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犯下的兩個錯:讓蘇格蘭野貓瀕危,卻讓澳大利亞的野貓泛濫

2020-12-05 騰訊網

  提起「野貓」,我們總會把它理解成「在野外生活的小型貓科動物」。其實,這是廣義上的野貓,狹義上的野貓是指貓科貓屬的一個物種,它有27個亞種被確認,廣泛分布在亞洲、歐洲和非洲。著名的蘇格蘭野貓,就是這27個野貓亞種之一。

  圖:蘇格蘭野貓。

  蘇格蘭野貓:傳說中會吃人的野貓

  蘇格蘭野貓僅分布在英國,也是英國現存唯一的本土貓科動物。在外觀上,蘇格蘭野貓和家貓很像,但蘇格蘭野貓的體型更大,臉部和下顎更寬,身上有著明顯的黑色和棕色條紋,尾巴上毛髮緻密。

  從大約1萬年前開始,蘇格蘭野貓就在英國生活了,它們曾遍布英國各地的林地,還被英國人稱為「高地虎」。把其他貓科動物比喻成老虎的有很多,如豹貓也被稱為「石虎」,西班牙猞猁也被稱為「歐洲之虎」,這些別稱帶「虎」字的貓科動物都有一個特點:兇猛。

  有趣的是,在英國的一些故事和傳說中,蘇格蘭野貓是會吃人的「大貓」。不過事實上,蘇格蘭野貓謹慎而又十分怕人,它們會極力避免主動和人類接觸。

  在中世紀(公元5世紀到公元15世紀),英國人對蘇格蘭野貓進行了大量的捕殺,原因是這些兇猛的野貓是兔子的天敵,每年都要捕殺很多兔子,而兔子則是人們重要的肉類和毛皮來源。就這樣,英國人把蘇格蘭野貓當成了和人類「競爭食物的對手」,而對其進行了幾個世紀的獵殺。蘇格蘭野貓數量因此大減,在1849年有人目擊到一隻蘇格蘭野貓之後,它們有十多年的時間都沒有出現在人類的視線之中。因此,在19世紀60年代,蘇格蘭野貓被人們認為滅絕。

  圖:蘇格蘭野貓性情兇猛,在英國的一些傳說中它可是會吃人哦!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後來人們又在野外發現了蘇格蘭野貓的蹤影,這種「被宣布滅絕的野貓亞種」又「復活」了。如今,在野外蘇格蘭野貓只剩下了幾十隻,屬於「極度瀕危」的野貓亞種。然而,由於這些野貓與家貓的雜交較嚴重,儘管外表依然是蘇格蘭野貓的模樣,但從基因上來講它們已經不「純正」。因此,蘇格蘭野貓已被動物學家認為「功能性滅絕」。

  在自然界,因和家貓雜交導致種群退化的小型野生貓科動物不止蘇格蘭野貓一種,生活在非洲、和鏽斑豹貓並列為世界上體型最小的貓科動物、體重不過1.5千克左右的的黑足貓也是「受害者」之一。由於跑到野外的家貓常常會和黑足貓(黑足貓也屬於貓屬動物)交配,導致黑足貓受到了比較嚴重的基因汙染,種群現狀堪憂。

  圖:黑足貓是世界上體型最小的貓科動物之一,成年個體體重不過1.6千克左右。

  一項拯救蘇格蘭野貓的計劃

  如今,英國的很多動物學家一致認為當初英國人對蘇格蘭野貓的過度獵殺是一個「很大的錯誤」。在自然界中,每一種動物都佔據著獨特的生態位,它們發揮著不同的作用。而一旦某個物種消失,那麼生態系統就會失衡。為了拯救蘇格蘭野貓,「糾正英國人曾經犯下的錯誤」,一項野貓引入計劃已經在2019年開始實施了。

  在英國英格蘭西南部的德文郡的一個農場上,英國生態學家、哺乳動物重新引入專家、動物保護主義者德雷克正在領導著建造英國第一個野貓繁殖場。有3個野貓亞種從其他地方引進,這些野貓亞種和蘇格蘭野貓的血緣關係很近(都屬於野貓這個物種),野性更強。動物學家認為用這些野貓亞種和蘇格蘭野貓進行雜交,後代就能保持更多的蘇格蘭野貓基因。當蘇格蘭野貓的數量變多之後,它們就不容易和家貓產生雜交了。

  圖:在圈養環境下的蘇格蘭野貓,它的眼神無比犀利。

  在這項計劃中,專家們希望每年可以培育出150隻蘇格蘭野貓,然後大概3年後開始把它們放歸野外,最終希望達到在英國各地都能看到蘇格蘭野貓的目標。不過,從基因水平上來講,這些蘇格蘭野貓的後代並不是「百分之百的」蘇格蘭野貓。

  把野貓重新引入英國有風險嗎?

