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哥即平頷鱲之俗稱,其族群廣泛分布於我國大陸及臺灣省的溪流當中。在溪流釣法的範疇中,溪哥是最常見到的遊釣對象魚種。不少釣友對它們應該並不陌生,現在讓我們換一個角度,重新以飛蠅釣法的觀點來賦予溪哥一個嶄新的詮釋!
若是從路亞釣法來看,溪哥承受了巨大的垂釣壓力,而且該魚種在個體大小與族群數量方面均呈現出大大縮減之勢。以前溪哥的平均體長能達到10釐米左右,有時年邁成魚的體長能達到14釐米之多,如今已不知要去哪裡尋覓這種個體的溪哥了。
再者就是擬餌體積的問題,目前無論何種擬餌,最小的單品長度也可能會超過2釐米,這對於溪哥來說實在是太大了。二三釐米長的擬餌用來釣闊嘴郎(粗首鱲)大概沒什麼問題,要是對於溪哥來說,要讓它們吞下二三釐米長的擬餌,簡直就像「橫柴入灶」一般困難。
如果筆者可以早上10年推廣路亞釣法的話,或許以彼時的溪哥個體大小,還有可能成功推動針對溪哥的路亞釣法;如今而言,溪哥的個體與密度已大不如從前,所以筆者對此想法只得無奈打消。
當然,溪哥無法成為路亞對象魚是有些遺憾,不過若是談到用毛鉤來釣溪哥,這段歷史倒是可以往前追溯個幾十年。早些年的時候,在溪釣方面,中國臺灣省就已有了以毛鉤(又稱「蚊仔鉤」)來釣溪哥的釣法,這種釣法究竟是傳自日本,還是在我國本土自行發展起來的已無從考究,然而就日本而言,在約300年前的日本溪釣歷史之中,便已有人發明了天展釣法(TENKARA)。這是一種專門以毛鉤作釣溪流鱒魚的釣法,日後在日本陸續發展衍生出了以毛鉤釣香魚以及溪哥的釣法,這是有脈絡可尋的。
可惜的是,在我國本土直到目前為止,不但無從考究毛鉤釣溪哥的源起,就連在我國臺灣省以毛鉤釣溪哥的釣法都已逐漸式微。近年來,除了臺灣省的花蓮和臺東地區在有心人士的帶動下還保有這種毛鉤釣溪哥的釣法之外,其他地區已不再聞以此法釣溪哥。對於我國本土的毛鉤釣法而言,已算是中途停頓,未有後續之發展。
同樣的,以毛鉤釣溪哥仍是以手竿為之,同時一根釣線上的毛鉤枝數少則三四枚,多則十數枚,若拿來與一竿一鉤的飛蠅釣法相比,前者多少仍是重在漁獲數量,後者則多了分技巧與成就感的樂趣。想要享受飛蠅釣溪哥的成就,還必須要花一些功夫來對飛蠅釣法的釣具、釣組以及標點進行選擇,並對溪流水文的判讀做一番認識,這樣才能夠慢慢摸索到中魚的技巧。
在我國本土的溪流飛蠅釣法之中,針對溪哥的釣法算是所有飛蠅溪流釣法中的基礎釣法之一。飛蠅釣者可以在飛釣溪哥的實際經驗中累積對於其他魚種的相關釣法概念。可以這麼說,如果未能通過以飛蠅釣法作釣溪哥的門檻,那麼在往後的學習飛蠅溪釣的過程中,將會遭遇更大的困難。
使用飛蠅釣法來釣溪哥,可以從兩個方向入手。首先就是儘量使用輕量的飛蠅釣具,以充分享受拉魚的快感;而且在溪流之中作釣,基本上溪幅不會太寬,尤其是在山地區域的溪流作釣,飛蠅釣者只須使用2號竿就可以在以20公尺為直徑的圓形範圍內作釣,比起一般生餌所使用的「八工」竿(長度最長者約18尺)所能夠到的標點還要遠上二三倍。
