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9月27日,第七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及相關遺物從韓國回到祖國。此次共迎回117位志願軍烈士遺骸,除第一批的437位外,這是近年來單年度交接數量最多的一次。
9月26日,中韓雙方在韓國仁川志願軍烈士遺骸臨時安置所共同舉行裝殮儀式。9月27上午,中韓雙方在韓國仁川國際機場舉行志願軍烈士遺骸交接儀式,中韓雙方代表現場籤署交接書,確認交接117位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及遺物。儀式結束後,由空軍運輸機運送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在瀋陽桃仙機場舉行迎接儀式。9月28日,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將舉行烈士遺骸安葬儀式。
儀式每個細節都體現了對烈士的尊崇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搭載117位烈士遺骸回國的是國產運-20運輸機,機身編號為「01」。
據退役軍人事務部烈士紀念設施保護中心(烈士遺骸搜尋鑑定中心)田科瑞副主任透露,這個是經過精心設計和安排的。這次是首次派遣國產運-20運輸機運送志願軍烈士遺骸,更加有力地彰顯了國家形象,告慰先烈英靈。用1號機接烈士回家,也體現了對烈士的尊崇。
專機進入中國領空後,兩架戰鬥機全程護航,這是用空軍特有的方式向志願軍烈士致敬。
澎湃新聞記者在儀式現場了解到,專機到達機場後用「水門禮」迎接,這也代表著最高禮遇。
「除此之外,會有人字形護衛車隊全程護送烈士遺骸運往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沿途有群眾迎接方隊,瀋陽市各個路口電子廣告牌循環播放與志願軍烈士回國相關標語,這些氛圍的烘託和細節都是經過精心安排的。」田科瑞告訴澎湃新聞。
慣例清明前夕交接,今年有兩點不同
2013年,中韓雙方達成「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歸還中國」協議。在2014年至2019年的六年時間裡,六批共599位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的遺骸回到祖國並安葬於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今年完成的是按照中韓雙方達成共識實施的第七次交接。
2014年3月28日,首批437位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從韓國仁川機場踏上回家之路;
2015年3月20日,第二批,我國從韓國接回68位志願軍烈士的遺骸;
2016年3月31日,第三批,我國從韓國接回36位志願軍烈士的遺骸;
2017年3月22日,第四批,我國從韓國接回28位志願軍烈士的遺骸;
2018年3月28日,第五批,我國從韓國接回20位志願軍烈士的遺骸;
2019年4月3日,第六批,我國從韓國接回10位志願軍烈士的遺骸。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此前的6次遺骸交接時間都集中在3月底或4月初。對此,田科瑞解釋稱,過去慣例是在清明節前夕完成交接,今年遇到疫情,中韓雙方溝通協調比過去需要更多環節,包括時間的確定。從年初開始,經過7、8個月的時間,終於確定了此次交接的相關細節。
遺骸交接迎回安葬等工作疫情防控要求嚴格,這讓今年的籌備工作面臨了較大壓力。
「在與韓方溝通方面,我們努力克服疫情導致的交流困難,以文電交換方式與韓方相關部門保持溝通,就遺骸鑑定、交接時間、交接形式、疫情防控、深化合作等具體事宜深入交換了意見。」田科瑞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此外,田科瑞表示,今年是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馬上也要迎來「9.30」烈士紀念日,在此前夕開展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迎回工作,也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的褒揚紀念,更好地激發廣大人民群眾愛國情懷,增強民族自信心,彰顯我國愛好和平的負責任大國形象,讓銘記功勳、褒揚英烈真正成為全社會共同的價值追求。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