  在自然界中,作為一種優秀的捕食者,野貓是一種十分重要的物種,對控制各種小型食草動物的數量、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在獅子、老虎等大型貓科動物數量銳減、棲息地大面積減少的今天,野貓在一些地方發揮的作用並不亞於獅子和老虎。

  作為英國倖存的唯一一種本土野生貓科動物,蘇格蘭野貓在維持生態系統平衡方面曾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當蘇格蘭野貓逐漸消失的時候,生態系統就漸漸失衡了。

  近些年,英國飽受「生物入侵」之痛,這些入侵生物就包括灰松鼠。灰松鼠原產於北美洲,1876年首次被引入英國英格蘭西北部的柴郡,在以後多年的時間裡,它們又被引進到英國各個地方。灰松鼠體型較大,對環境的適應性強,繁殖率較高,被引入英國後它們開始大量繁殖。

  圖:為了挽救本土物種,英國獵人可以獵殺灰松鼠。

  據估計,如今生活在英國的灰松鼠數量可能超過300萬隻,它們不僅破壞森林,也給英國的本土物種紅松鼠帶來了巨大的威脅。由於競爭和傳播疾病,在過去100多年的時間裡,紅松鼠的數量已經從上百萬隻下降到只有十多萬隻。再這樣下去,紅松鼠會有滅絕的危險。

  而動物專家試圖在英國恢復蘇格蘭野貓種群的一個目的,就是希望利用它們來控制灰松鼠的數量。理論上來講,想控制松鼠的數量,小型貓科動物再合適不過了,因為它們身體靈活,行動敏捷,擅長爬樹。如果是犬科動物,從樹上捉一隻松鼠就太困難了。

  圖:若想控制松鼠的數量,小型貓科動物再合適不過了。

  目前在英國,包括野貓在內,任何物種的轉移和釋放都要遵循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指導方針,確保人們釋放動物的行為可以獲得明顯的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然而,雖然蘇格蘭野貓曾經對維持英國的自然生態系統發揮著重大作用,但由於它們缺席的時間太長,野外的生態系統已經和以前的大不一樣,當蘇格蘭野貓的野外種群恢復後,它們可能會產生其他的風險。所以,在對這些野貓進行放生之前,當地動物保護部門和動物學家會充分了解重新引進蘇格蘭野貓帶來的潛在影響,防止野貓泛濫成災然後帶來極大的的生態災難。

  在這方面,澳大利亞就是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

  前車之鑑:澳大利亞泛濫成災的「野貓」

  眾所周知,由於地理方面的原因,在澳大利亞原本沒有任何一種貓科動物。但是,在17世紀的時候,家貓跟著英國人一路坐船來到了澳大利亞,從此在澳大利亞定居。由於澳大利亞缺少各種食肉動物,家貓來到之後幾乎沒有天敵,便迅速在野外繁殖起來。後來,人們就把這些貓稱為「野貓」。但需要注意的是,澳大利亞的「野貓」是指「在野外生活的家貓」,它們和家貓屬於一個物種;而蘇格蘭野貓則是野貓這個物種的亞種,它們和家貓屬於不同的物種。

  據估計,現今生活在澳大利亞的「野貓」有200萬到600萬隻之多,用「泛濫成災」這個詞來形容再恰當不過了。這些「野貓」到處捕食鳥類、爬行類、有袋類等,給很多動物帶來了災難性的影響。在「野貓」的欺負下,很多澳大利亞的本土物種數量大減,還有一些瀕臨滅絕。

  圖:澳大利亞的「野貓」給當地的鳥類等動物帶來了災難。

  為了保護本土物種,澳大利亞這幾年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捕貓行動」。用轟炸機投毒香腸、用籠子誘捕、用獵槍獵殺……幾乎所有能殺死「野貓」的手段都用上了,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代價如此巨大,可以說都是因為當年英國人把家貓引入澳大利亞野外的錯誤行為導致的(不要怪貓,貓是無辜的)。

