前來,其實劉備此時也並非是曹操的對手。
  • 趙雲一槍刺死裴元紹,為何三槍都沒有刺死周倉?
    關羽夠拽的,青龍偃月刀八十多斤,自己拿著嫌重,於是專門找了個扛刀的。 周倉武功厲害嗎? 一般水平吧,三國猛將如雲,他只能排中等。他最驕人的戰績是水中擒龐德,不過當時龐德被大水所困,幾天沒吃東西,已經失去了戰鬥力了。
  • 劉備剿黃巾起家,卻有五個黃巾賊跟隨他,其中一人神似亮劍中的他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之時,盟主袁紹詢問公孫瓚身後所立何人,公孫瓚介紹道:「此平原令劉備也」。曹操一聽,便說道:「莫非破黃巾之劉玄德乎」。可見劉備與黃巾軍作戰的事情當時的諸侯都知曉,劉備正是靠著破黃巾起家,是黃巾軍的死對頭,可是卻有五個黃巾賊寇願意死心塌地為劉備勢力效力。
  • 褚蒜子扶立丞相司馬昱登基為帝,或為壓制桓溫的野心,卻始料未及
    其封昱為琅邪王,食會稽、宣城如舊。"鹹和元年,所生鄭夫人薨。帝時年七歲,號慕泣血,固請服重。成帝哀而許之,故徙封會稽王,拜散騎常侍。九年,遷右將軍,加侍中。鹹康六年,進撫軍將軍,領秘書監。釋文:晉簡文帝司馬昱,字道萬,他是晉元帝司馬睿的小兒子。幼年時司馬昱非常的聰明,司馬睿非常的喜歡他。郭璞見了司馬昱之後就對大家說道:「能夠興旺晉國國運的,必定會是這個人。」
  • 趙雲一槍解決裴元紹,三槍卻沒解決周倉,這說明了什麼?
    所以看來看去,要說找一個完美的人物,那就是趙雲了,他還就是受大眾喜歡的一個人物,就像偶像一樣。要武功那是當時天下數一數二的人物,要長相,那是身材挺拔面貌俊朗的美男子,而且性格忠義正直,是一個難得的完美人物。但是說到他,人們還是主要討論他的武力,多少將領在他手裡喪命,幾乎都是挨不過三槍的。但是有一個將領,卻是趙雲三槍也沒有刺死的,那就是周倉。
  • 陳壽把黃忠趙雲比作灌嬰藤公,誰是劉備的灌嬰,誰是劉備的藤公?
    趙雲從經當過牙門將軍(此職務的繼任者是魏延)、桂陽太守,劉備入川,趙雲是荊州衛戍司令(留營司馬),劉備伐吳,趙雲是江州都督,劉備總是把後背交給趙雲,這豈是一個大保鏢能勝任的工作?劉備後來還當過類似陳平「盡護諸將」的中護軍,掌管蜀漢所有軍官的賞罰升遷。
  • 劉備的創業之路 英雄抱團——三國演義桃園結義在哪裡
    幽州太守劉焉派人到各郡縣招兵買馬,榜文引來了一個人,姓劉名備,此前靠販麻鞋織草蓆為生。看榜之時,聽到身後有個人身高八尺,豹子頭,圓眼睛,滿臉絡腮,聲如洪鐘,勢如奔馬,劉備問其姓名,張飛也,字翼德,世代做賣酒,屠宰生意。兩人感嘆世事,飲酒談心。暢飲之時,看到一個大漢身高九尺,胸前長鬚飄飄,臉色紅棗,丹鳳眼,異常威武雄偉。劉備起身邀其同坐,此人便是關羽,字雲長。
  • 劉備為何給兒子取名為「禪」,西蜀滅亡後劉禪子孫境遇如何?
    有雲「每因霜鬢生頹念,不忍低頭望使君」,劉備劉使君前半生顛沛流離、寄人籬下,卻終憑「仁心」與「大義」建立起自己的基業,坐擁荊州、益州、漢中三地,並於60歲時在四川成都繼承漢室稱帝。只可惜,與其馳騁疆場,親如手足的異姓兄弟關羽和張飛卻接連命隕。
  • 當諸葛亮知道司馬懿軍中去了一個老頭時,仰天長嘆:我命喪於此。
    公元234年,諸葛亮開始了他這輩子最後一次北伐。魏明帝曹叡沒辦法,只好任命司馬懿為大將軍,率軍前去抵禦諸葛亮,可曹叡又不放心司馬懿這個外將,於是便派了辛毗為大軍司馬,一同隨軍前往。 「諸葛亮之次渭濱,關中震動。魏明帝深懼晉宣王戰,乃遣辛毗為軍司馬。」
  • 同為黃巾潰軍將領,同時落草為寇,這二人的命運卻截然不同
    在這漫長歲月之中,多如沙石一般的王朝在不斷更迭,中國歷史上有許多率先起義打出口號意圖推翻舊王朝的農民起義軍領導的起義事跡,然而這些首領最先發動的起義最終卻往往只能為王先驅,辛辛苦苦結成的果實還未成熟卻身先死了。其中太平教的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就是典型的例子。
  • 請諸葛亮進行一場「隆中對」,劉備赤壁大戰,初戰告捷
    東漢後期,曹操、劉備、孫權等地方勢力日漸壯大。劉備自起兵徵戰二十餘載,雖屢遭挫敗,然興漢之志猶末已矣。公元201年被曹操所破,投奔荊州訪賢求士,名士司馬徽向他推舉了時人稱之為「臥龍」的諸葛亮。諸葛亮父母早喪,他和弟弟諸葛均跟隨叔父諸葛玄西去荊州(今湖北襄樊),依附劉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