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夜裡,有人把兩個裝著俘虜的麻袋押送進了村民馬大三的家裡,其中一個是日本兵,另一個是翻譯官。
《鬼子來了》姜文導演,2000年出品的喜劇戰爭片,雖然是黑白電影,但獲得第53屆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
在抗戰時期,河北一個名叫掛甲臺的村子,一群日本鬼子兵正在村子裡穿過,一群小孩習以為常地看在這群日本兵,顯然他們也不是第一次來了。
到了晚上,一位名叫馬大三的中年人正在休息,突然有人叫門,馬大三疑惑開門,然而迎接他的卻是一把槍,說是有兩個東西放在這,半個月後再來取,馬大三不敢不從,直到那人走了之後,才發現這兩個東西,居然是兩個活人。
馬大三發現,這兩個人分別是一個日本兵和一個翻譯官,膽小怕事的馬大三隻好叫來幾個村民一起商量對策,放了不敢,殺了更不敢,最好只好打定主意將他們藏起來,到時候交人即可。
在村民的審訊中,他們得知兩人中的日本人名叫花屋小三郎,翻譯官名叫董漢城。
就在關押他們倆的過程中,狡猾的董漢城使了個心眼,不懂中國話的花屋小三郎一直都是在罵人,董漢城便是將它翻譯成了一句句諂媚的話,就連馬大三的情人都在疑惑:這鬼子怎麼說好話,都沒個好臉色呢?
但,董漢城卻解釋說,日本人說罵人的話,和誇人的話,都是一副面孔。
時間一晃過去了小半年,那個神秘人還是沒來要這倆人,就連馬大三都覺得,把這兩個人留在這,遲早是會出事的。
眾人開始抽籤,人算不如天算一般抽中了馬大三,按照規定是馬大三去結果了倆人,但軟弱的馬大三,最終還是沒能下得了手。
最終,村民們從城裡請來了一個曾經在清朝做劊子手的劉爺,花了一番力氣把對方請來之後,還是沒能將對方殺死。
然而這時的花屋小三郎卻是給出了一個主意,說是叫村民們把自己送到日本軍營去,到時候會獎勵村民們豐厚的糧食,村民在經過一番討論之後,最終同意了花屋小三郎的請求,但村民們沒有想到,這正是掛甲臺悲劇的開始。
但花屋小三郎到了日本軍營卻是被大罵了一通,因為根據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軍人被俘虜之後若是沒有自殺謝罪,那就是一件非常丟臉的事情,但花屋小三郎被收拾完之後,日軍這一邊便是給了馬大三糧食,馬大三頓時樂壞了,一來得到了糧食,二來心中最大的煩惱已經沒了。
也正是因為這一件事,日軍還來到掛甲臺開展了一個慶祝活動,村民們看著給自己糧食的日軍,居然把日軍當成了和藹可親的人群,不料卻是引發了一場大屠殺。
與此同時,日本正式宣布投降,成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徹底底的一個戰敗國。
而馬大三也為了給村民們報仇,拿著一把斧子來到日軍居住的地方,一把砍死了不少日本兵,最後便是被抓了起來。
馬大三最終被判處死刑,給他執行死刑的人,正是那位花屋小三郎。隨著馬大三的腦袋落地,鏡頭緩緩變成了彩色,至此正式結束。
《鬼子來了》電影的基調是沉重的,哪怕其中有再多的調侃和諷刺,也改變不了它的內核。簡單地站在民族主義的角度上看待這部電影,是看低了它,也看低了姜文。
姜文自己也說,他拍這部電影不是要宣揚愛國主義,他是想讓人們正確地看待和認知歷史,並產生自己的思考。他在我們頭上敲了一記警鐘,不要輕信。在影片中是不要輕信日本人,大而化之是不要輕信所有具有蒙蔽性的東西。我們無意識太久了,天真太久了,是時候摸摸自己的內心問問自己,哪些是真實的自己,哪些是別人強加給你的。
就如魯迅先生說的,「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絕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