  圖:為了控制「野貓」的數量,澳大利亞人可以對其「盡情獵殺」。

  所以,當蘇格蘭野貓被重新引入英國野外之前,一定要三思,防止蘇格蘭野貓泛濫後給當地帶來生態災害。

  蘇格蘭野貓和「英國大貓」的不同

  前文已經提到,蘇格蘭野貓是英國現存唯一的一種本土野生貓科動物,但是「英國大貓」這個詞卻頻繁出現,不了解的人會覺得英國還有其他的本土野生貓科動物。

  圖:神秘的「英國大貓」出現在英國野外。

  現在我們經常提到的「英國大貓」是指在英國野外生活的美洲獅、黑豹(美洲豹或豹子的黑色變種)等大中型貓科動物。在20世紀中後期,英國的一些有錢的家庭流行圈養美洲獅、美洲豹等大型貓科動物。但後來政府開始嚴格限制私人圈養野獸的行為,一些人所幸就把圈養的猛獸放歸野外,其中就包括美洲獅和黑豹。後來,不斷有人在英國野外目擊到大中型貓科動物,「英國大貓」就成了一種神秘的動物。

  其實,在英國還曾分布著歐亞猞猁(猞猁),但在1300年前左右,由於人為過度獵殺,歐亞猞猁最終在英國區域性滅絕。最近英國也在考慮重新引進歐亞猞猁的項目,計劃通過放歸歐亞猞猁來自然、有效地控制過量的野生鹿,從而促進森林的再生長以及生態系統的健康完整。

  圖:歐亞猞猁(猞猁)。

  英國人犯下的錯告訴我們:貓科動物是自然界中重要的一環,數量過少或過多都會給生態系統帶來極大影響。當我們對原產地的貓科動物進行保護的同時,也不要把它們隨心所欲地放歸到其他地方,不然它們很可能由受保護物種變成入侵物種。

