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剪刀魚
學名:RasborafrinneatGSteindachner
英名:ScissorsTail
科屬:鯉科Cyprinidae
特徵:體形修長,嘴微向上翹,眼較大。背鰭位於身體背部的中央,無硬棘,有7根分枝鰭條;尾鰭叉形;臀鰭亦無硬棘,有5根分枝鰭條;腹鰭位於腹部,有7根分枝鰭條;胸鰭長圓形。側線鱗29—33片。
身體呈銀灰色,並稍呈半透明狀,在身體兩側的中部隱約有黃色的閃光,在尾鰭上、下葉的近端處有一明顯的黑斑,黑斑的後方又有一白斑襯託(另有一種為紅斑),異常顯目,當魚在歡遊時,上下搖擺,如同剪刀在晃動,故得名稱巧刀魚。生活習性:性活潑、易和群、不喜鬥,遊動敏捷,適合群養。適宜溫度為21°c以上,繁殖時溫度需提高到27°C左右。水質的酸鹼度以PH值6.0—6.8為宜。喜食活飼料,也可兼餵一些幹飼料。它是波魚屬個體較大的種類,體長可達10釐米左右,野生種類的體長要達到20釐米左右,因此飼養它的水族箱要稍大些,缸內要鋪上一定厚度的沙石,沙石事先要衝洗;因為此魚把卵產在草上,所以缸內一定要種植水草,例如狐尾藻、韭菜草等。
它是卵生魚類。雌、雄外貌區別不顯著,只是雌魚的腹部比雄魚的稍圓和豐滿些。繁殖時,雌、雄魚互相追逐後,把卵產在水草上。產卵量一般為1000—1500粒。產卵結束後,最好把親魚隔離,否則它們往往吞食卵子。受精卵約經3天左右就可孵化出仔魚,剛孵出的仔魚吸收自己身體的卵黃壤為營養,再經4天左右它們才開始自由遊動,此時卵黃澳已消失,需要向缸內投餵飼料,如浮遊生物和幼小的水蚤等。
原產地:馬來半島,蘇門達臘、泰國等地。
唐魚(又名:金絲魚、紅尾魚、鶯魚、白雲山魚)
學名:TVwicftthysaZbonubesLinn
英名:whiteCloudMountainfish
科屬:鯉科Cyprinidae
特徵:屬於唐魚屬的魚類。體細小,稍側扁,口裂稍向上傾斜,眼晴較大。背鰭較短,偏後,略與臀鰭相對,無鰭棘,有7根分枝鰭條;尾鰭叉形;臀鰭與背鰭形狀略似,有8根分枝鰭條;腹鰭尖形,其末端可達肛門;胸鰭較短,其末端不達腹鰭。鱗片薄而大,側線不太明顯,側線鱗30—32片,它體色鮮豔,背部褐藍色,腹部銀白色;在身體兩側有一條金黃色的縱紋,自鰓孔上角開始一直延伸至尾鰭基部;尾柄基部有一黑色圓斑,尾鰭又有一三角形紅斑,背鰭紅而飾藍,其邊緣透明而稍染淡黃;在每個鱗片上綴有許多黑藍色的小點,所以色彩非常美麗,可與紅綠燈魚比美,深得熱帶魚飼養者的喜愛。
生活習性:個體小巧,比較活潑靈敏,喜群生。野生種類生活在我國廣東白雲山及花縣一帶的山區小溪流中a它對水溫適應性較強,耐寒,當水溫降至14.5時,還可以生活,但水溫以19—21時為適宜,繁殖時水溫需提高到24C左右。食譜很廣,如普通水蚤、水蚯蚓、小蚯蚓、昆蟲幼蟲、麥片、熟蛋黃等均可作為它的食物,所以它是熱帶魚中較易飼養的種類。它體長僅有3—4釐米。群居水族箱的容積以40x30x25釐米為宜;缸底要鋪以經過衝洗的小卵石,並要種植幾株葉狀的水生植物和輪藻等,因為此魚把卵產在植物上。缸內最_好注入過濾的雨水,勿直接注入自來水。
它是卵生魚類雄魚比雌魚色彩鮮豔,且較瘦小,繁殖時,雌、雄魚經過瘋狂地追逐後,即把卵產在棺物上,卵呈軲性。產卵結束後要把雙親魚自缸內取出另養。受精卵約經1一2天後就可孵化出仔魚,剛孵出的仔魚以吸收自己身體的卵黃囊為營養,約經3天左右,卵黃囊被吸盡,這些仔魚才能自由遊泳,此時開始餵食熟蛋黃,浮遊生物(輪蟲、萆履蟲等),經過濾的劍水蚤幼體等均可作為它的食物。
原產地:廣東釣(白雲山、花縣、廣州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