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所有的歷史人物中,嶽飛絕對算得上知名度最高的之一。無論是在正史還是在民間演義中,嶽飛都是一位功夫高強、善於用兵的名將。更為後人看重的是,他忠君愛國、精忠報國的精神,樹立了高標的人格。
嶽飛雖然出身行伍,但是個文武雙全的全才,文章質樸暢達,詩詞豪邁激昂,他的一首《滿江紅·怒髮衝冠》,寫出了英雄的悲壯、豪邁,讓人熱血沸騰。此外,嶽飛還是當時很重要的書法家,尤其是他的草書,與其人、其詩詞一樣,大氣、飛揚、雄渾、放達。
有這樣一首詩,是形容嶽飛書法的:
東坡姿致平原勢,壯志豪情筆底傾。文採風流餘事耳,將軍一字擊幹城。
這首詩的前第一句,寫出了嶽飛書法的來歷:取法於蘇軾書法的姿態,兼有顏真卿的體式;第二句寫出了嶽飛書法的特點,那就是充滿豪情。最關鍵的是最後一句,「將軍一字擊幹城」,幹指盾牌,幹城即代表戰場。這句詩以誇張的手法,巧妙地將嶽飛書法超長的精神力量表達出來。
嶽飛書法以行、草書為主,傳世書跡有《前後出師表》《還我河山》《書謝朓詩》等。最負盛名的當數碑刻《前後出師表》。嶽飛書法處處彰顯著龍騰虎躍、勢不可擋的氣勢,給人以筆墨淋漓的暢快之感;從其行筆上看,則剛勁有力、生動跌宕,既有精湛的筆墨技巧,又充滿武將的豪情。
南陽武侯祠嶽飛所書《前後出師表》刻石,後面有嶽飛自題的跋語,意思是紹興戊年八月,在路過南陽武侯祠時正好趕上下雨,便在祠內借宿。晚上借著燭光,看牆上刻著前賢們留下的讚賞諸葛亮的詩文,不覺淚如雨下。第二天,道士們拿出筆墨請嶽飛題字,嶽飛便書寫了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
當時正好是嶽飛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卻被迫撤兵,他的心中肯定是抑鬱難平的,再加上雨天的場景,聯想到當年武侯「出師未捷身先死」與「鞠躬盡瘁」,便只能「竟不成眠,坐以待旦」了。
書寫過《前後出師表》後,嶽飛似乎還未能盡興,又寫下「還我河山」四個大字。這幾個字,在抗戰時期廣泛地用在報紙上,以宣傳中國人誓死力爭、絕不屈服的決心。
嶽飛的書跡《書謝朓詩》,書寫內容為南北朝詩人謝朓《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五言詩。寫於紹興八年(1138年)三月,後面有明朝名臣徐達、海瑞等題寫的跋浯。這卷書法用的是行草書體,點畫圓和樸厚、筆飛墨舞,頗具功力。
嶽飛的書法,為後世所重。宋方嶽稱其書「老墨飛動,忠義之氣燁如」。宋周必大《泛舟錄》說,金沙寺有嶽飛留題刻石詞,書法甚壯。明謝肇涮《居東集雜纂》則贊:「嶽武穆請糧手跡小楷精妙,絕類顏魯公。」可惜的是,我們現在找不到嶽飛傳世的小楷。清康有為認為:「嶽鄂王書力斫餘地,非但胸次絕人,其功夫亦正不淺也。」
後世為了紀念嶽飛,在全國各地為嶽飛建廟。有資料表明,全國嶽飛廟竟有401處,足見嶽飛在民眾心中的地位。這其中尤其以杭州、湯陰、武昌、朱仙鎮四處嶽廟最負盛名。
全國各地的嶽飛廟,雖然建築各不相同、規模大小各有差異,但廟中一般都會有嶽飛所書的《前後出師表》刻石與「還我河山」巨匾。可以說,嶽飛的這兩件書法,就是他精神的最佳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