相關焦點

  • 蘇格蘭野貓:名存實亡的野貓,因家貓的「基因汙染」而功能性滅絕
    圖:其中的兩隻幼崽 提起蘇格蘭野貓,很多人會覺得有些陌生。它屬於野貓的一個亞種,是英國現存唯一一種本土貓科動物。從外表上看,蘇格蘭野貓和家貓很像,但其體型比家貓略大,面部較寬,皮毛上有虎斑圖案,尾巴上毛髮緻密。
  • 野貓泛濫致多種動物滅絕 澳欲捕殺200萬隻野貓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4月27日電據「中央社」27日報導,由於野貓數量過多威脅當地生態系統,澳大利亞政府希望在2020年前撲殺200萬隻野貓。目前,專家估計澳大利亞野貓的數量在200萬至600萬間。澳大利亞國家瀕危物種專員安德魯斯表示,自從第一隻貓被歐洲移民引進,野貓已導致大約20種哺乳動物滅絕。澳大利亞環境與能源部發言人引用科學研究結果表示,由於澳大利亞原生物種對貓而言很容易獵捕,估計野貓每天能捕食超過100萬隻原生鳥類以及170萬隻爬蟲類。
  • 瀕危僅剩幾百隻,新生2隻蘇格蘭野貓幼崽,每天超皮累壞保育員
    以前英國人把自己本土的蘇格蘭野貓視為禍害大肆捕殺,而現在為了保育它們,簡直要累死了。蘇格蘭野貓格Glynis生下兩隻寶寶,受到保育團隊的精心照顧。但它們非常調皮,每天爬上爬下,簡直要累死照顧它們的保育員了。雖然很累,不過團隊很開心照顧這兩隻得來不易的小傢伙。
  • 蘇格蘭野貓快滅絕了!但和家貓雜交出來的,還算是蘇格蘭野貓嗎?
    最近,有一些科學家建議,從歐洲大陸抓一些野貓回來,放到英國的蘇格蘭地區,用這種辦法來保護蘇格蘭本地的一種野貓,不要讓它們滅絕。蘇格蘭野貓已經在英國生活了將近1萬年了,一開始在整個英國都很常見,但是從16世紀開始,因為人們破壞森林,蘇格蘭野貓就越來越少了。現在,英國的大部分地區都已經沒有這種貓了,只在蘇格蘭北部和西部地區,還有一點兒蘇格蘭野貓,不過數量不超過4000隻。
  • 澳大利亞野貓泛濫 政府使用毒藥滅殺
    原標題:澳大利亞野貓泛濫 政府使用「秘密武器」滅殺 澳大利亞一直面臨著外來物種入侵的難題,該國政府長期以來都在研究如何控制外來物種數量以保護本土動物。據美國社會活動網站「TakePart」2月4日報導,日前,澳方拿出「秘密武器」,將最大程度上改變該國目前野貓泛濫成災的局面。
  • 澳大利亞將捕殺200萬隻野貓,「喵星人」做錯了什麼?
    第一隻貓是於十七世紀由歐洲移民引入到澳大利亞的。200多年前,歐洲移民將貓帶到了澳大利亞,野貓憑藉驚人的繁殖能力迅速佔領了這片土地。由於缺乏天敵,以及食物充足,野貓的數量激增。澳大利亞國家瀕危物種專員安德魯斯表示,野貓的激增已導致大約20種哺乳動物滅絕。
  • 澳大利亞野貓居然能吃袋鼠 政府專門修建「防貓長城」
    17世紀後期,英國移民首次把貓作為家養寵物帶上澳大利亞的土地,由於這裡自然物種豐富,獵物很多,而這裡又缺少大型捕食動物,缺乏天敵又有吃不完食物的野貓,就在這塊大陸上迅速繁殖開來。研究人員發現,澳大利亞野貓能捕殺超過330種不同的本地鳥類,約佔澳大利亞所有常棲鳥類的一半,而其中71種是瀕危物種。不只是鳥類,從蟋蟀、蜥蜴到小型哺乳動物,都可以是野貓的捕殺對象。即便有時碰上狡猾兇狠的蛇,野貓也不帶怕的。
  • 澳洲野貓有多狠?小動物快吃瀕危了,只能靠防貓「長城」!
    首先,野貓在澳大利亞可以肆無忌憚地活動,它們的活動範圍幾乎覆蓋了整個國土,換句話說,這個南半球的國家活在野貓的支配之下。如果只是活動範圍廣,隨處可見也就罷了,事實上,這些看起來萌萌噠的貓咪,在遙遠的澳大利亞,卻成為了某些物種的噩夢,是十足的殺手級的生物。
  • 你知道澳洲野貓有多狠嗎?小動物們都快被吃瀕危了!
    你知道澳洲的野貓有多狠嗎?小動物們都快被吃瀕危了!科技讓我的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社會也變得更加文明與快捷。大家在平時逛朋友全的時候,能經常看到很多人在曬自家的貓主子,哪怕這只可愛的小東西只知道吃吃喝喝,平日裡也很慵懶,但是人類就是喜歡這種可愛的生物。
  • 日本一島野貓泛濫咬死瀕危野兔,政府17個月抓到110隻
    據日本《朝日新聞》12月31日報導,日本鹿兒島縣奄美大島上野貓泛濫,經常襲擊被稱為「活化石」的瀕危動物琉球兔,當地從2018年7月開始抓野貓,原定目標為每月抓30隻,截至今年11月底共抓到110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近日,專家們在鹿兒島縣奄美市舉行了關於抓捕野貓的研討會,日本環境省在會上做了報告。
