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魚(又名燕魚、帆鰭魚、天使魚)
學名:eimekeiAhl
英名:AngelFish
科屬:麗魚科Cichlidae
特徵:體形扁而高,背鰭、臀鰭均很高大,位置幾乎相對,中部鰭條均很長,遊動展開時,挺拔如帆。背鰭有12-13根鰭棘及21-25根鰭條;臀鰭有6-7根鰭棘及22-27根鰭條;腹鰭亦很長,似仙女的彩衣飄帶;尾鰭亦很長,後緣近平形,但上、下緣鰭條呈絲狀延長。身體為銀白色,背部棕色至金色,在體側有4條黑色橫帶,背鰭、臀鰭略染黃色,並綴有黑色的花紋,尾鰭清澈透明也飾有黑色花紋。
生活習性:神仙魚不但體形優美動人,而且遊姿幽雅,色彩協調,給人們以莊嚴又溫文爾雅的感覺。當它在水族箱內翩翩舞動時,如同仙女群舞,令人迷戀。所以它一向被認為是熱帶魚之王和熱帶魚的代表,愛好飼養熱帶魚者一般都飼養幾對神仙魚,以增添水族箱的美感。此魚適宜水溫為22-26,但繁殖時應提高到30。此魚喜食活飼料,如普通劍水蚤、孑孓、小蚯蚓、紅線蟲等。由於它個體較大(成魚個體體長約10—12釐米)鰭長體高,水族箱應適當高大,—般成魚的水族箱的長度不要短於32釐米。在缸的底部要鋪上一定厚度的沙石(沙石事先要衝洗乾淨),並種植一些美麗的水草(如皇冠草、韭菜草等)。
它是卵生魚類,體外受精。繁殖時,它們自選配偶。雙親魚體色加濃,情緒激動,當雌魚腹部膨脹起來,即到了產卵期,此時雌、雄魚在沙層上鋪著的綠色玻璃板上撥擦著,經過細緻的清理後,雌魚把卵排在其上,雄魚同時在卵上排精。受精卵呈淡黃色,半透明狀,橢圓形,粘性,產卵總遍;約達600—800粒。排卵結束後,雙親魚合作用胸鰭不停地撥水進行孵化,水不斷流動,使卵子得到充足的氧氣;或者把粘附有受精卵的玻璃板、葉子等物取出移到另外水族箱內,安裝自動充氣機進行人工孵化。
雙親魚精心照料受精卵,並經常清除板上的雜物或變白色呈棉花狀的廢卵子。受精卵約經2—3天後即可孵出仔魚,剛孵出的仔魚不遊動,雙親魚繼續用胸鰭扇動仔魚,如果仔魚掉落板下時,親魚就用嘴含起再吐到板上。在孵化過程勿驚動親魚,否則它們有可能吞食卵子和仔魚,所以飼養它的水族箱應放在較安靜的地方。當仔魚可以自由活動時,再餵經過濾的劍水蚤等。經10多日後幼魚就具有與親魚一樣的外貌了。幼魚生長8個月至一年的時間,即可達到性成熟;性成熟後的魚自由尋找配偶傳種後代。
此魚喜歡新水,最好每日抽換一次,以換取五分之一的水為宜。神仙魚是熱帶觀賞魚類的名貴種類,觀賞價值高,飼養的歷史也較長。和它相近的種類有幾種,均稱為神仙魚。它們經過長期的人工選擇和雜交後也產生了很多新品種。
黑神仙魚(又名:黑燕魚)此魚主要特徵是全身烏黑;背鰭、尾鰭、腹鰭均長如流蘇。一般認為它是灰神仙魚的直接後代,在由黑神仙魚繁殖的後代中,也還出現一部分灰神仙魚和灰白神仙魚。生活習性和繁殖方法與神仙魚相同。
灰神仙魚(又名:灰燕魚)此魚體形、顏色與普通神仙魚略同。它是一個雜交種,由它繁殖產生的後代可分為:灰白神仙、灰神仙、黑神仙等三種。生活習性和繁殖方法與神仙魚略同。
雲石神汕魚此魚體色如同大理石樣的顏色和花紋,外貌很壯觀,背鮪、臀鰭、尾鰭和腹鰭既高又長,成群遊動舞姿風流瀟灑,令人喜愛。它是1969年美國培養的神仙魚的一個新品種。生活習性和繁殖方法略同普通神仙魚。
金頭神仙魚此魚主要特點是體呈透明狀,稍染蠟黃色,頭頂部和吻部金黃色,所以有金頭神仙魚之稱。背鰭、尾鰭、臀鰭既長又高,且呈透明狀,展開時如同飄動的薄紗,如果在水族箱內種棺些美麗的水草,在缸內的一角布置假山景、宮樓等物,神仙魚在前翩翩起舞,真如飛天的美女,飄飄欲仙,令人陶醉。它體質比較脆弱,飼養時要精心管理。玻璃神仙魚體色外貌似金頭神仙魚,但頭頂不呈金黃色,鰭呈透明藍色。