而在我國臺灣省中南部或是東部的溪流釣場,由於溪幅普遍要較北部溪流來得寬廣,所以可以使用3號竿或是4號竿,考慮到溪谷中可能產生風力吹拂的影響,原則上使用3號竿基本可以在所有溪流中通用。至於適合的竿長,在山地溪流作釣約用到6尺至7尺半的竿長,而在其他平地溪流則宜用8尺至9尺的竿長。若是要考慮一竿通用的問題,那麼比較好的選擇是3號飛蠅竿,且長度為8尺,這是最基本的要求。
當然,漸縮前導線以及毛鉤子線都是必須要使用的,試想溪哥的平均體長大約在6~10釐米,口徑也不是很大,以生餌垂釣此魚,為了講究餌的靈活性,甚至要使用到0.1號的子線,所以在飛釣溪哥的釣組之中,不但要用到漸縮前導線,而且毛鉤子線也是必須要使用到的。
漸縮子線可以選擇7X或6X的號數,而毛鉤子線則可選擇相當於0.1~0.2號普通子線的線號。毛鉤子線的長度在2尺以內即可,若是用得太長,打結與纏線的問題就會頻頻發生。這是一項重點,釣者們須多加留意這個問題。
接下來我們再來討論第二個問題,這便是釣場的問題。就飛蠅釣溪哥來看,可以以平瀨或淵潭兩種流域作為標點,而因為這兩種流域的水文條件不同,所以溪哥會棲息在不同深度的泳層。由於飛蠅釣法的釣餌——毛鉤是不具任何味道的人工餌(擬餌),因此無法靠味覺來引導溪哥發現毛鉤。
我們要知道之所以毛鉤能被溪哥吞進口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要靠溪哥的視覺發現,進而我們可以知道,以飛蠅釣法作釣溪哥的關鍵要素就是將毛鉤投送到溪哥視力所能快速發覺的地方。然而,溪流之中不同流域的水文條件各不相同,雖然我們不必細論至水溫、水底地形或魚群數量等因素,但是流速、水深卻是飛蠅釣者一定要考慮的要項。
平瀨的水文條件大致是水流略快,水深基本在6尺以內,所以針對藏匿在平瀨地區的溪哥,可以使用乾式毛鉤或幼蟲式毛鉤來釣取。在這兩者之間,乾式毛鉤的效果又會優於幼蟲式毛鉤,這種效果的差異多出現在平瀨的瀨尾地區,我們會以實際垂釣的結果得之。
因此,以平瀨地區作為標點者,裝備上可選用雙股漸縮的DT飛蠅本線,再搭配乾式毛鉤來作釣,毛鉤的號數在18~24號。如此會有比較良好的釣具操控性能,魚兒的上鉤率也會更大一些。
另外,在淵潭處的標點作釣,其水文條件大致是水流平緩,水深多在6尺以上,不少淵潭的深度更是深達二三十尺,因此魚兒可能藏匿在較深的泳層。為了能夠將毛鉤送達較深的泳層,我們可以選擇前置重量的WF飛蠅本線,並選擇光端下沉(Sinking Tip)的規格,如此配上幼蟲式毛鉤(毛鉤號數以16~20號為佳),則可迅速將毛鉤送達較深之處,達到魚群所在之泳層。
如此看來,較為正確的釣法是將毛鉤相對於溪流流向做垂直角度拋投,這種方式可以減少水流對釣線的衝刷影響,比較適合初學者來採用。其實在淵潭處所能採用的飛蠅釣法並不僅此一種,另外尚有一種可以將毛鉤固定深度的乘流式釣法,不過因為該釣法涉及到複雜的釣技、釣組等方面的知識,因此筆者將在日後單獨撰文進行詳細介紹。
大家可以從本文中獲得基礎的溪流飛蠅釣法知識,只要稍加實戰練習,就可以累積起足夠的經驗,以便我們在日後進一步探討更高層次的飛蠅溪流釣法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