  • 澳大利亞正在對貓貓宣戰!2020年前將消滅200萬隻野貓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程靖 綜合報導貓——人類最愛的動物之一,毛茸茸、軟乎乎,神秘難測的性格又讓人沉迷。誰能想到,貓們在另一個國家竟成了國家的天敵?第一隻貓約於17世紀被歐洲定居者帶到澳大利亞,在後來的幾個世紀裡,貓的數量爆炸式增長,如今已經覆蓋了99.8%的國土。儘管野貓和家貓同屬一物種,他們在野外生活需要靠捕獵來生存。澳大利亞國家瀕危動物委員會的格裡高利·安德魯斯對《雪梨晨報》稱,野貓已經造成約20種哺乳動物的滅絕,已成為了澳大利亞本土物種最大的威脅。
  • 澳大利亞政府要毒殺200萬隻野貓,遭16萬民眾反對
    珀斯附近一家工廠負責製作毒香腸,然後由澳大利亞政府用飛機運到野貓經常出沒的主要棲息地進行空投,每隔1公裡投放50個。開發這種有毒香腸的戴夫·阿爾卡博士說:「這種香腸將是野貓們的最後一餐,它們必須味道要好。」圖據網絡貓並不是澳大利亞的原生物種。它們是2個世紀以前由殖民者從歐洲帶到澳大利亞來的物種。
  • 數百萬隻野貓「統治」澳大利亞,未來會進化成老虎嗎?
    但隨著全球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入侵物種開始進入澳大利亞,對澳洲的生態帶來嚴重破壞,比如曾經肆虐的澳洲野兔,再比如今天我們要跟大家說的澳洲野貓。野貓進入澳洲的歷史跟野兔類似,都是在兩個世紀前,歐洲殖民者作為寵物帶入澳洲的。
  • 澳大利亞野貓泛濫成災 政府使用「秘密武器」滅殺
    【環球網綜合報導】澳大利亞一直面臨著外來物種入侵的難題,該國政府長期以來都在研究如何控制外來物種數量以保護本土動物。據美國社會活動網站「TakePart」2月4日報導,日前,澳方拿出「秘密武器」,將最大程度上改變該國目前野貓泛濫成災的局面。
  • 澳大利亞野貓體重達15公斤 政府計劃撲殺200萬隻
    參考消息網7月18日報導 外媒稱,澳大利亞16日向野貓宣戰。環境部長格雷格·亨特說,為保護瀕危野生動物,澳大利亞計劃撲殺200萬隻野貓。據德新社7月16日報導,亨特16日在墨爾本的一個保護野生動物峰會上提出「瀕危物種戰略」。
  • 奇聞異事|野貓戰鬥力太強!澳洲要修世界最長防貓「長城」
    17世紀後期,英國移民首次把貓作為家養寵物帶上澳大利亞的土地,   由於這裡自然物種豐富,獵物很多,而這裡又缺少大型捕食動物,   研究人員發現,澳大利亞野貓能捕殺超過330種不同的本地鳥類,約佔澳大利亞所有常棲鳥類的一半,   而其中71種是瀕危物種。
  • 澳大利亞建成世界上最長44公裡的柵欄,只為對付野貓
    澳大利亞中部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防野貓柵欄,為瀕危有袋類野生動物創建了一個94平方公裡的安全庇護所。澳大利亞野生動物保護局收購了前奶牛牧場,成立了紐哈芬野生動物園保護區,在保護區周圍修建了44公裡柵欄,該柵欄共計使用了400公裡的線,85000根樁,130公裡的網。瀕危物種如袋狸,穴居袋鼠,蓬毛兔袋鼠將會躲過澳大利亞的野貓捕殺,在安全的區域內繁衍後代。
  • 本土動物瀕危,野貓卻成「頭號公敵」?澳洲斥巨資獵殺200萬隻
    澳大利亞環境與野生瀕危物種保護專員表示:野貓的存在已經嚴重影響本土物種的生存空間,已然成為了最大威脅之一,在這嚴峻的形式下,政府也出臺了有償捕殺野貓的消息,以希望引起民眾的重視。近二十種生物物種已經滅絕,若不加以防範,剩下的瀕危物種也難以保存,所以澳大利亞政府才不得不出臺捕殺野貓的行動吧!
  • 澳洲野貓泛濫,且沒有天敵,未來會進化成大型動物嗎?
    因為這裡沒有天敵而且食物豐富,所以澳大利亞的許多野生動物都已經泛濫了,其中有一種就是澳大利亞野貓。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我們知道了生態圈中的物競天擇,但對野貓來說,澳大利亞就像是天堂一樣。那麼,一個問題來了:如果野貓在澳洲大陸不斷進化,它會變成大型野獸嗎?
  • 為拯救本土生物 澳大利亞計劃消滅200萬隻野貓
    當地時間7月16日,澳大利亞政府宣布了一項在全國範圍內的野貓消滅計劃,承諾要殺掉兩百萬隻野貓,以保護本地瀕臨滅絕的其他生物。這項計劃得到了環保團體謹慎的歡迎。圖片來自ABC網站  聯邦環境部長格雷格•亨特在墨爾本公園野生動物峰會上揭開了這項保護瀕危物種的「五年計劃」,承諾要「停止並扭轉對我們本地物種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